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因為近來版上 版友熱心張貼[萬行法師]的開示 末學看過幾次後 想要了解萬行法師的師承、經歷 所以找尋一下關於他的訊息 才發現萬行法師的學說見解、自述傳承 其實爭議很多 雖自言師承某藏傳佛教師長 但其見解藏傳佛教並不認同 也有藏傳佛教師長寫長文 一一針對其見解、傳承予以質疑 (錄於下) 末學覺得 對於在見解和傳承上有爭議的人所言 還是請保留疑慮空間 尊重恭敬其僧眾之相 但見解 還是請從正信、具備清淨傳承的師長處聽聞比較好 ---------------------------------------------------------------------------- 以下為藏傳 錫欽.祖古貝瑪旺傑 撰寫 認為 萬行法師所說非正法的文章 愚僧在最近幾年經常聽說一個法名叫萬行的出家人,人們稱他為萬行‘上師’,至於其人 到底具不具足上師的資格,我們暫且不論。在經過多次聽說此人的一些觀點時,愚僧心中 對此人的佛法觀點生起了濃重的疑惑,因其觀點中有很多是於佛法相違的,在這種情況的 促使下,我找到了一些萬行的資料,以及他的著作。在經過詳細研究他的著作後,我本人 認為他很多的觀點確實不符合佛陀的四法印義趣,而且其中一些觀點確實與邪教‘青海無 ’的光音瑜伽一樣。 在去年七月愚僧很榮幸見到了來自四川省理塘縣德薩寺的住持活佛,格絨其紮仁波切。見 到仁波切後倍感親切,後來應呼和浩特市居士的邀請,陪同仁波切去了內蒙古呼和浩特市 ,在呼市和很多居士們結下了很好的法緣。期間,有幾個居士拿著釋萬行的書籍來向愚及 仁波切詢問,格絨其紮仁波切在聽了萬行的書中觀點後,很堅定地說:“這是邪說!”並 對愚說:“法師,你應當寫書,對萬行的觀點進行駁斥,只有這樣才能使在家佛弟子們不 被邪說迷惑。”在聽聞仁波切所說之後,愚就發心對釋萬行的邪說進行駁斥,然因種種瑣 事因緣之故,一直拖到今日才付諸行動,實在是慚愧!汗顏! 愚僧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有必要把他不正確的觀點指出來,以便於同修道友們斟酌。同時 ,也祈望諸位同修道友不要盲從盲信,當以佛陀四法印的方式抉擇佛法正見,不要‘依人 不依法’! 第一節:有關釋萬行傳承的問題 釋萬行在他的《三次閉關紀實》中說自己的上師是喜馬拉雅山的‘拉蒙上師’,而在他的 描述中‘拉蒙上師’是一位隱世的修行者,一直住在喜馬拉雅山的湖心島中。如果萬行所 說的是真實的話,那麽其中就有幾個疑點沒有辦法解釋: (一)若拉蒙從來沒有離開過所住之地,那麽拉蒙必然沒有學習漢語的機會,也必然不會 漢語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藏族人若是沒有與漢族人接觸的機會不可能學會漢語,乃 至於藏地的一些高僧大德若不是經常來漢地,顯現上也不會漢語。如果拉蒙不會漢語的話 ,那麽如何與釋萬行交流乃至於傳法呢?眾所周知,萬行本人並不會藏語,既然他‘師父 ’與他自己沒有語言的因緣,那麽萬行是如何獲得教法傳承的呢?如他在《三次閉關紀實 》中說:“每天和上師一起靜坐討論佛法。”沒有語言的因緣,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討論佛 法的? (二)若萬行與他的上師是通過深層次的精神交流而受法的,那麽請問萬行在九五年去喜 馬拉雅山時,是否就獲得了成就呢?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也並沒有說自己那時就已 經獲得了‘語言自在三昧’及深層次的禪定。再者,密乘上師為弟子傳阿鬮曈赫氶A是 要在現實中擺設壇城等種種條件下進行的,而不是單一的以精神層面的交流就可以的。 (三)從他《三次閉關紀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他的拉蒙上師是蓮師弟子中一位叫‘佳 斯達德’的後裔。當愚僧看到萬行這樣的說法後,感覺真的不可思議,因為蓮師的傳記中 並沒有這樣的一個弟子,不知道萬行是從哪裏找來的這樣一個名字?蓮花生大士對自己重 要的弟子及未來住持密法的大德都有相關的授記,可是在蓮師的授記中並沒有這位拉蒙上 師,不知道萬行對此如何解釋? (四)若萬行真的有一個叫拉蒙的上師,為什麽在萬行升座及寺廟開光時,不請他的上師 來呢?從《三次閉關紀實》中來看,他的上師對他視為心子。那麽拉蒙為什麽在他的心子 飽受懷疑猜測時,不出面為他證明呢? 由以上四點可顯而易見,萬行所說自己得法的過程有很多可疑之處。 第二節:萬行根本就不懂密法 (一)萬行自稱自己獲得了密法的傳承,即金剛阿貜瘧曈說A但從其《三次閉關紀實》 中所說來看,其人對密法事實上是外行。如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說:“我采用宇宙 根本音三字明:嗡、嘎、吽,召回你的魂魄。”這句話是他在描述拉蒙為他招魂時,告訴 他的。但凡是稍有密法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一切音聲根本種子字及一切密咒之王、咒語 之本是:“嗡啊吽。”這在《密集續》中及《八大法行續》中都有詳細的敘述。不知道萬 行所說的‘嗡嘎吽’的教證在何處?即使是作為一個密乘普通的弟子都不可能不知道這個 道理,為什麽萬行自稱為‘上師’還會犯這樣的錯誤呢?而印度外道錫克教的光音瑜伽中 卻宣說宇宙根本音三字明:嗡嘎吽。不知道萬行可否解釋一下為什麽宇宙根本音不是‘嗡 啊吽’而卻是‘嗡嘎吽’? (二)密乘前弘期與後弘期最主要的教派是四大教派,即:寧瑪、薩迦、噶舉、格魯四派 。而除寧瑪派之外的其它三大教派,雖然也有部分傳承來源於舊派,但也有很多傳承是從 其他密教祖師傳下來的,並不全部是蓮師的傳承。而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說道:“ 聽到上師這麽一說我才明白,原來上師一直把這棵鐵樹當作蓮花生大師來恭敬。鐵樹分成 五個杈,象征著蓮花生大師的法脈分成紅、白、黃、花、黑五個教派——與達摩祖師法脈 在中土‘一花開五葉’具有異曲同工之微妙。”此中所說‘紅白黃花黑’五個教派的說法 ,有沒有確鑿的教證呢?其中‘黑教’又是如何成為佛法教派的呢?據愚僧所知‘黑教’ 是指藏地的苯教,並不是正統的佛教。 (三)蓮師到藏地時,是藏王赤松德贊時期,也即是公元740-797年間。玄奘法師乃是公 元602-664年間的人。此二者之間相差有一個世紀之多,可是萬行卻把二者混為一談,實 乃可笑之極,但卻有人深信。如《三次閉關紀實》中說:“拉蒙上師告訴我:當時是公元 八世紀,吐蕃王國(古代西藏的名字)國王赤松德贊邀請蓮花生大師來為西藏地區降妖驅 魔——因當地邪教巫師用咒語控制百姓和王公大臣,索取錢財和民女。以蓮花生為首的三 十多人便從天竺(古印度名)來到吐蕃,經過鬥法降伏了當地的妖魔,但待這一行人回到 天竺,妖魔又出來危害百姓,後來蓮花生大師又來幾次,把他從天竺帶來的法寶分別放到 八個方位,並留下八位大師永鎮吐蕃保太平。在這八位大師中間,有位叫佳斯達德的上師 ,便是我的祖輩。這三十人中間,很多都在天竺國的那爛陀寺和中土去的玄裝法師一起學 習過經論。”作為一個佛法中的上師若連簡單的歷史年代都搞不明白,那麽又如何是一個 合格的弘法上師呢? (四)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萬行敘述了他和拉蒙上師的禪機對話,其中所用言語類似 於禪宗的機鋒語。如《三次閉關紀實》中說:“上師微笑表示認可,馬上追問我一句:‘ 不栽桃樹,如何會開桃花?’ 我答:‘寒冰日日結。’ 上師又問:‘花開以後又如何? ’ 我答:‘夏穿汗衫,冬穿棉襖。’上師又問:‘夏穿棉襖,冬穿汗衫不行嗎?’我答 :‘何必奪走別人口中的糖果。’” 據愚僧所知藏傳佛教的大德沒有這樣打禪機的習慣,如在很多大成就者的密傳中,上師對 弟子宣說心性教授之時,皆是以各種直指為方便的,並沒有哪位上師是打機鋒語的。不知 道這位所謂的‘拉蒙上師’是否是學禪宗的呢? (五)據萬行《三次閉關紀實》中說:“上師把我念的六字真言、寶瓶氣、拙火定……全 部糾正一遍。首先帶領我念‘嗡嘛呢叭咪吽’,上師這種念真言的音頻振動律,與我十五 歲在水濂寺時一個喇嘛親口傳給我的極其相似。全世界的人都會念這個咒語,我敢說念對 的人少之又少。這個咒語我已經念十年了。該門派對這個咒語的念法,是用音念,而不是 用聲念。用音念最易和宇宙的音光之流溝通,振動的頻率非常強大,等級低的妖魔鬼怪最 怕這種音流,膽量小的人晚上采用這種音念法,很快使自身的精氣神強壯起來,散發出去 和宇宙溝通。” 此中所說的念六字大明咒的方法,在密乘中雖然有意誦、默誦、音誦的說法,但並沒有‘ 聲念’和‘音念’的區別。所說的音誦在《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論》有六種,而命名為音 誦也只不過是名字而已,並非是區別‘聲念’和‘音念’。而萬行此中所說‘用音念最易 和宇宙的音光之流溝通’,實乃是‘青海無’的光音瑜伽,密宗裏並沒有說用音念容易和 宇宙的音光溝通,密咒的持誦是為了令行者與本尊相應等說法,並非如萬行所說。 (六)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說:“我當下豁然了悟,歡喜磕頭致謝上師。由於一時 高興,我便說願意把身口意供養給師父師母。……師母說:我相信你說的是真話,但是你 做不到這句話哩。除非是無我的大菩薩才能做到這句話。‘我執’未除又如何能把身口意 供養給上師呢?師母可以做到把身口意供養給你這位未來的菩薩。” 依他所說只有斷除我執的人,才能把自己的身口意供養上師,這種所說也同樣沒有任何可 依的教證。在《米勒日巴尊者傳》中,米勒日巴在見到瑪爾巴上師時,即發起了身口意供 養上師的心,而當時米勒日巴還沒有成就。又《阿瓊堪布密傳》裏也曾說阿瓊以身口意供 養他的上師,但那時阿瓊並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位。不知道萬行這樣的說法教證何在? (七)《三次閉關紀實》中說:“有次我和上師在湖裏洗澡,上師見到我的尾巴骨鼓起很 多(後脊梁的最後一個骨節),便問我最近是不是在禪定中靜不下心來。我說是的,最近 精力充沛得使我快要發瘋了,又無法轉變它。上師微笑著說:恭喜你,你將很快進入二禪 天的定生喜樂地。” 在禪定中心靜不靜下來,與尾巴骨有什麽關系?再者,精力充沛也並不能說明禪定中靜不 下心來。如果精力充沛就使心靜不下來,那麽所有大禪師都是非常羸弱的了?可是事實上 ,我們並沒有見到那些大禪師是非常羸弱而意誌消沈的。還有,釋迦世尊時時刻刻都在禪 定中,那麽是否可以說佛陀精力不充沛呢? 其次,萬行所說,自己精力充沛得快要發瘋了,而他的拉蒙上師說:“恭喜你,你將很快 進入二禪天的定生喜樂地。”按照他上師的說法,入初禪的人就是精力充沛要瘋的狀況。 但佛陀在《楞嚴經》中雲:“清凈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如果初禪是於清凈心中 ,而諸漏不動,那麽又怎麽會是他所說的快要瘋的狀況呢?又《佛學大辭典》雲:“【初 禪】為四禪之一。清凈心中,諸漏不動,是為初禪。具有尋、伺、喜、樂、心一境性等五 支。即得八觸、十功德,心能寂靜審慮,感受到離開欲界之惡而生喜、樂,心感喜受,身 感樂受,故稱‘離生喜樂’,然仍有尋與伺之心理活動,稱為初禪。”以此義來觀察初禪 的境界,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初禪是離粗重欲心而得,那麽又怎麽會是‘精力充沛得快要 瘋’的狀況呢? (八)萬行又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說:“一天早飯過後上師說:這就是禪定中的喜樂感 ,你不能長期停留在這種境界裏,否則臨終時必落畜生道裏,枉自修煉一場。” 萬行此處的說法若成立的話,就不會有初禪及初禪天的因果了。因為安住於初禪中執著初 禪之喜樂者,其境界終止於初禪,故將來命終後往生在初禪天的:梵眾天、梵輔天、大梵 天。如在《佛學大辭典》中說:“在現世中修初禪者,其果報可得生初禪天,其中又依劣 、中、優而分生三處,修劣初禪定者可生梵眾天,修中程度初禪定可生梵輔天,修優初禪 定可生大梵天。”我不知道萬行所說住著初禪之喜樂為何會墮落畜生道? (九)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說:“一個明朗的夜晚,島上寂靜得出奇,彼此的呼吸 聲都能聽見,我與師父師母對面坐在石板上。師父為我講解了如何使用摩尼珠,以及法印 的用途與來歷。該教派的最大的一個特色,便是歷來都是上師找徒弟,凡是本教派的弟子 的額頭上都蓋有一法印,並有上師用真言把摩尼珠打入弟子的額頭上的跡象。這樣,即便 是弟子這一世沒有修成功,或是做了壞事下地獄,本門的歷代上師都有責任來救渡,除非 弟子一直到成佛才能用自性中的三昧真火把摩尼珠及法印的光痕融為一體。上師轉世也依 額頭上的摩尼珠及法印來鑒別。” 此中萬行所說的‘把摩尼珠打入弟子的額頭’的說法,在密乘諸派中並未有此類說法。還 有‘三昧真火把摩尼珠及法印的光痕融為一體’的說法,在顯密二宗的教法中也沒有這樣 的說法,這種說法卻有些像神話小說,即道教的說法。 (十)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多次提起他的師母教他‘伢崽’,愚僧看到這裏感覺很 是奇怪,因為‘伢崽’這個詞是漢地一些地區的方言,怎麽會出現在他師母的口裏呢?他 師母和師父都沒有來過漢地,怎麽會這個方言呢? (十一)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的<佛學啟蒙>中說:“在佛學院讀書期間,參訪了好幾 位師父,甚至也拜過道教師父,也向尼姑求過法。正因為如此才出了名,成了“外道”, 被同學、法師們譏笑過、辱罵過。女人在佛教裏視為下賤的人,而且不能成佛,女人不能 坐在男人上面講經說法,男人不許給女人磕頭。佛性是沒有男女之分的,法華經上講,龍 女八歲成佛,而且還不是人的身體呢,善才童子五十三參,而萬行才參訪了六位,善才參 拜過妓女,參拜過理發師(理發師在古代視為下賤的人),相比而言,萬行遜色得多了。 ” 釋萬行在這段文章裏顯然說明自己在出家後,曾拜道士為師。這已經說明了萬行連最基本 的三皈依戒都沒有守持,一個連三皈依戒都不守持的人,還能算是出家人嗎?一切佛教徒 最根本的戒律就是三皈依戒,無論在家或出家皆以三皈而為根本,皈依之時都要發誓:“ 皈依佛竟,寧舍生命,終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來之真等正覺,是我所尊,慈湣故; 皈依法竟,寧舍生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來所說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是我所尊 ,慈湣故;皈依僧竟,寧舍生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皈依清凈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湣 故!” 作為一個佛弟子連佛陀凈戒都不守持,如何還敢說自己是證悟的人?雖然《華嚴經》中宣 說了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事跡,善財童子也確實向一些外道求過法。但善財童子所拜之外 道乃是大菩薩示現的,再者善財童子的境界豈是你釋萬行可比擬的。如果人人都可以像善 財童子一樣去拜外道,那麽佛陀為何還要在三皈依中明確禁止呢?所以,向外道參學不是 一個初學凡夫可以做到的,最起碼也要是菩薩十信位的行者才能如此行持。因為,達十信 位的行者不在會退失信心,雖參外道卻不會為其所迷,如此方不會破失皈依戒。 萬行說:“女人在佛教裏視為下賤的人,而且不能成佛……,龍女八歲成佛,而且還不是 人的身體呢。”