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日常法師開示 民國八十二年六月三十日 ---------------------------------------- 下士道 第二部分是〔下士道〕。透過道前基礎的準備和認識後,趣入佛法所修學的三士道,也就 是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的次第。下士道的說明分為四大段:一、念死無常,二、三惡 趣苦,三、皈依三寶,四、深信業果。其中最主要的是皈依,為什麼要皈依呢?為了要離 苦得樂,既然要離苦得樂,為什麼一定要皈依三寶呢?可以皈依天主教、回教乃至於其他 宗教啊!這個道理何在呢?要解決困難一定找能真正幫助我們的人,貧窮的人找富有的人 救濟;被官司纏身的人要請律師辯護;要離苦得樂當然要找究竟圓滿解決苦樂問題的佛。 所以皈依三寶是理智的抉擇,不是莽撞的瞎碰。真正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人要具足四個 條件,第一:他自己已解脫一切怖畏,徹底究竟圓滿解決。第二:他有能力幫助我們,能 善巧方便度化求助於他的人。第三:他願意幫助我們,以大悲心遍救一切眾生。第四:他 能普利一切有恩無恩,佛有大悲大智大力,救護一切有情,對一切眾生一視同仁,即使是 屢次傷害他的提婆達多,佛依然救度他。至於供養與否都無關緊要,佛真正歡喜的是我們 依著他教導的方法如理行持,因為佛的目標是救我們,他把自己解決的方法如實告訴我們 ,還得靠我們自己依法實踐才有可能跳出生死輪迴。以上四個條件唯佛真正具足。 有人曾如此質疑:「皈依佛後仍然要依法行持,皈依耶穌後只要信就得救。」那麼,教堂 裡的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虔誠信徒,都得救了嗎?又有人質疑:「佛法也說是信佛啊 !」不錯,佛法也講「信」,但佛法講的信是「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藉著對佛的信心 進入佛法,趣入後聽聞佛說的道理,以智慧去體認苦樂之因,跳出生死輪迴。佛世時,正 是印度歷史最輝煌的時候,有九十六種外道,大名鼎鼎的有六種大外道,都是絕頂聰明的 一時之選,佛和他們論辯曉以真理,不但摧毀外道似是而非的論調,更贏得他們的信服。 這證明佛說的道理是經得起考驗的,佛的方法是可以修證的,因此我們的正皈依是法。皈 依法後,要把痛苦徹底解決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造成痛苦的因要拔除,造成快樂的因要 深埋,斷證的過程是點點滴滴努力,不能一步登天,這個道理就是所謂的「分分斷證」。 禪宗頓悟的真實內涵就是分分斷證,絕不是立刻就能開悟呀!如果真能頓悟,我也想學佛 那樣,在十二月八日到尼連禪河畔,天亮時抬頭一望即明心見性成佛。真是如此嗎?不! 佛是經過無量阿僧祇劫修證的結果,而覺悟是最後的一剎那。就像求學,經過無數次的考 試畢業了,而拿到文憑也是最後的一剎那。那麼,我們從何做起呢?依因果緣起的法則, 一句話:業!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如果能對「共下士道」所闡明的業果法則生起定解, 就能常造善業少造惡業,終至止惡行善,而求得人天果報。 但很不幸,因為無量劫所造的苦因--惡業未盡,即使生到最高的天「非想非非想天」, 還須墮落輪轉為苦;換句話說:下士道指點我們業的理路,而我們也了解業的特徵,但我 們凡夫仍在輪迴中受苦,為什麼呢?一個原因:無明!也就是「迷」、「不覺」。對什麼 事不了解呢?「第一義愚」和「業果愚」,前者是不了解性空之理,後者是不了解緣起相 循的因果關係。佛法的甚深義理,性空所以緣起,緣起所以性空,兩者是分不開的。阿底 峽尊者諄諄教誨並且要我們認真學習的就是緣起。經論上告訴我們:「寧取有見如須彌山 ,不取空解如芥子許」,雖然因緣的深義大得像須彌山,只要如理如法一步步地走,定會 走到山頂,獲得目標;相反地,如果忽視誤解空見,那就永無成功之日。龍樹菩薩曾在《 中論》提醒我們:為什麼我們對佛說的道理會知見稠林呢?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知見一直 在「空」上轉,錯誤的執著使我們不了解性空的真義,不能看見真如本性,不能跳出輪迴 之苦。因此,為達究竟圓滿佛果,只修習下士道是不夠的,而是要以此為基礎進入中士、 上士。所以,廣論在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就說明中士道和上士道的內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7.174.22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