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為末學整理的念佛法要,提供各位大德作參考。 清夢東徹悟大師語錄節要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 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念佛非明心之要乎?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 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 得不佛,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為學道通途。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三、以攝 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 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八、以種種靈 瑞,為往生證驗。此八種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 念佛當生四種心:一、無始以來造業至此,當生慚愧心。二、得聞此法門,當生欣慶心。 三、無始業障,此法難遭難遇,當生悲痛心。四、佛如是慈悲,當生感激心。此四種心中 有一,淨業即能成就。念佛當長久,不可間斷,間斷,淨業不能有成。當勇猛,不可疲怠 ,疲怠,淨業亦不能成。長久不勇猛即有退,勇猛不長久即無進。 清妙空大師念佛四十八法節要 或昏沉多,則經行以持之,雜亂多,則端坐以持之,或跪或立,乃至暫臥,亦廣作方便, 隨分持名而自救之。要於四字洪名,不肯一念忘卻,乃降伏心魔之要術。不問淨處穢處、 閒處忙處、高興處、失意處,不管他念得念不得,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斷此念頭,何 以故?念佛的念頭一斷,一切善惡無記種種雜念又生也。 持佛戒以治身,持佛名以治心,持之久而心純,持之久而心空,念性戒性,非有二也。板 板持戒,不得出頭,板板念佛,則臨命終時,打破鬼門關,跳出三界矣。若奉戒已有工夫 ,即以此回向西方,必生中品。若未能兼顧者,且勤念佛,如救頭燃。須知人既念佛,即 當心佛慈心,行佛悲行,發廣大願,濟度眾生,一切眾垢冤纏,普為懺悔,一切鉅細功德 ,回向西方,如此乃為念佛之正因也。 民國印光聖量大師文鈔正續三編節要 念佛雖貴心念,亦不可廢口誦,以身口意三,互相資助。若心能憶念,身不禮敬,口不持 誦,亦難得益。所以大集經云:「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古德謂大聲念,則所見之 佛身大,小聲念,則所見之佛身小耳。具縛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禮誦之力,欲得 一心,末由也已。 念佛最要緊是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力 能為者,認真為之,不能為者,亦當發此善心,或勸有力者為之。或見人為,發歡喜心, 出讚歎語,亦屬心口功德。若自不能為,見他人為,則生妒忌,便成奸惡小人心行,定折 福折壽,不得好結果,宜痛戒之。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 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 佛慈接引也 一句佛號綿綿密密,常時憶念,凡有忿怒、淫欲、好勝、賭氣等念,偶爾萌動,即作念云 :「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種念乎?」念起即息,久則凡一切勞神損身之念,皆無由起,終 日由佛不可思議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須十日,即見大效。若只偶念一句兩句,便欲見 效,則是自欺欺人,雖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決不可得。 民國慈舟普海大師法彙節要 念佛須切實用功,念至無能念所念,亦無身心世界,念即無念。雜念一起,即成障礙,此 豈早上念幾句,晚上念幾句,所能念得成的嗎?此念佛之念,應如鐵帚一樣,掃去一切雜 念,雜念雖多,不出念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等。先以鐵帚掃粗念, 後掃細念。雖一時掃不盡,也須減少,務必掃清,方見太平。要自己檢察明白,念佛能不 能掃去自己的恩愛牽纏,若掃不了,須生大慚愧。所謂信要真信,願要切願,行要實行, 方得真實受用。 民國智光文覺大師遺著節要 生前三大要:第一、少說話,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做成,應吩咐的事,早早吩咐。莫 留戀人間富貴,勿羡慕天上快樂。關於做善舉事業,勸化人起信心,隨分隨力為之,主要 在念佛求生西方,見佛聞法。第二、立定主宰,不聽他人口頭轉,不隨他人腳跟移。人情 應酬,可省者省,不必遷就敷衍。年老光陰有限,勿再空過。心中於道有疑者,即請問明 白,不可含糊自誤。第三、時時反問自己:阿彌陀佛在心否?佛像在目否?行住坐臥都念 佛否?忙閑總不忘記否?凡所做善舉事業,念經、念佛、持咒、禮拜、靜坐等功德,悉皆 發願回向:現在家屬平安,將來莊嚴淨土,更祈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心不顛倒,蒙佛接 引。 民國廣欽照敬大師開示錄節要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須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 才能相應。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自自,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 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 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 ,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 民國煮雲醒世大師精進佛七開示錄節要 三種念佛不相應,第一、心性不純,若存若亡故。念佛時恍恍惚惚,心有時在有時不在, 沒有拿出全部力量,因此不得感應。第二、心性不一,無決定故。念佛無決定心,亦不得 感應。第三、心性不相續。念佛時不能相續下去,一會兒念佛,一會兒做旁的事,也不得 感應。此三事輾轉相成,以心性不純,故無決定心,無決定心,故心性不相續。此三事與 佛相違,故念佛不得感應。 民國江勝觀味農妙煦居士金剛經講義節要 念佛一法,尤為斷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轉換一個念頭。而念佛更視作觀 親切,念佛則是淨念,換一個清淨念,以治向來染濁之念。並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純一之 念,治向來雜亂之念。且佛者覺也,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覺,覺者、覺其性本無念,故曰 更親切也。但能勤懇一心,便能做到念而無念。當知念佛目的,必須歸於無念,便是歸於 真如,則不說斷而自斷,不期證而自證矣,其方便為何如哉。 須知起念即妄,念佛之念,亦妄非真。何以故?真如之性,本無念故。但因凡夫染念不停 ,不得已,故借念佛之淨念,治其住塵之染念。蓋念佛之念,雖非真如之本體,卻是趨向 真如之妙用。何以故?真如是清淨心,佛念是清淨念,同是清淨,得相應故。所以念佛之 念,念念不已,能至無念,故曰勝方便。極樂世界,亦是幻相,然而不可不求願往生者, 淨幻非同染幻也。何以故?清淨土本由清淨心顯現故,所謂心淨則土淨也。 民國李炳南老居士全集佛學類之九節要 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是汝之本性,本性即是汝之心,汝心即是佛,佛即是汝心。心 佛原是一,為無明所遮,佛是佛,心是心,將心佛分為二,皆汝自造。汝今念佛,正是顯 汝之本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過去佛有法身,未來佛亦有法身,未來佛即是 吾等,吾人與釋迦、彌陀之法身,是一非二;念佛是開顯本性,為正功夫。 --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 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 ,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 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蓮池大師警眾法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2.11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