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漢譯南北傳阿含經典2.0版 http://www.samadhi-buddha.org/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107&forum=9 北傳 雜阿含共 七 誦 五十一 相應 1362 經 南傳 相應阿含共 五 篇 五十六 相應 2875 經 『雜阿含經』 對映 『相應部』 五陰誦第一品 -------------> Ⅲ蘊篇Khandha-vagga 六入處誦第二品 -------------> Ⅳ六處篇Sal!a^yatana-vagga 雜因誦第三品 -------------> Ⅱ因緣篇Nida^na-vagga 道品誦第四品 -------------> Ⅴ大篇Maha^-vagga 八眾誦第五品 -------------> Ⅰ有偈篇Saga^tha-vagga 南傳與北傳有 38 相應可相對照 南傳(有 18 相應)與北傳(有 13 相應)無相互對照經典 ------------------------------------------------------------------------------ 雜阿含經講義 釋大雲 雜阿含經卷一 陰相應 (一) 1(一) 一、序分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二、正宗分 (一)觀五蘊無常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見 ;正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 貪盡,喜貪盡 者說心解脫。a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見;正見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 貪盡者說心解脫。b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後有。 』c (二)觀五蘊苦,空,非我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 ,亦復如是。 三、流通分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解經 [1]本經敘說五蘊之無常、苦、空、非我。 [2]闡明由色、受、想、行、識五者所集合構成者的無常、無我。 [3]觀五蘊「無常」、「苦」、「空」、「非我」即為正見。 正見→厭離→喜貪盡 =心解脫。 [4]說觀五蘊無常、苦、空、非我,才是正觀,方得解脫。 a:《空之探究》p.64~65:「如實知「無常故苦,無常苦故無我我所」;或說:「無常,苦 ,空,無我」。即知而行的,如《雜阿含經》說:「正觀(觀,應作見)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 不樂,不樂故得解脫」;「於色(等)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 是名如實知。輸屢那!如是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解脫」。在聖道的修行 中,一再說:「依遠離,依無欲,依滅,向於捨」。《大毘婆沙論》引經而解說:「依 厭離染,依離染解脫,依解脫涅槃」。從經論的一再宣說,可見知而後能行;修行的重 要層次,主要為:厭離nibbid?,離欲vir?ga,滅nirodha,解脫vimutti。無常,苦,無 我(空),當然也可說是法印,但從知而行而證的佛法全體來說,無常等是偏於現實世 間的正觀,而沒有說到理想──解脫涅槃的實現。這樣,諸行無常與厭離,諸法無我與 離欲染,涅槃寂靜與滅盡、解脫,固然是相互對應的,而諸行無常與諸法無我,是現實 的諦理,涅槃寂靜是理想的證得。這樣的三法印,表徵著全部佛法的特色。」 b:《學佛三要》p.198-199:「離無明,名為慧解脫,是理智的。離愛,名心(定)解脫 ,是情意的。這二方面都得到離繫解脫,才是真解脫。」 c:1、《瑜伽師地論》卷83:「復次,『我生已盡』者:謂第八有等。『梵行已立』者: 謂於聖道究竟修故,無復退失。『所作已辦』者:謂一切結永無餘故;一切道果已 證得故。『不受後有』者:謂於七有亦永盡故。又『我生已盡』者,有二種生; 一、生身生;此如前說。二、煩惱生;此微薄故,亦說為盡。此則記別初之二果。 『梵行已立』者:謂不還果,非梵行貪此永斷故。『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者:謂 阿羅漢。」(大正30,764b28-c7)。 2、《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29(大正27,150 b2-16): 「問:〈契經〉所說,復云何通?如說:「如實了知:我生已盡,廣說乃至。」是 何行相? 答:(一)「如實了知:我生已盡者。」是緣四行相。 (二)「梵行已立者。」是緣四行相。 (三)「所作已辦者。」是緣四行相。 (四)「不受後有者。」是緣二行相,謂苦、非常。 1、復次,由五緣故,經作是說,不說行相。云何為五? 一、由意樂故。謂加行時起此意樂:云何當令我生永盡?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二、由對治故。謂修如是殊勝對治令生永盡,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三、由所作故。謂由如是殊勝所作令生永盡,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四、相續故。謂得如是殊勝相續令生永盡,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五、由補特伽羅故。