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南傳 中部 ) 七五 摩犍提經 (北傳 中阿含) 一五三 鬚閑提經 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俱盧國(Kuru)一個名為劍磨瑟曇(Kammasadhamma)的城 鎮裡,一間屬於巴拉多迦(Bharadvaja)族婆羅門的火室裡的草座。 2. 清晨時,世尊穿好袈裟,帶著缽與外衣,進入劍磨瑟曇去托缽。在劍磨瑟曇托完缽回 來,用完餐後,世尊去一個園林度過白天。進入該園林後,世尊坐在一棵樹下度過 白天。 3. 當時,行腳者摩犍地耶(Magandiya)四處走走運動,來到屬於巴拉多迦族婆羅門的火 室。在那裡,他看到〔有人〕準備了一個草座,因此他問該婆羅門:「在巴拉多迦大師 的火室裡的草座是為誰準備的?它看來像是一位沙門的床。」 4. 「摩犍地耶大師,有位釋迦族的釋迦子喬達摩沙門出了家。如今,對於喬達摩大師, 普遍地流傳著這樣的好評:『世尊是阿羅漢、正等正覺者、明行足、善逝、世間解、 人之無上調御者、天人師、佛陀、世尊。』這張床便是為喬達摩大師所準備的。」 5. 「巴拉多迦大師,當我們見到進展的毀壞者喬達摩大師的床時,我們的確見到不祥之 兆。」 「對你所說的小心一點,摩犍地耶,對你所說的小心一點!許多博學的王族、博學的婆 羅門、博學的平民及博學的沙門都對喬達摩大師擁有完全的信心,也已被他以真正神聖 的方法、善法訓戒。」 「巴拉多迦大師,即使我們當面見到喬達摩大師,我們都會當面向他說:『喬達摩沙門 是進展的毀壞者 。』為什麼呢?因為這記載於我們的聖典裡。」 「如果摩犍地耶大師不反對,我是否可以把這話告訴喬達摩大師?」 「隨巴拉多迦大師的意思。就告訴他我剛說過的話吧!」 6. 當時,透過清淨、超越人耳的天耳,世尊聽到巴拉多迦族婆羅門與摩犍地耶行腳者之 間的對話。接著,在晚上時,世尊從禪修中起座,去到婆羅門的火室,在已準備好的草 座坐下。當時,該巴拉多迦族的婆羅門來見世尊,與世尊互相問候。禮貌友善的問候語 談過之後,他坐在一旁。世尊問他:「巴拉多迦,你是否有跟摩犍地耶行腳者談到這個 草座?」 這麼說時,該婆羅門感到很驚訝,毛髮都豎立起來,答道:「我們正要告訴喬達摩大師 這件事,但喬達摩大師已經預先知道了。」 7. 然而,世尊與該巴拉多迦族婆羅門的談話並未能結束,因為當時四處走走運動的行腳 者摩犍地耶已經來到該婆羅門的火室,走向世尊。他與世尊互相問候,禮貌友善的問候 語談過之後,他坐在一旁。世尊向他說: 8. 「摩犍地耶,眼樂於色、取樂於色、取悅於色;這已被如來制伏、防護、防禦與抑制 ,他進而教法以抑制它。你是否針對這點而說『喬達摩沙門是進展的毀壞者』?」 「喬達摩大師,我就針對這點而說『喬達摩沙門是進展的毀壞者』。為什麼呢?因為這 記載於我們的聖典裡。」 「耳樂於聲……鼻樂於香……舌樂於味……身樂於觸……意樂於法、取樂於法、取悅於 法;這已被如來制伏、防護、防禦與抑制,他進而教法以抑制它。你是否針對這點而說 『喬達摩沙門是進展的毀壞者』?」 「喬達摩大師,我就針對這點而說『喬達摩沙門是進展的毀壞者』。為什麼呢?因為這 記載於我們的聖典裡。」 9. 「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在此,某人以前可能享受眼所識知的諸色:所希、所欲、 可喜、可愛、與欲欲有關、激起貪欲的諸色。過後,他如實了知它們的起因、消逝、 滿足、怖畏與解脫,他可能捨棄對色的貪愛,去除對色的熱愛,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 無渴地安住。