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其實開頭,末學很慚愧的要向有讀到我前面幾篇菩提心文的佛友, 至誠慚愧道歉,尤其是淨土同修。 因為近日學習相關菩提心觀念,自己雖很受益,但也因為自己不謹慎在整理上有疏漏, 深感抱歉。 菩提心簡要的說,一般而言,即是四弘誓願。 雖然末學很希望我們學習大乘者,都能學習發四弘誓願,擴展心量 ~ 而在淨土念佛法門當中,有一處關於菩提心的解釋是非常重要的 !! 末學卻疏漏掉了,就是菩提心對於各類眾生,也有相應發起的方法。 例如阿公阿婆不懂菩提心,他們也是認真念佛也想往生,佛也來接引了。 才想起之前 蕅益大師《彌陀要解》有一句話很重要 : 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淨空老和尚 也有特別強調這一點,這一部分加進來才算較完整的講述 "發菩提心往生", 也才真正能圓滿解釋淨土法門三根普被的廣大性, 修學上也比較能從各個角度去認識與重視調整。 所以末學下面就整理一篇老和尚關於這部分重要開示,請諸位可留意閱讀。 再次深感抱歉 !! ========= 問: 很多人對阿公阿婆念佛往生,感到無法解釋,一定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才能往生, 這些阿公阿婆只有一向專念,沒發菩提心,他怎麼能往生? 淨空法師答述 : 蕅益大師說出來,深信發願求生就是無上菩提心。 你要問這些阿公阿婆,什麼叫菩提心? 他不懂;什麼叫直心、深心、迴向發願心,他也不懂,他都不懂。 你問他這個法門相不相信 ? 真信。 想不想去 ? 真想去。這就是發心。 真信、真想去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第一個說出來,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解答了。 所以印光大師稱《要解》,是《彌陀經》的註解第一,這排名第一,很多重要的意思古人 都沒有說,蕅益大師說出。譬如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 念佛成佛的,這古人沒說過,也是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過的。 他確實指出,真的有經文,我們一般人讀經都疏忽了,沒有注意到,他給我們點出, 釋迦牟尼佛成佛是念佛成佛。 深信切願不能遲,遲了將來就產生障礙,就有麻煩;趕快建立堅定不移的信心, 決定求生極樂世界。在這個世界完全隨緣,住一天很好,住一年也好,無所謂,時時刻刻 準備往生,這一點很重要。 不要「我要等哪一天,等什麼時候」,不可以,有這個念頭就是煩惱習氣夾雜, 將來會障礙你往生。念念想去,這個心殊勝,天天想去。我在講席中也勸勉過同修, 每天晚上你都要睡覺,我躺在床上一躺下去,我就求阿彌陀佛來接引。 我天天求他,沒有一晚不求他,哪一天真來了,我求到了,佛就帶我走了。 這就說明,對這個世間樣樣放得下,沒有一絲毫干擾,不受任何影響,就這麼一個念頭, 念念求生淨土就這個念頭。 = 請大家務必以祖師大德的為主要依循標準 ! 愚下慚愧末學,至誠頂禮向諸位懺悔。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126.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11976729.A.385.html
TonyAnkh: 讚嘆b大之行 11/30 01:40
TonyAnkh: 後學也常提醒自己,四弘<誓>願,是後學在釋迦牟尼佛金 11/30 01:43
TonyAnkh: 身前,所立的<誓願>,未依誓而行,即非釋迦牟尼佛弟子 11/30 01:43
TonyAnkh: 。 11/30 01:43
TonyAnkh: 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1/30 01:43
Bonaqua: 很慚愧,前面幾篇菩提心相關文,末學先全刪除了, 11/30 02:00
Bonaqua: 以免淨土同修看了前篇,沒看到這篇。 11/30 02:01
Bonaqua: 末學愚癡凡夫就是這樣,總有缺失,不夠嚴謹。 11/30 02:02
TonyAnkh: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1/30 02:57
nmamtb: 阿彌陀佛,讚歎B菩薩之行,念念皆為眾生是否能往生而著想 11/30 03:24
nmamtb: ,有疏漏之處馬上補足。 11/30 03:24
nmamtb: 相信念佛的版友菩薩們,都能因您此舉而增加了往生的信願行 11/30 03:24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11/30 10:41
TonyAnkh: 從起床到入睡前的每一刻,皆為眾生著想的慈悲心。 11/30 10:49
TonyAnkh: 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1/30 10:49
anawak: 釋迦是念佛成佛?阿彌陀佛?那時沒有吧 11/30 10:51
Bonaqua: 這部分在<彌陀經>有經文,很細微,蕅祖在要解有特別提出 11/30 12:44
Bonaqua: 不過此篇主軸在於修淨土同修發菩提心的觀念, 11/30 12:45
Bonaqua: 您提到的這部份,有關於傳承間認同與否,就暫不深討論, 11/30 12:47
Bonaqua: 以免離題,以後有因緣或許能在對此,彼此細部交流觀點。 11/30 12:48
Bonaqua: 感恩~阿彌陀佛 11/30 12:48
