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全文為轉載,供討論用 http://www.oba.org.tw/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topic&t=1974 ------------------------------------------------------------------------------ 下面這部中部經典看似佛陀否定自己有一切智而只有三明,不知實情如何 七一 婆蹉衢多三明經 北傳 沒有此經。 本經是釋尊對婆蹉姓之普行者(外道出家行者)說佛教之三明,勝過婆羅門之三明(三吠陀。 )其三明者,即憶宿命智、天眼智、漏盡智。 -------------------------------------------------------------------------------- 中部經典二 二六0 第三品 普行者品 第七十一 婆蹉衢多三明經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住毘舍離域之大林重閣講堂。爾時,有婆磋姓之普行者,定居在普 行者園之耶伽芬多利伽。是時,世尊晨著衣,執持衣缽,入毘舍離城行乞。爾時,世尊有[ 此念]:「於毘舍離城行乞尚早,讓予往普行者園耶伽芬多利伽一婆蹉姓之 普行者處!」於 是,世尊往訪普行者園耶伽芬多利伽一婆磋姓之普行者。婆蹉姓之普行者遙見世尊來、見 世尊已,言:「師尊!世尊善來,師尊!善來世尊。師尊!終於 安排來此也。師尊!世尊請坐 此所設之座。」世尊即坐於所設之座,婆磋姓之普行者 482 亦取一卑座,坐於一面。坐於 一面之婆磋姓普行者白世尊曰:「世尊!予如是聞:沙門瞿曇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也,以 認完全之知見,自稱『予之行、住、眠、寤,常時現起不斷知見也。』世尊!沙門瞿曇是一 切知者,一切見者,以認完全之知見,自稱:「予之行、住、眠、寤,常時現起不斷知見 也。」如是說者,世尊!彼等對世尊是實語者耶?抑或以非真實誣謗世尊耶?又對於法以語適 法者耶?又同行者,種種議論時,應不至被訶責耶?」[世尊曰]:「婆蹉!沙門瞿曇是一切知 者,一切見者,以認完全之知見,自稱:「予之行、住、眠、寤常時現起不斷知見也。」 如是語者,彼等對予是非真實語,彼等以不實,虛偽而誹謗予也。」[婆蹉曰:]「世尊!我 等如何記說者,則對世尊是真實語,對世尊非以不實誣謗者,且對於法語適法者,而同行 者種種議論時,不至被訶責耶?」[世尊曰:]「婆蹉!於記說『沙門瞿曇有三明者。』則對 予是語真實者,非以不實誹謗予,且對法是語適法者,而同行者種種議論時,應不至被訶 責也。婆蹉!若予隨意則可,憶念種種宿命,即如:『一生、二生……乃至……如是憶念一 一之相、及詳細狀況之種種宿命。婆蹉!若予隨意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諸有情之生、死、 卑賤、高貴、美、醜、幸、不幸……乃至……了知[諸有情]隨其業。婆蹉!予實由滅諸漏, 於現法自知、自證,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而安之住。』婆蹉!記說:『沙門瞿曇有三明者。 』483 則對予是真實語,非以不實誹謗予者,且對於法,以語適法者,而同行者之種種議 論時,應不被訶責也。」如是說已,婆蹉姓之普行者白世尊曰:「卿瞿曇!是否實有任何在 家者不捨斷在家之結,於身壞命終時,得苦之邊際[證阿羅漢果]否?」[世尊曰:]「婆蹉! 實無有任何在家者不捨斷在家之結,于身壞命終時得此聖果者也。」[婆蹉曰: 「卿瞿曇! 有任何在家者不捨斷在家之結,身壞[命終]昇天者否?」[世尊曰:]「婆蹉!在家者不捨斷 在家之結,身壞昇天者,不祇百、不祇二百、不祇二百、不祇四百、不祇五百,乃至更多 也。」[婆蹉曰:]「卿瞿曇!有任何邪命外道,于身壞命終時證涅槃聖果者否?」[世尊曰: ]「婆蹉!任何邪命外道,身壞命終無有終盡苦彼岸者也。」[婆蹉曰:]「卿瞿曇!有任何邪 命外道,身壞為昇天者否?」[世尊曰:]「婆蹉!實從此[以前]彼九十一劫,予憶之;予不 證知任何邪命外道是昇天者,但除一人,然彼亦為1業論者,作業論者也。」[婆蹉曰:]「 卿瞿曇,如是,此外道所依處是空,對昇天亦為落空耶?」[世尊曰:]「婆蹉!然,如是, 彼外道所依之境[是空],昇天亦為空也!世尊說此已,婆蹉姓之普行者喜悅世尊之所說,歡 喜信受。 七一 婆磋衢多三明經 二六三 ------------------------------------------------------------------------------ A法友心得 如果知道一切皆為因緣相互干涉影響的現況的話,就不會說出"知道一切"這種蠢話。 當我們所謂"認知"時,就已經影響改變了所認知的事物,而且本身也改變了。因為,認知 是靠六根六境相互影響生起六識後的心理作用。 這時,因緣改變所呈現的已經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件事物。 更精確的說,沒有一件"不變的事物"讓我們去"認知"。 不管 佛陀時代,之前或之後,總不乏有自稱"知道一切"的人出現,這些人不懂得自我限縮 言論,不是因無知而傲慢,不然就是欺世盜名。 而 佛陀,將言論限縮於現實的經驗,並教導可達到的滅苦次第,並不參予如十四無記的無 意義哲學討論。 看了這篇,更加深自己對 佛陀智慧的崇敬,及對其實語的敬佩。 -- 以慧體為根基,航行法海而不懈, 以慈悲為彼岸,終其一生而不毀。 人間佛教的菩薩行者 印順和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72.18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72.18 (10/13 09:22)
Cid:推薦這篇經文.140.109.103.226 10/13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