佛法中視一切眾生平等,佛陀什麽時候說‘女人下賤’了?佛陀說女人業 障深重,乃是就其本身業力事實而說的,並不是視‘女人下賤’。作為一個出家僧眾怎麽 可以這樣歪曲佛法的義趣呢?視‘女人下賤’和就因果業力事實而說‘業重’,此二者之 間差別非常的大。還有,佛陀在教義中從來都沒有說過女人不能成佛,而是說女人欲現成 佛之教主形象,當轉為男身方可,因十方諸佛現教主形象時皆是現男身的。釋迦世尊並沒 有說女人決定性不能成佛,如果女人決定性不能成佛的話,是否就意味著‘女人相’為實 有呢?若有決定性的女人不能成佛,那麽男人也不能成佛,因為若女相實有,那麽男相及 凡夫相皆是實有,如此又有誰能成佛呢?萬行既然標榜自己是繼六祖慧能禪師之後少有的 成就者,怎麽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又,此段中前面說‘女人下賤,不能成佛’而後面 卻又舉出‘龍女八歲成佛’,此本來就自語相違,佛陀豈會有如此漏說呢?若女人決定性 不能成佛又豈會有龍女成佛之說? (十二)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絕塵忘我>中說:“閉關百日後,性能量徹底激活。在 白天靜坐中,精液直往外湧。使盡所有方法,也不能控制住精液不往外淌。當時心裏非常 恐懼,心想這下要把小命流死掉了。在進關前,我已拜過一位修道家功的師父,曾傳過我 “寶劍插在三江口”的閉精法,然而也不管用。” 關於他所說的‘性能量徹底激活’的觀點,愚僧感覺很是好笑,無論是禪密任何禪法都沒 有這麽一說,乃至於四禪八定的修持中也無有如此說法,不知道萬行的說法來自於何處? 有很多高僧大德曾多次閉過關,也沒有‘性能量徹底激活’之說,愚亦曾閉過關,說來很 慚愧!也未有萬行所說‘性能量徹底激活’的現象。萬行所說的這種現象倒是有些像神話 小說中,被女鬼纏身的狀況,不知道是不是他神話小說看多了? (十三)《三次閉關紀實》<絕塵忘我>中說:“子時,空有師父在空中顯現,罵我貪功心 切,急於求成,‘寶瓶氣’修得太猛,叫我停止寶瓶氣,把身體倒立過來,並在空中為我 做示範。” 這一段是萬行說他在閉關百日 ‘性能量徹底激活’後,遺精遺得快要死了的時候,他九 華山的‘空有師父’,罵他急於求成,而‘寶瓶氣’修得太猛。這裏所說的‘寶瓶氣’乃 是密乘無上瑜伽中的練氣法,此法有練氣四個步驟:引息、滿息、均息、射息。此法的修 持雖然涉及到生理及遷識,但也並沒有說修此法就會‘性能量徹底激活’。再者,修持此 法最起碼也要獲得密宗‘寶瓶灌頂’及相關竅訣指導後,方能修學。然萬行也沒有說他獲 得了這方面的灌頂及傳承,他也沒有說‘空有師父’給他傳過灌頂及寶瓶氣的修法。那麽 他是依什麽修‘寶瓶氣’的?若無有灌頂及傳承而私自修學密法,則屬於犯盜法罪。 (十四)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絕塵忘我>中說:“由於長時間盤腿靜坐,每天高達十 八個小時,兩條腿腫疼的下坐後不能行走,有時累得身體象是散了架似的。但頭腦異常活 躍,因為不再接觸外面的新鮮事物,也不能再吸收新的信息,如是頭腦便自動倒轉,過去 的事情全部浮現,二十二歲,二十一歲,二十歲……,一直倒溯到母親生我時的場合。那 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天還沒亮,一道白光飛進一間小屋子裏,一個女人以為是天已大亮, 如是打開窗戶發現外面還是一片漆黑,女人一驚,肚子便痛起來,一直痛到上午八點鐘, 便生下一男嬰。當我1997年回家看望母親時,問及母親我出生的情況,母親很驚訝。頭腦 倒溯了好幾遍後,象是也厭倦了,停止了過去的倒溯,也不再考慮未來了,第一次感覺到 時空的消失。” 從這一段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萬行描述自己未曾住胎,而是在母親出生時,才化作一 道白光入體的,這是在標榜自己不住胎。一般來說,在佛教中只有大菩薩投胎轉世才不住 母胎,以奪舍的方式降生。而萬行這樣的說法,顯然在說明自己出生時的不凡。若是一個 真正的大菩薩又豈會行如此標榜自己的行為呢?縱觀佛教史上的大菩薩都沒有自己標榜自 己的。 (十五)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說:“當他臨終時,是我親自在禪定中 接引他往生的。他算是我修行以來第一個接引的眾生。在荷花島上,我的靈體就能輕易地 脫離軀殼,只是那時還不能做主(也即不能隨心所欲地進進出出)。這位仁兄死後,他並 不認為自己死了,仍然又來到山上為我做飯,所做的飯菜皆是一團光放在窗口。對靈體的 眾生來講,一團光就是實實在在的實體,拿碗,拿的是一個光碗,盛飯,盛的也是一團光 。後來我告訴他:你的肉身已經死了。但這位仁兄不相信。如是我便打一盆水讓他往裏面 看,他才相信自己的肉身的確死亡了。這位仁兄生前是不相信宗教的……。如是我便坐禪 ……。我說,三界二十八重天,我們還沒走到一半,這一層天還沒脫離六道輪回,憑我的 禪定功力,還可以升幾層天沒問題。這個時候他已經哭著哀求我:‘趕快帶我下去,我快 要融化了,我快要死了。’剎那間我們又回到叁聖洞前了。這個時候他才相信果真有天堂 ,有佛國,並要求我傳他法,他也想修煉。我說:‘你沒有經過肉體的修煉做基礎,靈體 直接修煉是很困難的,肉身才是最可貴的,只有修煉到可以脫離肉身後,靈體才有能力獨 立修行。若生前修煉到見過光,歸天的時候則輕而易舉。’如是我給他灌頂,並把法印及 摩尼珠打入他的頭腦,以防他來世忘了修行,本門的歷代上師還可以找到他。就這樣,他 去投胎了。我在禪定中一直看著他投胎,哇哇地出世才撒手的。” 此一大段,乃萬行描述自己在定中接引為他護關的湖北男子的一段故事。從他的描述中可 以顯而易見地看出來,萬行直接告訴我們他已經具備了接引眾生往生極樂的能力了。而且 這段裏也明確地表示出,只要萬行願意,就無需觀待念不念佛等因緣,直接就可以令他人 往生極樂世界,這種接引真是聞所未聞。阿彌陀佛接引眾生還得需要眾生念佛求生,才能 接引,而萬行卻不需要這些因緣,這豈不是說他比阿彌陀佛都厲害嗎?即使是藏密的大成 就者恰美仁波切以夢瑜伽進入中陰度化他兄弟時,也需要勸其祈禱阿彌陀佛而發願往生。 真不知道,萬行這樣的境界是如何來的? 又,他所說的‘法印’及‘摩尼珠’指的是有形事物,還是眾生本具佛性法印之摩尼呢? 若是有形的事物,那與將來修法又會有什麽關系呢?再者,有形的事物,又如何能打入中 陰身中呢?若是眾生自性摩尼,則無需萬行打入。 (十六)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說:“1999年秋季的一次高燒是最嚴重 的一次,也是三年閉關的最後一次高燒。當時燒得渾身出現了水皰,痙攣(俗稱抽筋)得 整個人直不起腰,腿也伸不直了,眼睛也模糊。盡管是在高燒,但給自己規定的靜坐時間 ——每天十八個小時,還是照樣堅持完成。當時只有一個信念:萬行生病是可以,“我” 是絕不能再跟著萬行一起生病的。有幾天把萬行折磨得實在受不了,只好將“我”(靈體 )離開身體,跳到一邊看萬行難受,這樣搞了幾次,好過一點兒,但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 題。” 此段中他把‘萬行’這個名字相歸為身體,而‘我’則歸類為靈體。但凡稍有佛教常識的 人都會知道,佛教認為:眾生以五蘊合集之生命體為我的概念。既然是五蘊合集,其中就 有色受想行識,不會是以單一的色法或心法為我。而萬行則認為離色法外別有靈體之我, 這顯然已經不符合佛理了。佛教中認為‘我’這個概念只是五蘊等合集的假法,乃是屬於 名言方便所立的名稱,並非是離色蘊外別有靈我,如《佛地論》雲:“我謂諸蘊世俗假者 。”《大智度論》亦雲:“佛弟子輩等,雖知無我隨俗法說我,非實我也。”《八大人覺 經》雲:“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佛學大辭典》中雲:“佛教 本不說靈肉二元觀、靈魂不滅論等。因釋尊對靈魂與肉體之同異並不予以作答(即無記) ,亦即否定靈魂與肉體可截然劃分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實踐之主體而重視心的存在;此 一存在論,系徹底立於心、物二者相關之立場,並不視一方為不滅之實體,另一方為生滅 之假相,而認為心、物二者皆空,無自性可得。”而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對‘靈魂’ 一詞的解釋則為:“以為肉體之外,別有精神的實體者。然佛教不立靈魂。”而從萬行所 說的靈體即是世俗上所說的靈魂,在世俗上也有的把鬼、神等稱為靈體。在所引用的《三 次閉關紀實》的文章中,我們都很明顯地看出,萬行在身體假我之外建立了一個靈我,這 樣的觀點在佛教中從未有過,也不知道他的教證在何處? (十七)萬行所著的《三次閉關紀實》之<雪域探源>中說:“我又問:聖人多情嗎?上師 答道:聖人首先是一個凡人,只要是有肉身存在就有喜怒哀樂,就有生老病死。”及《降 伏其心》中說:“只要有這個身體存在,就不可能完全解脫和自由,總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 這一段的文意中,萬行表達出一個意思,那就是他上師所說‘聖人即凡人’。我們佛教的 教義中明確表示‘凡聖非一非異’,之所以說‘凡聖非一非異’,是從勝義、世俗二諦的 概念上說的。從諸法究竟的勝義諦來說,一切眾生即諸佛聖者,其自性本空,皆無生無實 無相,故二者是一不是二;然從世俗名言中觀待,則凡人未離生死煩惱,而諸佛聖人已超 越生死輪回,非凡人所能及,故二者是二不是一。而萬行所說的‘拉蒙’卻完全將聖人和 凡人劃為等號,這樣不負責任的言說,將會誤導眾生。 又,萬行說‘拉蒙’告訴他:“只要有肉身存在就有喜怒哀樂。”這種言說嚴重違背了佛 陀的教義。在佛經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佛陀的弟子們在證得阿羅漢及菩薩果位後,雖然肉 身沒有入寂滅,但卻遠離了一切煩惱痛苦。而萬行的書中卻興如是謬說,不知其真的懂不 懂教義?若按照他書中所言,即使是世尊在色身未顯現寂滅時,也有喜怒哀樂的煩惱。若 阿羅漢、菩薩及佛陀於肉身未寂滅時,還有喜怒哀樂的煩惱,那麽也說明這些聖者並未有 斷除我執、法執了?若聖者未有斷除這些相應的執著,那麽他們又何以可稱為聖者?再者 ,若依萬行所言來推理,只要肉身存在就不可能斷除喜怒哀樂等煩惱,那麽是否也說明萬 行認為煩惱是來源於色身,而不是心?如果將萬行的理論認為是正理的話,那麽佛陀所有 的教言都成了歪理邪說了。因為,佛陀一直都對我們說,一切煩惱的根源是來源於心的顛 倒。如《八大人覺經》雲:“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若依萬行的 觀點來說,那麽無色界的天人無有色身,是否就斷盡了一切煩惱呢?或者是,可否說無色 界的天人超越了色身未入寂滅的阿羅漢、菩薩及佛陀呢? 再者,一切色法本來無生,也包括我們的色身。一切眾生之所以為色身束縛障礙,乃是因 為內心不能照了諸法實相,而妄生執著,故而成為了障礙。色身無實無生,之所以成為障 礙非色身之過,乃內心之顛倒故。如蓮花生大士在《直指覺性赤見自解》中雲:“一切外 境及色法本身並無過患,因執著而成錯謬。” (十八)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雪域探源>中說:“我又問:釋佛的‘慈悲’與耶穌的 ‘博愛’是情嗎?上師答:從本質上來講,這兩者都是情。此情又非世間上的小兒女之情 ,乃是天地父母之情懷,無有分別的聖情。” 萬行在這裏完全將佛陀的‘慈悲’和耶穌的‘博愛’劃為等號,從這一點來觀察,萬行根 本就不通達教義。佛陀的慈悲是以空智為根本而自然生起的,而耶穌的‘博愛’乃屬於世 俗有為的愛心,二者有本質上的差別。佛陀之慈悲有三種,《大智度論》中雲:“眾生緣 慈︰非但緣一切眾生而起慈悲,也是緣眾生相而起,故雲眾生緣。即緣某甲某乙等眾生之 姿而起,故雲眾生緣慈悲。法緣慈︰諸聖者破吾我相,滅一異相,觀眾生但為五陰假和合 而起慈悲。亦即此等眾生,不知法空,妄起欲念,故聖者憐之,令隨意得樂。無緣慈︰佛 心不住有為、無為性中,不住過去、未來、現在世,知諸法不實、顛倒虛誑之相,心無所 緣,故以其無緣佛心,湣念眾生不知諸法實相,往來五道,執著諸法,分別取舍,為此, 令眾生得諸法實相之智慧。”真正大乘佛教中所提倡之‘慈悲’即是無緣慈悲,這種慈悲 是以空性智慧為體而發起的。我們再來看看‘博愛’的本義是什麽?博愛一詞最早出自於 唐朝韓愈《原道》“博愛之為仁。”根據著名語言大師呂叔湘編輯的《現代漢語詞典》中 解釋:“博愛,是對全人類廣泛的愛。”基督教中的‘博愛’也是僅局限於人類眾生,而 不是所有眾生,如:畜生、魔鬼等就不是博愛所愛的範疇。而‘博愛’的體是分別心,依 分別心所發起對人類的愛,叫博愛。而我們佛教的慈悲是對所有眾生的,此中包括了六道 中所有的眾生,乃至於一切魔眾皆是慈悲之對境。慈悲之體乃是無分別的空智真心,博愛 之體乃分別妄心,前者周遍所有眾生,而後者局限於人類。此二者之間的差別如此之大, 不知道這位自認為是六祖後唯一依禪成就者的萬行,何以會犯如是低級的錯誤? (十九)萬行《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說:“要不是在這緊要關頭收到這位大姐 的來信,險些釀成終生遺恨。萬行要是死了,萬行的外婆豈不也會痛苦得要死?馬上生起 一個念頭:放棄修煉不成佛,萬行也要活下來,絕不能讓外婆傷心,也不能讓關心愛護萬 行的朋友們失望難過。” 萬行在此段中最後一句話,已充分表明萬行自己根本就沒有成就無上菩提道的發心,為了 世俗親情寧可放棄修學佛法,這種狀態連皈依都沒有修好,又如何是一個合格的出家僧眾 呢?遙想世尊當初出家之時,若也眷戀世俗親情,怕凈飯王傷心的話,那麽釋尊又如何能 成就無上佛道?又如何能利益無量劫中的六親眷屬?佛教出家的修行者舍世俗親人眷屬, 為的是成就道業而利益無始以來的六親眷屬,正所謂:“舍小孝而行大孝。”萬行在此前 說自己欲‘舍壽’而往生,這本就是顛倒的行為(因提前舍壽等於自殺),然後又說‘為 不令世俗親朋傷心’而寧可不修行,這前後的言說已經明確地說明其根本沒有了解佛法的 義趣。在前面他自己說已經獲得了‘開悟’的印證,而一個真正開悟的修行者會有這些顛 倒的行為嗎? (二十)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說:“天道是在人道的基礎上修煉成功 的,欲修天道,先行人道;天道修成後,又是在人道中發揮天道的力量。” 此一段中所言的‘天道’,不知道萬行是修佛道的還是修‘天道’的呢?佛教所修是菩提 道,而非是天道。道家修行成就的目的即是證得天道。萬行在這裏將佛道和天道混為一談 不知其目的何在?若此處萬行所說的‘天道’是指六道輪回中的天道,那麽顯然萬行非是 修出世間法的行者。 (二十一)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說:“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團光,六道 眾生皆是不同程度的光能量體。只要是保留個體的能量光體,就永遠有輪回。若不想輪回 ,惟有通過修煉,提高自己的光能量體。當把自身的光能量體修煉到和宇宙之光的振動頻 率能夠吻合時,自體之光便和宇宙之光合二為一,你將永遠不再會輪回。” 佛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皆因緣所 生,而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皆畢竟空無所有。萬行卻在此處弄出一團光來,還說:“六道 眾生皆是不同程度的光能量體。”這種說法嚴重地違背了佛陀四法印[1]的義趣。再者, 他這段中說‘提高自己的能量光體’,這就意味著他所說‘能量光體’是可增減之法,既 然是可增減之法,那麽必然不會是我們佛教中所說的不生滅的空性。