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錄二】 【淨土釋疑新論-四】 律航法師著述 (一) 〔問〕何謂心性? 〔答〕 佛法所謂「心」,大別為二種:一曰真心,二曰妄心。 「性」者,體也。 何謂真心呢?即十法界凡聖生佛,即心本具之智體也,此性體靈明洞澈,湛寂常恆, 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豎窮三際,而三際由之坐斷;橫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謂之為 空,則萬德圓彰;謂之為有,則一塵不立。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楞嚴經》所謂「妙性圓明,離諸名相」者也。 若言妄心,則分類很多,即肉團心、緣慮心、集起心,以及過去六塵落謝之一切緣影 心等,悉皆名為妄心。 是知真心可名唯心自性,若妄心則無土可生,無佛可見,又何唯心自性可說。淨業中 人,向妄心求者,以山河大地十方剎海為外境;向真心求者,即十方剎海山河大地為內心 知即內心,任意於中求無不得;若為外境,打成兩橛,雖求不得。 是故學佛最要條件,「知真本有,達妄本空」,方不致認賊作子,引狼入室耳。 (二) 〔問〕 後人誤會「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兩句話,何故便變成賊害慧命之毒藥呢? 〔答〕 彼誤解者,以唯心淨土之心,妄認為身內肉團的緣影心,所以一言唯心淨土,即手指 胸前;以自性彌陀之性,妄認為無始俱生的虛偽習氣,所以一聞自性彌陀,即顢頇氣魄承 當。殊不了知即境即心,俗不礙真。反於不二法中,分內分外,辨境辨心。因此教人捨外 取內,背境向心,使憎愛轉多,分別更甚,而深違理趣。 一分其境,便以極樂為外,教人不必求生;一分其心,便妄指六塵緣影虛偽妄想為心 謂極樂在內。因思此心無質,又謂本無一切因果善惡、修證之法,從是恣意放肆,教人不 須禮佛燒香燃燈誦經懺願等,種種善行,謂之著相。似此壞亂佛法,自誤誤人,終成大法 魔殃,寧非賊害慧命的毒藥耶? (三) 〔問〕祖師的原意,後人的誤會,業已明了,究應如何簡明辨正呢? 〔答〕 不必另立理論,便可駁斥,即將此二語破句, 讀作:何為唯心? 則淨土是; 何為自性? 則彌陀是。 所以然者,不到淨土,焉證唯心?現在妄想不名心也;不見彌陀,安了自性?現在業 識不名性也。此千古久諱之公案,蓮池、蕅益諸大師,皆痛辨之,晚學曾會通其意,在拙 著〈持名念佛四大要領〉中,加以說明:極樂世界,為依報國土之名,確其有地,決非寓 言的烏托邦;阿彌陀佛,為正報教主之號,實有其人,絕非權現的幻化者。 ......乃至行人須從信裏進入,方肯腳踏實地,老實念佛。 倘有人以「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見告者,當下應即體會:淨土乃真正唯心之淨土, 但確有可到之境;彌陀乃真正自性之彌陀,但實有能見之佛。夫所以反覆詳辨唯心、自性 者,為欲使人依經所說,深知彼土之佛,即是自佛,彼土有相之他佛,即自性無相之實相 佛,而不礙有他也。 今又以為自佛實相佛,更念自佛實相佛,則始終是他見未忘。他見未忘,則始終我執 不化,念念之間,盡成大小鐵圍山,重重障礙。要知西方極樂,去此十萬億剎之遙途,未 為遠在。且必回他作自,而後可以證心了性。 淨土要義,即有念時,會取心體,專仗他佛。故曰託外義成,唯心觀立,此中理諦, 諸經既多散見,而特說「淨土三經」,歸根一念以總束之,乃真教內別傳也,豈通途一切 法門,所可相提並論也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164.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70073334.A.C34.html ※ 編輯: Bonaqua (118.233.164.223), 08/02/2016 02:10:45
erincy: 南無阿彌陀佛! 08/02 10:52
dakudai: 阿彌陀佛! 08/02 17:31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