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弟子規》學而時習之成果的啓示-節錄胡小林居士 我學《弟子規》在這裡向大家分享的第一件事就是學《弟子規》是有誤區的,我剛開 始學《弟子規》,我沒學《弟子規》之前就是一個普通人,就是一個生意人,你說貪瞋痴 慢,你說自私自利,這是很正常的,做買賣為自己著想,為利益著想。 學了《弟子規》之後,學了很多條條框框,學了很多規矩,學了很多這個該做、那個 不該做。我學完之後,不是對我自己,我是對別人,其實說這《弟子規》之後,變成了一 個更有力的批評別人的工具,更有力的長養貢高我慢的基地,更有力的跟別人對立的一個 工具箱。 我這次在青島向大家匯報自己改過的過程,「如何走出學習《弟子規》的誤區」,我 給大家舉的第一個例子,是二00七年的春節,大年初一我回到家裡頭,因為我跟我的爸 爸媽媽不一起住,他老倆口說我們每年過節初一中午都要回家吃飯,那個時候我看完周泳 杉老師「健康飲食」的盤(DVD),回家以後一看,過年,年年有餘,桌上放著魚、放著肉, 我就特別不高興,爸爸都八十二歲,媽媽都七十六歲。 我上來就拉開臉就說,「你們就吃吧!吃吃吃,南北極都快融化,您那三寸的舌頭, 就這麼短短那麼一點,你們至於嗎? 沒吃進去之前你們不知道什麼味道,你們吃到肚子 裡頭,爛在肚子裡頭,也不知道什麼味道,就為了這三寸不爛之舌就殺生,你們就不給孫 子們留點東西嗎? 這都什麼時候,地球馬上就要瀕臨滅亡,咱們還吃!」 當時我爸爸氣得直哆嗦,老人家八十二歲,二00七年。 我媽媽就哭,就安慰我爸爸,「這胡小林著了魔,老胡,千萬別往心裡去,現在年輕 人都這德性,怪怪的,大年過初一,不讓吃肉、不讓吃魚,還數落爸爸媽媽,你別生氣, 反正吃飯就兩個小時,他一會就滾蛋,他回去讓他學《弟子規》去吧!咱們過咱們的日子 。」 我那頓飯也吃得特別不舒服,其實回去以後也特別後悔,好不容易,你說過春節跟爸 爸媽媽在一起,學《弟子規》本來應該學得跟別人更容易相處,更讓別人喜歡我,讓別人 認同我,跟別人在一起能夠更團結、更和睦、更友善、更親切,我怎麼學半天就沒有達到 這個目的? 我怎麼學半天我的親爹親娘怎麼都對我那麼反感? 到底錯在什麼地方? 這《弟子規》是好東西,它教你處人待事接物,教你與人為善,教你為別人著想,我 怎麼愈學跟別人愈對立? 我甚至連自己的爸爸媽媽我都不能相容?打那以後,《弟子規》 說要孝,我就經常回家看我爸爸媽媽,每次去之前特別高興,今天落實《弟子規》,看爸 爸媽媽。 後來我媽媽的小阿姨、小保姆就跟我說:「大哥,你回來之前先打個電話。」 我說:「為什麼?」 她說:「我們做做準備。」 我說:「你們做什麼準備?」 她說:「你可不知道,你一來就跟日本鬼子進村似的,奶奶就說:學《弟子規》的回來了 ,今天中午把冰箱的東西,那個肉、那個魚都收起來,都收起來,可不能招他 ! 這可了不得,學《弟子規》,家裡那酒,酒都拿布蓋上,別讓他看見,那都是貪 瞋痴慢! 大哥,以後你別突然回來,你稍微提前半個小時,我們做做準備。」 我聽完以後我心裡特不是滋味,我說我怎麼學了《弟子規》以後,讓人這麼反感,給人添 了這麼大麻煩。 李越老師教我,就說「禮儀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我就說:「爸,今兒我得給您鞠 個躬,我活了五十二歲,從來沒給人鞠過躬,我在廬江學會,這次要跟您鞠躬。」 我爸說:「我腰不好,算了,我站不起來。」 我說:「爸,你就為了我你得站起來,你得讓我落實《弟子規》 .. 我這《弟子規》學了我不做不行,師父說得真幹。」 我爸說:「那我怎麼做? 我說:你站起來扶著板凳,我給你鞠一躬,三個躬。 兒子就一個!你時間太長我受不了。」 我這躬一下去,給我爸嚇一跳,我這一彎腰給我爸嚇一跳,差點沒摔倒, 他說:「兒子就到這,就到這吧!你的功課完了嗎?」 我說:「還差倆。」 我爸:「下次下次。」 這跟大家講的真實的事,學《弟子規》就學成這樣,你給人添多大麻煩,你這《弟子 規》是為別人學的嗎? 是完全為自己學的,完全是另外一個自私自利,另外一個貪瞋痴慢 ,另外一個與人對立的工具和標準,這個《弟子規》學得肯定不對,因為《弟子規》學習 完了之後應該更招人喜歡、更招人的愛、更招人的關心,我不是,我學了《弟子規》以後 家裡人的壓力更大,見我更緊張。 我原來是做生意,貪錢、貪名聞利養,現在不貪合同了,掙錢不掙錢無所謂,為什麼? 因為不感興趣,我現在感興趣《弟子規》,覺得該學《弟子規》,認為《弟子規 》重要,我認為後半生要跟《弟子規》交朋友。大家聽這幾個「我」,沒有離開我,完全 是為自己的喜怒哀樂學《弟子規》。 所以貪心沒變,自私自利沒變,是非人我沒變,名聞利養沒變,而是內容變了,換湯 不換藥,把《弟子規》變成另外一個滿足自私自利、與人對立、批評別人、控制別人、反 對別人的工具,這是一個我特別痛苦的誤區,我是到去年的年底十月份之後我才慢慢慢慢 走出這個誤區。學《弟子規》學錯了,這樣做是不對的。 我有個兒子跟我在一起,老二,九歲,他媽媽特別愛乾淨,一個禮拜,小孩活動多, 身上容易出汗也髒,給孩子泡兩個澡放一池子水。你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洗澡嗎?趁我不在 家的時候洗。為什麼?躲著我,因為他們一洗澡,我就跟他們說:「孩子這一輩子用多少 水可是定數,你可想明白,你是他親娘親媽,他這一輩子用一百噸水,如果十八歲以前全 用完了,他就活到十八歲。」 