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了凡四訓 》 淨空法師 《 是非篇 》 【 何謂是非。魯國之法。魯人有贖人臣妾於諸侯。皆受金於府。子貢贖人而不受金。 孔子聞而惡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 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受金則為不廉。何以相贖乎。 自今以後。不復贖人於諸侯矣。】 「魯國」,春秋時代孔老夫子的故鄉。 「子貢」,孔子的學生。「賜」,子貢的名字。 何謂是非?魯國法律規定,魯國人在窮困的時候,被人家賣到別的國家作奴婢,若有 人能把這些人贖回來,魯國政府就發獎金給他。子貢贖人回來時,不接受政府的獎金。 孔老夫子聽到了,責備子貢說:「你錯了!」 聖賢人做事情有一個原則,就是決定可以移風易俗;換言之,幫助社會改良不好的風 俗,而且教化百姓,給百姓做榜樣。所以,不能隨自己的愛好,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要 顧全社會大眾。魯國現前的社會狀況,富貴人少,貧窮人多。如果贖人接受政府的獎賞, 好像自己不廉潔,今後還有誰敢做贖人的事情? 因此,子貢贖人要歡歡喜喜接受政府的獎勵,就能鼓勵社會大眾有錢的人,把自己國 家人民在外面作奴婢都贖回來,這才是好事情。如果贖人不接受獎金,以為自己很廉潔, 接受獎金就不廉潔,對於自己來說是說得過去,但是對於整個社會風俗來說就做錯了。 由此可知,聖人的是非標準與常人不同。 我在各地講經,題目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就是這個意思。所做所為能為社會 大眾做表率的,我們應當要學;不能為社會大眾做表率的,我們不學。換言之,利益社會 、利益眾生的,我們要認真努力學習。 下面又舉一個例子 : 【 子路拯人於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魯國多拯人於溺矣。】 「子路」,也是孔夫子的學生。他見到一個人掉到水裡,快淹死了,他下去把他救起來。 這個人非常感激,送一頭牛以表謝意,子路沒有拒絕,接受了。孔老夫子聽到了,很歡喜 說:「從今以後,魯國就會有很多人去救那些在水裡快淹死的人了。」 【 自俗眼觀之。子貢不受金為優。子路之受牛為劣。孔子則取由而黜賜焉。 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不論一時而論久遠。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由」,子路的名字。 「賜」,子貢的名字。 「流弊」,影響。 以上兩個例子,一般人的看法,認為子貢不接受獎金值得讚歎,子路接受贈牛則比不 上子貢。然而孔老夫子的看法卻不一樣,他讚歎子路,責備子貢。 乃知人之為善,不論現行而論流弊。 不論一時而論久遠。 不論一身而論天下。 這三句話非常的重要,我們要牢牢的記住 ! 我們行善,若善的影響面廣,時間長, 這是大善,這個善是「是」。若影響面很小,時間很短,這是小善,這個善是「非」。 所以,不在一時,在影響的時間;得的利益不是我一身,而是令天下人受益。 【 現行雖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則似善而實非也 ; 現行雖不善。而其流足以濟人。 則非善而實是也。】 子貢所做的就是現行善,好像是善事,但他留下不好的影響,這個影響會阻礙許多人 去贖人回國,阻礙別人不就是害了人嗎?所以,這似善而實非善。這個理深,能夠見到的 人不多,聖人見到了。 子路救了一個人,人家送他一頭牛,他接受了,好像是不善,但是他能影響別人,使 其他人聽到子路這種行為,也會很勇敢去救人,所以這看起來好像不善,實在它是善。 【 然此就一節論之耳。他如非義之義。非禮之禮。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當抉擇。】 是非的事情太多了。譬如,有一個人做壞事,決定要懲罰他,不能寬恕他。如果寬恕 了這個罪人,算不算是義?一定要觀察,假如這個人做錯事情被寬恕,他反而膽子更大, 將來會做更多的壞事,使許多人受害,這個寬恕是錯誤的;如果警誡、懲罰他,他以後不 敢作奸犯科,這是真正的義。這就是「非義之義」。 「禮」要有分寸,用禮貌待人是禮;如果過分恭維、讚歎,使這個人漸漸傲慢,那就是 「非禮」。 信用很重要,但是也要看狀況。如果因顧全小信卻失了大信,就錯了。聖人顧全大信, 有的時候可以放棄小信,這就是「非信之信」。 「慈」是慈愛,慈愛不能過分,過分往往變成不仁慈,這是「非慈之慈」。這些都是說 ,本來是好的,用的不恰當。「義」是好的,用錯了,「禮」是好的,也用錯了,「信用 」是好的,也錯用了,「慈悲」是好的,也錯用了。 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方便是佛家教學最重要的方法,但用得不 恰當,就會變成「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就是非慈之慈、非方便之方便,這是用 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充資料 : 蔡禮旭老師 : 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非禮之禮。 似是而非的事情太多了,我們要會明辨,行善才會行得正確。 "非信之信"。你答應別人,好像是守信,但是那件事是欺騙其他人的,就是非信之信。 信與義配合才是真正的信。若非真正的信義,你還遵守,就是助纣為虐, 就是非信之信,一定要會判斷。 "非慈之慈"。看起來很慈悲,對人和和氣氣,這是《論語》說的“鄉願,德之賊也”。 “鄉願”是指所有的人看他都很順眼,連壞人看他都很順眼,實際上他是個不 能明辨是非的人。孔夫子說這樣不好,看到每個人都不得罪,看到壞的行為 也視若無睹,把社會的是非善惡都混淆了,這樣的人是“德之賊”。 所以,面對惡人要能正直地指責規勸,才是讀書人的氣概。如果你對每個人 都很仁慈,讓惡人、或者你的孩子,因為你的慈反而做了很多壞事,而你都 沒有制止,就是“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 你的寬容讓人家有機可乘,是沒有智慧的寬容,所以是非慈之慈。 "非禮之禮"。我們要能判斷,對人恭敬的動機是什麼?假如是為了一己的私利,這就不是 真正的禮貌,而是另有目的。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87.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25915600.A.48C.html ※ 編輯: Bonaqua (1.174.187.63), 03/10/2015 00:21:18
s8402019: 阿彌陀佛 03/10 00:49
skyblue19: 南無阿彌陀佛 03/10 08:58
summertrees: 阿彌陀佛! 03/10 12:55
dakudai: 阿彌陀佛! 03/10 16:18
gltow: 阿彌陀佛 03/10 22:23
aphrodite118: 阿彌陀佛 03/10 22:51
j45xu3: 南無阿彌陀佛 03/14 20:34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