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答 ot同學】 >請問老師,版上有學長說"涅槃的定義為果心",可是我在 >大藏經(老師說的 cbeta光碟經典)裡找不到有定義"涅槃 >是果心"的說法,也找不到"現法涅槃",所以只好打擾老師 名詞容易說,但不易解。“果心”一詞若依佛經來說大致上可以說是 “求道【果】之【心】”。 “涅槃是果心”的說法不是佛說,是各人見解。以道果來說,不論是 爭執點為何,兩方大致同意修行過程都有四禪境。這一二三四便是道 果的指標。另一個被用來說“果心”的地方也指“心中有追求四果乃 至阿羅漢的理想”。是故追求某種結果的心,也稱之為“果心”。例 如行善想得善報,禪定以求定境…等,請自行舉一反三百。 “現法涅槃”也不是《阿含藏》用詞,這一個名詞“只見”於玄奘大 師所譯的《本事經》,後人用這個詞時就自由發揮了,《本事經》說 的“現法涅槃”是怎回事呢?來看看:(T17n0765_) ┬┬┬┬┬┬┬┬┬┬┬┬┬┬┬┬┬┬┬┬┬┬┬┬┬┬┬┬┬┬ p0681b07(00)║吾從世尊。聞如是語。苾芻當知。修學勝利。 p0681b08(01)║於如來所。修行梵行。慧為上首。解脫堅固。 p0681b09(02)║念最尊勝。若有成就。修學勝利。於如來所。 p0681b10(03)║修行梵行。慧為上首。解脫堅固。念最尊勝。 p0681b11(04)║彼終不為味著色貪纏擾其心。 p0681b12(09)║亦復不為味著聲香味觸法貪纏擾其心。心不為貪所   纏擾故。 p0681b13(02)║無隨味著色相貌識。 p0681b14(11)║無隨味著聲香味觸法相貌識。於二果中。隨證一果。   謂於現法。 p0681b15(03)║證有餘依般涅槃界。或不還果。爾時世尊。重攝此義。 p0681b16(00)║而說頌曰 p0681b17(00)║ 修學勝利人  依佛修梵行 p0681b18(00)║ 慧為其上首  及懈脫堅牢 p0681b19(00)║ 念最居尊勝  二果隨證一 p0681b20(00)║ 謂現法涅槃  及永不還果 ======================================= p0681b21(00)║ 由慧為上首  貪不擾其心 p0681b22(00)║ 無隨色等緣  相貌所生識 p0681b23(00)║ 學勝利圓滿  生勝定上慧 p0681b24(00)║ 盡生老死邊  證有餘依界 p0681b25(00)║ 故汝等苾芻  應勤修戒定 p0681b26(00)║ 生微妙勝慧  盡生老病死 p0681b27(00)║ 住我法律中  能無放逸者 p0681b28(00)║ 定壞魔軍力  永盡眾苦邊 ┴┴┴┴┴┴┴┴┴┴┴┴┴┴┴┴┴┴┴┴┴┴┴┴┴┴┴┴┴┴ 這裡的二果指的是“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用最簡單的說 法就是“證阿羅漢果後仍活著”叫“有餘依涅槃”。反之即是無餘依 涅槃。所以經上說二果之一,一是“現法涅槃”另一個就是“永不還 果”。 現在有些說法把各禪通稱為現法涅槃,那不是佛說。那麼佛有說到類 似現法涅槃的說法嗎?當然有,那就是阿含藏裡常見的“證涅槃”一 詞,行者證了涅槃後有二路子可走,看是要入滅或仍照常活著,後者 也就是現法涅槃。注意到這二者的前提仍是“證涅槃”: 《五蘊經》(T02n0102) ┬┬┬┬┬┬┬┬┬┬┬┬┬┬┬┬┬┬┬┬┬┬┬┬┬┬┬┬┬┬ p0499c23(07)║若我聲聞聖弟子眾。觀此五取蘊。知無有我及以我所。 p0499c24(02)║如是觀已。即知世間。無能取所取。亦非轉變。 p0499c25(01)║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p0499c26(02)║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說此法時。