謂此補特伽羅易現、易施設一切生盡,廣說乃至不受後有。 ※由此五緣故,作是說,非謂別有如是行相。 ------------------------------------------------------------------------------ 南傳漢譯大藏經 第二 無常品 [一二] 第一 無常1 一 如是我聞。[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二 於此……乃至…… 三 「諸比丘!色是無常……乃至…… 四~六 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 七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如是觀色、厭離色、厭離受、厭離想、厭離行、厭離識, 厭離而離欲,離欲而解脫,解脫即生解脫智,即知: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更不受後有。」 註1 漢譯雜阿含經卷一(大正二、一a) (莊春江譯) 相應部22相應12經/無常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    我聽到的是這樣:    在舍衛城,在那裡……(中略)。    「比丘們!色是無常的,受是無常的,想是無常的,行是無常的,識是無常的。    比丘們!當這麼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在行上厭,在 識上厭;厭者離染,從離貪而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 南傳漢譯大藏經 [一三] 第二 苦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七 「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識是苦。 八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 (莊春江譯) 相應部22相應13經/苦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苦的,受是苦的,想是苦的,行是苦的,識是苦的。    當這麼看時,……(中略)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 南傳漢譯大藏經 [一四] 第三 無我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七 「諸比丘!色無我,受無我,想無我,行無我,識無我。 八 諸比丘!有聞之聖弟子……乃至……知:……不受後有。」 (莊春江譯) 相應部22相應14經/無我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色是無我,受是無我,想是無我,行是無我,識是無我。    比丘們!當這麼看時,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在行上厭,在 識上厭;厭者離染,從離貪而解脫,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 南傳漢譯大藏經 [五一] 第九 喜盡1(一) 一~二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乃至…… 三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色為無常者,則得2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 故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四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受為無常者,則得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 貪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五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想為無常者……乃至…… 六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行為無常者,則得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貪 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七 諸比丘!若比丘觀無常之識為無常者,則得正見。若正觀者則厭患。喜盡故貪 盡,貪盡故喜盡。喜貪盡故,名為心解脫、善解脫。」 註1 漢譯未詳。 2 「得」,原本yayam由暹羅本sa'ssa改之。 (莊春江譯) 相應部22相應51經/歡喜的滅盡經(蘊相應/蘊篇/修多羅)    起源於舍衛城。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色』為這樣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 正確地看到者則厭,由歡喜的滅盡而貪滅盡;由貪的滅盡而歡喜滅盡。 由歡喜與貪的滅盡而心解脫,這被稱為『善解脫』。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受』為這樣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 正確地看到者則厭,由歡喜的滅盡而貪滅盡;由貪的滅盡而歡喜滅盡。 