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一千人菩薩十千人俱。 復有欲界諸天子色界諸天子及淨居天子。并其眷屬無量百千周匝圍繞。 供養恭敬聽佛說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有辯才。善能開演。汝今應為菩薩大眾宣揚妙法。             」 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佛今令我說何等法?」 佛言:「童子。汝今應說諸佛境界。」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者。非眼境界。非色境界。非耳境界。非聲境界。 非鼻境界。非香境界。非舌境界。非味境界。非身境界。非觸境界。非意境界。 非法境界。無如是等差別境界。是乃名為諸佛境界。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欲入於佛境界者。以無所入而為方便乃能悟入。」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於何等境界而得菩提?」 佛言:「童子。我於空境界得菩提。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得菩提。諸相平等故。 無願境界得菩提 。三界平等故。無作境界得菩提。諸行平等故。 童子。我於無生無起無為境界得菩提。一切有為平等故。」 時文殊師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無為者是何境界?」 佛言:「童子。無為者非思量境界。」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非思量境界者是佛境界。何以故。非思量境界中無有文字。 無文字故。無所辯說。無所辯說故。絕諸言論。絕諸言論者。是佛境界也。」 爾時世尊問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諸佛境界當於何求?」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諸佛境界。當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所以者何。 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故。此正了知眾生煩惱。是佛境界。 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所行之處。」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    「童子。若佛境界即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者。諸佛境界有去來乎?」 文殊師利菩薩言:「不也。世尊。諸佛境界無來無去。」 佛言:「童子。若諸佛境界無來無去者。云何而言若正了知眾生煩惱。即是諸佛境界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如諸佛境界無來無去。諸煩惱自性亦復如是無來無去。」 佛言:「童子。何者是諸煩惱自性?」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諸煩惱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 異諸煩惱自性者。如來則非平等正覺。以不異故。於一切法平等正覺說名如來。     」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能了知如來所住平等法不?」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我已了知。」 佛言:「童子。何者是如來所住平等法?」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是如來所住平等法?」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凡夫於空無相無願法中起貪瞋癡。      是故一切凡夫起貪瞋癡處。即是如來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豈是有法而言於中有貪瞋癡?」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貪瞋癡亦是有。」 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貪瞋癡復云何有?」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空以言說故有。貪瞋癡。亦以言說故有。     如佛說比丘。有無生無起無作無為。非諸行法。     此無生無起無作無為。非諸行法。非不有。     若不有者。則於生起作為諸行之法。應無出離。以有故言出離耳。此亦如是。     若無有空。則於貪瞋癡無有出離。以有空故說離貪等諸煩惱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貪瞋癡等一切煩惱。莫不皆住於空之中。 文殊師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離貪瞋等而求於空。     當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為修行之者。何以故。貪瞋癡等一切煩惱即空故。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於貪瞋癡。為已出離為未離乎。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貪瞋癡性即是平等。我常住於如是平等。是故我於貪瞋癡。     非已出離亦非未離。世尊。若有沙門婆羅門。自見離貪瞋癡。見他有貪瞋癡。     即是二見。何謂二見。謂斷見常見。所以者何。     若見自身離貪瞋癡即是斷見。若見他身有貪瞋癡即是常見。     世尊。如是之人非為正住。夫正住者。不應於己見勝謂他為劣故。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若如是者。住於何所名為正住。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夫正住者無有所住。住無所住。是乃名為正住之耳。 佛言童子。豈不以住於正道為正住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若住正道則住有為。若住有為則不住於平等法性。     何以故。有為法有生滅故。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無為是數法不。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無為者非是數法。    