五苾芻等。 p0499c27(02)║於諸煩惱。心得解脫。信受奉行。 ┴┴┴┴┴┴┴┴┴┴┴┴┴┴┴┴┴┴┴┴┴┴┴┴┴┴┴┴┴┴┴ 這是世尊對第一批老老老學長五比丘的開示,就這麼簡單的原則。可是 我們也別忘了,當年五比丘可也是大修行者,因看不慣世尊放棄苦行而 離開世尊的,他們的修為可不是咱們後生小子能想像的。 涅槃若用二果(有餘、無餘)來代表,那麼“果心”就容易明白了,只 是《阿含藏》裡沒有“果心”二字。《般若藏》裡則有果心,但是和涅 槃無關,而是指“追求菩提的意志”: ┬┬┬┬┬┬┬┬┬┬┬┬┬┬┬┬┬┬┬┬┬┬┬┬┬┬┬┬┬┬ T11n0316_p0835a27(00)║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 T11n0316_p0835a28(07)║復有十種清淨圓滿戒行之相。何等為十。一者菩薩堅持禁戒。 T11n0316_p0835a29(00)║於佛信解不生退屈。二者菩薩堅持禁戒。 T11n0316_p0835b01(01)║於正法中常能擁護。三者菩薩堅持禁戒。 T11n0316_p0835b02(02)║於大眾中常生尊重。四者菩薩堅持禁戒。 T11n0316_p0835b03(03)║趣求菩提志意柔和。於無上果心不暫捨。 ======================================================== T11n0316_p0835b04(04)║五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善友常能親近。 ┴┴┴┴┴┴┴┴┴┴┴┴┴┴┴┴┴┴┴┴┴┴┴┴┴┴┴┴┴┴ 但是佛在《涅槃經》也說,大菩薩不能有果心: ┬┬┬┬┬┬┬┬┬┬┬┬┬┬┬┬┬┬┬┬┬┬┬┬┬┬┬┬┬┬ T12n0375_p0799a27(35)║若見心心、相心、因心、果心、聚心 =======================●●====  及心數心、一心、二此心、彼心、心滅心…等心修修者,上中下 心、善心、惡心。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心。 T12n0375_p0799a28(01)║善男子。 T12n0375_p0799a29(15)║ T12n0375_p0799b01(33)║若見慧慧、相慧、因慧、果慧、聚慧、 一慧、二此慧、彼慧、慧滅慧…等上中下慧、鈍慧、利慧慧修修者。 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慧。善男子。 T12n0375_p0799b02(00)║若有不修身、戒、心、慧。 T12n0375_p0799b03(08)║如是之人於小惡業得大惡報。以恐怖故 常生是念。 ┴┴┴┴┴┴┴┴┴┴┴┴┴┴┴┴┴┴┴┴┴┴┴┴┴┴┴┴┴┴ 有果心者名為“不修心”,我們對照一下《阿含藏》和這個說法是相 同的,阿含談“(世間本是)空、(涅槃則是)空空”,《般若藏》則說 “空空,如也”以【如】字替代“空空”的古語法,以便更令學者清 楚一點(當然千年後的我們一樣對“如”字也是明白得亂七八糟)。 是故依世尊所說,有果心者即是不空,離涅槃尚遠,但果心是筏,涅 槃是彼岸,只是上了岸就不該還扛著筏走路,不是嗎? 是故涅槃不是果心,其理甚明。深入經藏、仔細濾出世尊之意,便知 大小乘之爭純是不合佛義。世間是空、也是有,涅槃不是空、也不是 有,非我等凡夫能知,學者但於四靜慮應如實修、如實行,修習多修 習,果心不失,涅槃可得,但果心不是涅槃,學者應明明了了。 //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決您學佛的疑惑 Buda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