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的文章,轉錄自淨心文教基金會的張西鎮居士的線上講義,《雜阿含經導讀四》, 以饗佛版版友。http://tinyurl.com/ybsyd9e 《雜阿含經導讀四》 戊、五蘊的禍患   五蘊是世間法,世間法有生必有滅,生滅相續,輪轉無常,一般人對此五蘊世間無從 掌控,卻又放不下,也無法割捨,就這樣被縛著生,也被縛著死,纏綿一生,憂苦不絕。 這「放不下」主要是源於我們的無知,不能運用智慧觀照「五蘊」的虛幻不實,執持「五 蘊」世間是真、是實,由此五蘊身心產生了牢不可破的「我見」,深固地執持著有一真實 的「我」存在,對它貪愛護惜,於是煩惱就生起。根據經中的說法,一般人對「五蘊」的 執持,會造成二十種「我見」的情況──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 我、我在識、識在我。」(一一一經)   所謂二十種「我見」,就是對於五蘊中的任何一蘊,各成立四種我見,在第一一一經 中,有詳細的解說。現在就以色蘊為例,簡要析述經中的說法: (1) 色(物質、肉體)是我──對於形成色蘊的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等 各要素,妄計說「地是我」,乃至妄計「白等是我」。 (2) 色異我(色是我所有)──此時是妄計受是我,或想、行、識是我,而色是我所 有之物。 (3) 我在色中──此時是妄計受是我,或想、行、識是我,而我於色中住,周遍其四 體。 (4) 色在我中──此時是妄計受是我,或想、行、識是我,而色即在於我之中。   同樣地,受、想、行、識四蘊也各有四種見,所以五蘊共有二十種「我見」。   愚癡凡夫因為迷於我相,昧於無我之理,於是就由此「我癡」為前導,而衍生出「我 見」、「我慢」、「我愛」等唯識家所說的「四根本煩惱」。究其由,都是源於執持「五 蘊是我」而來。有此錯誤執持,那麼煩惱也就難以避免了。經中說:  「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色滅、色患、色味、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愛樂於色, 言色是我、是我所,而取攝受。彼色若壞、若異,心識隨轉,惱苦生﹔腦苦生已,恐怖、 障閡、顧念、憂苦、結戀。於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名身心苦患。」(一O九 經)   由於凡夫對「五蘊」的集(生起的原因)、滅(息滅)、味(愛樂)、患(禍患)、 離(出離)不能如實知道,愛樂五蘊,妄執五蘊就是我,就像癡人認賊作父一樣,最後必 受傷害。世間一切的苦難──恐怖、障閡(障礙)、顧念、憂苦、結戀等,都是由此而起 。如果說這種苦難過完一輩子會結束也就算了,更恐怖的是還會禍延後世,讓人憂苦不斷 ,想脫離輪迴,卻永無出期。經中說:   「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於色所 樂、讚嘆、繫著住。色縛所縛,內縛所縛,不知根本,不知邊際,不知出離,是名愚癡無 聞凡夫。以縛生,以縛死,以從此世至他世﹔於彼亦復以縛生,以縛死,是名愚癡無聞凡 夫。隨魔自在,入魔網中,隨魔所化,魔縛所縛,為魔所牽。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六五經)   經中舉色蘊為例,說眾生由愛樂色蘊,外則被所貪著的色境擊縛,內則被所貪著的法 境繫縛,以致不知色蘊的根本,也不知它的盡處,更不知要出離於它,就這樣盲目地追求 ,繁忙地生活,迷茫地過了一生。此後輾轉輪迴,到了另一世,一樣是糊裡糊塗地過活, 一切皆在魔王掌握中,永遠無法脫離,悲苦之極,難以形容。同樣地,愛樂受、想、行、 識四蘊,情況也都是這樣。   根據《俱舍論》(破執我品)的說法,眾生若執持此五蘊身心為實我,就會產生「我 執」的五種過失──一、起我見及有情見,隨於惡見趣。二、同於諸外道。三、猶如越路 而行。四、於空性中,心不悟入,不能淨信,不能安往,不得解脫。五、聖法於彼不能清 淨。總而言之,「我執」會使眾生生起邪見,偏離正道,不得解脫,一切的謬誤與煩惱就 由此而生。而凡夫所執持的對象不離「五蘊」,可見由此「五蘊」所衍生的禍患,影響既 深且遠。 後來經藏如華嚴經、涅槃經、法華經,論藏如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大乘法苑義林 章等,諸經論中對此五蘊積聚,或稱之為五陰魔、蘊魔,就是因這色、受、想、行、識五 蘊,會障害有情眾生,造成生死苦,劫奪有情慧命,所以才會以「魔」視之。