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影塵回憶錄 】 倓虛大師自述 第二十三章 學佛真義重在行 何謂學佛?學佛就是由解起行;就是把所學來的佛法、佛教、和研究的佛學的理論, 來躬親實踐,付諸實行;由於實行,才能證諸理論之謬誤與否。所謂由聞而思;由思而修 ;行起解絕。比如佛在因地時,曾三秌(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由實行而證得法身遍滿 ,佛既是由實行而證得法身遍滿的。 我們現在是信佛,學佛的,也應當由解起行,由實行做起。如果不實行,縱讓你天天 站在講臺上給人講,講到嘴裏冒白沫,也只是像鸚鵡學人說話一樣,一點用處都沒有。譬 如一個當教員的;或當醫官的;當醫生的,天天抱一大堆關於防治肺癆的書給人講,還在 黑板上畫出解剖的圖形來,讓人怎樣防範;怎樣治療。可是他自己卻是一個面黃肌瘦的肺 病患者,講課時還咳嗽不止,痰中帶血,末了自己還是因肺病而亡,這就是因他只顧研究 書本上肺病怎樣防範治療的理論,而平素卻不實行注意到自己的衛生。研究佛學的人,如 果只顧學而不顧行,也和這種情形一樣。 學佛之實行實做,有從智門入手的;有從行門入手的,從智門入手的,多是利根人; 從行門入手的,多屬鈍根人。可是現代人從智門入手的,往往被聰明所誤,橫起知見,易 入流俗。如普通一般學教人,大多是覺於口而迷於心;長於言而絀於行,這樣尚不如從行 門入手的比較可靠。真正上根利智的人,雖然其宿根深厚,要之其前因,亦從行門中來。 如諸佛菩薩,聲聞緣覺,阿羅漢等,莫不各有其所修之行,在勸化方面來說,也是勸人「 修行」如說「老修行!你好好修行,」沒有勸人修智的。 實際上,「行」的工夫到家,自然就生出智慧來。因為眾生本具妙智妙慧,無須另外 去修,只要行力堅固,始覺妙觀察智顯發,本覺大圓鏡智自然現前。尤其出家當法師,更 要注重行持,如果沒有行持,說得天花亂墜,也是無濟於事的!想行持,必先持戒。 (三)持律法師的行力成就 過去我在觀宗寺時,聞諦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學僧持律法師,外號人都喊他曬蠟的法師 。大家知道,這個名字並不是恭維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禪堂 當香燈,每年到了六月六這天,照例常住裏曬藏經,大眾也曬衣服。時禪堂裏有位小侍者 ,很調皮的,見了持律師說:「香燈師!今天六月六,大家都曬東西,你的蠟燭快長黴啦 !還不拿出去曬曬嗎?」他一邊說還一邊擠眼,向在旁的人弄了個鬼臉。 持律師說:「蠟還可以曬嗎?」 侍者說:「當然!不曬不長黴嗎?」 持律師說:「好!」他很甘脆的答應著:「我馬上就去曬!」 於是把一罈子蠟燭搬出去,一根根擺在禪堂的牆根下。約莫待了兩三個鐘頭工夫,一 罈子蠟燭,被炎熱的日光曬得溶化,蠟油全流在地下去了。到了快天黑的時候,他去收蠟 燭,見一罈子蠟燭,只剩一些挺長的蠟芯子,蠟油都淌在地下去了。到了晚間,蠟油又都 凝聚在一塊,在持律師認為凡曬蠟燭的,大概都是這樣。於是把一根根的蠟芯子重新收到 罈子裏,地下的一塊塊的蠟油,也都用刀子起在罈子裏。弄完之後,重新把罈子搬在供桌 底下去。 晚上維那師讓他點燈,他很忠實的把蠟芯子拿出來,套在蠟簽上,點好分送在佛桌上 ,並拿一塊蠟油放在下面,這時維那師很驚奇的問道:「香燈師!不是禪堂有一罈子好蠟 嗎?為什麼只拿出些蠟芯子來點,那些好蠟弄哪去啦!」 「哼!今天曬蠟曬的,都曬成這樣啦!」究竟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認為把蠟曬成這樣就 對了。這時維那師,看到這種情形,知道他是被愚弄,心想:這人太愚癡啦!如果打他一 頓香板,也太不值;而且他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只搖搖頭歎一口氣,再沒言語。 第二天維那師把他叫到跟前,當大眾面說:「持律師!