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法的基本與要徑》 黃念祖老居士主講 (五)真覺路會歸淨土 勤修三無漏學,消除自他三毒,背塵合覺,直登彼岸。這是萬古顛不破的原則。至於 具體行持,則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可通覺岸。但當前已是末法,環境是五濁惡世,所選 行門,切須合於時代,契於行人根器,所以不能不知決擇。 善導大師說:「釋迦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就是說本師世尊為什麼要出 現於世?只是為了宣說阿彌陀佛廣大如海的本願。也就是說: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廣演種 種經教,另開教外別傳,全部目的,只為眾生歸淨土。《大集經》中佛說:「末法中億萬 人修道,難見一個人得道,只有念佛法門仍能救度眾生。」蕅益大師說:一句佛號,三藏 十二部經論,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一切戒律都在裏面。又說一切禪定也都在裏面。所以 末法行人,洗砂應知淘金,探龍須能得珠,學佛須明佛心,入道咸歸淨土,才不負兩土導 師苦心,才是真實佛子。 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徑中的捷徑。 《無量壽經》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小本《阿彌陀經》心「信願持名」為宗。 這就是淨土宗的宗要。 也就是淨宗的正行。 先師夏蓮老於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輔行。寫了兩句話: 「持戒念佛看經教,察過去習毋自欺」 這兩句是一切淨宗行人,背塵合覺的要徑,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輔的修持。 上一句即是「勤修戒,定,慧。」頭兩個字是戒學。末後三個字「看經教」是慧學。 「定須習,慧須聞,」多看經教,正是聞。一切依據聖言量,禪宗不立文字,但禪宗的司 證,沒有不合於聖言量的。 中間「念佛」兩個字是核心。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 念佛三昧是寶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寶。念佛得正定,可見念佛正表定學, 老實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專心念佛,不起雜想,就暗合「無所住」,老實 念佛,一念接一念,暗合「生其心」。於是暗合了《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念佛,也是慧學。 念佛時「都攝六根」豈但不做惡事,心中也不起惡念,所以念佛也攝「戒學」。 念佛雖攝戒,定,慧,但夏師句中,還是指出了「持戒」與「看經教」,喚起大眾的重視 。夏師的第二句: 「察過去習毋自欺。」正表「息滅貪,嗔,癡。」 「察過」就是檢查自己的過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認真察看自己的過錯。 「去習」去掉不好的習氣,一些不好的習慣叫作習氣。多生多劫的煩惱,成為積習,煩惱 雖除,相習未盡,這就是習氣,所以要去掉習氣。 「毋自欺」:要認真,不能自己欺騙自己。這句話就是不但要除貪,嗔,癡三毒,還要對 煩惱所留的餘習,都要檢查除去,不可欺騙自己,這才真是背塵。 兩句話合起來,就是淨土宗的人,背塵合覺的,全面的,具體的,必要的行持,是淨 土行人修行的要徑。我們要背沙土合覺,要證到本來是佛,要覺他要自覺,就須在這十四 個字上用工夫。 在這十四個字中,要抓住「念佛」作為核心。 淨宗與密宗的殊勝之處,就因為這是他力法門。前在介紹觀音耳根法門時,已經說了 ,觀世音菩薩入三摩地證入楞嚴大定這一少,經歷了多少修持,破除了多少層「能所」, 一切所都破了,一切結都開了,覺也滅了,空也滅了,滅也滅了,一切生滅都滅盡了。於 是寂滅,獲兩種殊勝,上與十方如來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並得十四無畏。 你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就可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長壽得長壽,乃至還應大涅槃得 大涅槃。這就是他力法門,所求得的種種果寶,是靠觀音加被之力。密宗和念佛法門都是 靠他力。也都是他力門。 持戒,察過去習都是靠自己,必須自己振作,自己管自己,這是靠自力。但是這個自 己很難靠,不是那麼老實。進進退退,力量又很微弱,所以還要靠他力。沒有自力,自己 根本沒有動力,也不中用。介是光靠自己也不行,要靠他力。 《觀經》指出,至心念一句佛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一句佛號有這麼多的功德 與作用。自力能行嗎?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劫是多長啊!說不清了,電子機算機都打不出 來。單位是劫,八十億個劫,這時間是多少?那麼重的多劫生死的罪,一句佛號能消。要 不是《觀音耳根圓通章》講出道理來,今天大家理解《觀經》的話仍是很困難。 觀世音菩薩以超越無比的大慈大悲的心,專精勤久,勇猛無畏的精進修持,證到期了 兩種殊勝,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與一切眾生同一悲仰。所以就可以施無畏,有這個力量 ,可以讓你念觀音號的人得到無畏。 因此你念就對了。我們抓住這個救生圈。密教說觀音是彌陀化身,所以念觀音正是阿 彌陀佛化身的名號。念佛是核心。其餘是輔助,也不可沒有。不持戒是個漏器,多少功德 都會漏光。不看經教,行而不解,只是迷信。 古德說:「行而不解,增長無明。」 不但無功,反而增過,所以必須行解相資,使理解與實修互相促進,兩方面自然慢慢增長 起來。所以「念佛」是核心,同時一方面持戒,一方面看經教,讀誦大乘。要多聞法,要 多思維問題,要多問問題,這是第一句「持戒念佛看經教」。 另外一句「察過去習毋自欺」。你念了半天,你的效果表現在那裏? 都等臨死再檢驗,那就晚了。過去是不夠,到臨死才知道有什麼用,落了個灰溜溜。灰溜 溜就更壞,連勇猛勁都沒了。所以要早知道,要早知道就早日改變這種情況,要把我們的 主動性,積極性,早日發揮出來。 常看看念佛之後,到現在為止,自己的習氣是如何了,一不是點沒變呢?還是有所減 輕呢?還有的人甚至是有所發展,添了毛病,所以要注意,這是我們真正的修持,真正要 自覺覺他,發了大願的人就不避諱這個問題。就時時要觀照自己,所以。 夏老師檢點一身都是短。把自己檢點一下,我這一身都是短處。這才謙虛, 才不會錯誤估價。這才會精進。貪,嗔,癡很難對付,不可掉以輕心。 不真實用一番功夫的人不知道。有人在用功過程中貪,嗔,癡會爆發,這仍是自然的現象 ,不是出軌。有的人淫欲心猛增,脾氣越來越彆扭,有的越來越糊塗,這都要警惕, 不能退縮,要堅持,要祈願,要勤求佛力加被。一切不要怕,這一句佛號就是咱們數學上 的無限大。 總之,你真正依靠這句佛號,真正念得清淨了,你任何的習氣,任何貪,嗔,癡的毒 都可以徹底消除。這個信心必須得有。 所以因此,持戒念佛看經教,行解相資,要加上察過去習,綿綿密密的,使得自己對 於塵緣日漸淡薄。這就是背塵的初步,再加上持戒看經的自力,念佛的自力兼不可思議的 他力,這便是日覺路,我們已經在背塵合覺的大路上。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225.173 ※ 編輯: Bonaqua 來自: 122.121.225.173 (11/17 20:11)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