由歡喜與貪的滅盡而心解脫,這被稱為『善解脫』。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想』為這樣無常的……(中略)。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行』為這樣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    正確地看到者則厭,由歡喜的滅盡而貪滅盡;由貪的滅盡而歡喜滅盡。 由歡喜與貪的滅盡而心解脫,這被稱為『善解脫』。    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識』為這樣無常的,那是他的正見。 正確地看到者則厭,由歡喜的滅盡而貪滅盡;由貪的滅盡而歡喜滅盡。 由歡喜與貪的滅盡而心解脫,這被稱為『善解脫』。」 ------------------------------------------------------------------------------- 南北傳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1.北傳經文「如是我聞……歡喜奉行。」的經文格式,南傳《相應部》有些經也有(參看《 雜阿含30經》),依印順法師的考定,這樣的格式,應該是在《增一阿含》或《增支部》 成立的時代才形成的(參看《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9),相對應的這幾個南傳經文,只 簡略地指出發生地點,應該是比較早期的風貌。    2.北傳經文「當觀色無常」的「觀」, 南傳經文作「看」(passat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看見」(sees), 這不是指外在的「看」,而是「看到了內涵」,也就是「理解」的意思。 而北傳經文「則為正觀」的「正觀」, 南傳經文作「正見」(samm?di??h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正確的見解」(right view),也就是「八聖道」(或譯為「八正 道;八支聖道」)中的「正見」。    3.北傳經文的「厭離」,其他經文多作「厭」, 南傳經文也作「厭」(nibbindati) , 菩提比丘長老在《中部》英譯為「(由沈迷中)清醒」(disenchantment), 但在《相應部》則英譯為「厭惡;反感」(revulsion),而其本人表示,前者的程度不足 ,後者太過,真正的意思應該介於這兩者之間,但英文沒有恰如其份的字可以對譯。 南傳經文的「離染」(virajjati) ,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冷靜;不為情所動」(became dispassionate)。 南傳經文的「離貪」(vir?ga)為「離」(vi)與「貪」(r?ga)的複合字, 但巴利語的「貪」(r?ga)字另有「色彩」的意思,所以「離貪」(vir?ga)也可以解讀為 「色彩的褪去」,菩提比丘長老均將之英譯為「褪去」(fading away)。    4.北傳經文的「心解脫」,另可參看《雜阿含710經》, 南傳經文的「心解脫」(citta? vimutta?),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心自由了」(the mind is liberated), 這裡說的「心」是指「心理上的」,「解脫」是指不再生死流轉之解脫。    5.北傳經文「喜、貪盡」, 南傳經文作「由歡喜與貪的滅盡」(nandir?gakkhay?), 其中的「喜」,南傳經文作「歡喜」(nand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欣喜;歡樂」(delight), 這與「初禪五支」中的「喜」(p?ti)不同,後者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狂喜」(rapture) 。 其中的「盡」,南傳作「滅盡」(khaya),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破壞;驅除」(destruction)。 而南傳經文的「由歡喜的滅盡而貪滅盡;由貪的滅盡而歡喜滅盡」,說明了「歡喜」與 「貪」的緊密關係。    6.北傳經文「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為描述不再生死流轉的 解脫情境之定型句, 南傳經作「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北傳經文的「不受後有」,意思是沒有下一生的「有」,而這個「有」應該是「十二緣 起支」中的「有」支, 南傳經文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n?para? itthatt?y?),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不再有這生命的狀態」 (there is no more for this state of being), 另外也與「不再有再生」的意義相當,參看《雜阿含403經》「經文比對」。 出生已盡」(kh??? j?ti),相當於「我生已盡」, 菩提比丘英譯為「已被破壞的是出生」(destroyed is birth)。     「梵行已完成」(vusita? brahmacariya?),即「梵行已立」, 菩提比丘英譯為「聖潔的生活已被生活」(the holy life has been lived)。     「應該作的已作」(kata? kara??ya?),即「所作已作」, 菩提比丘英譯為「所有必須作的已經做完」(what had to be done has been done)。     