我們佛教中所說的佛 性是: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而再觀萬行的言論中,卻安立了一個可得可增 減的光體,這完全不符合佛法的教義。如六祖慧能大師雲:“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麽長?” (二十二)萬行的《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最後還說:“生命借助光流和音流的 振動而下降——也即投胎。生命回歸的時候也必須借助光流和音流的振動而上升,打破無 明——也即復原。” 他這種‘光流’和‘音流’的說法即使是找遍佛經,也無有類似這樣的說法,而恰恰是邪 教‘青海無’的光音瑜伽中,常常提到這種理念。而‘青海無’的光音瑜伽是來自於印度 錫克教的傳承,萬行此處所說完全和‘青海無’所說一樣,這不禁讓我想到網絡上的一些 資料說‘萬行是青海無的弟子’。如果萬行不是‘青海無’的弟子,那麽他們二者的觀點 為何會如此的一樣呢? (二十三)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叁聖洞無佛>中說:“生命從哪裏來的?從光音裏面 來的。為何從光音裏面來的?因無明存在,如是有了妄念有了覺知,便從光音裏面脫體出 來。” 佛法中雖然說南瞻部洲的人,最初是由光音天移民而來的,但這並不是說生命就是‘從光 音裏面來的’,如《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四雲:“比丘當知︰或有是時,水滅地復還生。 是時,地上自然有地肥,極為香美,勝於甘露。欲知彼地肥氣味,猶如甜蒲桃酒。比丘當 知︰或有此時,光音天自相謂言︰‘我等欲至閻浮提,觀看彼地形還復之時。’光音天子 來下世間,見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嘗著口中而取食之。是時,天子食地肥多者,轉無威 神,又無光明,身體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復能飛。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者,身體不 重,亦復不失神足,亦能在虛空中飛行。是時,天子失神足者,皆共號哭自相謂言︰‘我 等今日極為窮厄,復失神足,即住世間,不能復還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視顏色。 彼時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娛樂。是謂比丘!初世成時,有此淫法, 流布世間,是舊常之法,女人必出於世;亦復舊法非適今也。是時,余光音天見此天子以 墮落,皆來呵罵而告之曰︰‘汝等何為行此不凈之行?’是時,眾生復作是念︰我等當作 方便,宜共止宿,使人不見。轉轉作屋舍,自覆形體。是謂比丘!有此因緣,今有屋舍。 比丘當知︰或有是時,地肥自然入地,後轉生粳米,極為鮮凈;亦無皮表,極為香好,令 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是謂比丘!爾時始有此粳米之名生。比丘!或有是時,人 民懈怠不勤生活。彼人便作是念︰我今何為日日收此粳米?應當二日一收。是時,彼人二 日一收粳米。爾時,人民展轉懷妊,由此轉有生分。”此光音天乃色界天之一,即第二禪 之第三天,位於無量光天之上,少凈天之下。此界眾生無有音聲,而由定心所發之光明, 以替代語言傳達彼此之意,故稱光音天。造有二禪天相應業之眾生投生此界,得最勝之色 ,身長八由旬,壽八大劫,以喜悅為食,住於安樂,自然光明,具有神通,可乘空而行。 光音天雖然名字為光音天,但並無音聲,乃是以定心所發光明而代替音聲。萬行說生命都 是‘從光音裏面來的’,因為眾生有無明,所以從光音中脫體出來。從他的言說中顯然表 達出一種意思,那就是光音不在無明中,光音是超脫於無明的存在。如果光音是超脫於無 明的,那麽眾生又是如何因無明而從光音中脫體而出的呢?請問萬行光音和無明是‘一’ 還是‘異’的關系?如果二者是一,光音是有相之法,而無明卻是無相的,顯然二者本質 不同,如何是一呢?若承認二者是異的關系,那麽又如何能以無明而從光音中脫出呢?因 為相異之法必然不會存在能所關系。若說二者是不一不異的關系,這顯然也不能成立,因 為萬行已將光音能量安立為絕對的存在,如此又如何能與無明是不一不異的關系?因絕對 存在的光音能量必然為實有,而絕對實有的常法又如何能生無明? 佛法中,即使是眾生本有心性亦只是安立的一個假名,並不認為是絕對實有的。而萬行卻 安立一個光音能量體的存在,這顯然違背了佛法的四法印。萬行的觀點和印度聲論派外道 相似,認為聲音是實有的常法。佛教中從來都未有這樣的說法,萬行在論述這樣的觀點時 ,卻從未有提出佛陀的聖言量而作為教證,只是自己任意胡說。佛陀在《楞嚴經》中也宣 說了眾生及世界生起的因緣,但卻並非是如萬行所說。《楞嚴經》雲:“認悟中迷晦昧為 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 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又雲:“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 眾生”各位同修道友請仔細斟酌,經中有沒有萬行所說的‘生命從光音中脫體而出’?他 的這種說法在佛經裏找不到教證,不過在邪教‘青海無’的教義中卻能常常看到這種說法 ,不知道萬行是否可以解釋一下自己與‘青海無’是什麽關系? (二十四)萬行在《降伏其心》中的 2003年1月15日的開示中說:“北方人學佛的多,南 方人信佛的多。我想這可能與南、北的經濟狀況有一點關系。南方經濟發達,失業人員少 ,而北方失業的人多。所以學佛修道的時間也多。” 依萬行的觀點來說,凡是真心學佛的人就是因為失業的緣故了?凡是迷信式信佛的人都是 因為沒有時間學佛的緣故了?這種說法很是荒謬,凡稍有智慧的人都不會這樣認為。在歷 史上我國佛法最輝煌時期,是在大唐時期,那時候無論是工業、商業和農業都非常發達, 那麽相對來說,人們也比較忙。可那時候卻是佛法最輝煌的時期。學佛和信佛不能簡單的 用忙與不忙而來劃分,而是應當觀察各自業力因緣,及對佛法的認識等差別。 (二十五)萬行在《降伏其心》中又說:“都說學佛的人要‘放下’。請問一下,你放下 了什麽?他又放下了什麽?就像萬行常說自己,我什麽也不用放下!因為我從小出家,既 無妻子、兒女,又無家產。放下個什麽?所以當一個人喊‘放下’,他得有這個東西,如 果原本就沒有這個東西,他又放下什麽呢?” 我們佛教中所說的‘放下’,不是放棄外在的什麽,而是放下我們內心對事物顛倒的執著 。而萬行卻用‘無妻子、兒女、又無家產’來說明放下。世間上有很多人比較貧窮,也沒 有家庭兒女及財產,但是他卻有很多執著。正所謂:不擁有物質的人,未必沒有執著。而 擁有的人也未必沒有放下。用擁有不擁有來解說放不放下是非常荒謬的。如:佛陀時代的 維摩詰居士雖然擁有很多,但卻無有掛礙;中國古代的龐居士,雖有家庭等,但卻並無執 著……類似這樣的人很多。真正做到放得下,不是舍棄外在事物就能夠辦到的。 (二十六)萬行在《降伏其心》的書中2003年1月22日開示說:“實際上‘順其自然’是 道教的成語。真實的意義如同佛教的‘無我’。與無我是同一含義、同一境界。” 道家是屬於自然派外道的觀點,道家認為天地間有一個實有的自然道體。雖然他們也說這 個自然體是不可名狀的,但其實這種自然的義趣,只是如四空天的頑空境界,這與佛教所 講的‘無我’等義有極大差別。明.憨山大師在《老子道德經解》之<論教乘>中雲:“由 是證知孔子,人乘之聖也,故奉天以治人;老子,天乘之聖也,故清凈無欲,離人而入天 ;聲聞緣覺,超人天之聖也,故高超三界,遠越四生,棄人天而不入。”憨山大師自幼學 習儒家思想,而年歲稍長便學習老莊思想,他通達儒釋道三家學說。在大師的論述中我們 很容易看出,大師說老子乃天乘聖人,非出世間聖人,即使是與佛教小乘聖者都不能相比 。那麽從其教義上來說,老莊思想亦只是三界有為有漏之法。古德都如是有憑有據地說明 老莊思想和佛教出世間的思想不一樣,而萬行卻在這裏混淆視聽,把老莊所說的‘順其自 然’說成是與‘無我’義趣不二,以有漏法混淆無漏法,其罪深重! 又,憨山大師在此書之<論工夫>一節中又雲:“吾教五乘進修工夫,雖各事行不同,然其 修心,皆以止觀為本。故吾教止觀有大乘、有小乘、有人天乘,四禪八定,九通明禪。孔 氏亦曰:知止而後有定。又曰:自誠明。此人乘止觀也;老子曰: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 欲以觀其微。又曰: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莊子亦曰:莫若以明。又曰:聖人不由而照 之於天。又曰: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惟止,能止眾止也。又曰:大定持之,至若 百骸九竅,賅而存焉,吾誰與為親。又曰: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至若黃帝之退居,顏 子之心齋,文人承蜩之喻,仲尼夢覺之論。此其靜定工夫。舉皆釋形去智,離欲清凈。所 謂厭下苦粗障,欣上凈妙離。冀去人而入天。按教所明,乃舍欲界生,而生初禪者。故曰 :宇泰定者,發乎天光。此天乘止觀也。”此處大師明確指出,道家所修禪定止觀乃天乘 止觀,非是出世間禪法。萬行所說‘順其自然’與‘無我’義趣相同,還說是‘同一境界 ’。從禪定止觀上已經明顯地看出道家是天乘止觀,佛教‘無我’所攝的禪定乃屬聲聞乘 ,一個是世間有漏境界,一個是出世間聲聞境界,二者如何是同一境界?此種所說不知有 何依據? 憨山大師在《老子道德經解》之<論宗趣>中說:“老氏所宗虛無大道,即楞嚴所謂晦昧為 空,八識精明之體也。……至若老氏以虛無為妙道,則曰谷神不死。又曰死而不亡者壽。 又曰生生者不生。且其教以絕聖棄智忘形去欲為行,以無為為宗極,斯比孔則又進。觀生 機深脈,破前六識分別之執。伏前七識生滅之機。而認八識精明之體即楞嚴所謂罔象虛無 微細精想者,以為妙道之源耳。故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以其此識 乃全體無明,觀之不透,故曰:杳杳冥冥,其中有精,以其識體不思議熏不思議變。故曰 :玄之又玄,而稱之曰妙道,以天地萬物皆從此中變現。故曰:天地之根,眾妙之門。不 知其所以然而然,故莊稱自然。”老莊所謂自然妙道之境界是屬於頑空境界,非是‘無我 ’境界。老子所謂的‘虛無大道’乃晦昧之空,莊子將此頑空稱為‘自然’,不知道萬行 依何憑據說‘順其自然’與‘無我’義趣相同?如此惡意曲解佛法而狂惑後學,不知老莊 義趣卻妄說而不恥。又如唐. 玄嶷所著《甄正論》中雲:“夫道之為教,起自黃帝,逮於 伯陽。誠如子之言也。至於天尊者,何虛妄乎,何虛誕歟。……天尊若本無形色,即與太 易等無異,不得生在五運之前。若有形色,即生在三才之內,不得在太易之先。且太極之 先無形無象,天尊不合有形明矣!若與太易同氣,至太極後共三才俱稟形而生,此乃為陰 陽天地之所生育,豈能生天地哉?請究斯理虛實自彰,不假傍求稽之經史。公子戄然而驚 曰:如先生所談誠虛妄矣!”此書中又雲:“道經鹹推天尊所說,說主本自憑虛,教跡足 成烏有,皮之不存毛將安附。雖有三十六部,鹹是偽書。徒稱三洞俱非實錄,玉字金書偽 中生偽。銀函瑤格虛內構虛紫筆之名,既矯詞而妄立。朱韜之說,亦假飾而空題,語事似 惑庸情,摭實足為虛妄。且道家經教雲是天尊所詮,教主畢竟不存。明經無主可說,說經 無主自曉偽端,拔本塞源詎勞繁述。”又唐.法琳大師在《破邪論》中雲:“述勛華老孔 之教,統其要也,未達生死之源。陳其理也,不出有無之域。”不僅這些佛教古大德說老 子之教義未有達生死之源,即使是道家經典中也說,佛陀教法乃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的教義,故而命張天師學習佛法。如《老子升玄經》雲:“天尊告道陵:使往東方詣佛 受法。……東方如來遣善勝大士詣太上曰:如來聞子為張陵說法,故遣我來看子。語張陵 曰:卿隨我往詣佛所,當令子得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陵即禮大士隨往佛所。”若是道家 的教義完全與佛法義趣相同,何以在道經中會有如是等語? 唐.華嚴五祖圭峰禪師所著的《華嚴原人論》中,廣泛地宣說了道家自然義趣的錯誤及不 究竟處,如《原人論》雲:“又言萬物皆是自然生化非因緣者,則一切無因緣處,悉應生 化。謂石應生草,草或生人,人生畜等。又應生無前後,起無早晚,神仙不藉丹藥,太平 不藉賢良,仁義不藉教習。老莊周孔何用立教為軌則乎?”又雲:“彼說自然大道,如此 說真性,其實但是一念能變見分。”此中所說‘一念能變見分’乃是無明所攝之八識明分 。依圭峰宗密禪師所論述,道家的‘自然’義趣,乃是不觀待因緣的一種有漏謬見,此種 有漏之見如何能與‘無我’義趣相同呢?我們佛教說諸法‘無我’正是表明諸法皆因緣所 生,無有獨立實有的自我,因‘無我’故無常,無常故是因緣化現。又,莊子將老子的虛 無大道解為自然,是因為不知所以然才稱為自然的,如莊子雲:“不知所以然,名曰自然 。又雲:鶴不浴而白,烏不黔而黑,言皆自然也。”道家所言之‘順其自然’與‘無我’ 有天地之差別,萬行卻把二者混為一談,簡直是荒謬之極!元.圓覺禪師亦雲:“習老者 ,唯執自然等,更不復博究圓暢也。” (二十七)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1月29日的開示中說:“如果現在把燈關掉,你們 眼前是一片漆黑,這就是所說的‘漆黑桶底’。修行就是要打破眼前的無明,也就是首先 要打破這個桶底。” [漆黑桶]是禪林用語。(一)以黑色漆桶譬喻無明之膠固難破。又稱作漆桶,眾生累劫之無 明,結習膠固,以致隱覆本具之佛性;恰如貯漆之桶,黑洞洞地不明一物。如北宋.圓悟 克勤所編之《碧巖錄》第一則中說:“一等是打葛藤,不妨與他打破漆桶。” (二)謂黑 漆漆不見一物。以之譬喻超越一切差別對立之絕對境界。《如凈和尚語錄》卷下雲:“平 地起骨堆,虛空剜窟籠;驀透兩重關,拈卻黑漆桶。”又禪家所用‘漆桶不會’一詞,亦 有二義。一指分別妄想心重,不解事理;或指超絕思慮分別之宇宙盡法界。《碧巖錄》第 五則中雲:“舉雪峰示眾雲:‘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拋向面前,漆桶不會,打鼓普 請看!’” 在上面的解釋中,大家也很容易看出,所謂的‘漆黑桶’是指無明癡暗,及超絕思慮分別 之宇宙盡法界。祖師大德們並沒有說‘漆黑桶底’就是閉眼所見之黑暗。而萬行將閉眼所 見黑暗指為‘漆黑桶底’,這簡直是指鹿為馬。無明是不見真理之癡暗,而不是閉眼之黑 暗。若以閉眼所見黑暗為無明,那麽是否睜眼所見之‘明’即是見性成佛境界呢?若此理 成立,那麽世間凡夫眾生只要是睜眼的都是見性成佛之人了?如此荒謬絕倫的言說卻明目 張膽地說出來狂惑眾生,真是稀奇! 其實,見明、見暗皆是見精功用,凡夫不了真心,於此見精明性中妄起分別執取,故為無 明覆蔽真心。若未了悟心性無論見明見暗皆是無明境界,若是見性人無論明暗皆是覺性境 界。 (二十八)萬行在《降伏其心》中2003年1月29日的開示中又說:“就像剛才講的一不留 神就著在念佛機上,被聲音轉了。但是‘知’像一把寶劍,把外境與內在一下子砍開了。 又回到了心態上,就象把人罵了打了又後悔了,這是‘事後覺知’。真正有覺知功夫的人 ,是念頭隨之而起,隨之即覺。” 此中所言:“知像一把寶劍,把外境內在一下子砍開了。”就事實而言,外境與內心本來 是一如不二的,因外境及心識皆真心妙明中所現幻相。萬行卻說‘知像一把寶劍將外境與 內在一下子砍開’,這樣的言說實在是有趣。內外本來虛妄無生,為何還要一個更虛妄的 ‘知’來砍開呢?本來虛妄之法如何能‘砍開’?而這個‘知’更是虛妄分別,如《楞嚴 經》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又雲:“想澄成國土,知覺乃 眾生。”