世尊。若無為法墮於數者。則是有為非無為也。 佛言童子。一切聖人得無為法不有數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非諸聖人證於數法。已得出離諸數法故。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汝為成就聖法。為成就非聖法。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我不成就聖法。亦不成就非聖法。    世尊,如有化人,為成就聖法?為成就非聖法? 佛言童子:「化人不可言成就聖法。亦不可言成就非聖法。」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佛豈不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化。」 佛言如是。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一切諸法如幻化相。我亦如是。           云何可言成就聖法成就非聖法。」 爾時世尊復語文殊師利菩薩言:「童子。若如是者。汝何所得。」 文殊師利菩薩言:「世尊。我得如來平等無自性境界。」 佛言童子。汝得佛境界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若世尊於佛境界有所得者。我亦得於諸佛境界。 時長老須菩提。問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如來不得佛境界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汝為得聲聞境界不?」 須菩提言:「大士。聖心解脫無有境界。是故我今無境界可得。」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佛亦如是。其心解脫無有境界。云何而謂有所得乎。」 須菩提言:「大士。汝今說法。可不將護初學心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如有良醫欲治人病。為將護病人心故。     不與辛酸鹹苦應病之藥。能令其人病得除差至安樂不。 答言:「不也。」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此亦如是。若說法師。為將護初學心故。隱甚深法而不為說。     隨其意欲演粗淺義。能令學者出生死苦至涅槃樂。無有是處。」 說是法時。眾中有五百比丘僧。諸漏永盡心得解脫。八百諸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復有七百諸天子。聞其辯才深生信樂。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須菩提復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汝頗亦於聲聞乘。而生信解。    又以此乘法度眾生不?」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我於一切乘皆生信解。大德。我信解聲聞乘。    亦信解辟支佛乘。亦信解三藐三佛陀乘。」 須菩提言:「大士。汝為是聲聞?為是辟支佛?為是三藐三佛陀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我雖是聲聞。然不從他聞。             雖是辟支佛。而不捨大悲及無所畏。             雖已成正等覺。而於一切所應作事未嘗休息。」 須菩提又問言:「大士。汝云何是聲聞?」 答曰:「我恒為一切眾生說未聞法。是故我為聲聞。」 又問言:「汝云何是辟支佛?」 答曰:「我能了知一切諸法皆從緣起。是故我為辟支佛。」 又問言:「汝云何是三藐三佛陀?」 答曰:「我常恒覺一切諸法體相平等。是故我為三藐三佛陀。」 爾時須菩提又問言:「大士。汝決定住於何地。為住聲聞地。為住辟支佛地為住佛地耶。           」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汝應知我決定住於一切諸地。」 須菩提言:「大士。汝可亦決定住凡夫地耶。」 答曰:「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及以眾生。其性即是決定正位。我常住此正位。     是故我言決定住於凡夫地也。」 須菩提。又問言:「若一切法及以眾生。即是決定正位者。云何建立諸地差別。          而言此是凡夫地?此是聲聞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佛地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譬如世間以言說故。於虛空中建立十方。所謂此是東方。     此是南方。乃至此是上方。此是下方。雖虛空無差別。而諸方有如是。     如是種種差別。此亦如是。如來於一切決定正位中。以善方便立於諸地。     所謂此是凡夫地。此是聲聞地。此是辟支佛地。此是菩薩地。此是佛地。     雖正位無差別。而諸地有別耳。」 爾時須菩提。復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汝已入正位耶。」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我雖已入亦復非入。」 須菩提言:「大士。云何已入而非入乎?」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應知。此是菩薩智慧善巧。我今為汝說一譬喻。     諸有智人以譬喻得解。大德。如有射師其藝超絕。惟有一子特鍾心愛。     其人復有極重怨仇。耳不欲聞眼不欲睹。     或時其子出外遊行。在於遠處路側而立。父遙見之。     謂是其怨執弓持箭控弦而射。箭既發已方知是子。其人巧捷疾走追箭。     箭未至間還復收得。言射師者喻菩薩也。一子者喻眾生也。怨家者喻煩惱也。     言箭者。此則喻於聖智慧也。大德當知。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觀一切法。     無生正位大悲善巧故。故不於實際作證。而住聲聞辟支佛地。     誓將化度一切眾生至佛地矣。」 爾時須菩提。又問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何等菩薩能行此行。」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     若菩薩。示行於世而不為世法所染。現同世間不於諸法起見。     雖為斷一切眾生煩惱。勤行精進而入於法界不見盡相。     雖不住有為亦不得無為。     雖處生死如遊園觀。本願未滿故。不求速證無上涅槃。     雖深知無我而恒化眾生。     雖觀諸法自性。猶如虛空。而勤修功德淨佛國土。     雖入於法界見法平等。而為莊嚴佛身口意業故不捨精進。     若諸菩薩。具如是行乃能行耳。」 