摩犍地耶,你會對他說些什麼?」──「沒什麼,喬達摩大師。」 「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在此,某人以前可能享受耳所識知的諸聲……鼻所識知的諸 香……舌所識知的諸味……身所識知的諸觸:所希、所欲、可喜、可愛、與欲欲有關、 激起貪欲的諸觸。過後,他如實了知它們的起因、消逝、滿足、怖畏與解脫,他可能 捨棄對觸的貪愛,去除對觸的熱愛,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摩犍地耶,你會 對他說些什麼?」──「沒什麼,喬達摩大師。」 10. 「摩犍地耶,以前我過著在家的生活,我享受提供給我的五種欲樂:眼所識知的諸色 ……耳所識知的諸聲……鼻所識知的諸香……舌所識知的諸味……身所識知的諸觸: 所希、所欲、可喜、可愛、與欲欲有關、激起貪欲的諸觸。我有三座宮殿,一座雨季 時用,一座冬季時用,一座夏季時用。在雨季的四個月裡,我住在雨季宮殿裡,享受 眾音樂家〔的表演〕,她們之中沒有一個人是男人。我不去下面的宮殿。 後來,如實地了知了有關欲樂的起因、消逝、滿足、怖畏與解脫,我捨棄對欲樂的貪愛 ,去除對欲樂的熱愛,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我看見還未解脫貪愛欲樂的 有情被對欲樂的貪愛吞噬、被對欲樂的熱愛焚燒、沉迷於欲樂,我既不羨慕他們,也不 樂於其中。為什麼呢?摩犍地耶,因為有遠離欲樂、遠離不善法之樂,此樂甚至超越 天界之樂 。由於我樂於其中,我既不羨慕也不樂於卑劣的。 11. 摩犍地耶,假設有位居士或居士的兒子富有,擁有許多財富與財產,被提供且擁有 五種欲樂,他可能會享受眼所識知的諸色……耳所識知的諸聲……鼻所識知的諸香… …舌所識知的諸味……身所識知的諸觸:所希、所欲、可喜、可愛、與欲欲有關、 激起貪欲的諸觸。做了良善的身、語、意行為,身體分解死亡之後,他可能投生到善趣 、三十三天;於該處,他在喜樂園裡受到一群仙女圍繞,享受提供給他的五種欲樂。 假設他看見有位居士或居士的兒子享受提供給他的五種〔人間〕欲樂。摩犍地耶, 你認為如何?那位在喜樂園裡受到一群仙女圍繞、享受著提供給他的五種天界欲樂的 年輕天神是否會因為五種人間欲樂而羨慕那位居士或居士的兒子,或受到人間的欲樂 誘惑?」 「不會,喬達摩大師。為什麼不會?因為天界的欲樂遠比人間的欲樂美妙與殊勝。」 12. 「同樣地,摩犍地耶,以前當我過著在家的生活時,我享受提供給我的五種欲樂: 眼所識知的諸色……耳所識知的諸聲……鼻所識知的諸香……舌所識知的諸味…… 身所識知的諸觸:所希、所欲、可喜、可愛、與欲欲有關、激起貪欲的諸觸。 後來,如實地了知了有關欲樂的起因、消逝、滿足、怖畏與解脫,我捨棄對欲樂的貪愛 ,去除對欲樂的熱愛,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我看見還未解脫貪愛欲樂的 有情被對欲樂的貪愛吞噬、被對欲樂的熱愛焚燒、沉迷於欲樂,我既不羨慕他們, 也不樂於其中。為什麼呢?摩犍地耶,因為有遠離欲樂、遠離不善法之樂,此樂甚至 超越天界之樂。由於我樂於其中,我既不羨慕也不樂於卑劣的。 13. 摩犍地耶,假設有個痲瘋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滿水泡,被諸蟲吞噬,他用指甲抓癢, 抓掉了傷口的痂,在燃燒著的火炭坑上燒灼自己的身體。後來,他的朋友、同伴、族人 與親戚帶一位醫師來醫他。該醫師配藥給他,透過這藥,該人的痲瘋病被治癒了,變得 健康快樂、獨立、是自己的主人,能夠隨意去任何地方。