南傳經文的「有『[這是]解脫』之智」(vimuttamiti n??a? hot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出現『這是已被釋放』的理解(智)」 (comes the knowledge:”It’s liberated”), 北傳經文常作「解脫知見」,參看《雜阿含30經》。    7.「空」,參看《雜阿含232經》「經文比對」。    8.北傳經文最後的「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從相對應的南傳經文看來,應 該分別是以「無常、苦、空、非我」為「觀」的內容之四部經,由此也可以推斷「如是 我聞……歡喜奉行。」的經文格式,不是經典最初結集時就有的,所以《大正大藏經》 依這個格式來編經號,並不妥當。    9.北傳經文的「非我」,也譯為「無我」, 南傳經文也作「無我」(anatt?),這是「真我」(att?)加上否定前置詞(an),表示「實 在、永恆、不變」的「真我」之否定,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無自我」(nonself)。    10.南傳經文的「已受教導的聖弟子」(sutav? ariyas?vaka) ,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已受教導之高潔的弟子」 (the instructed noble disciple), 北傳經文多譯作「多聞聖弟子」,其中之「多聞」不只是「多聽」而已,應該含有受教 導而實踐的意義,所以譯為「已受教導」。 而「聖」(ariya,梵語?rya),與「雅利安人」(梵語aryans)之「雅利安」顯然同字 ,「雅利安人」為印歐族白種人,遷居入印度後,以高貴人種自居,也許是這個字的來 源。在佛教中,「聖弟子」多指證入初果以上的聖者,但有時也泛指一般佛陀弟子。    11.南傳經文的「這被稱為『善解脫』」(suvimuttanti vuccat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被說是完全地被釋放了」(is said to be well liberated)。    12.南傳經文的「比丘們!比丘看『無常的色』為這樣無常的」(aniccanneva, bhikkhave, bhikkhu r?pa? aniccanti passati.),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比丘們!一位比丘看事實上是不持久的色為不持久的」 (Bhikkhus, a bhikku sees as impermanent form which is actually impermanent)。 -- 有些禪僧只依據文字、經文來尋求法。當然,是讀書的時候,就應當照著經文來讀 ,但當你和煩惱「作戰」時,將經文丟到一旁去吧!如果你依照一種模式來和煩惱作戰 ,你將底擋不住敵人。經文只是提供你一個實例,但也可以使你迷失,因為它根據的只 是記憶和概念。---阿姜查《水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3.116
yggdrasils:請法友提供英譯南傳連結,末學再增補。 123.192.3.116 01/23 12:48
cool810:感謝分享,排版很用心。 58.99.10.13 01/23 12:57
cool810:y大分享雜阿含就比較有法味了,呵~ 58.99.10.13 01/23 12:57
Crazyfire:相應部"蘊相應"的部份 Khandha-samyutta 61.230.50.157 01/23 13:31
Crazyfire:The clinging aggregates 61.230.50.157 01/23 13:31
Crazyfire:http://tinyurl.com/lfg9a 61.230.50.157 01/23 13:31
Crazyfire:在SN 22部份 (aggregate用"積聚"之意來 61.230.50.157 01/23 13:33
Crazyfire:理解,"蘊"即是"積聚") 61.230.50.157 01/23 13:34
Crazyfire:clinging aggregates(則應翻成"取蘊") 61.230.50.157 01/23 13:42
Crazyfire:SN 22.48 Khandha Sutta: Aggregates 61.230.50.157 01/23 13:42
Crazyfire:這篇經文當中 釋尊有明確開示"五蘊"和 61.230.50.157 01/23 13:43
Crazyfire:"五取蘊"的定義和差別 相當值得注意 61.230.50.157 01/23 13:43
Crazyfire:南傳、北傳對於"五蘊"和 "五取蘊"是否有 61.230.50.157 01/23 13:45
Crazyfire:不同的見解或看法 也是相當值得注意的 61.230.50.157 01/23 13:46
Crazyfire:地方 61.230.50.157 01/23 13:46
Crazyfire:http://tinyurl.com/yet6xft (SN 22.48) 61.230.50.157 01/23 13:48
cool810:"五蘊"和"五取蘊"的差別應當釐清,在此引 58.99.10.13 01/23 14:08
cool810:龍樹<六十頌如理論>云「彼諸蘊不滅,染盡 58.99.10.13 01/23 14:09
cool810:即涅槃;若了知滅性,彼即得解脫。」 58.99.10.13 01/23 14:10
cool810:應當有與世尊在連結裡的經文開示前後呼應. 58.99.10.13 01/23 14:10
