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 引述《innerseeker (阿瓜)》之銘言: : : 見性的當下就是證道,"見性"與"證道"只是不同與字彙罷了,有何不同? : : 如果見性不等同證道,那請問您見的是什麼性? : : 如果你說見了佛性還要修行,那就奇怪了,難道大德的佛性不清淨嗎? : : 佛性本來清淨,那還要修什麼? : : 如果見了佛性還要修行,那你見的絕對不是佛性, : 比如你手上有一塊金礦石,含有許多雜質,普通人是看不出內里蘊含黃金, : 這是對常人來說。 : 當你用化學方法,過濾掉部分雜質,終于看到里面的黃金,可以稱為“見性 : ”,意思說你看到了里面的確有黃金的存在。 : 之後,就是一步步過濾雜質,把整塊金礦石的黃金都提煉出來,謂之“修道 : ”。這個過程,就不是一步可成。 : 你可以發現,第一次所見到的黃金,和最後完全過濾的黃金,別無分別。這 ^^^^^^^^^^^^^^^^^^^^^^^^^^^^^^^^^^^^^^^^^^^^^^^^^^^^^^^^^^^^^^^^ 黃金雖然為比喻佛性,然則黃金可以一兩一兩的提煉出來, 可是佛性豈可分割開來,一分一分的見? 所謂法身者,猶若太虛,豎窮三際,橫豎十方,彌綸八極,隨緣赴感,靡不周遍, 無一處、無一刻不是法身作用。 請問如何可以先見一點法身,然後再慢慢見到其他的法身? 有教者言: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 此乃謬論! 若法身可以一分一分見的話,請問分割的依據為何? 世間一切、有形無形、有情無情,哪一個不是法身所在之處, 請問要如何分割相見? 圓覺經普賢普薩品:〔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 所謂的覺,就是證悟,就是見性,一覺永不再覺,一悟永不再悟,一見永不再見 豈有今天覺一點,明天見一分,後天悟一些的道理? ---------------------------------------------------------------------------- 所謂修行的漸次,不過是佛為了方便眾生所建立的假名,   法華經云:〔唯此一真實,於二則非真〕   又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 圓覺經清淨慧菩薩品:〔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            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 法身即是實相,既然於實相中連菩薩與眾生都了不可得, 豈有見幾分法身,證幾地菩薩的道理? 所謂的證果層次,不過約略眾生而言, 而且完全是針對"妄想心降服的程度"來分別, 妄想心降服的少就是辟支佛,降服的多就是菩薩。 這個階段跟見性完全扯不上關係。 見了性就是證了法身佛,六祖曰:一悟即至佛地。是也。 未悟之前,實有菩薩眾生,悟了之後生死涅盤等空華, 所謂"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 關於"金非銷有"的經文,不才的看法是這樣的。 之所以說這個譬喻,起因於世尊在圓覺經普眼菩薩品說了這段經文: 〔...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 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 不可說恆河沙中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 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盤猶如 昨夢....〕 金剛藏菩薩聽了之後心有疑惑,就問世尊說:  〔若諸眾生本來成佛,何故復有一切無明?若諸無明,眾生本有,   何因緣故,如來復說本來成佛?....〕 於是世尊就講了這個比喻給他聽: 〔善男子,如銷金礦,金非銷有;既已成金,不重為礦。經無窮時,   金性不壞。不應說言:本非成就。如來圓覺,亦復如是。〕 小弟試著用自己的意思說一下。    〔善男子啊,這就好像提煉金礦一樣。黃金是本來就存在於礦坑     裡的,並不是你去提煉它,才變出黃金來的。可是一但你把黃     金提煉出來後,黃金就不會再變回原來的金礦了,即使經過無     窮的時間,黃金的本質也不會損壞。所以說,黃金是本來就有,     但你不提煉,也得不到啊。如來的清淨圓覺自性,也是同樣的     道理。     雖然說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行,但如果你不修行,     自性(黃金)還是被無明(礦石)所遮障住。 那麼黃金提煉出來後如何呢?古人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 比喻一但你證悟佛性後,一切的山河大地、有情無情、草木眾生,皆轉化為佛性也。 祖師說:"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是也。 圓覺經普眼菩薩品: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   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   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   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   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   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   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疑   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善   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   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   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若法身可一分一分見的話,那麼這段經文可能就不是這樣講了。 應該改為"若證一分法身者,得眼根清靜,證兩分法身者,得耳根清靜...."以此類推。 那麼要證到什麼時候才可以"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靜不動"呢? 此外, 楞嚴經亦云:  〔一人發真歸元,十方世界皆悉銷殞。〕 都是同樣的道理。 : 兩者之間是同樣的清淨。 : 所以你見了佛性,還是要修行。正確的來說,未見佛性,你根本不必談修行 : 。因為你連目的地在那里都不知道。 : 你也應該發現,金礦石中的黃金,是本來就有。並非提煉過後才有,提煉之 : 前沒有。佛性也是這樣,本來就有,只是我們為無明(雜質)所遮,看不到 : 而已。 我的看法是,修行之初,一定要先了解一切眾生皆具有跟如來一樣的智慧德行, 每個人的內心都蘊藏著與佛祖無二無別的法身妙用,了解這個道理後,就必須義 無反顧的往內心參究,而不是把心念放在外相。 此外也要了解,遮障我們本性的是無明,並不是妄念。修行要對付的是無明, 故圓覺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一般修行人,把坐禪的目的放在澄淨妄念,根本就是用錯了功。 : 希望你能夠明白。 感謝大德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4.135.68
busa:感謝~!! 04/04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