接著,他可能見到另一個 痲瘋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滿水泡,被諸蟲吞噬,用指甲抓癢,抓掉了傷口的痂, 在燃燒著的火炭坑上燒灼自己的身體。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該人是否會羨慕 該痲瘋病人燃燒著的火炭坑或可用的藥?」 「不會,喬達摩大師。為什麼不會?因為有病時才需要藥,沒病時便不需要藥。」 14. 「同樣地,摩犍地耶,以前當我過著在家的生活時……(同節12)……由於我樂於其 中,我既不羨慕也不樂於卑劣的。 15. 摩犍地耶,假設有個痲瘋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滿水泡,被諸蟲吞噬,他用指甲抓癢, 抓掉了傷口的痂,在燃燒著的火炭坑上燒灼自己的身體。後來,他的朋友、同伴、族人 與親戚帶一位醫師來醫他。該醫師配藥給他,透過這藥,該人的痲瘋病被治癒了,變得 健康快樂、獨立、是自己的主人,能夠隨意去任何地方。接著,有兩個強壯的人捉住 他的雙臂,把他拖向一個燃燒著的火炭坑。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 該人是否會扭轉著身體地掙扎?」 「是的,喬達摩大師。為什麼呢?因為該火的確碰到就會痛、熾熱、灼熱。」 「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該火是否現在才是碰到就會痛、熾熱、灼熱,或在之前 也一樣碰到就會痛、熾熱、灼熱?」 「喬達摩大師,該火現在碰到就會痛、熾熱、灼熱,在之前也一樣碰到就會痛、熾熱、 灼熱。因為當該人是個痲瘋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滿水泡,被諸蟲吞噬,用指甲抓癢, 抓掉了傷口的痂時,他的諸根不靈;因此,雖然事實上碰到該火就會痛, 他卻扭曲地想像它為快樂。」 16. 「同樣地,摩犍地耶,欲樂在以前是碰到就會痛、熾熱、灼熱;欲樂在未來是碰到就 會痛、熾熱、灼熱;欲樂在現在是碰到就會痛、熾熱、灼熱。然而,那些還未解脫 貪愛欲樂的有情被對欲樂的貪愛吞噬、被對欲樂的熱愛焚燒,他們的諸根不靈;因此, 雖然事實上碰到欲樂就會痛,他們卻扭曲地想像它為快樂。 17. 摩犍地耶,假設有個痲瘋病人,四肢疼痛且生滿水泡,被諸蟲吞噬,他用指甲抓癢, 抓掉了傷口的痂,在燃燒著的火炭坑上燒灼自己的身體。他越是抓痂與燒灼自己的身體 ,他的傷口就變得更加惡臭及感染得更重,然而,他會從為傷口抓癢之中獲得一些滿足 與享受。同樣地,摩犍地耶,那些還未解脫貪愛欲樂的有情被對欲樂的貪愛吞噬、 被對欲樂的熱愛焚燒、還沉迷於欲樂;這種有情越是沉迷於欲樂,他們對欲樂的貪愛 便會增長得更多,被對欲樂的熱愛焚燒得更厲害,然而,他們會依靠五種欲樂獲得一些 滿足與享受。 18. 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你是否曾經見過或聽過,一位享受提供給他與所擁有的五種 欲樂的國王或國王的大臣,在不捨棄對欲樂的貪愛、不去除對欲樂的熱愛之下,曾經 能夠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或現在或未來將能夠如此安住?── 「沒有,喬達摩大師。」 「很好,摩犍地耶。我也不曾見過或聽過,一位享受提供給他與所擁有的五種欲樂的 國王或國王的大臣,在不捨棄對欲樂的貪愛、不去除對欲樂的熱愛之下,曾經能夠 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或現在或未來將能夠如此安住。