像你這麼大的智慧,在這禪堂 裏當香燈參禪,太有點屈材料!」 「是嗎?」還沒等維那師把話說完,持律師就很歡喜,很信以為真的問。 「對啦!」維那師說:「我看你這麼大的智慧,在這裏學參禪太屈材料!現在諦閑法師在 溫州頭陀寺講經,專門培養弘法人材,造就法師,既然你有這樣大的聰明才智,可以到他 那裏學法師,將來學成之後,到各地講經說法,利益人天,宏範三界。那時我去給你當維 那,大家都能沾你的光。如果你在這裏長久呆下去,把你這分智慧太可惜了的。」 「好哇!」持律師說:「維那師多慈悲!」 接著維那師又說:「凡事不宜耽誤,你今天就去吧!」 在持律師個人,並不認為這是耍笑他;遷他的單,還當真信以為實。這時在旁的同居 大眾,見維那師已下了逐客令,也不好再說別的,只好附和著他的話對持律師說:「既然 你有這麼大才器智慧,不宜老空過光陰,現在維那師對你已經慈悲,你馬上就捆衣單吧! 」就這樣你也說,他也勸,相互慫恿,把持律師說得笑咪咪的,大夥給他幫忙捆好衣單, 傻呼呼的,背起背架子來,到頭陀寺去了。 平常頭陀寺客堂,對來往禪和子(參禪之行人)一點不客氣,有一點不如法,就大加呵 斥! 尤其對於學教的人。法師對來往禪和子或學生等很愛護,深恐有學教的人往這裏來, 被客堂嚇唬一頓,不願再往這裏來;致使四方學人,裹足不前。因此法師屢次到客堂裏打 招呼,讓他對來往掛單僧人,客氣一點,不要太過呵斥;尤其有來學教的人,更要對他們 客氣點。這次持律師到頭陀寺來,照例要先到客堂,知客師在門簾裏見來一掛單的,粗裏 粗氣,一點規矩也不懂,心裏早已膩了。等他坐下來,照例要按掛單規矩去問: 「從哪里來?」 「從金山來。」 「到哪兒去!」 「就到這裏來。」 「來常住有什麼事情?」 「哼!」持律師又拿他那個笨重噪音說: 「我在金山時,維那師和大夥都說我智慧大,在那裏參禪屈材料,讓我到這裏來跟法師學 教,將來當法師利益人天,混飯(宏範)三界。」 這時知客師點點頭,予以哂笑,沒再言語。心想:這個半吊子二百五,不知在那裏受 人愚弄,跑到這裏來。又想:法師有話在先,如果有學教人來,對他客氣點,因他千里遙 遠跑來學教,無論如何,要把他留下。這次好容易來這麼個寶貝學教的,正巧滿他的願。 於是先到方丈寮,(諦老此時在溫州頭陀寺作住持)傳稟一聲。法師說:「讓他來吧 !」知客師並沒好臉,把持律師領去,問訊展具,頂禮三拜。法師問他:「你想發心學教 嗎?」「對拉!」持律師說:「我在金山時,因為曬蠟,他們說我智慧大,在那裏參禪屈 材料,讓我到這裏來跟你學教當法師;將來混飯(宏範)三界,利益人天!」法師看看他 這個人,又聽他說這話,心裏早已明白,知道他是一個愚癡人,受人愚弄;但無論鈍根利 根,只要發心學教,就不能拒絕他。 法師對他說:「既然你願意發心學教,就不要怕吃辛苦;不要怕受罪!首先要在常住 行苦行,早晚多在佛前拜佛求智慧。經典抽空慢慢學,不要著急,久而久之,法師自然學 成了。」 以後、持律師首先在那裏當圊頭,除糞、挑水、掃地、以後又行堂、擦桌子、洗碗、 早晚在佛前拜佛,得工夫找人教給他五堂功課,一點閒空不留。法師平常對他也很注意, 等他把五堂功課學會後,又找人教給他背楞嚴經、法華經、因他平素聽法華經聽不懂,又 教他背法華經會義,和楞嚴文句。最初時,教他幾句,以後又教他幾行,所謂「鋼梁磨繡 針,功到自然成。」 經過十幾年的功夫,他把這些經文全都背過了,提起某一段來,他都很熟悉的。以後 他不但能聽經聽得懂,而且還掛副講牌替法師代大座講經;一切教理文相,像得語言三昧 那麼熟悉清楚。可是直到他代大座講經時止,他行堂的這個苦行單,始終沒扔下。往往在 迎請法師時,找不到法師,看他還在齋堂裏紮著圍裙洗碗呢。 後來法師看他已經當副講,不讓他再行堂,他堅持不許,每天仍是行完堂後,再搭紅 祖衣上大座講經,下大座後去鋪堂,有時法師應外埠去講經,也讓他跟著去代座。原先在 金山當維那的那位師傅,還有當時弄聳他的那幾個人,聽說曬蠟的法師,已竟能開大座講 經,心裏都很慚愧!歎為不如。以後還跟他去請教,相見赧然。果然持律師講經時,那位 維那師,又屈駕給他當維那,愚弄他的人,也列座聽經。