Cid:佛陀在這幾段經文中提供了很簡明的建議: 觀五 61.228.34.105 01/23 14:22
Cid:蘊無常, 苦, 空, 無我. 以前初讀這段經文而未 61.228.34.105 01/23 14:24
Cid:有禪修經驗時對這段的理解是從世俗諦上切入的, 61.228.34.105 01/23 14:25
Cid:從生活經驗知人生無常與苦, 這當然不是佛陀所 61.228.34.105 01/23 14:26
Cid:謂的正觀, 因為以世俗諦的切入方式是很難知空 61.228.34.105 01/23 14:27
Cid:與無我, 而對無常與苦的認識也不完整. 真正要 61.228.34.105 01/23 14:27
Cid:洞見五蘊的無常苦空無我, 還是必需透過禪修才 61.228.34.105 01/23 14:29
Cid:有可能實現, 於禪修中見五蘊的生住滅, 才能建 61.228.34.105 01/23 14:31
Cid:立對五蘊無常苦空無我的正觀. 61.228.34.105 01/23 14:32
cool810:同意樓上,透過禪修如實觀照生起覺受,而 58.99.10.13 01/23 14:34
cool810:不是只停留在文字上的概念。 58.99.10.13 01/23 14:34
Crazyfire:沒錯 比量認識和現量認識仍是有差距的 61.230.50.157 01/23 14:36
Crazyfire:經典的名相須要透過"瑜珈現量"去親證才 61.230.50.157 01/23 14:37
Crazyfire:能有如實的體會 61.230.50.157 01/23 14:38
Cid:另外推第10點的語源分析, 以前誦經時讀到聖者 61.228.34.105 01/23 14:38
Cid:(ariya)與凡夫(anariya)時常覺得疑惑, 為什麼 61.228.34.105 01/23 14:39
Cid:凡夫是寫成"非聖者"? 一般的詞彙中應該是先建 61.228.34.105 01/23 14:40
Cid:立一般人熟知的概念, 再以前綴字來形容不熟知 61.228.34.105 01/23 14:41
Cid:的概念, 如一般人都知"我(atta)", 所以才在我 61.228.34.105 01/23 14:42
Cid:之上建立"無我(anatta)"的概念. 61.228.34.105 01/23 14:42
Cid:所以印度文化是先知道"聖者/高貴的人"才在此概 61.228.34.105 01/23 14:44
Cid:念上建立"凡夫/非高貴的人"的概念..很有趣:p 61.228.34.105 01/23 14:45
Crazyfire:另外要再補充的是 雖然研讀經典所得的比 61.230.50.157 01/23 14:54
Crazyfire:量"層次上的認識和"瑜珈現量"所證有所差 61.230.50.157 01/23 14:55
Crazyfire:距,但透過對經典的研讀分析,才能清 61.230.50.157 01/23 14:56
Crazyfire:楚修道為何而修,這是屬於"見地"層次的 61.230.50.157 01/23 14:56
Crazyfire:資量累積。 所以讀阿含經也好、對照阿 61.230.50.157 01/23 14:58
Crazyfire:含經不同的版本也好,應當當做是為了修 61.230.50.157 01/23 14:58
Crazyfire:四念處而做的修道地圖指南來做規劃準備 61.230.50.157 01/23 15:02
cool810:其實透過如理作意要生起真正的比量也不容 58.99.10.13 01/23 15:05
cool810:易,有時我們以為理解了,實際上心行還是 58.99.10.13 01/23 15:06
cool810:對應在"非量"的層次。應此透過聞思數數串 58.99.10.13 01/23 15:07
cool810:習來幫助建立正確的知見,修行非一蹴可幾. 58.99.10.13 01/23 15:07
cool810: 因此 58.99.10.13 01/23 15:08
Cid:同cool大所說, 所以才需要禪修業處師的指引. 61.228.34.105 01/23 15:09
Cid:在馬哈希禪修傳統中, 禪修者與禪師的小參過程 61.228.34.105 01/23 15:09
Cid:被要求以平實的言語來精確描述體驗, 而不應加 61.228.34.105 01/23 15:10
Cid:入佛典術語, 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避免這個問題. 61.228.34.105 01/23 15:11
Crazyfire:大家都講得很有道理 不過既然y大有提到 61.230.50.157 01/23 15:16
Crazyfire:英譯的南傳連結 所以先著重在語言名相上 61.230.50.157 01/23 15:16
Crazyfire:像英文在翻(蘊篇Khandha-vagga)的時候 61.230.50.157 01/23 15:19
Crazyfire:The clinging aggregates 要注意的地方 61.230.50.157 01/23 15:20
Crazyfire:是有用到clinging這個字眼 而不是只翻成 61.230.50.157 01/23 15:21
Crazyfire:The aggregates。若多了那個 clinging 61.230.50.157 01/23 15:22
Crazyfire:精確來說是"取蘊"的概念,在英文的文脈 61.230.50.157 01/23 15:23
Crazyfire:來看是這樣的,但若只讀中文經典,就只 61.230.50.157 01/23 15:23
Crazyfire:會有"蘊"的概念,而無意間忽視了"取蘊" 61.230.50.157 01/23 15:24
