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roujuu (老中)》之銘言: 青原行思禪師下五世,石霜諸禪師法嗣中,有一位寶蓋山的約禪師。 有僧人寫詩問: 寶蓋高高掛。 其中事若何? 請師言下旨, 一句不消多。 約禪師寫詩回覆: 寶蓋掛空中, 有路不曾通。 儻求言下旨, 便是有西東。 ----------------------------------------------------------------------------- 佛光大辭典網路版: 「寶蓋」者,係傘之美稱,即指七寶嚴飾之天蓋。懸於佛菩薩或戒師等之高座上,    作為莊嚴具。據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所載,毘耶離城有長者之子寶精,    與五百長者子,持七寶蓋往詣佛所。此外,古代建築中,如經幢、石塔之頂上,    有雕刻精細如傘狀之蓋,亦稱寶蓋,又稱華蓋。 http://sql.fgs.org.tw/webfbd/text.asp?Term=寶蓋  (請手動加入寶蓋這兩個中文字) ------------------------------------------------------------------------------ 試解: 僧人詩中所謂之「寶蓋」,係暗指「約禪師之色身相」,              以此色身相能夠開解眾生入佛知見,滅諸業障,故為寶蓋。    「寶蓋高高掛」,意謂:「約禪師何以入眾生所處之五濁惡世、而現此色身相?」    僧人此言,一者,借託於「眾生眼」而觀於「佛菩薩身」,詢問「示現之因緣」。         二者,借託於「佛菩薩眼」而觀於「約禪師之色身名相」,            假作此問、以考其行志。    所謂「僧人」者,非僧人,非不僧人;       所謂『非不僧人』者,離染即是僧,雖示現在家相、亦不異於出家眾,                 僧人亦不異於禪師,而作此設問,斷諸法執與我執。       所謂『非僧人』者,能夠示現色身於世,不斷於煩惱、而安坐於五濁惡世,            雖著僧服、卻非恆處於無垢僧道極樂淨土,            依於眾生眼而作此提問,恭請 約禪師開示正法眼藏。    其後,約禪師回覆:「寶蓋掛空中,有路不曾通。儻求言下旨,便是有西東。」       約禪師所回覆之「寶蓋」,係指「莊嚴佛土」,      以其能「蓋諸業罪,寶愛一切,庇蔭無餘」,唯「莊嚴佛土」能具此功德。    所謂「空」者,空諸「染、淨、迷、悟...」等種種分別相,不思善亦不思惡;      「中」者,自在安忍隨順,中正端凝,本自具足,本自清淨,本不動搖。       本來,空中即寶蓋,寶蓋即空中,空中不異寶蓋,寶蓋不異空中,      所謂「寶蓋掛空中」者, 「掛」,即有依附處,既然有「可掛」之處、亦有「掛所不及」之處,    是故若得見於「寶蓋掛空中」,即是先立「垢淨相」,          故認寶蓋為淨,非寶蓋則為垢,有垢淨即有取捨,有取捨即有煩惱,          故是「有路不曾通」。       本來,「路」即是「通」,「非通」則「非路」,否則又怎會叫做「路」?       所以「有路」又怎會「不通」呢?這豈不是矛盾之句?    故知「有路不曾通」此句是 約禪師之開示語,這句話若解之,       其實與六祖慧能大師所開示之「煩惱即菩提」、「眾生是佛」皆是同義。    此時,約禪師係依眾生眼而作此偈:「寶蓋掛空中,有路不曾通」,       分別於眾生「渴入寶蓋、希冀於圓滿佛慧之庇蔭、卻不得正道」之虛妄相,       故接續而言後兩句:「儻求言下旨,便是有西東。」 所謂之「言下旨」,意謂「路已不通,請告知方向」,       此即是指:「足以接引眾生通達於莊嚴佛土之法門、趣向、旨意...等等」。    其中,約禪師卻在「言下旨」前加上『儻求』二字,變成「儻求言下旨」,       這個「儻求」,即是喻指「起心」,       起分別心、起取捨心、起愛僧心、起知見心、種種等等,『起眾生心』。         一旦有「心起」,就會有個「落腳處」,即是有個「方向去」,       故謂「便是有西東」。    結果,約禪師把偈語說完了,卻沒有點明最後的「西東」是否能夠「通達寶蓋」。    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常常讀古德先賢的偈語,慢慢就會發現,這是他們接引眾生之用心,    古德為了充分接引眾生,故因應眾生根器,而設下種種法語,      種種法語,法法平等,無有高下,離諸法相,眾生各依其因緣而入諸佛智。      若於「離染」有緣者,今日聽聞於 約禪師之語句,           自專注「不求旨」,而「不依成法、不著法相、通達無礙」。      若於「淨土」有緣者,今日聽聞於 約禪師之語句,           自探尋「空中寶蓋」,而「不計西東、不畏艱險、勇猛前進」。    正是「維摩詰所說經」中所謂:        「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         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         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 今日聽聞 約禪師之法語開示,    若能破諸分別相,依其因緣入諸佛智:「寶蓋即空中,空中即寶蓋」,正所偈曰:      「不見寶蓋不見空,雖見寶蓋不異空,性雖本空不厭寶,恆施寶蓋向天空。」    若不斷諸有為相,依其因緣入諸佛智:「有路不曾通,精進勇猛衝」,正所偈曰:      「前方有路不得通,路本自通心不通,清淨寶蓋莊嚴相,發心無始亦無終。」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6.140 ※ 編輯: Leisuretime3 來自: 118.165.16.140 (09/24 23:43)
joefan:這篇文章的出現 這不是淨土是什麼 59.121.116.161 09/24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