總算他們的話,都沒落空,到後 來都兌現了。 起初他去跟諦老求學時,才三十幾,直到他五十幾歲時,諦老應南京毗盧寺講法華經 ,他隨從去代座,不幸他就在這裏圓寂了!臨終時,預知時至,種種祥瑞。他死過之後, 諦老非常難過,深為惋惜! 大家請想:他是一位極愚癡的人,人都以曬蠟法師稱呼他;耍笑他。可是他在幾十年 光陰裏,對學教;對修行,都能獲得了成功。縱然沒證得涅槃極果,最低限度,他是往生 西方了。這原因就是他有恒心,有行力;能吃苦,看的破!放的下!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 ,勤苦就是人生的美德!現在諸位的聰明才智,大概都比持律法師強多少倍,如果能發心 在「行」上多加注意,無論世出世間的事,就沒有不成功的。 當代大德如印光老法師,諦閑老法師,弘一律師,虛雲老和尚……等;莫不言顧其行,以 躬行實踐而成功! 關於修行的法門,細說起來,有八萬四千之多,所謂「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 現在大端說起來,不外四種:一、律行;二、淨行;三、禪行;四、密行。 律行、(亦稱梵行)是依大小乘律,三聚淨戒等,防護身口意三業清淨; 淨行、是以三業清淨,專修淨土法門,念佛憶佛拜佛等,末世眾生,以修此法門為最方便 ;最直捷了當,無論上中下根可以普攝,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得相應,臨終決 定往生極樂世界,永不退墮! 禪行、是專修定功;如修四禪、四空、修不淨觀、數息觀、法界觀、般若真空觀、五種唯 識觀、三止三觀、等,各種三昧。 密行,是以三業清淨,專持陀羅尼咒等。 按眾生根性,四者隨以一種,精進不退,皆可圓滿菩提,究竟涅槃! = 慚愧末學在讀曬蠟的法師這段記載時,邊讀內心真的感到很慚愧,眼淚也快流出來... 與前人相較之下,慚愧自己到底學佛學了什麼,道業又增長了什麼。 <影塵回憶錄> 對末學有很深刻的警惕之用,倓老的人生歷練也讓末學很受用。 分享供養給諸位朋友,祝道業增長,長養菩提之心。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164.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7295662.A.A47.html ※ 編輯: Bonaqua (118.233.164.223), 06/30/2016 22:21:52
rabbit1974: 也可比喻學游泳,許多人將游泳大全倒背如流,卻幾十 06/30 22:57
rabbit1974: 年不曾下水,這是無法強求的,善根,福德,因緣,有 06/30 22:57
rabbit1974: 了因緣卻受制於疑結,沒了疑結卻落入宗派,依人依其 06/30 22:57
rabbit1974: 法,其實說原始的佛法是公式型的心理學也不為過,但 06/30 22:57
rabbit1974: 只要內容沒宗教色彩會馬上被打入邪說,外道,離經一 06/30 22:57
rabbit1974: 字即非佛說,沒辦法,智慧是很貴重的,智慧能引導你 06/30 22:57
rabbit1974: 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除了阿羅漢,人都有立場, 06/30 22:57
rabbit1974: 所以即使是法師之言,亦要以實修去證明。 06/30 22:57
s8402019: 南無阿彌陀佛 06/30 23:26
ilvepce: 阿羅漢也有立場。 07/01 00:08
onesadman: 南無阿彌陀佛 07/01 01:46
ppt51543: 阿彌陀佛 07/01 19:00
rc60710: 南無阿彌陀佛 08/04 13:11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