happiness0: 南無阿彌陀佛 11/30 12:55
creative88: 因為傳承之間即使在使用同一個名詞 會有習慣上的不同 11/30 14:15
creative88: 而且不能只從定義上下去看 要從整體教理上下去理解 11/30 14:16
creative88: 這個名詞在該傳承裡面代表的涵義跟地位 才能比較好的 11/30 14:16
creative88: 理解對應到其他傳承裡面是指哪一個概念 11/30 14:16
creative88: 以漢傳淨土來說 菩提心重要的就是想要往生的心而已 11/30 14:17
creative88: 再開展出來說的話其實是看到佛陀後 聽聞教法 願意相信 11/30 14:18
creative88: 願意追隨 想要離苦得樂的那個心 以這個心念佛 11/30 14:19
creative88: 就是大勢至菩薩說的 憶佛念佛 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1/30 14:20
creative88: 以及觀世音菩薩說的 本覺妙心下合眾生 眾生心同一悲仰 11/30 14:23
creative88: 就比較傳承學的來說 漢傳淨土的菩提心意義上不能直接 11/30 14:24
creative88: 對應到藏傳系統道次第上說的菩提心 漢傳沒有分那麼細 11/30 14:25
creative88: 而對應到南傳系統 漢傳淨土的菩提心比較接近在聽聞 11/30 14:26
creative88: 佛法之後 願意提起正念修行的信心的意思 11/30 14:26
creative88: 或是說願意相信有無痛苦的涅槃存在且願意前去的心 11/30 14:30
soulism: 要有般若的菩提心,才真的發菩提心.不然只是人天善法,因為 11/30 15:25
soulism: 光嘴上說說,心裏想想的菩提心,沒有止觀,力量是很小的. 11/30 15:27
soulism: 最好不要認為,阿彌陀佛發了願,所以唸了佛就要來接我, 11/30 15:32
soulism: 經意從來不是這樣,因為淨土,是佛和菩薩的共業所成,想要去 11/30 15:33
soulism: 應該是要和佛菩薩發同樣的願,學阿彌陀佛怎麼做,不是叫佛 11/30 15:34
soulism: 去做,只有自己去做才合乎緣起法,佛才能成為增上緣. 11/30 15:35
creative88: 沒錯 所以漢傳淨土會說至少要到事一心不亂 能伏煩惱 11/30 15:40
soulism: 淨土,是從穢土開始,自己心淨,使眾生清淨,然後國土清淨. 11/30 15:40
creative88: 之後往生才會穩 之前在大陸有只要信不用下功夫念佛 11/30 15:40
creative88: 的說法 後來被各大德辯證說不對了 11/30 15:41
creative88: s大這邊提的是後續修證的部分 因為在持彌陀名號時 11/30 15:42
creative88: 是心是佛 全心會歸於 阿彌陀佛 也就是無量光與自性 11/30 15:43
creative88: 所以其實就是暗合到妙 在發彌陀大願普照一切 11/30 15:43
soulism: 念佛不是只有念佛這麼簡單,還有很多功夫要下,像般若有三 11/30 15:44
creative88: 把原本求佛就拔的眾生心 慢慢薰習 超渡變成佛的願心 11/30 15:44
soulism: 文字,觀照,實相,念佛也一樣,不能只有口念.還有很多事要做 11/30 15:44
creative88: 當然在教理上能有空觀 般若的相符相乘會有大助益 11/30 15:45
creative88: 諸多淨土宗祖師都是禪宗系統開悟之後才起心念佛的 11/30 15:46
soulism: C大,心願要廣大,就像菩提心,成佛那麼無限久遠,還是要發心 11/30 15:46
soulism: 但做的時候要從自己做起,從三學八正道,身口意業清淨做起. 11/30 15:48
creative88: 我也沒說那些不用啦XD 11/30 15:50
creative88: 就漢傳淨土教理來說雖有觀照跟觀像 但祖師大德一般 11/30 15:51
creative88: 會勸人以持名為主 詳細請再延伸讀善導大師的觀經註了 11/30 15:52
soulism: 像往生論,般舟三昧經,是要修止觀成就佛現前講法. 11/30 15:55
soulism: 然後又能悟佛沒有來,我沒有去.所以六祖壇經也有說念佛是 11/30 15:57
soulism: 行十善,自己好好修行,西方就不會遠. 11/30 15:58
creative88: 是的 這麼說沒錯 但如果要再下去細分禪宗與淨土宗 11/30 16:05
creative88: 就是在行持上是以止觀為重 還是持名為重 11/30 16:05
creative88: 畢竟一天修行的時間有限 但是其實也不會到完全細分 11/30 16:06
creative88: 傳統禪宗的晚課有阿彌陀經 而淨土宗也講平日的修持 11/30 16:06
creative88: 但是兩者在道理上是一樣的 淨土就是禪 禪就是淨土 11/30 16:08
dakudai: 阿彌陀佛! 11/30 16:13
summertrees: 阿彌陀佛! 11/30 17:17
kissung: 南無阿彌陀佛 11/30 21:57
※ 編輯: Bonaqua (118.232.126.27), 11/30/2017 23:47:24
nmamtb: 阿彌陀佛 12/01 05:35
TonyAnkh: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2/01 12:53
conichiwa: 南無阿彌陀佛 12/01 23:49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