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段文字從另一種角度來切入 , 可參考看看 :) 轉貼於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11/index.html (阿含解脫道次地) 在老子《道德經》裡面,對水方面的啟示、體悟,非常深!你不要認為它是屬於道家、 道教的,它有很深的啟示,值得好好去看,老子從大自然裡面體會到相當深入的這些法 ,尤其對水方面,有相當大的體悟,體悟到很深的人生哲學。當然禪宗裡面也滿重視的 ,也是跟整個大自然溶合的,事實上,真正開悟的大禪師,他們都是跟大自然溶合的, 所以他們會提到「溪聲盡是廣長舌」,因為溪水就是在告訴我們法相、告訴我們真理, 我們要慢慢來看溪水怎麼樣告訴我們法印?它怎麼樣展現出廣長舌呢?如果你現在會看 ,以後你接近大自然,都可以去見到法,它們都在告訴我們真理實相,你會從水裡面去 看到,也可以從雲裡面去看到,也可以從颱風裡面看到,所以這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一 點,大家要以此類推去看。   我們現在來看流水哪一分哪一秒停止過?都是一直一直的在剎那生滅變化,流動、 流動、、流動,如果你沒有去見到法,我去年來也是看到這些水,今年來也是看到這些 水,我們都以為是相同的那些水,你沒有去體會它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不斷地在變化。 所以,我們身體裡面的水界,也是一樣。每一天我們身體裡面的水界,都是不斷地在進 出變化流動,我們看大自然的法,一樣看到我們身體裡面的法,就是我們的外身,以後 我們講述「四念處」的時候,會講到內身、外身、內外身。所以,這只是說把我們的內 身,再把它放大出來讓我們看。   流水它就是在不斷的一直在告訴我們法、真理,每分每秒都是不斷地在變異、變異 ,都是在告訴我們無常法印,無常、無常,剎那生滅變異,都是一直在剎那生滅變異, 看起來表面上好像沒什麼,但是事實上它都是在流動、流動,諸行一切都在行,都在變 、都在動,每一分每一秒它都不同、不一樣。所謂「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這個都在告訴我們是水上泡,它一沖刷下來就有泡沫出來,然後沒多久很快就消失,所 以要慢慢去體會到,所有的苦樂受也是一樣,都是有生起來,然後它一樣有住、異、滅 ,這些都在告訴我們真理實相,每分每秒都是一直在流動、流動、流動,你不要以為石 頭裡面沒有在動,它裡面的原子、電子,一樣在很高速的動啊!所以,一切都在變動, 只是這些水是比較明顯的流動變化,大家可以比較清楚地去看出來,它都是一直的在動 、在變化,這是一個無常法印。   再來要去看到流水,它有滿重要的,就是流到哪裡,如果這裡有阻礙,我就繞!來 到這裡,我就彎、就轉,上次我們有跟大家講過,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水的柔軟 性,也是讓我們可以去體悟。如果我們的心很僵硬,你處處都會跟境界磨擦、衝突的, 我們的心能不能學習著這種水跟我們啟示的,遇到什麼樣的境界、因緣,我們可以適當 調整那一種柔軟度要出來,身、口、意的柔軟。我們以後進入到「三妙行」的修行,身 、口、意會展現一種柔軟出來,要去體會水的柔軟,這裡有環境需要我,這樣轉彎、我 就轉彎,到這裡遇到、碰到,我就轉彎,它都是隨順每一個因緣,當下因緣你看再轉彎 、轉彎,遇到境界,我需要轉彎、我就彎。這裡有石頭,我旁邊過,不跟你硬碰硬,流 水的那一種柔軟度,是非常深的啟。   再來,水它都是願屈居下位,又告訴我們流水它默默在長養萬事萬物,它默默在讓 眾生應用,但是又都是屈居下位,它不會去跟你炫耀、不會去跟你爭功,也不會要出人 頭地,所以不會去搶功,你需要喝、就拿去喝,你需要灌溉、就拿去灌溉,你需要什麼 樣用途、就拿去用,哪裡不需要、就倒回來,它又接受。遇到什麼境界,就是柔軟來善 待一切,善待一切因緣,遇到這裡,我就彎、就轉。所以,水方面它可以告訴我們很多 的人生哲學,你能夠默默的奉獻、默默的去做,就是無條件、無所求的默默去做,但是 不爭功、不計名、不求利,把生命的實質意義展現出來,所以流水、大自然,都在告訴 我們深層的法,它們一直的流、一直流,眾生需要、就拿去用,沒有、它們就是一直流 ,都是願屈居下位,分分秒秒都是一直的在剎那生滅變化,就是「溪聲盡是廣長舌」, 告訴我們無常法印。   因為有水,這個花才能夠開出漂亮的花朵,就是水利萬物,然後又不爭功,它也是 一樣默默在告訴我們無我的精神,我們能不能從中去體會?佛陀就是這樣去做到,當他 體證到「無我」之後,就只是看著觀察大自然的啟示,佛陀也是這樣默默去利益眾生, 去做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然後又是不爭功、不求名、不求利,真正把「無我」的精神 展現出來,流水也一樣在告訴我們,「無常」的法印跟「無我」的精神,都是一樣默默 在養育眾生,然後不爭功。這樣漂亮的花朵,也是一樣需要水的、地界、水界、地、水 、火、風,我們今天是偏重在介紹水界,它們默默在這種長養,你的生命、每一個眾生 生命的存在,都需要流水默默的滋潤、長養,當你能夠去體會這些,一方面你會展現感 恩的心,一方面除了去體悟無常以外,去體悟「無我」的法印,真正把那個精神展現出 來。   