又雲:“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花。阿難,由塵發知因 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 真凈。雲何是中更容他物?”此經中明確地表示‘知’與‘見’及‘覺’皆是於真心中頭 上安頭而起的妄識分別,如雲:“由塵發知,因有根相。”知乃由塵而引發,由是故知萬 行所言‘知’及‘覺知’功夫者實乃是妄心分別。此萬行以為分別是覺性功夫,可見此人 並沒有開悟。如《楞嚴經》中又說:“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雲何見所 見?” (二十九)萬行在此開示中又說:“我剛出家時,一位法師對我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天天 什麽都不做,(不看、不聽、不講、六根不去工作,不去追逐)又不感到寂寞,這種人去 用功修道就比較快。” 我們之所以因迷而成為凡夫,並不是因為六根之故,而是因為我們在六根現境之時,心生 迷妄而起六識,進而執取外境,迷失了本有真心。若能根對境時,不起妄識執取,則不離 根塵即脫根塵。如六祖惠能大師雲:“五根來往於五塵境中,而不染著即是真心大用。” 如果像萬行所說‘六根不去工作’,這無疑是一個死人而已。記得《壇經》中記載了六祖 應答臥輪禪師的一個公案:“有僧舉臥輪禪師偈曰:‘臥輪有伎倆  能斷百思想,對境 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縛。’而後示 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麽長?”如萬行所言‘六根不 去工作’這和臥輪禪師所說‘對境心不起’是一樣的意思,可見萬行自詡為開悟之人,實 際上還是一個分別顛倒的凡夫而已。 (三十)萬行在《降伏其心》的2003年1月31日的開示中說:“翁源縣新上任的陳書記, 大家可能未見過,長得像位菩薩。” 真正的菩薩隨類化現,無論男女、好醜、老少都有,萬行說‘長得像位菩薩’,不知道什 麽樣的長相是像菩薩?難道菩薩化現度化眾生還有一個特定的相嗎?這個問題看上去不是 一個大問題,但此中卻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萬行將菩薩特定化’,而且主要還有溜 須拍馬的嫌疑。一個自稱開悟或證悟的人,卻連‘菩薩隨類化現’都不知道,反而將菩薩 形象特定化,豈不讓人覺得可笑? (三十一)萬行在03年1月31日的開示中還說:“對於建閉關中心,我還是信心十足的! 這個地方建起來以後,能不能長期存在?如果不能存在一千年,一、二百年就倒掉了,對 不起十方的信眾!錢都是信眾省吃儉用拿來的。” 一切萬法皆因緣所生,凡因緣生法必然會毀滅。龍樹菩薩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個大徹大悟的修行者必然對此法義通達無礙,又怎麽會 對此因緣生法而心生冀望?還冀望其‘長期存在’?這樣的冀望執著實是凡夫的行為,不 是悟道聖者所行。又,萬行在《三次閉關紀實》中說:拉蒙上師給他把摩尼珠[2]打入了 額頭。既然自己擁有了摩尼珠,為什麽還需要信眾拿錢來建閉關中心?如果說這所謂的‘ 摩尼珠’只是覺性的代表,那麽請問:覺性又豈是別人能打入額頭的呢?覺性本自圓成還 需要別人打入額頭?覺性無形無相無有處所,又怎麽會打入額頭呢? (三十一)萬行在03年1月31日的開示中又說:“貪、嗔、癡重的人做出飯來,大眾吃了 ,靈性上會下降,也會中毒。修行層次高的人做出來的飯菜,大眾吃了會受到加持。過去 叢林裏派去做飯的,都是修行層次較高的人。” 萬行在這裏所說的‘靈性’,愚僧將其言說前前後後的觀察後,確定他所說的‘靈性’即 是指佛性。眾所周知,佛性是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的,而萬行卻說‘靈性上會 下降’,這樣荒謬的言論竟然有很多居士相信,甚至於有些人將其言說奉若至寶一樣,真 是可悲!可嘆! (三十二)萬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10日開示中說:“但有的見性後,沒有繼續修 煉下去,時間一久,‘頭腦’又出現了,又把佛性的力量給擠到一邊了。” 修行者若是見性後,沒有精進禪修保任,則見性的境界會退失,這是由於久而久之沒有以 禪定穩固見性境界,而導致妄心熾盛覆蔽真心的結果。佛性時時刻刻任運自現,即使是妄 心最粗重者,佛性亦是無礙的自現。萬行在這裏用‘頭腦’代表妄心也無可厚非,但他卻 說:“又把佛性的力量給擠到一邊了。”這樣的說法實在是有些誤導眾生。因佛性是無生 無實的,無有任何形象,非因緣生法。無形無相的佛性如何能被‘擠到一邊’呢?《心經 》中說‘不垢不凈’即是表明:佛性在凡無染,在聖亦無更凈。無論妄心如何造作真心佛 性時時刻刻顯現,眾生之所以不能認知,乃因只知隨塵逐境,故不見佛性。萬行所說的‘ 擠到一邊’會讓初學者誤認為佛性是一個有實體的事物,否則如何能‘擠到一邊’呢? (三十三)萬行在《降伏其心》中03年2月12日的開示中說:“縱然你把加行修完,勉強 進入‘見道位’,這不是明心見性,只是破除了我執。當把我執破除了以後,才能產生堅 定的信心。” 修完加行的行者只不過是成就了資糧道中的基本修法而已,如何說是‘勉強進入見道位’ ?又如何說是破除了‘我執’?因完全破除我執的人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位,超越了三界生 死。凡夫我執深重故有見思煩惱,由見思煩惱妄造種種業因,因此而牽轉於六道之中。二 乘聖者由於獲得人無我智,從而破除我執,滅盡見思煩惱,故方能超越生死。萬行卻在這 裏顛倒妄說‘修完加行的人勉強進入見道位,……破除了我執’。而事實上見性的人,只 破除了我執中的‘分別我執’,並未破除‘俱生我執’。因‘分別我執’乃第六意識所起 ,而‘俱生我執’乃第七意識所生。明心見性的人徹底了知了真我面目,故分別我執滅盡 ;但由於真如三昧未有成就,故未有破除俱生我執。又,大乘見道位乃是菩薩十地中的初 地境界,若修完加行的人已經勉強進入見道位,那麽是否就意味著證悟初地呢?如果萬行 所說的‘見道位’是屬於大乘見道位,那麽也就是說修完加行的人已經是初地菩薩了,但 若是這樣的話,又怎麽可能未有明心見性呢?因初地菩薩已經證悟心性,如何還說未有明 心見性呢?若萬行所說的‘見道位’是小乘見道位,那麽即是表明修完加行的人已屬於初 果羅漢了?若是這樣的話,又如何能說是破除了‘我執’呢?因為初果羅漢只是破除了見 惑及分別我執,而思惑與俱生我執未有破除。如此觀來萬行的說法無論從大小乘任何角度 看都是說不通的。 (三十四)萬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19日的開示中說:“道家也講‘食、色、性也 ’,飲食、性欲,誰都難免。” 這句話本身對於佛教的教義來說沒有什麽危害,但這句話本身非是道家所講,而是儒家孟 子門生告子所說。此語出《孟子》中雲:“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 ,非內也。”這是孟子與告子的辯論中,告子提及‘食色性也’的觀點。所以這句話是告 子所說而非是道家所講。之所以要糾正這句話的出處,是因為道家亦是一個提倡清心寡欲 的宗教,如果這句話是出自於道家,那麽就必然與老莊的思想有所違背了。而萬行自稱博 通佛、道、儒三家,卻在開示中張冠李戴,這明顯與自稱博通三家不符。 (三十五)萬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19日開示中說:“什麽叫‘正知、正見’?存 有一顆學佛的心,沒有其它的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齊,這就為正見。” 這裏所說的“存有一顆學佛的心,沒有其他心存在,叫做正知。只向佛看齊,這就為正見 。”這句話本身將‘正知正見’的本義曲解了。 存有一個學佛的心,這是一種信心,並不是‘正知’。因‘正知’的本義為:正確了知己 所學處,不毀犯所毀犯。如《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三雲:“言正知者:能不毀犯所毀犯故 。”又‘正知’有正確了知善惡因果差別,及能時時刻刻正觀知自己身心之意。如《集異 門論》卷二雲:“正知雲何?答:若依出離遠離善法,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 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謂正 知。” 【正見】本義為:離諸邪倒錯誤之見的正觀,是為正見。如《華嚴經》雲:“正見牢固, 離諸妄見。”又《勝鬘經》中亦雲:“非顛倒見是名正見。”又,能正確通達諸法實相亦 為正見,《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三雲:“又正見者:能善通達真實法故。” 萬行所說的‘只向佛看齊’,只是一個修行者將佛視為榜樣而已,並非是正見。因將佛陀 視為自己的榜樣並非是就獲得了正見,這二者之間有很大差別。 (三十六)萬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22日的開示中說:“一個真正見道的人,他的 思想絕對是正知正見。但他僅僅是證得初果。證到初果的人,他只是斷了見惑。‘見惑’ 即理論上的一些知見,當他證道以後,才能超越‘思惑’。” 萬行的這段開示若就小乘佛法的‘見道’而言無有過患,但若就大乘的角度而談‘見道’ ,則有很大過患。因大乘之見道和小乘見道有很大差別,可萬行卻在此處未有說明,而是 籠統地說‘真正見道的人……但他僅僅證得初果’,這是將大小乘的見道位混為一談。大 乘見道位是屬於證得初地菩薩果位,而小乘見道位是屬於證得初果羅漢。二者中一個是地 上的法身大士,一個是屬於小乘賢者。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為見道,因十六心是初生無漏智照見真諦理之位。大乘的菩薩則 於初僧祇之終,終四善根之加行,而頓斷分別起之煩惱所知二障,叫做見道。 (三十七)萬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2月22日的答問中說:“問:師父,我們回去後看 什麽經,才能快點見道?師:我說過,所有的經都是聖人證道的境界。後人拿著他們的書 讀來讀去,那才真正是‘拾人牙慧’。怎麽能夠見道呢?諸佛菩薩都喊冤枉。” 萬行認為修行不用廣聞博思,不用讀誦佛菩薩的經論,要自己去悟。這樣的觀點雖然看似 有些像禪宗的觀點,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禪宗雖然提倡‘不立文字’,但這並不是不聞思 經論,而是勸誡行者勿被文字相束縛。初祖達摩以四卷《楞伽經》為弟子們印心,而且他 的開示中也處處引用經論的觀點,如果他自己沒有看過經論又如何能自在引用呢?由此可 見,即使是禪宗都沒有完全斷絕學習佛經,而萬行卻處處告訴人們不要學習佛經,其真實 心思如何已經昭然若揭了。因為若他的弟子們廣聞博思的話,必然會發現他所說的法和諸 聖者在經論中所講的義趣,很多是完全相違的。 一個欲修行證道的行者,若不了解佛陀的思想,又如何能了解菩提道的究竟義趣呢?而佛 陀的思想全部在經論中,如果我們不去讀誦經論,又如何能知道佛陀講了什麽。龍樹菩薩 在《大智度論》中都說過,一個人若不依止善知識,及了知佛陀的思想則自己不能悟道。 龍樹菩薩乃是大乘一切法門的鼻祖,連他都是這樣說的,而萬行卻行如是邪說,其心可誅 ! 佛菩薩及諸祖師都宣講讀誦經論、聞思的重要性,如《聽聞集》雲:“由聞知諸法,由聞 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由於聽聞了佛法才知道生死煩惱的根本,由於聽聞 一切因果法義,才知道如何遮止不犯諸惡業,經雲:“杜塞惡趣開善門。”由於聞思了佛 法才知道今生做什麽事最有意義。人生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修學佛法,因佛法是出離輪回 得證涅槃的無上妙法。若追求世間之財色名利,只能令我等造三毒惡業,無益於自己的今 生後世。由於聽聞佛法才能知道我們所執著的世間五欲是無有意義的,只有聽聞佛法後, 才能對佛陀之聖教生起信心,也才能發起真實的修學,得證涅槃大道。又如《本生論》雲 :“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癡,用自肉買亦應理。聞除癡暗為 明燈,盜等難攜最勝財,是摧愚怨器開示,方便教授最勝友。雖貧不變是愛親,無所損害 愁病藥,摧大罪軍最勝軍,遇諸善士為勝禮,於大眾中智者愛。”正確地聞思佛法可以引 發我們對佛法的信念和意樂,而且也可以令內心生起佛法的定解來。若誰心中對佛法生起 了定解,他就會在修學佛法時感覺非常歡喜自在,而且也不會被世間邪法所誘惑,內心對 佛法的信念極其堅定。佛法是開啟自性智慧的鑰匙,只有依靠聞思佛法而生起比量定解, 才能開啟自性智慧,最後依實修究竟斷除無明愚暗。所以若能精進聞思佛法的人,會越來 越有智慧而遠離愚癡邪見。對於如此稀有難得之佛法,即使是要我們割下自身的肉去換也 是值得的。所以要想究竟破除愚癡就要聞思佛法,只有聽聞佛法才是破除愚癡黑暗的最佳 明燈。 在其他經論中還有很多教證可以證明,修行者若欲成就菩提道必須聞思經論。萬行自稱為 是修行佛法者,但卻從來都不遵從佛陀的言教,這是哪門子的佛教徒? (三十八)萬行在《降伏其心》一書中的03年3月5日開示中說:“如果在坐的把《聖經》 讀一遍,同樣會相信耶穌。因為他也是大開悟的聖人。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方傳 播真理。” 耶穌是不是大開悟的聖者我們先暫且不論,若就其所說之教義來說,其人並非是真正了悟 實相的聖者,因其教義中處處宣說‘天堂的實有’與‘上帝的恒常’,這樣的言說顯然是 屬於外道邪見。耶穌的言論中相違之處甚多,對所有生命不能平等觀待,無有斷除貪嗔癡 的究竟方法。這樣的教義如何是‘大開悟’者所說?關於耶穌教義的不究竟,愚僧在《佛 教基礎學》中有比較詳細的辯論,若有興趣者可閱之。 萬行在同日的開示中又說:“學佛都是在學悉達多的思想,為什麽沒有自己的佛學思想? 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大家必須在自己的心態上痛下功夫。” 學習佛法的行者,在自己未有悟道之前都要依佛陀及祖師大德的教言來修學,不能離經叛 道。一個剛剛學佛的人就要不依佛陀思想,這簡直是荒謬至極的邪說!歷代菩薩及祖師大 德都未曾離經叛道,而萬行卻行如此之道,這種言說及行為非是佛弟子該有的。 修學佛法的人是重在修證自心,然在未有獲得究竟正見之前,不得離經論而盲修。佛法中 的三慧‘聞思修’,前二者就是指聞思佛陀的教義,後者之‘修’即是相應自心而印證佛 法,然若無有前面的‘聞思’,又如何能成就‘修’呢? (三十九)萬行在《降伏其心》的03年3月3日的開示中說:“問:為什麽佛有三身?師: 是三個身,又是一個身。比如從四個方面看一幅畫,四個方面看到了四幅圖像,實際上是 一幅畫。‘法身’,不生不滅;‘化身’,隨處可見;‘報身’,償還業報。一個階段了 卻了,報身就沒有了。” 萬行在此處所說佛陀三身中之‘報身’義趣,是完全錯誤的。【報身】是指酬報因位無量 願行,恒受用法樂之佛身︰乃圓滿修行,萬德具足之佛身。按佛之三身中,‘法身’指普 遍的真理,‘應身’指應現於世間的佛;前者永遠不滅,但缺乏人格性,後者具人格性, 然而卻無常變遷;而統合此二者的理想的佛身,就是報身。西方極樂凈土的阿彌陀佛,及 東方琉璃凈土的藥師佛所現之身,即是報身。由於報身是指受用報果之佛身,因此也稱受 用身。受用身可分為二︰(1)佛自受用法樂身,(2)他受用身。《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 雲:“其受用身,有二種相,(一)自受用,(二)他受用。