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明 憨山大師 法名德清,字澄印。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五》 示袁大塗 世之士紳有志向上留心學佛者。往往深思高舉。 遠棄世故。效枯木頭陀以為妙行。 殊不知佛已痛呵此輩。謂之焦芽敗種。言其不能涉俗利生。 此政先儒所指虛無寂滅者。吾佛早已不容矣。 佛教所貴在乎自利利他。乃名菩薩。梵語菩薩。此云大心眾生。 以其能入眾生界。能斷煩惱。故得此名。 菩薩捨世閒無可修之行。捨眾生無斷煩惱之具。所以菩薩資藉眾生。 以斷自性之煩惱。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耳。 煩惱者乃貪瞋我愛見慢種種惡習。而為自性光明之障蔽。 非世閒眾生一切逆緣境界。不能磨礪以治斷之。 如詩所云切磋琢磨者此也。且佛制五戒。即儒之五常。 不殺。仁也。不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飲酒。智也。不妄語。信也。 但從佛口所說。言別而義同。今人每發心願。 持佛戒。乃自脫略其五常。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又推禪定為上乘。以其能明心見性。而不知儒亦有之。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己者。我執也。 豈非先破我執為修禪之要。一日克己。天下歸仁。 豈非頓悟之妙。以天下皆物與己。作對待障礙。若我執一破。 則萬物皆己。豈非歸仁乃頓悟之效耶。及直請其目。 乃曰非禮勿視聽言動。以所視聽言動者。皆物而非禮。 則我障也。今言勿者。謂不被聲色所轉也。 於一切處不墮非禮。豈非入禪以戒為首耶。但佛多就出世說。 至其所行。原不離於世閒。即菩薩住世所行。亦不外此。 佛者覺也。能覺此心即名為佛。非離此淨心之外。 別求一佛也。良由眾生惡習障重。心難清淨。 故設念佛方便。求生淨土法門。且曰心淨則佛土淨。 是知念佛固淨心之妙行也。然念佛本為淨心。 苟念佛而其心不淨。何取於念。持戒而背五常。何取為戒。 袁生有志向道。結友同修淨業。蓋夙習善根所發。 參見老人堅請授戒。老人示之曰。戒本自性具足。 若諦信老人之言。自淨其心。則戒已受。禪已修。淨土已入。 菩薩妙行世出世法。二利具足。[既/木]不出此。生其勉之。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0.54.209
summertrees:阿彌陀佛! 09/23 15:55
onesadman:隨喜讚嘆 09/23 17:55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