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恭錄 徹悟大師遺集卷上 —示眾— 知小而不知大。見近而不見遠者。此眾生之常分也。 如阿彌陀佛。於諸眾生。有大恩德。眾生不知也。 佛於無量劫前。對世自在王佛。普為惡世界苦眾生。發四十八種大願。 依願久經長劫。修菩薩行。捨金轉輪王位。國城妻子。頭目腦髓。不知其幾千萬億。 此但萬行中內外財布施一行也。如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圓修萬行。力極功純。嚴成淨土。自致成佛。 分身無量。接引眾生。方便攝化。令生彼國。 然則如為一人。眾多亦然。如為眾多。一人亦然。 若以眾多觀之。佛則普為一切眾生也。若以一人觀之。佛則專為我一人也。 稱性大願。為我發也。 長劫大行。為我修也。 四土為我嚴淨也。 三身為我圓滿也。 以致頭頭現身接引。處處顯示瑞應。總皆為我也。 我造業時。佛則警覺我。我受苦時。佛則拔濟我。 我皈命時。佛則攝受我。我修行時。佛則加被我。 佛之所以種種為我者。不過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脫眾苦。廣受法樂也。 欲我輾轉化度一切眾生。直至一生補佛而後已也。 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雖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 非聞開示。安知此意。 不讀佛經。安曉此理。 今而後。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盡報歸誠。拼命念佛而已。復何言哉。 一切眾生。為利鈍十使所使。久經長劫。流轉生死。受大苦惱。不能出離。可悲也。 十使者何。即身。邊。邪。見。戒。此五為利使。以發動輕便。 故貪。瞋。癡。慢。疑。此五為鈍使。由利使所生。對利說鈍故。 此之十使。眾生或多或少。各有偏重。 若帶之修道。但唯增長邪見煩惱。決無相應分。如欲斷之實難。 以此十使。於四諦下歷三界九地。有八十八使見惑。八十一品思惑。 但斷見惑。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乎。 若見思二惑。毫髮未盡。分段生死。不能出離。此所謂豎出三界也。甚難甚難。 然此十使。總名眾生知見。 古德謂眾生知見。須以佛知見治之。佛知見者。即現前離念靈知也。 然此靈知。不能孓然自立。必隨緣起。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緣起。 離十界外。無別緣起故。 欲隨佛界緣起。無如以信願心。持佛名號。但信貴深。願貴切。持名貴專。 果以深切專勤之心。信願持名。即是以佛知見而為知見。 亦即是念念中。以佛知見。治眾生知見也。 熾然十使心中。但置一信願持名之心。即轉生界緣起。為佛界緣起。 此於修道門中。乃點鐵成金極妙之法耳。 只須赤體擔當。久久勿替。 管取金臺可以坐待。寶蓮不日來迎。 是為從此同居。生彼同居。橫出三界。較之豎出者。不亦省力也哉。 一句阿彌陀佛。是阿伽陀藥。無病不療。 是如意珠王。無願不滿。 是生死苦海之慈航。無苦不度。 是無明長夜之慧燈。無暗不破。 但得一歷耳根。便為有緣。但能一念信心。便可相應。信心果真。願不期發而自發。 只將此信願二法。常存在心。 如忠臣之奉明君密旨。孝子之受慈父嚴命。憶念不忘。作為第一件要事。 不論所處境界。靜鬧閒忙。多念少念。總皆為往生正因。 只恐把作近似間耳。【或作只恐介在勤怠間耳】 吾人曠大劫來。久在輪迴。豈永不發出離之心。修向道之行耶。 皆廢於因循。敗於怠惰。所以常在生死。受大苦惱。 今聞持名簡要法門。若仍因循故轍。安於覆敗。可謂第一等無血性漢子矣。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86.1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12936285.A.DD5.html ※ 編輯: Bonaqua (1.174.186.13), 10/10/2014 18:20:12
dlmgn : 南無本師吸精瓶菩薩! 07/15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