自受用身,三僧祇劫所修萬行, 利益安樂諸眾生已,十地滿心,運身直往色究竟天,出過三界,凈妙國土坐無數量大寶蓮 華,而不可說海會菩薩前後圍繞,以無垢繒系於頂上,供養恭敬尊重贊嘆,如是名為後報 利益。爾時菩薩入金剛定,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 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有始無終,壽命劫數無有限量,初成正覺,窮未來際,諸根相 好,遍周法界,四智圓滿。是真報身,受用法樂,一大圓鏡智,轉異熟識,得此智慧。如 大圓鏡,現諸色像。” 萬行連最基本的‘三身’義趣都不知道,卻還處處宣說自己是繼六祖慧能禪師之後少有的 成就者,簡直可笑。 (四十)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3日的開示中還說道:“刻骨銘心的事物,都收藏在 ‘八識’裏。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識’裏,臨終時就沒用了,而收藏在‘八識’裏的東西 ,生生世世都能受用。” 人的第六識稱為‘意識’,乃是具思維和了別作用的,並不是有儲存作用。無論我們所見 的任何事情都儲存在第八阿賴耶識中,並不是如萬行所說‘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識裏’。關 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了解第六識的本質得到確定。 【意識】指知覺的認識作用。為‘六識’或‘八識’中之第六種。‘意’乃精神生命體的 思量分別之作用;‘識’呈現了別對境之作用。 唯識宗又將意識分為五俱意識與不俱意識兩種。(一)五俱意識,與前五識並生,明了所緣 之境,故又稱明了意識。復可分為:(1)五同緣意識,系與前五識俱起,且緣同一對境之 意識。(2)不同緣意識,雖與前五識俱起,然緣其他之異境。(二)不俱意識,不與前五識 俱起,而系單獨發生作用之意識。亦分二種:(1)五後意識,雖不與前五識俱起並生,然 亦不相離而續起。(2)獨頭意識,有定中、獨散、夢中等三種之別。1.定中意識,又稱定 中獨頭意識。系與色界、無色界等一切定心俱起之意識,乃禪定中發生之意識活動。2.獨 散意識,又稱散位獨頭意識。系指脫離前五識而單獨現起,追憶過去、預蔔未來,或加以 種種想像、思慮等計度分別之意識。3.夢中意識,又稱夢中獨頭意識。乃於睡夢中朦朧現 起之意識作用。又上記之外,亦有將意識概分為明了意識、定中意識、獨散意識、夢中意 識等四種,並稱為四種意識。 從上面所述‘意識’之特質來看,我想諸位不難看出,無論意識有幾種差別,但卻不具足 儲存功能。而能儲存一切事物念想的,無論深刻不深刻都存在第八識中。今略述八識之特 質: 有情眾生之第八識梵語稱為‘阿賴耶識’,《宗鏡錄》中雲:“梵語阿賴耶。華言藏。謂 第八識。能含藏諸法種故。(一)能攝一切法。攝謂攝持,即含藏之義。蓋此識攝持一切 善惡之法。猶如庫藏含藏寶貝而不遺失也。(二)能生一切法。生即發生也。謂此識既含 藏善惡種子。則一切善惡諸法從此出生。猶如大地能發生草木萬物也。”又《佛學大辭典 》中解釋雲:“瑜伽行派所說的根本心。音譯又作阿梨耶識或阿黎耶識,意譯為藏識、宅 識等。向來的小乘部派佛教只建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瑜伽行 派卻認為在此六識的深處,有不斷地生死輪回、經常都有持續活動的根本性的心,並稱之 為阿賴耶識。關於‘阿賴耶’一詞,原指貯藏物品的倉庫或藏;詳細地說,有潛藏、貯藏 、執著三意。依照此三意,阿賴耶識有如下三種特質︰(1)潛藏於身體中的阿賴耶識︰此 識被認為潛藏於身體中,是以生理方式維持身體的根源性的心。它存在於身體的每個部位 ;不管睡覺或覺醒,都在心的深處持續活動。(2)貯藏所有種子的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又 名為一切種子識;被認為是種子(受表層性的身、口、意三業的影響而成)所停留的場所 。過去的業變成種子在阿賴耶識中受薰習。蓋被種植的種子在阿賴耶識中成長發展,其後 遇緣而成為新的業並發芽,接著此業又會再種植新的種子。由於表層性的心(現行識)與 深層性的心(阿賴耶識)的相互因果且有機性的關系而持續存在的情形,被稱為阿賴耶識 緣起說。而瑜伽行派又從‘一切均由阿賴耶識所作’的立場,主張唯識說。阿賴耶識,不 僅一方面產生眼識乃至末那識七識,同時也產生身體與自然界(器世間),並持續任持之 。(3)作為執著對象的阿賴耶識︰瑜伽行派在阿賴耶識之外同時又建立了一深層性的心, 即稱為‘末那識’的自我執著心。而此深層性的自我執著心的對象又是阿賴耶識。阿賴耶 識是剎那生滅的,絕不是常一主宰性的我(阿特曼)。然而從阿賴耶識產生的末那識,卻 將生出自己的阿賴耶識,誤解其為我、自我、常一主宰的我,而加以執著。” 阿賴耶識(藏識)其後又被分為能藏、所藏、執藏三方面來研究。‘能藏’是指收藏種子 ,‘所藏’是指收藏諸法所薰習的種子,‘執藏’是就被末那識執著而言。阿賴耶識的異 名,除一切種子識之外,又有異熟識、阿陀那識、無垢識等,而無垢識(阿末羅識)是指 沒有汙染、無垢清凈的阿賴耶識。 以第六識和第八識作對比,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第六意識無有儲藏之作用,儲藏記憶乃是 八識作用。萬行卻說‘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識裏’,咋一看這種說法無傷大雅,但深究下去 卻對佛法有很大危害。因為萬行所說的這些‘不太深刻’的分別造作,往往是指生活中的 無心散亂,而實際上這些事屬於無記心所攝,若按照萬行的說法凡屬於‘無記心’所造的 業,皆不會在來世形成果報了。但事實上無論是‘善業、惡業’及‘無記業’皆會在未來 世形成果報的。 無論是善、惡、無記等一切起心動念皆為八識所攝,一切種子皆存儲在八識之中。無論深 刻不深刻都是一樣,只不過深刻的比較容易產生現行,而很快成為果報。不深刻的雖然也 存儲在八識中,但由於種子力弱之故,還要待種種緣成熟後,方能產生現行而成果報。如 佛教公案中所記載:在佛陀時代,一個年老的樵夫,感覺到人生苦空無常,欲發心出家。 他來到世尊所在之處,見到了舍利弗及目犍連等尊者,虔誠頂禮後,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諸位尊者在聽了‘樵夫’的述說後,皆以神通觀察此人之宿世因緣,通過觀察後了知此‘ 樵夫’在八萬大劫中都沒有種過出家善根。諸位尊者很無奈地拒絕了‘樵夫’出家的要求 。樵夫在被拒絕後,非常傷心,思來想去不欲自活。他出得精舍後,就在一棵樹下準備上 吊,結果此樹的樹神卻告訴他說:“你不必要尋死,等你再次進入精舍後,釋迦世尊會為 你剃度落發的。”老樵夫聽樹神之話後,再次進入精舍,釋迦世尊親自出來為他剃度,在 落發後,這個老樵夫當下就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舍利弗等諸位尊者見此事後就問佛:“ 您曾告誡我等,若有人發心出家,要先觀察其有沒有出家因緣;我等依您所說,以神通力 觀察此‘樵夫’於八萬大劫中無有種過出家善根,故而拒絕了他出家的要求。然此人再次 進入精舍後,您卻為他剃度出家,而且他還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不知此人以何因緣有出 家及證果之事?”世尊聞後答道:“此人在十萬大劫之前,亦為樵夫。在一次上山砍柴時 ,遇見了一只猛虎。他在急忙中上了一棵樹,老虎圍著樹很長時間,不見樵夫下來,只好 走了。而樵夫在老虎走後,從樹上下來,由於是劫後逢生,不由自主地念了一句‘南無佛 ’。由於十萬劫前,以無記心念佛之故,種下了今世出家證果之因。”諸位尊者聽聞世尊 開示後都覺得因果業力因緣不可思議,無論善、惡、無記皆報應不爽。 以此公案來看,當時樵夫從樹上下來後,稱念佛號絕對是無心之舉,也可以說並不是很深 刻,可是在因緣成熟後,卻以此微薄之因證得了阿羅漢果位。但若是按照萬行所說,此樵 夫必定不能有此成就。因萬行說‘不太深刻的收在六識裏,臨終時就沒用了’。如果這種 邪說得以成立的話,就等於否定了無記業的種種牽轉差別。不僅如此,而且佛教所說的六 道因果差別皆統統不能建立起來,可以說這種說法乃是毀壞因果的大邪說。 (四十一)萬行在其《降伏其心》書中,2003年3月8日的開示中說:“什麽叫業力?業力 就是習氣。” 此一段中,萬行關於‘業力’解說很是錯誤。如果萬行真是一個宗通、說通的合格法師就 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業力’和‘習氣’二者的含義有較大區別,而萬行卻將二者完 全說為相同,此實是大錯也。 [業力]即是由一切造作所生起的力量。如善惡之業有生起苦樂果之力用,而無記業則有生 起不苦不樂果之力用,故此皆稱為業力。 此中[業]乃為造作之義。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誌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誌所 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系結合,則有‘宿業’和‘現業’之差別。過去行為延續下 來所形成之力量乃是宿業,而現前所造作的業為現業。所以我們的一切善惡思想行為,都 叫做業,好的思想好的行為叫做善業,壞的思想壞的行為叫做惡業。 [習氣]通俗而言:即是指習慣、串習力,或指剩余的殘習。譬如:一個長時間學習他人口 吃的人,後來雖然不故意學習了,但自己說話也成了口吃。又如一個多年吸煙的人,在戒 掉煙的短時間內還會有吸煙時的很多習慣。而這些習慣殘習就是所謂的‘習氣’。如龍樹 菩薩在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中雲:“煩惱習者名煩惱殘氣,若身業、口業不隨智慧, 似從煩惱起,不知他心者,見其所起,生不凈心;是非實煩惱,久習煩惱,故起如是業。 譬如久鎖腳人,卒得解脫,行時雖無有鎖,猶有習在;如乳母衣久,故垢著,雖以淳灰凈 院,雖無有垢,垢氣猶在。” 由‘業力’和‘習氣’二者的本意來看,二者是有差別的,不能將二者完全說為相等。前 者乃是由一切造作所起之力用,後者是由久作而生之殘習。一切善惡無記等造作,無論久 作與否皆會生起其相應的力用,這即是業力;而‘習氣’則需久作才能形成,故此二者有 很大的差別。可是萬行自稱是禪宗六祖之後的第一人,怎麽能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望諸 有智者慧鑒! (四十二)萬行在《降伏其心》中03年3月8日中又說:“當一個人學佛學到很虔誠的時候 ,就能忘我。只有忘我,才能和‘道’相應。天地與我同存。這時才能感受到“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修行佛法的人能不能修到‘忘我’(從其語義中觀察乃是指斷除我執,因其說忘我才能與 ‘道’相應。在佛法中與佛道相應,則最初亦當具備無我的修證。)的境界,其關鍵是在 於你是否能證悟‘無我’的境界,而不是虔誠。譬如:一些不聞教義、不悟實相的佛弟子 ,雖然具足了虔誠心,而且依虔誠心能獲得佛法方便接引,但彼等卻不能了悟‘無我’真 義,不能與佛道真正相應。 能不能與佛道、或者說與諸法實相相應,關鍵是行者能不能去如實體悟諸法實相,若不能 如實體悟諸法真相,則再虔誠也只是愚信,又如何能與‘道’相應呢?由此可見,萬行所 說荒謬之極! 又,萬行在此段中還說:“天地與我同存。”這種乃是道家的說法,而佛家認為一切法皆 非實有,無論是天地也好,還是人我也好,皆非實有,本來無生。而萬行卻用道家外道的 思想來狂惑佛弟子,不知其用意何在? (四十三)萬行在同日的開示中又說:“都說修行消業障,‘業障’就是我們的‘習氣’ 。” 萬行在前面將‘業力’和‘習氣’完全混為一談,而在此處又將‘業障’和‘習氣’混淆 在一起,簡直是可笑之極。 [業障]乃是指由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能障礙正道之故,因此稱為業障。如《涅槃經》中 雲:“業障者,五無間罪重惡之病。”又《俱舍論》中亦雲:“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 者害阿羅漢,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惡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名為業障。”由經論教證中不 難看出‘業障’乃是指能障正道的惡業,而‘習氣’則指經久造作一事而產生的殘習。此 之二者詞意根本不同,萬行卻將之以等同而說,可見其謬也! (四十四)萬行在《降伏其心》同日的開示中,講到初祖達摩為二祖慧可安心時說:“他 們傳法時,雙方的眼神,我們無法想象。必須有眼神的相碰,才能‘心領神會’。如雙方 的眼神沒有相碰,就不可能心領神會。” 如果按照萬行的說法來進一步分析的話,如果師徒傳法沒有眼神的碰撞就必然不能心領神 會了。這種說法實是無稽之談,譬如:佛陀的十大弟子之無貧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因 為在聽法時打瞌睡的緣故,受到了佛陀嚴厲的呵責,因心生慚愧之故,在七日中精進不睡 修行佛法,最後使眼睛失明了。佛陀聽聞此事後,即到無貧尊者所在處,為尊者開示金光 照明三昧,尊者聞佛開示後即證得阿羅漢的果位。當時,無貧尊者的眼睛已經瞎了,又如 何能與佛陀眼神相碰呢?在我國古代有一位禪宗祖師——馬祖道一,這位祖師乃是中興禪 宗的人物,在禪宗發展中占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馬祖的傳記中記載:“一日有一僧來 參馬祖,頂禮完畢後,跪而合掌問馬祖雲:‘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馬祖未語,卻一腳將 此僧踏倒,此僧當下大悟。”從這個公案中我們看出,馬祖與雲遊僧二者並沒有眼神碰撞 ,但卻因馬祖一腳相踏,而令彼雲遊僧豁然開悟了。類似這樣的公案還有很多,此處就不 更多舉述了。 如果按照萬行所說‘如雙方的眼神沒有相碰,就不可能心領神會。’那麽這些禪宗祖師都 沒開悟了,但事實上無論禪宗還是密宗不用眼神相碰而開悟的有很多,譬如:一百年前, 藏地寧瑪派著名成就者阿瓊堪布,他是在與上師平躺在野外時,師徒二人皆面向虛空,當 他心無雜念時,上師問他‘你現在能聽見什麽?’阿瓊堪布回答:‘能聽見寺廟的念經聲 ,及村莊裏的狗叫聲等。’這時候上師說:‘這就是佛性。’阿瓊堪布言下大悟。當時的 阿瓊堪布和他的上師都是平躺在野外,看著虛空,因此二者不可能眼神相碰。由此可見, 萬行的說法是多麽可笑! (四十五)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8日同日的開示中又說:“平時念六字真言,如果 方法對,半個小時就受不了了。” 藏地念誦咒語都是從古到今口耳相傳的,所以誦咒的方法是非常正確的。每個修學密宗的 行者一天中念誦咒語的數量都很多,但從來都未有像萬行所說‘念誦半小時就受不了了’ 的事情。大部分的藏人都要念誦六字大明咒,一生中念誦幾億或者數十億不等,如果按照 萬行所說‘念誦半小時就受不了了’,那麽又如何能在一生中念誦數十億呢?當今名滿天 下的五明佛學院的大堪布索達吉仁波切,他一天要念十萬咒語。還有五明佛學院副院長龍 多活佛,一天也要念十萬咒語。如果萬行所說是正確的話,那麽這些大德又如何能念這麽 多咒語? 更為可笑的是,萬行如此邪說,卻有很多所謂的佛弟子被其迷惑。若是稍有一點佛教正見 的人必然能知其言說之荒謬,但當今大部分的佛弟子都不具備如理的聞思和堅定的正見, 故而才被萬行邪說所惑。 (四十六)萬行在同日中又開示說:“我走到任何地方,從來都自稱是‘信’佛的出家人 ,從來不敢自稱是‘學’佛的佛教徒。因為不了解佛,在內心對佛都是妄加猜測。” 在萬行的著作中很多處都能看到,他自詡是獲得大徹大悟的人,尤其在他《三次閉關紀實 》中說的更是露骨。在此處萬行說自己不是一個學佛的人,只是一個‘信’佛的出家人。 這一段言說中,表明沒有徹悟的人不能算是學佛,只有徹悟者才能稱為真正的學佛者,因 為徹悟者已經徹底了解了佛的思想。而萬行說自己只是一個‘信佛的出家人’,那麽他承 認自己沒有大徹大悟了?可他在《三次閉關紀實》中卻明顯的說自己已經徹悟了。從此處 可以看出萬行的言說前後矛盾。譬如:六祖慧能禪師在聞《金剛經》有所悟後,見到五祖 弘忍禪師時,弘忍禪師見他即問:“居士從何處來,欲求何物?”慧能說:“弟子是嶺南 人,唯求作佛!”真正徹悟佛法的人是敢於承當做佛的,更何況是學佛呢? (四十七)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10日的開示中說:“好多人不知道怎麽修,我也 曾嘗試過好多次,想給大家一個‘無為’的方法。什麽是‘無為’呢?就是該幹什麽就幹 什麽,看清自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善惡看得清清楚楚、每個起心動念都了了分明。” [無為]此中‘為’乃是造作之意。而‘無為’即無造作之意,為‘有為’之對稱,即非由 因緣所造作,離生滅變化而絕對常住之法,遠離一切生、住、變、異之造作乃是無為的境 界。如《金剛經》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及“離一切相即名諸佛”皆是大乘無為 真意。 我們再來看萬行所說的‘無為’,他認為只要能看清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是無為。這種觀察 自心的方式,還不離能所二元,還有能觀所觀屬有為造作,因此並不是無為。 如《楞嚴經》中雲:“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萬行所說的‘看自 己的每一個起心動念’還是妄見,非是無為真見,所以《楞嚴經》雲:“見見之時,見非 是見。”這就是說,於一切所見境相現前之時,起能所‘見’的覺受分別時,此‘見’非 是真正的真見,乃是落入了妄見。 真正的無為乃是徹悟諸法實相,於一切起心動念中不迷真如自性,而不隨念起念落生顛倒 取執,如此即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此乃是無為之修行。 萬行對於無為的概念及義趣尚不了解,又如何是真正的成就者呢?其人自詡已經得道,獲 得了成就,但事實上卻是欺世盜名之輩。 如:萬行又接著開示道:“如果用功,半年功夫就會上路。做不到,只好去打坐(有為法 )。” 修行者是否安住在無為境界中,並不能用外相行住坐臥來劃分‘無為’和‘有為’的差別 ,因為二者的差別,關鍵是在於我們的心是否覺悟實相,是否遠離一切戲論分別,而不是 用身體外相的坐臥來區別的。而萬行在這裏把打坐標為‘有為法’,若按照他的說法,除 打坐外的一切行為皆是‘無為’了?釋迦世尊成就無上菩提後,每天還要精進打坐,那麽 請問萬行:世尊是‘有為’還是‘無為’呢?又我們眾所周知的宋朝時的道濟禪師(濟公 ),他一天到晚都是在到處遊玩度化眾生,基本上沒有什麽打坐的時間,那麽請問萬行: 道濟禪師是有為還是無為呢? (四十八)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12日的開示中說:“藏密修法中最高的是大圓滿 法。當唐朝漢傳佛教傳進藏地以後,基本把當地的本教(巫教),完全溶化掉了。當地本 教,為了不被漢傳佛教吃掉,馬上吸收了漢傳佛教。而漢傳佛教,為了能在當地落地生根 ,也吸收了當地的本教……。文成公主嫁給了藏王,並沒有強調藏地要學漢傳佛教,只是 把教理進行傳播,很快就被藏人吸收了。因為唐朝是佛教的鼎盛時期,也是禪宗的鼎盛時 期,所以整個藏傳佛教都帶有漢傳佛教的特色。” 萬行這一段的開示完全漠視真正的藏傳佛教史,乃是無有根據的胡謅。在大唐時期,文成 公主下嫁給藏王松贊幹布,隨著文成公主的入藏,漢文的很多佛經也被請入了藏地。雖然 文成公主是篤信佛教的行者,也因為她的緣起,在松贊幹布的支持下,由文成公主設計圖 紙,在拉薩建造了小昭寺[3]。當時,雖然因文成、尺尊[4]二位公主的影響,松贊幹布也 修學佛法,但佛法並未在藏地大興,只有極少數人修學佛法,當時大多數的藏民還是藏地 古老苯教為信仰的,並非是如萬行所說。因為,當時佛法對藏民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苯 教根本就沒有必要融合漢傳佛教的思想。而藏傳佛教的興起乃是在10世紀後半期形成的, 並非是文成公主那個時期。為說明藏傳佛教歷史,今摘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藏傳佛 教前弘期之歷史記載,概述如下: 藏傳佛教在西藏的發展分‘前弘期’和‘後弘期’。之所以分前弘、後弘,乃是因朗達瑪 [5]滅佛造成的。在朗達瑪滅佛之前稱為前弘期,朗達瑪禁佛的影響近200年。也就是說自 公元7世紀至838年間,是屬於前弘期。後弘期開始之年頗多異說,依仲敦巴之說,當始於 978年,至今已達千年。 前弘期——開始時,吐蕃贊普松贊幹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及唐朝文成公主,並為她們帶 去的佛像分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傳說當時曾請印度人俱薩羅、尼泊爾人向達爾及漢人大天 壽和尚譯出少量經典,但未建立僧伽。據義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述,其時唐僧往 還印度,多取道吐蕃,有的人還曾受到文成公主的禮遇。至赤德祖贊時又迎娶唐朝金城公 主,修建了不少寺廟,漢地佛教隨之傳入。同時,因西域動亂及大食東侵,於闐及中亞等 地的僧徒也大批流入吐蕃,赤德祖贊都予以收容。他還曾派人至岡底斯山迎請印度密教學 者佛密和佛寂,二人辭謝未來。晚年,他又派大臣桑希等四人去漢地取回大量經典並帶回 漢僧一人。赤德祖贊死後,崇奉苯教的貴族大臣掌權,發動第一次禁佛運動,驅逐漢、尼 泊爾等地僧徒,拆毀寺廟。至贊普赤松德贊年長親政,才又興復佛教。赤松德贊時從印度 請來寂護和蓮花生,營建桑耶寺,度僧出家,建立僧伽制度,迎請譯師翻譯經典。還曾召 集佛教徒與苯教徒進行辯論以滅笨興佛;又舉行漢僧與印僧的辯論以統一信仰。赤松德贊 後又歷牟尼贊普、賽那累.赤德松贊兩代,至熱巴巾.赤祖德贊在位時,請印、藏高僧審定 譯名,編輯梵藏辭匯,校訂已譯經典,編定三大譯經目錄。據迦登目錄所載,在此以前譯 出的小乘、大乘、顯、密的經、律、論、註共有700多種。他又規定‘七戶養僧’,任命 僧人缽闡布為大相,委以軍政大權。最後,反佛大臣謀殺了赤祖德贊[6],擁立其兄朗達 瑪嗣位,禁止佛教在吐蕃境內流傳。經過此次禁佛運動,至100多年(838~978)後,佛 教才從多康地區重新傳入西藏,開始了後弘期。 上面是藏傳佛教前弘期的簡略敘說,從上面的文章中我們不難看出,藏傳佛教的形成是在 赤松德贊時期,由印度堪布寂護論師和蓮花生大士建立僧伽,又派遣最初出家的七人前往 五印求法,並迎請印度數百堪布及譯師翻譯佛經。在佛教大興之後,苯教的地位受到了威 脅,才篡改佛經,另立名目成為苯教的經典。苯教在佛教未入藏之前,並沒有自己的經典 及系統的文化,只有一切祭祀及驅魔捉鬼的咒術等,後來改譯佛經為自己的經典後,才形 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所以,藏傳佛教雖然也受到了漢傳佛教的影響,但其絕大部分的傳 承卻是來源於印度。藏傳佛教中雖然吸收了一些苯教的咒語等,但實在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並沒有影響佛教本有的文化及見地。 萬行的著作中卻說:藏傳佛教是漢傳佛教吸收了苯教的產物,這種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 萬行自稱為具足藏密傳承的‘上師’,卻連最簡單的藏傳佛教歷史都胡謅亂說,可想而知 ,他這個所謂的‘上師’有幾分是真實的呢? (四十九)萬行《降伏其心》的書中03年3月12日開示中又說:“要想學習禪宗,必須要 有‘大圓滿法’的基礎。實際上最高法,就是禪宗一法。” [大圓滿法]是西藏寧瑪派所特有的密教法門,和新派密教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有很多地方不 同。寧瑪派總判世出世法為異生人天乘,顛倒外道乘,和真實內道(佛法)乘。在內道中更 分為九乘,通常稱為九乘次第。初三乘為因乘,即聲聞、獨覺、菩薩三乘。後六乘為果乘 :即事乘,近乘,瑜伽乘,這三乘合為外牟尼續乘;摩訶瑜伽乘,阿努瑜伽乘,阿底瑜伽 乘,這三乘合為內大密咒乘。後三乘中,尤以阿底瑜伽一乘和新派最不相同,而大圓滿法 門就是在這一乘中建立的。因此,阿底瑜伽也稱無二大圓滿。它的意義是,一切染凈法統 統在現前離垢明空豁朗的內證智(本覺)中完全具足,所以叫做圓滿;解脫生死的方便途徑 莫勝於此,所以叫做大。這內證智另有菩提心、心性、如來藏、自然智、自然光明智等異 名。從果證來說,這自然智的本體空分即法身,本性顯了分即報身,大悲明證分即化身, 三身原來在本分上具足,不必另有精勤修作即已圓滿,所以叫做大圓滿。 大圓滿的修法又分三部:即心部、界部和要門部,這三部雖然依次略同於新派的大手印, 五次第和六加行,但是寧瑪派的見解,認為仍然比那些法更殊勝。三部中又以最後的要門 部為勝,因為在理論上,心部執著意度,界部執有法性,仍流於意度,而要門部能令實相 自顯,故更殊勝。這要門部又分四部:即外,內,秘密和無上。要門部的無上部又稱為自 性大圓滿心髓金剛藏乘,簡稱大圓滿的寧提。而大圓滿法又稱為九乘巔峰之法,乃是一切 佛法之巔峰。 大圓滿禪修中又分‘澈卻’和‘脫噶’,澈卻漢意為直斷,脫噶漢意為頓超之意。 澈卻:只在一切法之顯現中,於當體不二之剎那上,無修無證,無散亂定住,明明了了, 覺照認識,認識這個就是自己本心,勿令間斷即是,過去諸佛也是得見此本性而成佛的, 除此之外,再無殊勝之法可修,若錯失了這一剎那,第二剎那起了執著,就是妄念識心。 若依妄念去修澈卻,猶蒸沙成飯,終不可得。故行者若能於此剎那上,不想過去、不計未 來、不著現在,明明白白認識此不二之體性,就是現前本心,能所一體,無過去現在未來 ,無東南西北上下長短之分,無青黃赤白之色,猶如虛空,一切法就在這空體上任運顯現 ,能顯是這個,所顯也是這個,即我等本有真心。一切法均是同一體性,內既明了證得, 外境也同時明白證得,所謂一點水具濕性,一切水皆具濕性,如到金洲,一切皆金,凡所 顯現,皆是自明自顯,當下解脫。解脫二字,亦是假名,當體認識,是名澈卻。此澈卻修 法與禪宗及大手印基本相同,皆屬於無相禪法。無修之修,乃最殊勝之修,一切煩惱,於 自顯自解脫上,根本清凈。雖然說大圓滿之‘澈卻’修法基本與禪宗修法相同,但其入道 之種種方便還是和禪宗有細微的差別。但二者應屬於一個層次的法。 脫噶:以本覺智慧,能依自體如來藏光明的真實顯現,於即身中成就法報化三身及圓滿佛 國剎土。以是之故,虛妄凡夫血肉之體及幻化不凈之境,均於本覺智光上而得解脫。心與 本覺光明,原是不二。然心須於勝義的智慧氣脈上依靠,始能由妄歸真。心如無足之人, 氣如無眼之馬,心依氣存,氣從心使,氣住於肺,有主要脈管及支脈管散布全身,故心想 何處,即氣達何處,通於六根,則根塵分別而煩惱生,故有生死輪回,只須此心能契合勝 義智慧之氣脈上修而得解脫。法界本具六光︰(一)肉團心光,即氣脈是;(二)白柔脈光, 由肉團心經兩耳後通之路;(三)遠通水光,即眼能遠見之虛空;(四)界清凈光,即晴空之 境;(五)明點空光,即界清凈光中所顯;(六)本覺智光,即性光。行人於界清凈光中,顯 明點空光,即五智光明體,五色紅光顯現,如投石水中圓波,再見明點空光如波狀馬尾串 珠之金剛練,及現金剛薩埵,五方佛像及五方佛剎土,乃至無量剎土,皆圓滿現量現前無 余。 禪宗(以用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故又稱佛心宗。以徹見心性而達令心無 念、無無念的無相境界,以此最終獲得超越輪回獲證涅槃之目的。)之修法雖與大圓滿澈 卻修法屬同一層次之法,但禪宗卻沒有脫噶的修法。而大圓滿脫噶的法是基於澈卻之上的 法,以此觀察則知禪宗和密乘大圓滿還是有差別的,而且大圓滿法應當超勝於無相禪法。 這是就名言顯現中而做的分別,但若就究竟勝義諦而言,則一切法皆平等無二,更何況禪 宗禪法及大圓滿禪法呢?於名言顯現的差別而言,禪宗是頓悟法門,而大圓滿也是頓悟法 門,但二者的入道方便卻有差別。禪宗偏重於頓悟,而大圓滿頓悟與漸修皆兼備。禪宗對 應之根機偏重於上根,而大圓滿三根普被。 此二法在名言顯現中有如是差別,而大圓滿禪法更為超勝,但萬行卻顛倒而說,實為荒謬 至極! (五十)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月12日的開示中又說:“基督教講:‘上帝造就了不同 膚色的人,有各自不同的語言,但靈魂是一樣的。’因為出自一個人的作品。大家之所以 一生鉆在語言、學問裏,都是上帝讓你鉆進去的。如果沒有這些學問、知識,大家豈不是 都無事可幹了嗎?有人研究一輩子語言,也未研究透。” 從這一段文章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萬行所秉承的是上帝造人的觀點,而這種觀點歷來都是 佛教所駁斥的。萬行身為一個佛教徒卻認為人及萬物是上帝創造的,這顯然已經違背了佛 法中四法印的觀點。我們佛教認為一切眾生皆是因緣聚合而生,非是神佛創造的。一切眾 生因無始無明妄動而迷失本有真心,妄起相分、見分,從而三細、六粗等煩惱統統現起, 由煩惱因而感煩惱果,如是形成了因果輪回。在佛教中並不承認‘上帝主宰萬物的觀點’ ,一切萬法的形成及顯現皆是眾生業力所感,非是上帝創造。關於這樣的觀點,只要是一 個稍具佛教常識的人都知道。可萬行卻用基督教的不正見來迷惑眾生,其破壞佛教正見的 行為昭著。望諸有智者,皆發心摧毀此邪師之邪說。 (五十一)萬行在同日的開示中又說:“凈土宗的‘都攝六根’與禪宗的‘六根關閉’,密 宗的‘中脈打通’都是一個境界。” 凈土宗的‘都攝六根’分兩種境界差別:(一)有相之都攝六根,即心安住於一念佛號之中 ,相續不斷,念念不忘,唯一句彌陀聖號之外別無他想;此類心之安住相當於欲界一心定 的範疇,故屬於有相禪法。(二)無相之都攝六根,即雖一句彌陀而攝心,但卻了了照見真 如自心,不著空有、不著佛號相,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則念念不迷念念佛,如是乃為無 相念佛之境界。此類境界乃與禪宗無相禪為同一境界;也可‘方便說’與密宗‘中脈打通 ’是一個境界,這只是方便說,但若究竟詳細而言則還是有細微差別,此不贅述! 禪宗的‘六根關閉’乃是無相禪的境界,即雖了了明覺諸法,卻不染一塵,正是《金剛經 》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此境界與凈土宗的有相念佛的都攝六根截然不同 ,故不可不作區別。 密宗的‘中脈打通’這種說法,準確地說應該是‘風入中脈’或‘氣入中脈’。這種境界 即是令業風融入中脈,而現證本有智慧光明,獲得空樂雙運的境界。密乘的觀點認為:人 身體中有三條主幹脈,即左、右、中三脈。左右二脈為能、所二執之風的通行處。修氣脈 人將左、右脈的氣息納入中脈,便可現證光明境界。證得這個境界後,大體上說亦證得無 相境界,但與前二者還有細微差別。 萬行將三者的境界差別完全混淆在一起而等說,實在是誑惑誘導眾生! (五十二)萬行在同日的開示中還說:“做任何事情,只要身、心、物三者未分開,就是 在定中,就是‘無為法’。你們會認為:這是否是執著?真正的‘定’,就是執著。