所以,一個真正修行、真正解脫的人,他絕對不是消極悲觀的,他是積極樂觀,然 後把生命的邊際效用都發揮出來,然後默默去做,默默去回饋這個世間,但是他又能夠 不爭名、不求功、不求利。這個叫做睡蓮,睡蓮在晚上的時候會合起來,好像合起來睡 覺,所以叫做睡蓮,當你開出這樣漂亮的蓮花,一樣都是需要地、水、火、風的滋潤, 才能夠開出這樣漂亮的花,所以「水利萬物而不爭功」,這是體會「無我」。開出這樣 漂亮的蓮花,一樣都是需要水來滋潤,所以要慢慢去體會,你的我是、我能、你的功名 成就,你的那些種種的成就,都是需要大自然這些條件的默默支撐,要慢慢去看到那些 ,我是、我能、我慢才會漸漸降服。流水一樣不斷一直在流動,也告訴眾生「無常」、 「無我」的真理實相,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它一直的流動、流到後來,流到哪裡 呢?到後來流到哪裡?流到大海,這是一條河流的出海口,這邊是大海,這個水流到大 海。   如果流入大海之後,跟大海就是全然開放、溶為一體。當它流到大海的時候,我就 是跟大海溶為一體,我就是大海,這時候要扮演波浪的角色,我就扮演波浪的角色,每 一個波浪一樣在告訴我們生住異滅、成住壞空,一樣是在跟我們講法。所以,這些水不 管它到哪裡,都是在跟我們講法,無常、生住異滅。當它是溪水的時候,就扮演溪水的 角色,當它在池塘裡面,它就長養這些蓮花;當眾生需要用的時候,就進入到眾生的身 體裡面,當它一直流到大海的時候,就是跟大海溶為一體,它都是接受每個緣起,接受 每一個當下,你當下因緣是怎麼樣?就好好扮演你當下的角色,把生命全然的發揮出來 。   如果你流入大海,這個「我」、「自我」沒有死亡、沒有消失,當你流入大海,你 是好像一個石頭掉進大海,沒有跟大海溶為一體,就會常常感覺境界在跟我過意不去, 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是你「自我」抓著不放,在這個大海裡面,沒有跟大海溶為一 體,那個「自我」抓得很緊,於是就會常常受境界的衝擊。當我是海浪的時候,我就扮 演海浪的角色,當因緣形成要激起浪花的時候,我就形成浪花。如果你沒有溶入每一個 當下,會覺得這個境界都在跟你對抗、境界都礙著你。當流水流入大海之後,慢慢又有 太陽光照射之後,然後它又會蒸發形成雲,然後又隨著風而飄,到處遊山玩水。今天要 成為海水,或是要成為這個雲,不是「我」在決定,那是整個法界、整個因緣、整個緣 起,不是說我這個海水覺得這裡很苦,我要跳到天上去,我要飛到天上去,不是我是、 我能啊!而是整個的因緣、緣起。   當因緣形成具足之後,我又在天上飛、在天上飄、成為雲,不管我示現什麼身,就 在告訴眾生無常法印,雲每一個飄動、每一個移動,到不同的地方,雲本身有沒有在變 化?有啊!一樣雲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空中移動,它本身自體也是不斷在變化,一樣有 增有減,都在告訴我們無常法印。還有在告訴我們一個「空性」,什麼叫做「空性」? 這些水要流到哪裡,它要怎麼樣變化,它要流到大海要成為雲,都在告訴我們「無常」 、「無我」、「空性」,你要慢慢去體會,因此「空性」不是抽象,它就是告訴我們無 常、無我、生滅變化的法則,然後它的生聚都是緣生緣滅。如果不空,它有一個「我」 存在,就是說我這一塊冰,就是不讓它溶化、不讓它溶解,它那個「我」就會抓住,或 是說這個流水,我就是要擋住,就是不流到大海裡面,就是有「自我」出來。   但是,整個法則就是這樣不斷在流轉、在變化,你不流到大海,最後還是要流到大 海,心不甘情不願的流到大海,你就像石頭落入大海裡面,還是緊緊的抓住不放,結果 你覺得那個境界都在衝擊。所以,要慢慢去體會「無常」、「無我」、還有「空性」, 城市溪水、流水,然後又到大海,你看又來到這裡,這些它們的出現也是一樣,都是緣 生、緣起,很多方面因緣條件聚合,它就再飄過來。所以,我們要去體會昨天的雲跟今 天的雲,不一樣啊!不要以為說看到的都是一樣,它都是變化啊!都是一直在變化。   不管再怎麼高,雲在頭上告訴你,我曾經是在最低下的這些,但是我現在一樣,你 再高,我都可以比你高。如果真的能夠「自我」放掉,「自我」能夠死掉,就可以進入 體會到「法身遍一切」,還有就是「三身」裡面的「應化身」、「報身」、還有「法身 」。「應化身」裡面也會有提到「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現何身」,當然這是比較抽象一 點,它的變化無窮,如果你真正「無我」,你不會執著在一個形相上面。所以,它不會 固定在一個我,水就是水、冰就是冰,我就是不變……,不會這樣。該是水的時候、就 是水,該是冰的時候、就是冰,該是成為雲的時候、它就成為雲。所以,它是接受每一 個當下的因緣而顯現,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無我」,還有緣起、性空。   這是天空的雲,實際拍攝到的,不是故意像抽象畫,大自然、大地風雲經,都在告 訴我們「無常」、「無我」的法印,還有告訴我們「空性」、「無我」,告訴我們要去 看到空,要去看到雲,告訴我們「無常」、「無我」,告訴我們「空性」。「空性」跟 「空」是不一樣,不要以為「空性」就是「空」,要了解「無常」、「無我」,先去體 悟到「空性」,就是「先知法住智」、「先見緣起法」,以後還要再更深一層去體證到 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