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先前的文章與幾位版友討論甚深般若空性,由於緣起是為了解釋密宗甚深行為,故 當時我是直接取諸法本來離戲平等的大空性見解。但若對空性沒有一定認識,則不 免難以理解離戲空性見解,故此文將據自宗全知米滂仁波切所著《中觀莊嚴論釋- 文殊上師歡喜之教言》總義部份,以自宗見解釋中觀、唯識,此大乘二宗軌見解。 此文將以我個人對自宗的看法,概略清楚的次第解釋空性,若對內道不共般若慧有 信心者,或可觀之;若自覺非受空性法根器者,則請自行決定,希望都能由教證、 理證討論,而不要任意毀謗。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童子。 自本師釋迦牟尼佛,有文殊、彌勒二大菩薩傳承甚深、廣大法門。而二位法王子, 又分別傳由龍樹、無著菩薩開顯甚深中觀、廣大唯識宗派。本著雖由中觀出發,然 而卻是大乘兩大宗軌的合流,以下概略介紹。 自從龍樹菩薩擊大法鼓、據聖教造出《中論》等無與倫比之善說,根據此「母中觀」 便又有許多論師據眾生根器開顯龍樹菩薩密意。 清辨論師創「中觀自續派」,以經部見為世俗諦,著重漸次破四邊。 月稱論師創「中觀應成派」,隨順世人見世俗諦,著重頓破四邊。 靜命論師創「瑜伽行中觀」,以唯識見為世俗諦,完整將大乘二宗軌融合起來。 《中觀莊嚴論》即是「瑜伽行中觀」的論典。 瑜伽行中觀,仍分世俗、勝義二諦。世俗諦依「唯識見」、勝義則再區分為相似勝 義、與真實勝義。以下將簡介自宗對唯識、中觀看法,然後再以問答方式解釋。 唯識宗:「此一宗派認為:無而顯現的能取、所取是遍計所執法,為世俗諦;而能 取、所取之現基-最究竟的自明自知依他心識,則是以外境所取與執著它的能取來 空的,是圓成實,也就是勝義諦。他們認為:如果作為輪涅所有現分之現基的這一 心識也不存在,那就成了空中鮮花一樣,為此說唯識是勝義諦。對於心識以外異體 的無情法,他們依據遮破微塵的理證等予以推翻,由此證明外境不成立。」 中觀宗:中觀宗特點在於破盡一切的勝義觀察量,故我很簡略的介紹中觀破實四大 因、並著重其中的「離一異因」。 一、金剛屑因:「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從「因」 的角度觀察。諸法不能自己生、否則應有無窮無盡生的過失;亦不能他生他,若他 性可生則火亦可生水、水亦可生火;不自他共生、否則皆犯自生、他生過失;也不 是無因而生,否則虛空可以出麵包、一因可生一切果。由此可知諸法本來無生。 二、破有無生因:「已有不須生,無有不能生。」從「果」的角度觀察。若因生果, 則因果是並存還是先滅後生?若並存、則已有果出何用因生?若因滅果生、則因已 滅何能生果。故知諸法本來無生。 三、離一異因:從「本體」的角度觀察,諸法若成實,則必須要有一實在的基本單 位,若無基本單位則比如沒有毛線、整件毛衣也將蕩然無存,現今科學家在找的「 上帝粒子」也就是這個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簡單來說,物質持續切割下去,就會 消盡,不可能無限制的切割下去,若能無限制的切割,則一個杯子與101大樓的微塵 數同等無限,顯然錯誤,故而一旦分析切割下去則必然會找到「沒有」,就是沒有 這個最終單一存在的基本單位,而能否定掉物質存在。 對於心相續等,則由此因分析「時間」,將時間依前中後三時分析,最終也是找不 到基本存在的時間單位,以此盡破時空維度,三心不可得,一切如夢似幻、本來空 而現、現而空。 