如果 不能執著在一件事上,你的心永遠是散亂的。如果你沒有一顆貪心,修道也沒有力量。因 為修道也是貪!世界上沒有不貪的人,修行人是最貪的,成佛獲得整個宇宙,不是貪嗎? ” 此段中有三大錯誤: (1)身、心、境達到統一不見得就是無為法,因為一般的身心境三者統一而得的定是屬 於‘欲界一心定’的範疇,而此定乃是有為法,非無為法;而此身心境統一的境界也可稱 為‘一心定’或‘一心不亂’,此有事一心、理一心的二種差別:身心境統一屬‘事一心 ’的範疇,而若能洞徹諸法實相分證法身則屬‘理一心’的境界。前者乃‘有為’境界, 而後者是屬無為境界。而萬行只說‘身心物未分開就是定’,其實這只是事一心,即欲界 一心定,實屬有為非無為法。但此人卻‘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實是罪業深重! (2)萬行說:“真正的定就是執著。”這完全是外道的觀點。因佛教究竟之禪定就是‘ 離一切相’的無相禪,無所住畢竟空乃是佛教最終極的禪定境界,所以佛教的定乃是以‘ 無住、無執’為特質的。萬行此種邪說實是謗佛正法。 (3)萬行說:“世界上沒有不貪的人,修行人是最貪的,成佛獲得整個宇宙,不是貪嗎 ?”真正佛教內道的修行者,無貪無執是其特質。雖發成佛之心卻無成佛之實有執著,因 宇宙及所有諸法皆畢竟空無所有。故成佛者並不是獲得整個宇宙,因宇宙無生不可得故, 如《般若心經》中雲:“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修行佛道的人只有遠離一切執著方能證得無上 涅槃,所謂證無上涅槃亦只是語言名字耳!萬行邪師卻說發心成佛的修行之人最貪,實是 可笑之極,以此可見此人一點都不通佛法,一切所說皆滿口胡言。 (五十三)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14號的開示中說:“今天接著前天的問題繼續講 下去。前天講:宇宙萬物都是由心生出的,都是因為心動,才產生‘萬有’。如果我們的 心不動,萬有是否存在?回答肯定是‘存在’。那與佛教中講的理論,豈不是相違背了嗎 ?佛教講:‘心動一切境(萬物)生,心滅一切境(萬物)滅。’那麽現在我們心不動, 萬物是否存在?回答是:山河、大地、山林、樹木依然存在。老子講:‘有為天地之始, 無為萬物之母。’之所以宇宙有萬物現象,都是我們的心強加給它的名詞。如心未動,它 存在等於沒有存在。它在關你何事?在,是由你的心決定,附了名詞,這是山、水,那是 大地、樹木……。如心不給它起名詞,在猶如未在。” 萬行在這段當中所說的觀點,即‘離心之外別有事物存在’,只要你不在其上強加名字, 存在就等於不存在。這種說法非是佛教之正見,乃外道邪見。如其上文中說:“如心未動 ,它存在等於沒有存在。”這種觀點通俗而言,就是‘只要自己沒有見到以及不在意的就 是不存在’。 我們佛教對萬法的認為是:因萬法無有生起的實有因,故其所現的相無論是過去、現在、 未來皆非實有,因此一切萬法從本以來都是無生的。無論我們有沒有給萬法強加名字,它 們從本以來都是無有產生的,譬如:夢中的山河大地及所有諸相,無論強不強加名字都是 無生無實的,無論我們心動與否萬法皆是畢竟空無所有的,只不過凡夫眾生因迷諸法實相 ,而誤認為實有諸法可得。所以,我們佛教所說的‘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其意是說:一切萬法皆因迷妄顛倒而起,非實有萬法生起,故若妄心顛倒滅盡則諸法亦 滅。譬如:因入夢故有諸相生起,當夢醒之時,雖明憶一切夢相,但一切夢相已經皆滅。 即使是夢相未有滅時,夢中現象雖剎那亦未有存在過。如《般若心經》雲:“色即是空。 ”色法無實,空無自相,故無論色空皆非實有,並不是像萬行所說‘存在等於不存在’。 四法印中‘諸法無我印’即是破除眾生妄執實有諸法而說。凡愚妄於色身假合上固執常一 之我,作種種之妄業,佛為破其妄計,說無我之理,此理決定而不可違越。又為證異於外 說之印契,故說無我印。凡是與此印契相違者皆非是佛陀正法,而萬行則認為萬法是有, 心不動則‘在猶未在’。 (五十四)萬行在同一日的開示中又說:“什麽在一個聖人的眼裏沒什麽要改變的?一切 都是美好的?因為聖人眼裏,凡是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真正出世間的聖人是因為一切法無實無生,故沒有什麽是實有要改變的,乃至於修行之見 、修行果亦復如是,輪涅無實故無別,因此真實來說無有實有可改變的諸法。並非是如萬 行所說,因為‘其存在的價值’而不需要改變,乃是因為主體事物即非是實有,哪有一個 實有的要改變可說? (五十五)萬行在同日中又開示說:“你們可能都知道,密宗有個‘九節拂風鞭’的功法 。就是為了讓宇宙的陰陽和體內的陰陽合二為一。” [九節佛風]乃是密宗禪修前的一種呼吸除垢法,並非是什麽功法。以毗盧七支坐法坐好後 ,雙手結金剛拳置於大腿根部,觀想體內三脈,及左精脈(白色),右血脈(紅色),中 間中脈(淡藍色),然後伸右手食指按住右鼻孔,舌抵上腭,緩緩地吸氣,當氣息充滿後 ,分三次從左鼻孔噴出,如是連做三次(觀想所噴出的氣為不潔凈的濁氣,代表左精脈中 的貪嗔癡垢染皆排出了。);然後再用左手按住左鼻孔,用右鼻孔吸氣,再分三次噴出, 連續三次(觀想右邊血脈中的貪嗔癡業習之氣,化為濁氣排出。);最後雙手金剛拳按住 兩大腿根部,用兩個鼻孔同時吸氣,然後如前一樣分三次噴出,如是三次(觀想中脈中的 貪嗔癡的業氣化為濁氣排出)。 萬行的說法沒有任何真實依據,只是自己的信口胡謅,將禪修的調息說成是一種功法,這 簡直就是和那個發楞功(fa*lun*功)一樣。 (五十六)萬行在同日的開示中又說:“當你的雜念逐漸靜下來時,會感到呼吸很困難, 身體憋得難受。這是正常的,是好的現象。能吸不能呼,就意味著你的雜念在減少,也意 味著你的生理在改變。” 在禪修調息的修持中,無論顯密任何一宗的大德都認為,只有使呼吸調理得綿綿密密、若 有若無才能得定。從來沒有看到哪個古大德及哪一部經論中說:“當你的雜念逐漸靜下來 時,會感到呼吸很困難,身體憋得難受。這是正常的,是好的現象。”可以確定地說,萬 行所說沒有任何依據。若禪修調息時,自己呼吸變得很困難,這說明自己調息不當,如此 長久下去會是身心疲憊,而導致出現種種障礙。因為呼吸困難這屬於‘念息短’的範疇, 若依天臺的觀點這是屬於‘結’,如《天臺智者大師禪門口訣》雲:“師言,息有四種應 當揀擇:一風、二氣、三喘、四息。有聲曰風。結滯曰氣。出入不盡曰喘。不聲不滯出入 俱盡曰息,綿綿若存。守喘則勞,守氣則結,守風則散亂,守息則定。”只有守‘息相’ 才能得定,也就是說只有令氣息不聲不滯,最後出入息俱盡方能得定。若如萬行所說‘呼 吸困難’如何能得定呢?這怎麽會是好境界呢?萬行所說‘呼吸困難、憋得難受’乃是屬 於‘喘相’ ,即屬於出入息無有粗大聲響,但出入息長短不一,呼吸不暢,此為‘喘’ 亦稱為‘氣’。普通人都知道‘呼吸困難’是為氣喘籲籲之相。由此可見,其所說荒謬絕 倫。寧瑪派大圓滿及大手印等禪修中亦強調:“禪修者當善調呼吸令之緩慢悠長,方能得 定。”再者,無論是禪宗、唯識宗、抑或是天臺宗都認為這種息相不能獲得禪定。如《成 實論》卷十四中將禪修得定與否的差別分為十六種,今略引述如下:“(1)念息短︰謂行 者心中若躁疾散亂,則呼吸短促。(2)念息長︰謂行者若心細,則呼吸細長。(3)念息遍身 ︰謂行者信解肉身是空,而觀想氣息遍滿全身。(4)除身行︰謂行者得境界力,則心安穩 ,粗雜之氣息滅。(5)覺喜︰謂心生歡喜。(6)覺樂︰謂心得喜,身則調適,得猗樂。(7) 覺心行︰謂知道喜會生貪的過患。(8)除心行︰謂除滅貪心、粗雜之受,心則安穩。(9)覺 心︰謂行者除受味,故見心寂滅,不沈不浮。(10)令心喜︰謂心沈則令之振起生喜。(11) 令心攝︰謂心浮則將之攝持於靜。(12)令心解脫︰謂舍離心之浮沈而解脫。(13)無常行︰ 謂知心寂靜,一切無常。(14)斷行︰謂以無常行斷諸煩惱。(15)離行︰謂煩惱斷,故心生 厭離。(16)滅行︰謂心厭離故得一切滅。”此中之第二‘念息長’明確表明,若修行者心 越來越安靜細微則呼吸越長,反之則呼吸短促,心念雜亂。第四‘除身行’中,也明確地 說‘得境界力,則心安穩,粗雜氣息滅’。這說明了真正得禪定境界的人是身心安穩的, 不會如萬行所說‘呼吸困難及憋得難受’。 修行者若不了解禪修調息之法,則必會出現禪病。如《天臺智者大師禪門口訣》雲:“又 有病五種:一身作病、二鬼作病、三魔作病、四不調息成病、五業障病。今須識知:(1) 身作病者,坐時其心懈怠,魔得其便,入身成病,使人身體,背脊骨欲疼痛,名曰註病。 治法,用息從頭流氣向背脊,歷骨節邊註下,須好用心方瘥耳。(2)鬼作病者,其人坐時 ,心念種種事,或望有所知,或欲知人吉兇,有兜醯羅鬼來入其身,種種變現,或見吉兇 事,或知他身,或知一家、一村、一聚落、一州、一郡,及一國土中吉兇善惡等;或似聖 人,此非聖也。並是前鬼所作,莫取之也!若不治之者,久久亦能殺人!(3)魔作病者, 其人坐時,心念利養,魔即現其種種衣服飲食七珍雜物而供養之,具應識之,若覺急須治 之!若不治,入心成病者難治。(4)不調息成病者,其人坐時,不解調息,令身體枯閉而 羸瘦,此人無罪易治。治法用遍息,即正用心息。謂以心住息,從頭溜氣,遍滿四肢,從 上流下,令息遍身,故名遍息。息遍滿故,身即平復。復可用止息,雲何名止息?平心直 往不動,是名為止息。(5)業障病者,舉身腫滿,顏色虛肥而黃,此人障重難治,應須懺 悔,治法用焦息息。雲何名焦二息?即提焦等物,來著身中;還用心息,想作焦二息,從 頭至足,及溜氣四肢通遍,令使腫滿得消;還用心息,平心直往,息得平復,唯須懺悔! ”在此段的第四部分‘不解調息成病’即是說:若不了解調息之法,則於禪修中會因調息 不當而引發疾病等。萬行在他的《三次閉關紀實》中講述了他身體的狀況,他的狀況很符 合此中之第四、第五兩種病,這也說明了萬行根本不懂如何調息。 (五十七)萬行在《降伏其心》03年3月21日的開示中說:“什麽是“觀”?什麽是“想 ”?想,說明沒有這個東西,要在思想意識中構畫出來;觀,是一種尋找的意思,比如通 常說好好觀察觀察。” 萬行在這裏說:‘想’是說明沒有這個東西,而要在思想意識中勾畫出來。這種對‘觀想 ’中‘想’的解釋是不正確的。 [想]是指造成概念及表象之作用,或指所作之概念及表象。依感覺或知覺而起認識作用時 ,如‘紅花’、‘白布’之紅、白、花、布等等概念,或造成概念之功能即為想,即浮現 心中之相。所以‘想’的概念中包括‘虛幻構想’和‘依所見物起的想’二種,並不是單 一的‘虛幻構想’。如《俱舍論》卷一雲:“能取像為體,即能執取青黃、長短、男女、 怨親、苦樂等相。此復分別成六想身,應如受說。”此中,所謂六想者,即指眼觸所生之 想、耳觸所生之想,乃至鼻、舌、身、意觸等所生之想,隨所依六根之不同,而有六種不 同之想。此類即為‘依所見物起的想’。《成唯識論》卷三亦雲:“於境取像為性,施設 種種名言為業。”此謂‘想’系取所緣境像於心中而安立之。 萬行所說‘觀’之意趣為:“觀,是一種尋找的意思,比如通常說好好觀察觀察。”然而 ‘觀’之究竟意趣並非如萬行所說。 [觀]乃是離粗重分別散亂,而起的細微觀智。或可以說‘觀’乃觀達之意,即由觀智觀穿 見思恒沙無明之惑。究竟而言,觀亦可理解為自性本明之妙用,能洞徹法界無不明照,乃 觀之究竟義。如《大乘義章》雲:“粗思名覺,細思名觀。”《凈名經三觀玄義》雲:“ 觀以觀穿為義,亦是觀達為能,觀穿者即是觀穿見思恒沙無明之惑,故名觀穿也。觀達者 達三諦之理。”《遊心法界記》雲:“言觀者觀智,是法離諸情計故名為觀也。”《止觀 》雲:“法界洞朗,鹹皆大明,名之為觀。”所以‘觀想’一詞的大意為:即集中心念於 某一對象,以對治貪欲等妄念;或為進入正觀而修之一種方便觀;或緣曾所見之相而起明 觀;或任運自性本明妙用自明自現;或觀諸佛聖相等令心趣入明凈,如此等種種皆名為觀 想。 (五十八)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3月24日的開示中說:“道教的老子,相當於佛教 裏說的阿羅漢。” 要想知道一個人證得什麽樣的境界,通過了解他的見地就可以知道。愚僧在前文中已經對 老子的思想作了略說,老子《道德經》中表露出來的只是無色界的境界,老子又如何是阿 羅漢的境界呢?如明.憨山大師在《老子道德經解》之<論教乘>中雲:“由是證知孔子, 人乘之聖也,故奉天以治人;老子,天乘之聖也,故清凈無欲,離人而入天;聲聞緣覺, 超人天之聖也,故高超三界,遠越四生,棄人天而不入。” (五十九)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3月24日的開示中說:“當左鼻孔不通時,可采用 右吉祥臥;右鼻孔不通時,采用左吉祥臥,通氣會很快。” 在我們佛法中的‘吉祥臥’是指兩足相疊,右脅而臥。如《中阿含》卷八<侍者經>中雲: “若欲眠時,足足相累,伸尾在後,右脅而臥。”在任何經論及古大德的著述中都沒有說 有‘左吉祥臥’的說法。隋.智者大師在《摩訶止觀》中更是說:“左脅而臥,增長淫欲 心。”又《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五雲:“佛言︰從今已後,當如是臥。雲何臥?不聽餓鬼 臥,不聽阿修羅臥,不聽貪欲人臥。若仰向者阿修羅臥,覆地者餓鬼臥,左脅臥者貪欲人 臥。”此中佛陀亦說‘左脅臥者’乃是貪欲人的臥法。依經論所說來看,可見萬行所說何 其荒謬! (六十)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4月14日的開示中說:“雖然《楞嚴經》上講:心為 萬物燈。” 事實上在《楞嚴經》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句話,而萬行卻在此處把自己的邪說冠以《楞 嚴經》之名來迷惑眾生,其心之邪可見一斑了。 (六十一)萬行同日的開示中,關於臨終往生的問答中說:“問:臨終可以念上師的名號 嗎?師:也可以。” 這是他弟子的問話:如果在臨終時念他‘萬行’的名號可以往生嗎?而萬行則回答 ‘可 以’。從這一句問答中可以明顯看出來,萬行在暗示弟子們他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 否則如何能念‘萬行’而往生極樂世界呢?萬行如此狂妄自大的邪說,實是古今罕見! (六十二)萬行在同日的開示中又說:“實際上學佛者比不學佛者更不容易解脫。一萬個 人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往自己身上套枷鎖。” 世間不學佛的人根本就沒有解脫的機會,而萬行卻說‘學佛的人比不學佛者更不容易解脫 ’,這種邪說荒謬絕倫。學佛的人即使是沒有學得很好,也已經種下了解脫之因,將來必 然要獲得解脫,而不學佛的人依何解脫?難道是依對欲望的執著嗎?佛陀在諸多經論中再 三宣說:“佛陀及佛法難值難遇”,這是因為只有值遇佛陀及其教法才能獲得究竟解脫, 因為學佛的人無論學好沒有,都要比不學佛的人獲得多得多的解脫機會。可是,萬行這種 可笑的邪說竟然還有人相信,簡直是難以思議。 (六十三)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4月25日的開示中說:“實際上整個密宗和道教的 修法非常相似,都是修有為法。很少有人通過修密、修道,而最後轉到無為法上來,因為 他依賴慣了‘有為法’這個拐杖,很難放棄這個拐杖去修‘無為法’。” 密宗之所以稱為‘密宗’,乃是相對於顯宗而言。顯宗乃是將佛陀甚深自性境界以文字義 理的方便表述出來,為令眾生知佛境界殊勝之差別,起欣求之心,而上求佛道,故顯宗亦 稱為大乘‘因乘’。而‘密宗’之所以稱為‘密’,乃是以離言說之實踐契入佛陀甚深境 界,由於離言說之故,非凡、小因乘可知,故而稱為密。密宗乃是大乘果法境界,故稱為 大乘‘果乘’。大乘顯宗屬佛陀之知見,密宗則屬佛陀境界,此二者分為理、事二乘。而 密宗之實踐是基於顯宗理趣上建立的,離開顯宗無有密宗可說,但若離密宗則不能彰顯佛 陀甚深境界,故二者是為佛陀理事圓融之教。因此,在密宗的修持中,最根本的是要具足 顯宗圓滿的知見方能修學密乘,若不具備顯宗圓滿知見則雖修密宗亦不能獲得其究竟成就 。由此可知,密宗教法是建立在顯宗基礎上的,如此說來,則密宗為一切佛法之巔峰。