Crazyfire:的意涵。 61.230.50.157 01/23 15:24
Crazyfire: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對讀不同版本的經 61.230.50.157 01/23 15:25
Crazyfire:典文獻時和只單讀某特定文本的差異之處 61.230.50.157 01/23 15:25
Crazyfire:所以多讀不同文本對照仍是有意義的 若行 61.230.50.157 01/23 15:28
Crazyfire:有餘力的話 因此很樂見版上也有版友在試 61.230.50.157 01/23 15:28
Crazyfire:著朝這個方向努力 61.230.50.157 01/23 15:29
Crazyfire:這種嘗試是良性和值得鼓勵的 61.230.50.157 01/23 15:31
cool810:AHJKL大有這個發心不容易 ^^ 58.99.10.13 01/23 15:36
Cid:隨喜A大與y大的努力 :) 61.228.34.105 01/23 15:49
Crazyfire:The clinging aggregates是由"蘊相應" 61.230.50.157 01/23 15:50
Crazyfire:Khandha-samyutta才對 61.230.50.157 01/23 15:50
Crazyfire:自己剛才把蘊篇Khandha-vagga和蘊相應 61.230.50.157 01/23 15:55
Crazyfire:打錯了 61.230.50.157 01/23 15:55
mormolyca:www.metta.lk 有Bhikkhuni Uppalavanna 123.192.82.218 01/23 20:09
mormolyca:的英譯版本 也可比對 ^^ 123.192.82.218 01/23 20:10
Crazyfire:http://tinyurl.com/yd5xyll 61.230.48.141 01/23 21:26
Crazyfire:上列佛青會的討論串相當精彩 在英譯部份 61.230.48.141 01/23 21:30
Crazyfire:有用蓮花色比丘尼(mor大提供的斯里蘭卡 61.230.48.141 01/23 21:31
Crazyfire:網址)那個版本的英譯;內容也對Cid在前 61.230.48.141 01/23 21:32
Crazyfire:述推文中略為提到的"我"(atta)和"無我" 61.230.48.141 01/23 21:34
Crazyfire:(anatta)有做更深入的嘗試分析,這個討 61.230.48.141 01/23 21:35
Crazyfire:論串是個很好的範例。讀經真的不是件容 61.230.48.141 01/23 21:38
Crazyfire:易的事,畢竟大家各有各的俗務在身,難 61.230.48.141 01/23 21:40
Crazyfire:以長期堅持下去(這討論串只堅持了一個月 61.230.48.141 01/23 21:41
Crazyfire:),但是有過一分努力絕對會一分收穫或資 61.230.48.141 01/23 21:42
Crazyfire:糧的 61.230.48.141 01/23 21:42
Crazyfire:讀經最難之處在於持之以恆,但也不用給 61.230.48.141 01/23 22:13
Crazyfire:自己訂太過嚴格的目標而影響到日常生活 61.230.48.141 01/23 22:14
Crazyfire:的時數配當,因為還是細水才能常流 61.230.48.141 01/23 22:26
Cid:在基督教會中有一種每日讀經方式也許值得效法: 61.228.34.105 01/23 22:30
Cid:每週擇定一個特定主題, 然後廣泛地從聖經中挑 61.228.34.105 01/23 22:31
Cid:選出與主題相關的篇章來作為每日閱讀的材料. 61.228.34.105 01/23 22:31
Crazyfire:對地 教會那種讀經方式很值得參考 而我 61.230.48.141 01/23 22:34
Cid:以相應部來說, 如果要討論五蘊主題, 可以選擇 61.228.34.105 01/23 22:34
Cid:蘊相應來閱讀, 如果要討論四念處為主題, 可以 61.228.34.105 01/23 22:34
Cid:從念處相應及其它弟子相應中來找出相關篇章, 61.228.34.105 01/23 22:34
Crazyfire:之所以會說不要給自己太過嚴格的目標 61.230.48.141 01/23 22:35
Cid:不過這種讀經方式或許需要主持人付出更多心力. 61.228.34.105 01/23 22:35
Crazyfire:是我覺得自己貼的那個連結討論內容有些 61.230.48.141 01/23 22:35
Crazyfire:專業化了。這個可以當範例看看,但真的 61.230.48.141 01/23 22:36
Crazyfire:要定期長期地這樣做會搞不起來的 畢竟大 61.230.48.141 01/23 22:36
Crazyfire:家都是"業餘的"XDD 教會的那種讀經模式 61.230.48.141 01/23 22:37
Crazyfire:比較可行、可長久 61.230.48.141 01/23 22:37
Cid:不過教會的這種讀經方式都是由神職人員來做有 61.228.34.105 01/23 22:38
Cid:組織地規劃的. 61.228.34.105 01/23 22:39
Crazyfire:考量到組織性的問題~~其實不用頻率頻繁 61.230.48.141 01/23 22:40
Crazyfire:到每日~~每週就夠了 61.230.48.141 01/23 22:41
Crazyfire:其實我也有教會的朋友 他們當然是有神職 61.230.48.141 01/23 22:46