四、大緣起因:諸法皆因緣起,此是佛陀所說正理之王,由此因可推出前三因。 以上簡介了唯識、中觀見解,以下將開始以問答方式闡明內容: Q1:為什麼要分開二諦?二諦、顯空又是什麼關係? 佛法不壞世間法,首先便要區分世俗、勝義二諦來談。世俗諦,即在世人分別心前 顯現為真實的法;勝義諦,則是究竟的實相。當然各宗有各宗區分二諦的方法,比 如說最最平常的凡夫,對凡夫來說,夢境是顯現非真實的世俗諦;而現實就是勝義 諦。內道各宗派的勝義諦則愈來愈接近諸法實相。 那麼二諦是什麼關係呢?顯現的世俗諦是否恆常障蔽空性實相,單純只是障礙?「 所謂的世俗,僅僅是指生等現象在諸凡夫前似乎成了隱蔽、遮障空性的法,而不要 誤解為在何時何地都是欺惑、虛妄的……因為對於諸位聖者來說,空性與緣起其實 是交相輝映的關係……也正是為了推翻所化眾生的顛倒妄執,善巧方便、大慈大悲 的佛陀隨應所化有情的相續,才將顯現稱為世俗,並將它假立為證悟勝義的別名…」 「總之,所謂『世俗』此一名詞,就是為了表明正在顯現時即是空性的意義。那些 苦苦思索所謂『世俗』的字眼,而將其視為低劣的壞法,進而對空性另眼相待、對 世俗不屑一顧的人們,實難獲得甚深中觀的清淨見解。為此,如果明白無實的顯現 立名為世俗,自性不成的空性命名為勝義,這兩者無有輕重之別,從色法到一切智 智之間平等一味。那麼就能確信萬法之中,再無有比此更重要的一個所知了…」 究竟來說,二諦是雙運不二的,但初學者一開始應先分清二諦,何者是針對顯現而 言,何者又是針對實相而言,明白區分二諦至關緊要。 Q2:「相似勝義」與「真實勝義」差別在那裡?為什麼要區分之? 「而在成為最初聽聞的語言、思維分別之對境的『名言中產生、於勝義中不生』, 只能算是二諦雙運中的相似勝義。原因是,它只不過是作為世俗存在的對立面而引 生出來的;或者說,由於它屬於勝義的範疇,因而稱為相似……我們要明白:觀待 這一相似勝義而言,也就有所謂『無生』的承認。當然,如果來到究竟勝義觀察量 的面前,它也只是對後得生起定解的一種方法而已。從真正究竟實相的角度來講, 所謂由生引出的無生,也僅僅是憑藉智慧遣餘的分別影像罷了。因此,唯有超離有 生、無生等一切邊,並斷絕語言、分別之諸行境的聖者,極為清淨的入定智慧所照 見之義,方可堪為至高無上的真實勝義。觀待這一真實勝義而言,也就不存在任何 承認…」 簡單的來說,相似勝義是透過破實理論抉擇出來的勝義中不生的「單空」,修持單 空對一開始破除實有邊的執著極為重要,而經由修持「名言中產生、於勝義中不生」 慢慢達到二諦雙運平等的境界。單空並不是究竟的法門,它只是實執的強力對治, 一旦沒有實執,那麼也就不必對治。但若不一開始先分開二諦漸次修持,將極難生 起了悟真實勝義的智慧,故可稱「名言中產生、於勝義中不生」為相似勝義,因修 持此可達真實勝義故。 Q3:唯識宗不是被中觀宗所破?如何能在中觀世俗諦的名言量採唯識見? 「正因為必然承許八識聚轉依的五智等,此論才成了大乘總軌的最妙莊嚴。名言中, 不偏墮於染污意識及各自之識的明覺識本體、受持無始以來習氣的一個識(阿賴耶) 存在,非但毫不相違,而且必須存在,這一點以理成立。但我們要清楚,由於作為 遍計所執之根本的依他起本體不成立實有,因此月稱論師等破遮的原因也在於此。 凡是否定自證與阿賴耶的這所有理證,均是指向唯識宗承許自證成實的,何時何地 都不是針對名言中承認阿賴耶與自證的觀點。誠如,以破除蘊界處、道果所有成實 法的理證,並不會妨害中觀承認在名言中蘊界的安立及道果一樣…」 「……每一正量都有一個衡量方式的要點,如果對此不作辨別,只憑措辭語調來分 析宗派,那實在是太荒唐了。所以,在辨別後得的過程中,務必做到有條不紊地安 立二量所衡量的道理。