爾時須菩提復白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士。汝今說此菩薩所行。非諸世間所能信受。」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我今為欲令諸眾生永出世間。說諸菩薩了達世法出離之行。」 須菩提言:「大士。何者是世法?云何名出離?」 文殊師利菩薩言:「大德。 世間法者。所謂五蘊。其五者何。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如是諸蘊。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化。     是故此中無有世間亦無諸蘊及以如是言說名字。     若得是解心則不散。心若不散則不染世法。     若不染世法即是出離世間法也。     復次大德。五蘊諸法。其性本空。性空則無二。無二則無我我所。     無我我所則無所取著。無所取著者即是出離世間法也。     復次大德。五蘊法者。以因緣有。因緣有故則無有力。無力則無主。 無主則無我我所。無我我所則無受取。無受取則無執競。無執競則無諍論。 無諍論者是沙門法。沙門法者知一切法。如空中響。 若能了知一切諸法如空中響。即是出離世間法也。 復次大德。此五蘊法同於法界。法界者則是非界。非界中。     無眼界無色界無眼識界。無耳界無聲界無耳識界。無鼻界無香界無鼻識界。     無舌界無味界無舌識界。無身界無觸界無身識界。無意界無法界無意識界。     此中亦無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虛空界識界。亦無欲界色界無色界。     亦無有為界無為界。我人眾生壽者等。如是一切皆無所有。定不可得。     若能入是平等深義。與無所入而共相應。即是出離世間法也。」 說是法時會中比丘二百人。永盡諸漏心得解脫。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奉文殊師利菩薩。 而作是言:「若有眾生得聞於此甚深妙法應生信受。若不生信,欲求證悟終不可得。」 爾時長老須菩提語諸比丘言:「汝何所得以何為證。」 諸比丘言:「大德。無得無證是沙門法。所以者何。       若有所得心則動亂。若有所證則自矜負。動亂矜負墮於魔業。       若有自言我得我證。當知則是增上慢人。」 佛言:「諸比丘。汝等審知增上慢義不?」 諸比丘答言:「世尊。如我意者。   若有人言我能知苦。是不知苦相而言我知。   我能斷集證滅修道。是不知集滅道相。乃至而言我能修道。應知此是增上慢人。   所以者何。苦相者即無生相。集滅道相。即無生相。無生相者即是非相。   平等相是諸聖人。於一切法得解脫相。是中無有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如是等相而可得者。   若有眾生得聞如是一切諸法平等之義。而生驚怖。應知是為增上慢者。」 爾時世尊即告之言:「善哉善哉。諸比丘。如汝所說。如是如是。     須菩提。汝等當知此諸比丘。已於過去迦葉佛所。從文殊師利童子。     得聞如是甚深之法。以聞法故疾得神通。今復得聞隨順不逆。     須菩提。若復有人於我法中。得聞斯義生信解者。皆於來世見彌勒佛。     若未發大乘意。於三會中悉得解脫若已發大乘意者。皆得住於堪忍之地。」 爾時善勝天子白文殊師利菩薩言:    「大士。汝常於此閻浮提中。為眾說法。     今兜率天上有諸天子。曾於過去值無量佛。供養恭敬種諸善根。     然生在天中耽著境界。不能來此法會而有聽受。昔種善根今將退失。     若蒙誘誨必更增長。惟願大士。暫往天宮。為彼諸天弘宣法要。」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以神通力即於其處。忽然化作兜率天宮。如其所有悉皆備足。 令善勝天子及此會中一切人天。皆謂在於彼天之上。具見於彼種種嚴飾。 園林池沼果樹行列殿堂樓閣。棟宇交臨繡柱承梁彫塑堅戶。攢櫨疊栱磊砢分布。 稱寶為臺莊嚴綺錯。其臺極小猶有七層。或八層九層。乃至高于二十層者。 一一臺上處處層級。皆有眾天女。盛年好色手足柔軟。額廣眉長面目清淨。 如金羅網常有光明。亦如蓮華離諸塵垢。發言含笑進止迴旋。 動必合儀麗而有則。譬如滿月人所樂見。笙篌琴瑟簫笛鐘鼓。或歌或嘯音節相和。 妙妓成行。分庭共舞。如是等事宛然備矚。 時善勝天子。見自宮殿及其眷屬歡娛事已。心生疑怪。白文殊師利菩薩言:   「奇哉大士。云何令我及以大眾瞬息之間而來至此?」 爾時長老須菩提。語善勝天子言:   「天子。我初亦謂與諸大眾皆共至於兜率陀天。而今乃知本來不動。    曾不共往彼天之上。如是所見皆是文殊師利菩薩三昧神通之所現耳。」 時善勝天子即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菩薩。甚為希有。乃能以三昧神通不思議力。    令此眾會不動本處而言至此兜率陀天。」 佛言天子:「汝但知文殊師利童子神通變化少分之力。我之所知無有量也。    天子。以文殊師利神通之力。    假使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種種嚴好各各不同。能於一佛土中普令明見。    又以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集在一處狀如繒束。舉擲上方不以為難。    又以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所有大海置一毛孔而令其中眾生。不覺不知無所觸嬈。    又以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所有須彌山王以彼眾山內於一山。復以此山內於芥子。        而令住彼山上一切諸天。不覺不知亦無所嬈。    又以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其中所有五道眾生置右掌中。復取是諸國土一切樂具。        一一眾生盡以與之等無差別。    又以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劫盡燒時。所有大火集在一處。令其大小如一燈炷。        所有火事如本無別。    又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所有日月若於一毛孔。舒光映之普令其明隱蔽不現。    天子。我於一劫若一劫餘。說文殊師利童子三昧神通變化之力。不可窮盡。」 爾時魔波旬自變其身作比丘形。在於會中卻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我今聞說文殊師利童子神通之力。不能信受。     唯願世尊。令於我前現其神力使我得見。」 爾時世尊知是惡魔變為比丘。欲令眾生善根增長。故告文殊師利菩薩言:    「汝應自現神通之力。令此會中無量眾生咸得善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編輯: Leisuretime3 來自: 125.224.62.147 (08/13 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