反之,摩犍地耶, 那些在過去、現在與未來能夠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的沙門與婆羅門, 他們都在如實地了知了有關欲樂的起因、消逝、滿足、怖畏與解脫之後,才能以 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而且是在捨棄對欲樂的貪愛、去除對欲樂的熱愛之後, 他們才能以一顆內在寂靜的心無渴地安住。」 19. 說到這裡時,世尊頌讚道: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 涅槃是至上的寂樂, 八正道是至上之道, 它安全地導向不死。 這麼說時,摩犍地耶行腳者向世尊說:「真是太美妙了,喬達摩大師,喬達摩大師 說的真是太好了:『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涅槃是至上的寂樂。』我們也聽到導師傳承 裡的前輩行腳者這麼說,而且是一致的,喬達摩大師。」 「但是,摩犍地耶,當你聽到導師傳承裡的前輩行腳者這麼說時,該健康是什麼, 該涅槃又是什麼?」 這麼說時,摩犍地耶行腳者用手擦自己的肢體,說:「這是該健康,喬達摩大師, 這是該涅槃,因為我現在既健康又快樂,沒有任何東西令我苦惱。」 20. 「摩犍地耶,假設有個天生的瞎子,不能見到暗與亮的影像,不能見到青、黃、紅或 粉紅色,不能見到平坦與不平坦的東西,不能見到星星或日月。他可能會聽到一位 視覺良好的人說:『先生,美麗、無染又清淨的白布真好!』〔聽後〕他去尋找一塊 白布。此時,有個男人用一件骯髒的衣來欺騙他,說:『善士,這塊美麗、無染又清淨 的白布給你。』他便會接過來把它穿上,對它感到很滿意,因而說了如此滿足的話: 『先生,美麗、無染又清淨的白布真好!』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 當該天生的瞎子把那件骯髒的衣接過來穿上,對它感到很滿意,因而說了如此滿足的話 :『先生,美麗、無染又清淨的白布真好!』時,他是有知見地這麼做,還是基於相信 那位視覺良好的人才這麼做?」 「尊者,他是無知無見地、基於相信那位視覺良好的人而這麼做。」 21. 「同樣地,摩犍地耶,外道盲目且無見。他們不知健康,不見涅槃,但卻頌出此偈: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 涅槃是至上的寂樂。 以前的阿羅漢、正等正覺者如此頌出此偈: 健康是最大的利益, 涅槃是至上的寂樂, 八正道是至上之道, 它安全地導向不死。 如今,它已經在眾凡夫當中變得普遍。 摩犍地耶,雖然此身是病,是瘤,是鏢, 是災難,是苦惱,但你卻說此身為:『這是該健康,喬達摩大師,這是該涅槃。』 摩犍地耶,你沒有能夠讓你知健康、見涅槃的聖見。」 22. 「我對喬達摩大師有如此的信心:『喬達摩大師能夠教我法,使得我知健康、見涅槃 。』」 「摩犍地耶,假設有個天生的瞎子,不能見到暗與亮的影像,不能見到青、黃、紅或 粉紅色,不能見到平坦與不平坦的東西,不能見到星星或日月。 後來,他的朋友、同伴、族人與親戚帶一位醫師來醫他。該醫師配藥給他,但即使 用藥過後,該人還是不能獲得視力,不能見到光明。摩犍地耶,你認為如何? 該醫師是否會感到疲憊與失望?」──「是的,喬達摩大師。」── 「同樣地,摩犍地耶,如果我如此教你法:『這是該健康,這是該涅槃』,你可能 不知健康,或不見涅槃,這對我來說將會是令人疲憊與麻煩的事。」 23. 「我對喬達摩大師有如此的信心:『喬達摩大師能夠教我法,使得我知健康、見涅槃 。』」 