行者想逃出 魔掌,獲得大自在,如果不下功夫修行,諦觀五蘊實相,調伏內心的欲貪,想要出離五蘊 ,談何容易!  己、厭離五蘊,清淨解脫之道   五蘊積聚,煩惱就會生起,但一般凡夫不明諦理,貪愛逐求,從無始生死以來,就被 此無明所蓋,愛結所繫,以致長夜輪迴生死,不知苦的本際。世尊悲憫眾生苦難,轉大法 輪,教化眾生,指出世間的實相是無常、苦、空、非我,教人不可貪著執取。這些說法的 目的,就是要讓我輩凡夫先建立正確的觀念與知見,然後修行才能夠成功。所以經中佛陀 常不厭其煩,反覆闡述這五蘊不實的真理,殷殷囑咐弟子們要用正慧去觀察它的集、滅、 味、患、離。不但不可愛樂它、讚嘆它、執取它,還要視它為疾病、為癰腫、為利刺、為 兇殺,甚至視它就如仇人一般,要厭離它,乃至將它滅盡。如此方能出離生死,獲得清淨 解脫。而這也是根本教典中,佛陀教導弟子修行的主要目標。   這「五蘊無常」,或「五蘊皆空」的道理,雖然佛弟子大都耳熟能詳,人人會說,可 是當境界一來,或無明一起時,便什麼都不記得,經不起考驗了。可見修行不是光靠口說 ,或心裡存有個概念就可以的。有些人虔誠拜佛、念佛多年,結果遇到做事不順,或病苦 不癒,煩惱不斷時,便怨說禮佛、拜佛沒有感應,也得不到保佑,於是就退了道心,對三 寶失去了淨信,以為「佛是大醫王」是騙人的話語。會有這樣的謬見,這都是因為不能真 正明白佛陀的教誡教法所致。   想厭離五蘊,出離生死,解脫煩惱,不是光知道理就可以派上用場,這是需要方法的 。除了要有堅定的信心,深切的願力,更需要遵照佛陀的教誡教法,精進修行,透過自身 的實驗去體證,才能透視五蘊實相,建立正確知見。而由此實驗體證出來的知見,也才能 更堅定自己的信心與願力。唯有如此,要出離五蘊,解脫生死,才有可能。 佛陀說:「不修方便隨順成就,而用心求,令我諸漏畫,心得解脫。當知彼比丘終不 得漏盡解脫。」(四O經)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如果行者不修習各種方便法門,隨順成 就知見,而只是用充滿妄念的心去求取,就想使我人的各種煩惱斷除,心中獲得解脫,那 是不可能的事。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行也相同,若方法不對,盲修瞎煉 ,非但不能成功,恐怕還會增長愚癡,遺禍自己。 所以選擇正確的修行方法,也就顯得特別重要。那麼正確的修行方法是什麼呢?佛陀 於經中曾明確的說:   「若比丘修習隨順成就者,雖不欲令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所以 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比丘善修方便,正復不欲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所以者何?以 勤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不自知見今日爾所漏盡,明日爾所漏盡,然彼比丘知有漏 盡。所以何者?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以上三段經文都是節錄自第四O經。經中佛陀明白告訴弟子們修行之道就是四念處、 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三十七道品。所引 第一段與第二段經文,佛陀告訴弟子們說:如果你已確實修習這些道法,順隨成就正確知 見的話,那麼即使你並不想斷除煩惱,得到解脫,可是因為你已經有修習過這些道法的緣 故,你還是會得到解脫。 可見修習三十七道品的力用,功不唐捐。第三段經文則是佛陀告訴弟子們,不必擔心 眼前的障礙煩惱,只要依照三十七道品用功修習,假以時日,必有修行成功的一天。此外 ,經中還譬喻正確的修行就像母雞孵蛋,只要溫度調適得宜,時間一到,小雞自會破殼而 出。修行也一樣,急不得,要知道方法,按部就班,確實地遵照佛陀指示的道法(三十七 道品)去修行,那麼自可厭離五蘊,出離生死苦,得到清淨的解脫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129.208 ※ 編輯: Crazyfire 來自: 59.115.129.208 (02/28 14:42)
chuit:好多了,比那種只有標色卻想出版成書的好多了 123.192.82.218 02/28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