我的夫人特生氣:「行了!閉上你那烏鴉嘴吧你,家裡這點事全讓你給方完了,倒霉 跟著你,洗個澡挨你這頓數。你自己是不泡澡,你沒學《弟子規》的時候你泡澡你幹嘛來 著,你都泡了五十年,你兒子才泡兩年,你就不讓人家泡!」 所以你說我覺得特別矛盾,不說看著她這麼浪費水,我覺得沒必要,你說,說了家裡又鬧 矛盾,怎麼好? 老說智慧能夠解決問題,老說智慧能把問題給解決得圓滿,而且沒有後遺症,老說 「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我怎麼所在之處除了讓人家討厭就是躲著我, 我這也學佛,也學《弟子規》,我怎麼就那麼不招人待見?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師父跟我說。師父當時跟我說這句話,我覺得特別虛偽.. 什麼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明明是他們做得不對,我幹嘛要求我? 我哪點錯了? 你說吃肉 對嗎? 地球變暖,環境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北京缺水,我讓他們節約水有什麼錯? 怎麼叫行有不得? 我這個要求、我這個想法、我這個目的。達不到我就要求我自己, 我就要檢討我自己,我就要問我自己 ? 為什麼不能達到勸化別人的目的? 後來 淨空老和尚 就跟我講: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你承認不承認,只有智慧才能解決你的問題?」 這個我承認。 「智慧從哪裡來?」我說智慧從哪裡來? 從清淨心來。 清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相反,清淨心的反面是染污心, 染污心起作用就是煩惱、就是障礙。 那你這個心今天出不來智慧,說明你的心不清淨,說明你的心是染污的心,染污的心 起作用就是對立、就是是非、就是名聞利養、就是貪瞋痴慢、就是是非人我。我就問老和 尚,那什麼是染污的心?老和尚說當前在這個娑婆世界,芸芸眾生最大的染污心就是自私 自利,心裡有自私自利,這個心就不是清淨心,就是染污的心。 這個染污的心起作用就是跟別人對立,就是跟別人合不來。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一點都不虛偽,你自己的心清淨不清淨? 這個事你能求誰?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 修不得。你胡小林的心不清淨,你蒸桑拿能蒸清淨嗎? 你打高爾夫能打清淨嗎? 不行! 這要自己練,要在自己的心裡頭把自私自利放下,你的心就清淨,你的心清淨,這個清淨 心起作用就是智慧,你有了智慧就能把問題解決圓滿。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點都 不虛偽。 我們處人待事接物,在社會上工作、學習、生活,為什麼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出發點 很好,為別人著想,勸別人的道理都是對的,為什麼總是達不到目的? 為什麼總不能得到 別人的認同? 為什麼別人總不給你鼓掌,總不給你豎大拇指,而往往背後老說你的壞話? 因為你沒有智慧,因為你的心不清淨,產生不了智慧,因為你的心是染污的,因為你 有自私自利。所以放下自私自利,把自己放下,拓寬心量為別人著想,把愛請回到這心裡 ,愛的起用、愛心的起用就產生智慧,左右逢源,頭頭是道。這是我六個月到八個月以來 的真實體會,非常非常喜悅,就是要把自己放下,就是要念念處處為別人著想。 完整版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BDkRX4QNqY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249.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7890512.A.E46.html
s8402019: 推 南無阿彌陀佛 04/01 21:27
onesadman: 感恩B大賜教~ 04/01 21:31
Bonaqua: 阿彌陀佛。千萬別這樣說,因為這也是我自己常也犯的過失 04/01 21:33
Bonaqua: 大家一起學習。 04/01 21:33
Bonaqua: 末學自己也是從胡小林老師的分享中,發現自己的過失。 04/01 21:34
yuch: 阿彌陀佛 04/01 21:38
doublehelix: 受益良多! 04/01 22:11
gltow: 阿彌陀佛 04/01 22:27
summertrees: 阿彌陀佛!我也常不知不覺犯這種過失,感恩B大提醒! 04/01 23:14
※ 編輯: Bonaqua (106.1.249.170), 04/01/2015 23:36:18
babypot: 阿彌陀佛 04/02 00:49
aoxalis: 阿彌陀佛 04/02 07:39
aphrodite118: 阿彌陀佛 04/02 11:03
dansha: 阿彌陀佛 獲益良多 04/02 14:14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