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續佛慧命就是講經教學,破邪顯正,幫助眾生建立信心、願心   『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佛 弟子應當有這樣的願望,學成了就要說法,無論是在家出家。世尊當年示現出家身分,四 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停過;維摩詰居士示現在家學佛,也是一生講經教學未曾間斷。不能 不講經說法。佛法在世間,就像儒家所講的「教學為先」,佛菩薩也是教學為先。佛對眾 生的恩德,就是講經教學,不講經教學,功德從哪裡顯示?經教留到後世,後世的佛弟子 世世代代都要把佛的教學延續下去。佛弟子最重要的報佛恩,續佛慧命,續佛慧命就是講 經教學。所以說法師子吼,願自己說法像世尊一樣,在大眾當中作師子吼,破邪顯正,幫 助眾生建立信心、願心,信願是修學證果必要的條件。 經教明白了,修身得受用,也就是把所學的道理、方法,落實到生活、工作、處事待 人接物,這叫修行。學了要有用、要致用,用在日常生活上,調整我們的身口意。身口意 犯了錯誤,依照佛所講的理論、方法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自己得利益,一定要幫助別 人,講經說法不能中斷。一個人也講,二個人也講,有人問要跟他講,沒有人問,看他的 緣分,他聽到能歡喜就主動,不問也自說,也給他講,慈悲到極處!   「師子一吼,百獸畏懼。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破邪顯正,邪思邪 見的人遇到佛說法,他害怕。「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正知正見,這就無畏。邪知邪見 的人多,力量很大。末法時期法弱魔強,寺廟庵堂、道場它不講經。偶爾有講經的,講的 不是佛說的,經本沒錯,他說的是他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末法學佛難,不容易! 二、學習的心態要如經典裡所說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大乘入不進去 所以在家修行,海賢老和尚是很好的榜樣,真正修行,默默無聞,不必讓人知道。定經要熟,「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佛教教學的目標是幫助 眾生離苦得樂,學習的心態要如經典裡所說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大乘入不進去。要有菩 提心,你天天讀誦,把這本經念上一千遍,你會開悟,有菩提心才行,沒有這個因不行。 菩提心是真正的愛心,大慈大悲心,憐憫苦難眾生。   早年我在美國,把菩提心簡單用十個字說明。第一個,真誠心,菩提心的心體是真誠 ,《無量壽經》上說的至誠心,真誠到極處。有體它就有用,用有自受用、他受用。至誠 心對待自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覺悟的心,學佛對自己不求別的,求自心的清 淨平等覺;對別人一片慈悲。所以我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菩提心; 修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學佛為什麼不能成就?你放不下。佛教我們放下執著、分別、起心動念,六根在六塵 境界裡真修,放下執著是阿羅漢,放下分別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是佛陀。這是修學的總 綱領,用這個心來學佛、讀誦。真正用這種心,老老實實念《無量壽經》,念上一千遍, 一天念十遍,一年就三千遍,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個自見是什麼?開悟了,沒 有大悟,有小悟。黃念祖老居士跟虛雲老和尚學禪,晚年老人家告訴我,在我們這一代學 禪的,一個開悟的都沒有,有幾個少數得禪定,沒有開悟,往後得禪定的也愈來愈少了。 我們一定要至少是小悟,就要出來弘法,就要講經。講經要謙虛,對學佛的同學(包括在 家出家)要恭敬、要低姿態,盡量減少障礙,這一點非常重要。要廣結法緣三、依教奉行,做出榜樣給大家看   《涅槃經》說,「師子吼者,名決定說。」就是你一點都沒有講錯,你講的是佛的意 思。又《維摩經.佛國品》說:「演法無畏」,演是依教奉行,做出榜樣給大家看,也是 表演,身行言教。演裡面有說,要演說,演法無畏,如理如法的修行,「猶如師子吼」。 僧肇大師《維摩經》註解說「師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 眾獸下之。」獅子威猛,「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念老說,「且此廣度有情之句 ,這句話,「正是法藏大願之根」。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 為廣度諸有情,幫助有情眾生能在一生當中成佛,他這個法門妙極了。   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了接引眾生,妙極了!怎樣才能到極樂世界去?條 件非常簡單,你對西方極樂世界相信,西方真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我真 想到極樂世界去,這條件就具足了。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說的。所以 你真相信、真想去、願意去,這個條件就具足不是念佛多少,是有沒有信願。第十八願 「十念必生」,臨命終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只要你具足信願,一生都沒念過一句佛號, 臨命終時,念了一聲阿彌陀佛,就能往生。信願是等於說拿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簽證。   所以廣度有情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所以四 十八願要熟,真的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信願就得到,你真相信、真想去,發願求生。 == 至誠心對待自己是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覺悟的心, 學佛對自己不求別的,求自心的清淨平等覺;對別人一片慈悲。 南無阿彌陀佛。 -- 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42.2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06581333.A.3CF.html
kissung: 阿彌陀佛 11/29 00:52
minpanda: 南無阿彌陀佛 11/29 09:38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11/29 11:43
dakudai: 阿彌陀佛! 11/29 21:33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