否則,僅僅分析名言似乎也成了觀察勝義的話,那麼承許說 入大乘的補特伽羅有成佛,也好像變為承認勝義中存在;甚至說『世俗諦』,也會 面臨需要猶豫不決的險隘;就連道果、宗派也難以啟齒了…」 總之,論理一定要分清入定或後得、勝義諦或世俗諦,中觀宗乃是在究竟勝義諦上 破斥唯識宗自證分、阿賴耶識成實的說法,於名言中,若連自明自知的自證分都不 安立,則一切觀察現世全都無法成立,中觀宗並非如此主張,二諦雙運的見解也不 是這樣,如此無疑是偏執空邊而壞滅一切,並非是顯而空、空而顯的清淨見解。 Q4:世俗諦中的名言量依唯識見有何殊勝之處? 「承認各種顯現為心的幻化,進而了達名言究竟的本面,並對流轉投生、棄離輪迴 之理生起誠信。如是就遠離一切所緣相狀戲論的實相而言,萬法唯心的概念也不可 得,然而這純屬是超越名言的勝義。如果站在名言顯現的這一立場上,『外境存在』 這一點必有理證妨害,而『萬法唯心』卻有正理可依。因而,倘若未逾越觀現世量 的範圍而承認一個名言,則無有較此更勝一籌的。如果對以分別妄念安立的一切法 進行觀察、分析,則任何法也不成立;但自前感受無欺、不滅的現象,以事勢理必 定成立僅是心的顯現或者自現。如果越過它,顯然就屬於超離名言之勝義的領域了 ……」 「萬事萬物除了心以外再無他因,有著充分的理由:心被煩惱所左右而流轉世間, 這一現象即便是如來的妙手也無法阻擋。一旦自心獲得自在,便可以隨心所欲駕馭 萬法,根本不必觀待外界的大自在天歡喜……反之,如果這一切不是以心來主宰的, 而是以外界事物的威力所致,則由於即差萬別的好壞事物紛至沓來,層出不窮,結 果修道的行人,根本不可能徹底斷絕由外界所造成的痛苦等……因此在自心上抉擇 諸法,既是一切佛教宗派獨具的殊勝特點;也是萬法現象的本來面目;又是修道的 微妙竅訣,依之必能剷除三有的根本……」 簡而言之,名言的究竟就是唯識見,一旦能抉擇出徹底離戲的真實勝義,那麼世俗 諦採唯識見便能將此二大乘總軌融合起來,內依甚深見、外以廣大行修持,便是無 上的大乘正見。如本論言: 「依於唯心已,當知外無實,依於此理已,知彼亦無我。  乘二理妙車,緊握理轡索,彼等名符實,大乘之行者。」 以上以我分別念、提取引用自宗全知米滂仁波切所造《中觀莊嚴論釋-文殊上師歡 喜教言》總義內容,本論作者靜命菩薩,則是將印度佛法傳至西藏的那爛陀寺大班 智達。以下簡述著述者功德。 自宗米滂仁波切,於七歲遊戲時便自然流露出《定解寶燈論》一著,在完成廣大佛 行、智者事業,示寂前便明言自己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我個人對其有很深的信心。 若各位能夠深入他的論典,必然能知其定非常人。此論由智慧、教證理證詳論外道 乃至內道宗派,有點不好懂,不過若能觀其〈總義〉一章並加以理解,相信也有大 利益。下為全文連結: 《中觀莊嚴論釋-文殊上師歡喜教言》 http://www.larong-chuling.com/pdf/43.pdf 願一切善緣增上。 -- 菩提心妙寶,未生令生起,已生勿退失,輾轉而增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247.100
xup6m4fu6:隨喜,請問《現觀莊嚴論》和這本論是一樣的嗎? 10/25 15:42
Sorahane:阿彌陀佛 ~ 10/25 16:12
Xras:現觀莊嚴論是般若經的釋論,論主是彌勒菩薩 10/25 16:29
buddhanature:回文很用心~ 10/25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