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法的基本與要徑》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六)覺路進程 — 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妄消,真顯。 先師夏老以:「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十四個字,概括了將業行人背塵 合覺,全部的用功下手處。又以「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妄消,真顯」 十六個字,指出了在覺路前進的,從始至終的全部過程。夏師所示文字精簡,義理深廣, 實是無上醍醐。 1.「理明」。 「理」是本體,即「實際理體」。「理」與「事」相對。從理顯事,從事表體。 譬喻:理為水,波為事,波從水現,波有千差,水只一體。 理即人人本具的自心,即是法身。法身無相,現一切相。 所以「青青竹葉,無非法身」。密宗觀音儀軌:「所見一切皆法身」。 大地山河森羅萬象,都如水上之波,從水所現,除水以外,沒有自體。於這些道理, 若能明白,便是最初步的明理。若能深明妙諦,老實念佛,念念中暗契無住生心。 念來念去,念到事一心,見思惑任運脫落,便是進一步的明理。若到理一心,破一分無明 ,顯一分法身,便是真實的明理。打破全部四十二品無明,明顯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便 成正覺。 2.「信深」。 經教中說:「佛法如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足證若缺信心,就不能入佛法。 蓮池大師《疏鈔》中說:「信即心淨」,「唯有不信,自相渾濁如極穢物,自穢穢他」。 大師說:信心就是清淨心,只有狐疑,才使得自己身心渾濁污穢一團糟。這個不信 的心,不但使自己渾濁,它就像極髒的東西,誰接觸到它,誰就沾上了髒。所以大師總結 說:「信為急務」。 禪宗碩德高峰禪師在語錄中說:「信是道元功德母,信是無上佛菩提,信能永斷煩惱 本,信能速證解脫門。」又說:「從上若佛若祖,超登彼崖,轉大法輪,接物利生,莫不 皆由此一個信字中流出。」可見「信」是關鍵當中的關鍵。 一般人都會說,我是佛教徒,焉能不信。這由於不知信有深,淺,邪,正之別。許多 人皈依佛教仍信外道,這個信心就不正。又有人能信有西方有極樂,有阿彌陀佛,只信到 這裏,此信很淺,不是深信。 《彌陀要解》指出六信:理,事,自,他,因,果。六者都信才是深信。 信有極樂,是信事;信有彌陀,是信他; 在六信中,只占兩信,僅有三分之一,此信甚淺。若要深信,就須明理。 六信中的「理」與「自」,都包括在所明之「理」裏面。前已說明理是理體,是法身 。也就是當人的本源佛性。極樂的一切事相莊嚴,都是理體,法身,自心的流現。這就不 但信受了表面的事相,而且體會了事物的本體,才認識事物的真實處,這才是深信。 他佛自佛也是如此。只信阿彌陀佛是信他佛,不明本師所示自身本具如來智慧德相, 自己是佛。《觀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若能信受本師成佛時的開示,就容易 瞭解《觀經》的經文,自己修行念佛,是自己的本心在作佛,至於自己的本心呢? 「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是心是佛」。這才能接受《觀經》的無上開示。不但信他佛 ,並能信自佛,所信就深入了。同樣是信,邪,正,深,淺四種功德的差別,不是數位所 能表示。 3.「願切行專」。 上明理明信深,由於明理,能生正信,而且深入。既明理體又能深信,自然會發願, 產生願力。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都是可度的。目前沈淪六道痛苦無量,都是冤枉 的有受苦。都是在做惡夢,驚哧得大喊大叫,趕緊把他叫醒,快醒醒吧! 別發夢癡了,何必受這罪。一醒就什麼事都沒有了。獅子,老虎都沒有,夢境就是這 樣。你懂得這個道理願力就來了。眾生都是可度的,沒有不可度的,都是由於妄想執著, 一時的顛倒。 信能深,願就切。切就是懇切與切合實際。 不懇切的願叫做虛願。不切實際的願叫做狂願。 兩者都是徒勞,不能落實。 若發切願自然行持就專一了。 《四十二章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辨。」 《大經》三輩往生都因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不是今天學這個明天學那個。東翻一翻,西找一找。東張西望一事無成。 4.「功純業淨」。 心上「理明信深」,四字實是修行的關鍵,信,願,行稱為三資量,缺一不可。 明理生正信,信深起正願,願切起正行, 非信不能專願,非願不能啟行。 有願無行,只是狂願; 有行無願,不是正行。 以上四者關係密切,自然行專之後久久功夫純熟,乃到「功純」。 由於念佛都攝六根,自然不造新業, 又由於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故自然「業淨」。 5.「妄消真顯」。 念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既然不起妄想,何來執著? 所以「妄消」 「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妄想執著」既已消除,本有佛性,自然顯現。 《首楞嚴經》說:「狂心不歇,歇即菩提」。鏡淨心明,本來是佛。所以過程就 這十六個字:「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妄消,真顯。」這十六個字我們 還不忙於後頭八個字,現在要抓前頭這八個字—「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就夠了。 本文開頭尊師直指:「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結尾在夏師之偈:「功純業淨,妄消真顯。」 淨除了妄想執著,恢復個人本有覺性,顯露如來的智慧功德之相。 這就是聖教的根,大法的源。也是學佛者必須具有的對佛法的基本認識。 有此知見,名為正見。 捨此別求,難出魔綱。 眾生沈淪,只因妄想執著。恢復本覺,顯露三身,只因消除了妄想,執著。迷悟有天 淵之別,關鍵處只在回頭一轉。從背覺合塵,轉為背塵合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 嗔,癡,更具體的內容,就是 「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 這兩句包括淨宗一切要行。 貫徹始終,可從初步直到歸家。 佛法如大海,轉入轉深,循序進修,自然入軌。 初機學人,必須從明理生信處下手, 信心既深,必發切願。 願心懇切,必起正行。 正行專一,自易純熟,功夫純正,無有夾雜,功力殊勝,速消業力,業淨功純, 妄想自然不生,妄想執著全空,本有佛性朗現,這就是全部修持的過程。 依止「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這兩句,這就是背塵合覺。在覺路上, 從「理明,信深,願切,行專,功純,業淨」,到「妄消,真顯」。就是殊勝圓滿。 淨土行人,但能深信切願,持佛名號,決定往生。前八個字就已能解決問題。 下餘八個字,則到蓮邦中繼續進修。若有人抱大丈夫沖天之志,誓願仿世破無明, 見法身,那還有以下八個字,切盼您速成帶角虎,普為人天之師。 (本文結束) 一九九一年初夏於北京蓮舍重訂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162.119 ※ 編輯: Bonaqua 來自: 111.254.162.119 (11/19 22:59)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