如 弘一大師雲:“大乘各宗中,此宗(指密宗)之教法最為高深,修持最為真切。常人未嘗 窮研,輒輕肆毀謗,至堪痛嘆!余於十數年前,唯閱密宗儀軌,也嘗輕致疑議,以後閱《 大日經疏》,乃知密宗教義之高深,因痛自懺悔。願諸君不可先閱《儀軌》,應先習經教 ,則可無致疑惑唉!”又如太虛大師雲:“密宗之經咒儀軌,皆為佛地自受用法樂之事, 皆為如來果分不可說之說,亦安足奇怪耶?”在漢地,諸多古大德也都承認密宗的教法乃 是最高深、巔峰的佛法。萬行卻把密宗和道教放在一起相提並論,還誹謗密法為‘有為法 ’,不知他這個“有為法的上師”是如何當的? 有為法和無為法的判別不能單從外相上觀察,要從教義理趣上觀察。密宗雖然有很多事相 的行為,但這不能說明就是有為法,如果因為密宗有很多事相儀軌就認為密宗是有為法, 這實在是太好笑了,因為即使是大乘顯宗,為方便度化眾生之故也有很多事相儀軌,難道 我們也能說大乘顯宗是有為法?密宗立教所依的密宗見,乃是在‘唯識’和‘中觀’上的 見地,因此密宗不僅不是有為法,而且還是佛法最巔峰之法。萬行在此處如此貶低密法實 是罪業深重,望諸有緣者不得隨之,否則枉造謗法之惡業,將來必定墮落金剛地獄。 又,萬行在03年1月22日的開示中說:“實際上‘順其自然’是道教的成語。真實的意義 如同佛教的‘無我’。與無我是同一含義、同一境界。”眾所周知,佛教‘無我’的教義 乃是究竟的無為法,而萬行卻說道教的‘自然教義’與佛教的‘無我’是同一境界、同一 含義。若以此來看,在03年1月22日的時候,萬行還認為道教是無為法,而在03年4月25日 就又否定了自己的說法,把道教又變成了‘有為法’來和密宗相提並論。這位自稱是證悟 的‘萬行上師’在三個月的時間中就推翻了自己的說法,這樣的人又怎麽能了解密宗的教 法呢?這樣前後顛倒的言說值得可信麽? (六十四)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4月28日的開示中說:“利益眾生,不是給眾生種 種布施,你不做壞事就是利益眾生。好事做得越多的人,我執越大。每個人都不做壞事, 就是在做好事。不需要我們出家人再去叫人做好事。我曾經說過,不需要放生,只要不吃 肉,就是在放生。我出家十幾年吃素,一次生也沒放過。” 我們佛法是以慈悲為懷而利他,以般若大智破諸法之虛妄而自利的,自利利他乃是佛教最 根本的教義。在利他中,包括了行種種善法幫助眾生,即使是小乘佛教都提倡斷惡修善, 更遑論大乘佛法呢? 佛法中的利他善業有止善、行善二種差別。積極修行善業,是為行善;消極制止惡業,是 為止善。例如:不殺生,止殺生之惡,是為止善;行放生之善,則為行善。又如:不偷盜 、止偷盜之惡,是為止善;行布施之善,則為行善。《菩薩戒義疏》卷上雲:“息惡不作 ,名之為止;信受修習,名之為行。佛教雖多,止行收盡。諸惡莫作即是誡門,眾善奉行 即是勸門。……誡門是止善,勸門悉屬行善。”又如智者大師所著的《法界次第初門》卷 上雲:“十善有二種︰一止,二行。止則但止前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 。此二通稱善者,善以順理為義,息倒歸真,故雲順理;止則息於重倒之惡,行則漸歸勝 道之善,故止行二種,皆名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樂果也。”此外,《百論》卷上 稱止、行二善為惡止、善行之法,謂身口七支、十不善道等是‘惡’,停止此等惡行即為 ‘止’。十善道等是‘善’,信受修行此等善行即為‘行’。《律宗綱要》卷上論三聚凈 戒之文中,謂攝律儀戒系止惡門,以成法身之德,攝善法戒屬作善門,以成報佛之緣。 又.於此二種善的差別中可細分為‘三善’,即我們佛教中所說之世福、戒福、行福的三 福。此三福之別名為世善(世俗善)、戒善、行善。此中世福指忠信孝悌之道,戒福指戒 法,行福指大乘自行化他之行。而所謂的‘世善’,即是我們平時常說之十善等世間善法 ,孝養父母,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乃為世善。行善乃是我們佛弟子最基本的功課,若連善 法都不去行持,又如何能做到度化眾生?若不能長久行善又如何能斷掉自己自私等種種惡 習呢?所以,修行佛法的人應當常行善法,如蓮池大師雲:“善無大小,惟貴久長,日日 增之,月月累之,善多則行廣,行廣則福崇矣。慈滿人寰,名通天府。” 從愚上文所述及經論中所說,我想諸位有緣者不難看出,佛法中的行善不僅僅是消極止惡 ,而且還更重視積極行善。可是萬行這位自詡為六祖慧能之後的成就者,卻告訴我們佛弟 子不用行善只需要止惡即可,此人的邪說無有任何經論所依,完全是自己的歪理邪說。世 間其他宗教也都是大力提倡在止惡的同時廣泛行持種種善法的。而萬行的言說不僅違背了 佛法的教義,也違背了世間共許的道德理念。 萬行說:“好事做得越多的人,我執越大。”那麽他言下之意是否是說‘作惡多端的人我 執就很少呢’?十法界的所有智慧生命中,做好事最多的就是佛陀,若按照萬行的說法, 是否可以說‘佛陀的我執最大呢’?萬行如此粗鄙的歪理邪說,竟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 將之邪說奉若至寶,簡直是令人難以思議。 萬行又說:“不需要放生,只要不吃肉,就是在放生。”這種說法亦是嚴重違背了佛陀的 聖言量,在佛陀的教言中根本就沒有此類說法。如《梵網經》中雲:“若佛子以慈心故, 行放生業,應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 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 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此經中明確地說明佛弟子要‘常行放生’ ,若見世間人殺害畜生時,應該方便救護,解其苦難。 關於放生救護之事,諸經多有記載,如《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載:“流水長者 子救起瀕死之魚,與之水、食,為其解說大乘經典,諸魚聞經後,皆生忉利天。”因流水 長者子救魚放生時而為諸魚宣說大乘經典,因聞法之功德,諸魚死後皆脫離了惡道往生天 道。若流水長者子如萬行一樣,只是戒殺吃素而不行放生之善法,那麽這些魚類眾生如何 能出離惡道往生天道呢? 又《雜寶藏經》卷四〈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記載:“一沙彌見眾蟻子,隨水漂流 ,命將欲絕,遂心生慈悲,自脫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遂悉得活。沙彌 以此因緣,得延命之果報。”如果此沙彌也如萬行一樣戒殺吃素而不放生,那麽他是否能 轉變命運而延長自己的壽命呢? (六十五)萬行在《降伏其心》2003年4月28日的結尾開示中說:“我從不勸人學佛,經 常勸人該好好吃,就好好吃;該好好穿,就好好穿。‘學佛’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反著來 。順者凡夫,逆者聖人。既然讓隨緣,為什麽還要講正知、正見、正思維、正精進呢?開 悟成佛,你我都不要想,都無份。” 釋迦摩尼世尊出現於世間建立教法,乃是因眾生得度因緣成熟,故來此娑婆世界現成佛之 相,教化眾生令成佛道。如佛陀在初降生時說:“我生胎分盡,是最末後身;我已得解脫 ,當復度眾生。”若眾生不能成就佛道,則釋迦世尊不會行度生立教之事。因眾生能究竟 成佛,故而世尊在初成道時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眾生因本具圓滿性德,故眾生能成就佛道乃真實不虛的。如《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六 雲:“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必當得成菩提之道 。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從經論中處處都能找出眾生可成佛的教證,而萬行卻告訴我們:“開悟成佛,你我都不要 想,都無份。”從他的言說中可以明確地看出萬行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學佛者,也不是一 個佛弟子。 結語: 關於萬行的歪理邪說實在是太多了,以上愚所列舉的僅僅是從其《降伏其心》一書三分之 一的開示中找出來的,據愚所知此人目前所著的書籍有六七本之多。其每一本的著作中都 有很多很多的錯謬之處,而且其邪說皆粗鄙不堪。由於其人邪說舉不勝舉,故愚只列舉此 六十五小段來進行駁斥,若是稍有智者不難知其謬也! 錫欽.祖古貝瑪昂傑 撰著 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九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106.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1947847.A.0FB.html
BRIANERIC2 : 我看他應該是沒有得到密法的傳承 事實上連夢參老和 05/25 21:14
BRIANERIC2 : 尚也說他去了西藏20年,完全沒有學到密法 05/25 21:14
BRIANERIC2 : 不過萬行身為一個漢傳的法師,我認為他還是有證量的 05/25 21:15
BRIANERIC2 : 不過如果他對於自己得到「密法加持」的經歷有加料或 05/25 21:15
BRIANERIC2 : 者不誠實,他的證量大概就會停在基本的見性層次 05/25 21:16
BRIANERIC2 : 三昧真火打進眉心我是不知道,但是在雲南香格里拉的 05/25 21:17
BRIANERIC2 : 獨克宗古城 有一個大轉經筒旁邊 用黑色大布蓋起來的 05/25 21:17
BRIANERIC2 : 一個寺院,我曾經被一道火柱直接從頭頂灌到尾椎,當 05/25 21:18
BRIANERIC2 : 時我太太在旁邊也覺得全身像燒起來,所以能量加持在 05/25 21:18
BRIANERIC2 : 佛經中是沒辦法全部講完的,太多太多了,但是這個東 05/25 21:19
BRIANERIC2 : 西如果你亂講,未證言證,就會被諸佛菩薩制裁 05/25 21:19
BRIANERIC2 : 至於「眼前的無明」跟關燈,他應該只是比喻,並不是 05/25 21:22
BRIANERIC2 : 真的說眼睛的無明,那瞎子豈不都無明到底了XDDD 05/25 21:22
BRIANERIC2 : 我只能說他身為漢傳的法師,講話會不精確是可以理解 05/25 21:23
BRIANERIC2 : 的,他有自己的比較現代、通俗的表達方法。大家可以 05/25 21:24
BRIANERIC2 : 參考,不要全盤接受,也不用覺得他是邪魔歪道而排斥 05/25 21:24
沒關係 就是提供資訊 大家自己觀察抉擇吧。 ※ 編輯: FHShih (114.27.106.103 臺灣), 05/25/2021 21:40:35
Xras : 也不是沒講過,但有人就是喜歡,也沒辦法… 05/25 22:49
minpanda : 建議各位行者一定要讀佛藏經,假使對任何一位「法 05/25 23:06
minpanda : 師」有疑慮,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看,自己不染著。 05/25 23:06
minpanda : 因為隨意說些甚麼,對自己都是莫大的傷害,言盡於 05/25 23:06
minpanda : 此。 05/25 23:06
s8402019 : https://i.imgur.com/pj9xMS3.jpg 05/26 00:36
FHShih : 我通篇沒有呵毀法師喔,單就見解上討論正確與否, 05/26 09:02
FHShih : 這和世尊希望在家眾不要說法師破戒等語,是兩件事 05/26 09:02
FHShih : 辨別見解是法非法,是佛弟子應該要學習的智慧。 05/26 09:13
honyan : 提議這個可以討論一下,界線放在哪裡,畢竟精華區確 05/26 11:02
honyan : 實也有放爭議團體。學佛很重要的是正見,同時尊敬法 05/26 11:02
honyan : 師也很重要。討論了一部分人覺得冒犯法師,不尊重僧 05/26 11:02
honyan : 寶;但不討論,另一部分人又怕非正見被誤認為正見, 05/26 11:02
honyan : 傷害到法身慧命。或是版上有同參曾經請教過法師類似 05/26 11:02
honyan : 問題,可提出來分享一下…… 05/26 11:02
s8402019 : 隨喜m大,有疑慮最好的作法就是不去看,把鹽叫成糖 05/26 17:29
s8402019 : 鹽也不會變甜的,人不從內在改變自己討論再多也是徒 05/26 17:29
s8402019 : 然的。 05/26 17:29
bugger : 認為錯誤的事情 不去看就任他流傳 不能算是好事 05/26 19:38
bugger : 遇到懷疑的事情 不思考 不理會 整體水準只會更差 05/26 19:40
Mahasata : 推bugger 法衰人過 原因就是鴕鳥心態 沒護法正知見 05/27 13:02
Samus : 推 終究要釐清正見 佛陀點出婆羅門教問題的經文很多 05/27 13:57
Samus : 何以現在學佛不能討論學說? 05/27 13:57
Samus : 推 bugger 05/27 13:57
Samus : 推FHS大提出問題,雖然我也不懂萬行法師問題 05/27 14:00
Samus : 我想敬僧態度不變,法是能討論的 佛陀亦恭敬正法 05/27 14:01
Samus : 阿含經中,佛陀對錯誤見解的指正,實在太多了 05/27 14:02
Maxuerade : https://i.imgur.com/ColWyhK.png 05/27 14:53
Maxuerade : 我剛開始接觸萬行法師並產生疑惑的是這篇文,例如 05/27 14:56
Maxuerade : 宇宙一千年一次什麼的,我蠻好奇佛經是不是有這麼 05/27 14:56
Maxuerade : 說 05/27 14:56
Maxuerade : 但上網查了一下萬行法師的經歷,覺得可能是我不夠 05/27 14:56
Maxuerade : 了解,畢竟太多法門,我太淺薄,眾生各有與自己有 05/27 14:56
Maxuerade : 因緣的法師 05/27 14:56
Maxuerade : 很感謝F大的分享 讓我知道不是只有我產生疑惑 05/27 14:58
VanDeLord : 說法的法師這麼多,有完全正確的嗎? 四依四不依已 05/29 13:37
VanDeLord : 經給予很明確的指導了。批評只會引來更多批評,最 05/29 13:37
VanDeLord : 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僧團運作去溝通。佛法的部分指出 05/29 13:37
VanDeLord : 疑慮處即可,透過疑慮引發學法人思考。華人教育的 05/29 13:37
VanDeLord : 問題是太習慣給答案了,而且都喜歡絕對的答案。可 05/29 13:37
VanDeLord : 能是四千年帝制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吧? 05/29 13:37
VanDeLord : 手握正法的人,自己行為難道符合正法嗎? 值得思考 05/29 13:39
VanDeLord : 。 05/29 13:39
※ 編輯: FHShih (1.173.220.202 臺灣), 05/31/2021 18: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