Crazyfire:人員做每日讀經的規劃,但我朋友實際上 61.230.48.141 01/23 22:46
Crazyfire:都能"週讀"就不錯了XD 61.230.48.141 01/23 22:47
Crazyfire:anyway 現在佛版已有版友發心推動這個讀 61.230.48.141 01/23 22:51
Crazyfire:經班,有人點燃這個火種,我們能做的就 61.230.48.141 01/23 22:52
Cid:以我朋友的例子, 是會將每週主題彙整編印成小 61.228.34.105 01/23 22:52
Cid:冊, 冊中以週一~週六分節閱讀, 這種方式真的需 61.228.34.105 01/23 22:53
Cid: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啊:p 61.228.34.105 01/23 22:53
Crazyfire:是讓這個火不要熄滅的說,這對於我們自 61.230.48.141 01/23 22:54
Crazyfire:己和發心的版友在長期來說都是有法益的 61.230.48.141 01/23 22:54
Crazyfire:呵~~他們有他們的讀法 我們有我們的讀法 61.230.48.141 01/23 22:55
Crazyfire:我朋友的教會沒那麼有錢 是人到才印的 61.230.48.141 01/23 22:56
Crazyfire:但我跟我朋友的情況差不多 我能夠"週讀" 61.230.48.141 01/23 22:57
Crazyfire:就可以偷笑了.. 61.230.48.141 01/23 22:57
Cid:讀經的目的是為了建立正見以作為禪修的基礎, 61.228.34.105 01/23 23:01
Cid:所以我們禪修中心對在家眾的呼籲是:"每天至少 61.228.34.105 01/23 23:01
Cid:撥出30分鐘練習禪修, 每週至少撥出一天至禪堂 61.228.34.105 01/23 23:02
Cid:共修, 每年盡可能撥出時間密集禪修" 61.228.34.105 01/23 23:02
Crazyfire:呵~~禪修比讀經省成本XDD 61.230.48.141 01/23 23:05
Crazyfire:禪修不需要印一堆紙、編一堆教材XD 61.230.48.141 01/23 23:06
Crazyfire:anyway 每天至少撥出十分鐘至佛版讀經班 61.230.48.141 01/23 23:08
Crazyfire:共修。不過很沒說服力的說 我自己都只能 61.230.48.141 01/23 23:09
Crazyfire:"週讀"的說....人在軍營心在釋啊XD 61.230.48.141 01/23 23:11
cool810:XD Cf大現在是大頭兵 報效國家中 58.99.10.13 01/23 23:14
cool810:像Cid大這樣有加入團體,有法師善知識帶領 58.99.10.13 01/23 23:15
cool810:加上共修,受攝力就很強了,應珍惜因緣。 58.99.10.13 01/23 23:15
cool810:其實我們也應該隨喜自己的善根,還能來讀 58.99.10.13 01/23 23:15
cool810:讀經累積修行資糧,這是很讚嘆的。 58.99.10.13 01/23 23:16
cool810: 攝受了 58.99.10.13 01/23 23:17
cool810: 攝受力 58.99.10.13 01/23 23:17
cool810:我有位朋友將近半年前借他佛光的阿含藏, 58.99.10.13 01/23 23:18
cool810:因為他說對阿含有興趣,前禮拜問他,結果 58.99.10.13 01/23 23:19
cool810:他說忙竟然忘記了,世間一般人大都這樣.. 58.99.10.13 01/23 23:19
Crazyfire:所以持之以恆最難.... 61.230.48.141 01/23 23:22
Cid:我比Cf大幸運許多, 服役時的單位就在平常親近 61.228.34.105 01/23 23:22
Cid:的道場旁邊(走路不包含等紅燈1分鐘路程:p).. 61.228.34.105 01/23 23:22
Cid:當時幾乎天天溜出來與法師請安.. :p 61.228.34.105 01/23 23:24
cool810:因緣這麼好,難怪看得出來C大修行得力焉:p 58.99.10.13 01/23 23:25
Crazyfire:XD 61.230.48.141 01/23 23:25
Crazyfire:不過不能禪修有不能禪修的玩法 我對因明 61.230.48.141 01/23 23:30
Crazyfire:量論的知識不再是吃老本了XD 61.230.48.141 01/23 23:31
cool810:突飛猛進? 58.99.10.13 01/23 23:33
Cid:cool大過譽了..能得人身, 能讀經, 能禪修都是 61.228.34.105 01/23 23:34
Cid:難得的因緣, 既然因緣具足有這些機會, 當然要 61.228.34.105 01/23 23:35
Cid:好好把握. :) 61.228.34.105 01/23 23:35
Crazyfire:沒有 但終究是要落實到實踐才有意義 61.230.48.141 01/23 23:36
cool810:恩恩 當兵就當修行吧 把自己磨一磨 :p 58.99.10.13 01/23 23:38
Crazyfire:有些見解有refresh的感覺就很好了 61.230.48.141 01/23 23:39
AHJKL:佛版3C :) 219.69.85.27 01/23 23:51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3.116 (01/24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