「摩犍地耶,假設有個天生的瞎子,不能見到暗與亮的影像,不能見到青、黃、紅或 粉紅色,不能見到平坦與不平坦的東西,不能見到星星或日月。他可能會聽到一位 視覺良好的人說:『先生,美麗、無染又清淨的白布真好!』〔聽後〕他去尋找 一塊白布。此時,有個男人用一件骯髒的衣來欺騙他,說:『善士,這塊美麗、無染 又清淨的白布給你。』他便會接過來把它穿上。後來,他的朋友、同伴、族人與親戚 帶一位醫師來醫他。該醫師配藥──催吐劑、瀉藥、藥膏、除藥膏與鼻孔治療藥── 透過該藥,該人獲得視力,見到光明。獲得視力時,他對那件髒衣的欲望與歡喜便會 同時被捨棄。接著他可能對那位〔欺騙他的〕男人感到憤慨及心懷敵意,甚至認為 應該殺死他,心想:『從該男人拿這件髒衣來向我說:「善士,這塊美麗、無染又清淨 的白布給你」的那一刻起,我即已被他欺騙、詐騙與欺瞞了很久。』 24. 同樣地,摩犍地耶,如果我如此教你法:『這是該健康,這是該涅槃』,你可能會 知健康、見涅槃。在你的見生起時,你對五取蘊的欲貪也可能會同時被捨棄。這時候, 你可能會想:『我真的被此心欺騙、詐騙與欺瞞了很久。因為在執取時,我執取的 只是色、我執取的只是受、我執取的只是想、我執取的只是行、我執取的只是識。 緣於我的執取,有〔生起〕;緣於有,生〔生起〕;緣於生,老、死、愁、悲、苦、 憂、惱生起。這即是整個苦蘊的集起。』」 25. 「我對喬達摩大師有如此的信心:『喬達摩大師能夠教我法,使得我從此座起身時, 我的瞎眼已被治癒。』 「那麼,摩犍地耶,你應親近善士。當你親近善士,你將會聽到正法。當你聽到正法, 你將會根據正法修行。當你根據正法修行,你自己將會如此知見:『這些〔五蘊〕是病 ,是瘤,是鏢;但在此這些病、瘤與鏢滅盡無餘。我的執取滅盡時,有也滅盡;有滅盡 時,生也滅盡;生滅盡時,老、死、愁、悲、苦、憂、惱也滅盡。 這即是整個苦蘊的滅盡。』」 26. 說到這裡時,摩犍地耶行腳者說:「善哉,喬達摩大師!善哉,喬達摩大師!喬達摩 大師以種種方法開顯正法,就像將翻覆之物翻轉復正,揭示顯露隱匿之物,為迷路之人 指示正途,為黑暗中有眼可見物之人擎舉明燈。我歸依喬達摩大師、歸依法、歸依比丘 僧團。我想要在喬達摩大師座下出家、受具足戒。」 27. 「摩犍地耶,以前屬於另一個宗教,現在想要在此法此律中出家且受具足戒的人,必 須別住四個月。四個月過後,如果眾比丘對他感到滿意,他們可以讓他出家,接受他成 為比丘。然而,對於這件事,我知道個人的差異。」 「尊者,如果那些以前屬於另一個宗教,現在想要在此法此律中出家且受具足戒的人, 必須別住四個月,而如果在四個月過後,眾比丘對他們感到滿意時,才讓他們出家, 接受他們成為比丘,那麼,我將別住四年。四年過後,如果眾比丘對我感到滿意, 就讓他們給我出家,接受我成為比丘。」 當時,摩犍地耶行腳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很快地,在他受具足戒不久之後 ,獨住、隱居、精進、熱誠且意志堅定的摩犍地耶尊者,透過上等智當下親自體證、 進入且安住於梵行的至上目標;族人即是為此才正確地捨離俗家而出家。他了知: 「生已滅盡,梵行已立,應作皆辦,不受後有。」摩犍地耶尊者成為諸阿羅漢之一。 下載自http://ftp.puremind.org.tw/index.php?dir=files/01 南傳佛教資料庫 /01 南傳佛教圖書館/030 概要、入門/中部選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0.240.137
YuGar:值得推薦,好文122.116.237.119 06/06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