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卷下之二 四意止亦隨四禪,亦隨四意止,隨四意止為近道。不著惡,便善意生。四禪為四意定, 為止意也。 行道有四因緣:一止身、二止痛痒、三止意、四止法。 止身者,謂見色念不淨。止痛痒者,謂不自貢高。止意者,謂止不瞋恚。止法者,謂不 疑道人行四意止。意起念生,即時識對行藥。得一意止,便得四意止也。 四意定:一者自觀身亦復觀他人身、二者自觀痛痒亦復觀他人痛癢、三者自觀心亦復觀 他人心、四者自觀法因緣亦復觀他人法因緣。 如是身一切觀內外因緣成敗之事,當念我身,亦當成敗,如是是為四意定也。 人欲止四意棄為外、攝為內。已攝意為外、棄為內也。觀他人身,謂自觀身不離他,便 為觀他人身苦。觀他人身為非痛痒意法亦爾也。自貪身,當觀他人身,念他人身,便自 觀身。如是為意止。 問意見行何以為止? 報意以自觀身貪,便使觀他人身,為意從貪轉故應止。若意貪他人身,當還自觀身也有 時自身觀,不觀他人身。有時當觀他人身,不當自觀身。有時可自觀身,亦可觀他人身 。有時不可自觀身,亦不可觀他人身。 自觀身者為校計觀他人身,意不止,須自念身為著便轉著他人身。觀他人身為見色肥白 黛眉赤脣,見肥當念死人脹、見白當念死人骨、見眉黑當念死人正黑、見朱脣當念血正 赤。校計身諸所有,以得是意便轉,不復愛身也。 觀有內外,嫉恚疑當內觀,貪婬當外觀。貪當念非常敗,婬當念對所有惡露,如自觀身 婬當念四斷意也。 觀有兩輩:一者觀外,二者觀內。 觀身有三十六物,一切有對皆屬外觀無所有為道,是為內觀也。 觀有三事:一者觀身四色,謂黑青赤白;二者觀生死;三者觀九道。 觀白見黑為不淨,當前聞以學後得道,未得道為聞得,別為證得,為知也。 觀有四:一者身觀、二者意觀、三者行觀、四者道觀,是為四觀。 譬如人守物,盜來便捨物,視盜人已得觀,便捨身觀物也。 觀有二事:一者觀外諸所有色、二者觀內謂無所有。 觀空已得四禪,觀空無所有。有意、無意、無所有,是為空,亦謂四棄得四禪也。欲斷 世間事當行四意止,欲除四意止當行四意斷。人墮貪,貪故,行四神足飛。但有五根, 無有五力不能制;但有五力,無有五根不生得四神足。 尚轉五力能制上次十二品,四意斷不作,現在罪但畢故罪,是為四意斷也。畢故不受新 ,為四意止,故畢新止,為四意斷。故竟新斷,為四神足。知足不復求守意,意為畢。 生為新、老為故,死為身體壞敗、為盡也。四意斷,謂常念道。善念生,便惡念斷,故 為斷息道。善念止、便惡ꤊ壎矷A故為不斷也。 四意斷者,意自不欲向惡,是為斷,亦謂不念,罪斷也。 四神足:一者身神足、二者口神足、三者意神足、四者道神足。念飛念不欲滅,不隨道 也。 四伊提缽:四為數,伊提為止,缽為神足。 欲飛便飛,有時精進坐七日便得,或七日,或七歲也,得神足可久在世間。 不死有藥:一者意不轉、二者信、三者念、四者有諦、五者有黠,是為神足藥也。 得四神足不久在世間有三因緣: 一者自厭其身臭惡故去、二者無有人能從受經道故去、三者恐怨惡人誹謗得罪故去也。 神足九輩,謂乘車馬步疾走亦為神足;外戒堅亦為神足;至誠亦為神足;忍辱亦為神足 也。行神足當飛意。 問何為飛意? 報有四因緣:一者信、二者精進、三者定、四者不轉意。 何等為信? 信飛行。 何等為精進? 飛行。 何等定? 飛行。 何等為不轉意? 謂著飛行不轉意也。 身不欲行道,意欲行便行。神足如是,意欲飛即能飛也。 五根譬如種物堅乃生根,不堅無有根。信為水雨,不轉意為力,所見萬物為根。制意為 力也。 信根中有三陰:一為痛痒、二為思想、三為識陰。 定根中有一陰,謂識陰也。 五根五力七覺意,中有一陰者,中有二陰者,中有三陰者,有四陰者,皆有陰。 問是道行何緣有陰? 報以泥洹無陰,餘皆有陰也。 七覺意上三覺屬口,中三覺屬身,下一覺屬意。 何等為覺?念念為覺,念念為得,覺得是意便隨道也。 外七覺意為墮生死,內七覺意為隨道。 內七覺意者,謂三十七品經。外七覺意者,謂萬物也。 覺者為識事,便隨覺意也。有覺意便隨道覺,有覺意墮罪。覺三十七品經便正意,是為 隨道;覺善惡是為墮罪也。 問何等為從諦身意持? 報謂,身持七戒、意持三戒,是為身意持也。 從諦意得休息,從四諦意因緣休。休者為止、息為思,得道為受思也。 貪樂道法,當行道為愛覺意。 持道不失,為力覺意。 已得十息身安隱,為息覺意。 自知已安,為定覺意。 身意持意不走為持。從諦自在意在所行,謂得四諦。亦可念四意,亦可四意斷,亦可四 神足,亦可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行,是為自在意。 在所行從諦觀者為三十七品經要,是為守意覺者,謂諦不復受罪也。 八行有內外:身為殺盜婬、聲為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為嫉妒癡。 是上頭三法,為十事在外、五道在內也。 從諦守諦。從為神守,為護謂法不犯罪。諦為道,知非常苦空非身不淨為直見。非常人 計為常、思苦為樂、空計為有、非身用作身、淨計為淨,為不直見也。 何等為直見? 因緣知從宿命有,名為直見。 何等為直治? 分別思惟能到善意,是為直治。 何等為直語? 守善言不犯法如應受言,是名為直語也。 何等為直業? 身應行不犯行,是名為直業也。 何等為直治? 隨得道者教戒行,是名為直治也。 何等為直精進? 行行無為晝夜不中止不捨方便,是名為直精進方便也。 何等為直念? 常向經戒,是名為直念。 何等為直定? 意不惑亦不捨行,是名為直定。 如是行,令賢者八業行具,已行具足便行道也。 八直有治、有行。行八直,乃得出要身不犯戒,是為直治。慧信忍辱是為行身,意持是 名為直治。謂無所念為直、有所念為不直也。 十二部經都皆墮三十七品經中,譬如萬川四流皆歸大海。三十七品經為外、思惟為內, 思惟生道故為內。道人行道分別三十七品經,是為拜佛也。 三十七品經亦墮世間亦墮道,諷經口說是為世間、意念是為應道、持戒為制身、禪為散 意、行從願、願亦從行,行道所向意不離,意至佛、意不還也。 亦有從次第行得道,亦有不從次行得道。 謂行四意止、斷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行,是為從次第。 畏世間惡身便一念從是得道,是為不從次第。 道人能得三十七品行意,可不順從數息相隨止也。身口七事、心意識各有十事,故為三 十七品。四意止、斷神足屬外,五根、五力屬內,七覺意、八行得道也。 泥洹有四十輩,謂三十七品經并三向凡四十事皆為泥洹。 問數息為泥洹非? 報數息相隨鼻頭止意,有所著不為泥洹。 泥洹為有不? 報泥洹為無有。 但為苦滅,一名意盡難泥洹為滅報,但善惡滅耳。 知行者,有時可行四意止、有時可行四意斷、有時可行四神足、有時可行五根五力七覺 意八行。諦者為知定亂,定為知行,亂為不知行也。問何以故,正有五根五力七覺意八 行? 報人有五根、道有五根,人有五力、道有五力,人有七使、道有七覺意,行有八直應、 道八種,隨病說藥因緣相應。 眼受色耳聞聲鼻向香口欲味身貪細滑,是為五根。何以故名為根? 已受當復生故名為根。不受色聲香味細滑是為力。不墮七使為覺意。已八直為應道行。 五根堅意,五力為不轉意,七覺為正意,八行為直意也。 問何等為善意? 何等為道意? 報謂,四意止斷神足五根五力,是為善意。七覺意八行,是為道意。有道善、有世間善 。從四意止至五根五力,是為道善。不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瞋癡,是為世間善。 諦見者,知萬物皆當滅,是為諦見。萬物壞敗身當死,以不用為憂,是為諦觀。意橫意 走便責對得制,是為除罪。諸來惡不受為禪。 一心內意十二事智慧、七為數、八為相隨、九為止、十為觀、十一為還、十二為淨,是 為內十二事。 外復十二事:一為目、二為色、三為耳、四為聲、五為鼻、六為香、七為口、八為味、 九為身、十為細滑、十一為意、十二為受欲,是為外十二事也。 術闍者為智。凡有三智: 一者知無數世父母兄弟妻子;二者知無數世白黑長短,知他人心中所念;三者毒以斷。 是為三也。 沙羅惰怠者為六通智:一為神足、二為徹聽、三為知他人意、四為知本所從來、五為知 往生何所、六為知索漏盡,是為六也。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卷下 此經按經首序及見經文,似是書者之錯經注不分而連書者也。義當節而注之。 然往往 多有不可分處。故不敢擅節。 以遺後賢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8.175.1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