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本書見於下列網址 http://dama.oba.org.tw/c.htm 此書是阿迦曼尊者弟子所記載尊者的修行經歷。 尊者是泰國上座部佛教的僧人,書中記載了尊者如何先證阿那含果,再得阿羅漢果。 在書中提及了他往生是發菩提心於佛果,但今生卻因見生死苦海,而轉求此生解脫。 書中詳細說明了修行經歷,與種種說法度化救濟眾生的事蹟。 也提及許多其他世界眾生以及諸佛羅漢對尊者的訪問交流。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8.83
yuho2009:大推這本書 02/14 14:41
yuho2009:邁向解脫道的傳記 02/14 14:42
> -------------------------------------------------------------------------- < 作者: armida (東岐明) 看板: Buddhism 標題: Re: [法語] 尊者阿迦曼傳 時間: Mon Feb 14 14:49:53 2011 ※ 引述《armida (東岐明)》之銘言: : 本書見於下列網址 : http://dama.oba.org.tw/c.htm : 此書是阿迦曼尊者弟子所記載尊者的修行經歷。 : 尊者是泰國上座部佛教的僧人,書中記載了尊者如何先證阿那含果,再得阿羅漢果。 : 在書中提及了他往生是發菩提心於佛果,但今生卻因見生死苦海,而轉求此生解脫。 : 書中詳細說明了修行經歷,與種種說法度化救濟眾生的事蹟。 : 也提及許多其他世界眾生以及諸佛羅漢對尊者的訪問交流。 以下所引內容是書中所載尊者證阿羅漢果後,十方世界諸佛曾來讚嘆。 這是小乘聖者所記載十方諸佛,類同於大乘經說事蹟。 069諸佛和阿羅漢弟子們的讚嘆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証之後,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有許多佛陀跟他們的阿羅漢弟 子們一起來探視他,讚賞他的解脫。有一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萬個弟子們前來;另一 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十萬個弟子們前來。隨從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數並不一樣,要看 每位佛陀的成就而定。然而隨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們,並不是實際的弟子人數,他 們只是象徵的,表示相較於另一位佛陀弟子的總數而已。在阿羅漢弟子之間,也有許多 沙彌跟隨著。就抽象或非人稱的意義上來說,「阿羅漢」一詞適用於「沙彌」和「比丘 」。   諸佛開示尊者阿迦曼許多要點說:「如來(諸佛用於自稱時,相當於「我」)已經 知道了你從生死輪迴的牢獄中解脫了,現在我們來為你讚嘆。它是一個廣大的牢獄,堅 固地被看管著,充滿著迷惘和誘惑,全都用來強化它的圍牆,而使入獄者迷惑於這樣的 事實─他們不過是因為放逸而喪失自由的牢囚而已。這就像一個生了病的人,卻不想去 尋求藥方一樣,任何處方對他們可能都是完全無用的,如來的正法就像那個疾病的處方 。有情眾生正感受著由他們自己的煩惱銳箭所造成的疾苦,他們的疾病似乎是無可救藥 的,只要他們拒絕接受正法治療的話。他們必須感受著再生再死,身心相續無盡的痛苦 。圍繞他們的正法是派不上用場的,因為他們既不在意,也不敢去看、聽和應用它。   「因此雖有正法,而有情眾生卻在他們自己痛苦的暴風中無助地迴旋著。直到他們 注意到正法,並把它付諸修習,否則,無人能夠給他們任何幫助。諸佛可能來了又去了 ,然而疾病仍在那裡困擾著那些不願學習的人們。所有諸佛的訊息是一樣的,因為有情 眾生心裡的煩惱也都是一樣的,沒有諸佛正法所不能揭露和除滅的煩惱,除了屈服於他 們自己的煩惱而把正法看得比它還次要的人們。   「正法和煩惱是彼此相反的,一個遵從正法的人必須對抗或不服從煩惱,然而服從 煩惱的人,必然會違背正法,認為正法是令人苦惱的,剝奪了他的樂趣。但是一個具有 分辨智的智者,就不會像那樣地自我屈服。他絕不像一隻烏龜被放在鍋裡煮沸而死在那 兒。同樣的方式,世間也被它自己的煩惱烹煮著,不知道怎樣離開監禁它的鍋子,所有 活著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不論是在水中的,在陸上的,在空中的,或在地下的。那份炙 熱存在他們的心中,無論他們走到和住在那裡,他們都隨身帶著那份炙熱。   「現在你已經見到如來了,並且知道這除了心意的絕對純淨之外,沒有別的。如來 能夠到這裡,也只是透過三摩地的形式(虛設的,想像的,世俗的或相關的形式)。」   尊者阿迦曼接著說:「我對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沒有懷疑,但是,在您般涅槃(完 全的滅盡而沒有任何餘留)之後,怎麼還能夠以這樣的形式而來?」   佛陀回答說:「這樣一個暫時的形象,對於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是必需的,雖然 他是無形的,但是為了來看一個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他仍然要虛擬一個世間的形象 。但是當兩者都已經達到般涅槃時,就不需要世間的形象了。諸佛之間也是一樣,先透 過世間形象的過程,藉著這個示現做為暫時的溝通工具,才能知道在他們以前的諸佛。 透過絕對的解脫,並沒有任何的表現或顯示。同樣的方式,如來和阿羅漢弟子們為你方 便示現,讓你能夠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們的樣子。   「換句話說,任何需要透過世間形象接觸的地方,就需要一個虛擬的形象才能聯繫 。但是,任何需要透過絕對解脫的關係,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間的形象了,因為雙方 都已經平等而一致了。然而,當要知道個別的特性時,又再度需要世間形象做為對比, 才能瞭解空無形跡、顯示或表現的絕對解脫是自然地輝耀著,也被一種無比的喜樂寧靜 所實証著。那些瞭解這個事實的人對於透過世間形象(相對地說)來表達或描述絕對的 解脫,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而自己存在的絕對解脫是不依靠任何事物的。」   佛陀接著問他:「你問那個問題是出於疑問或是為了問候?」尊者阿迦曼回答:「 為了問候我才這麼問,因為,事實上,在世間或絕對解脫之中,我沒有任何疑惑,於佛 、於法、於僧,我自己已經証知了經文所說的『見法即見如來』,意即佛、法、僧就是 從有情世間淨化和解脫。無論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來或不來,都不能改變我所証知的信 念。」   佛陀接著說,他也瞭解尊者阿迦曼向他提出這種問題的用意,那是一個互相問候的 方式。   很顯然的,伴隨佛陀的阿羅漢弟子們都沒有說話,只是以感人的態度坐在自己的位 置上。即使小沙彌們也安靜地坐著,雖然(在世人眼中)他們都很可愛。這些沙彌們都 在九到十二歲之間,起初見到他們,不由得感覺就像一個成人看到一個小男孩那樣,想 要撥弄他的頭髮。那些事先不知道這些沙彌都是阿羅漢的人,必然會做出一些不應該做 的事來。那些已經知道他們是阿羅漢的人,就絕不會想到做那樣的事了。就像其他的阿 羅漢弟子們,這些沙彌的風度也很感人,不下於他們。因此所有的阿羅漢弟子們,包括 比丘們和沙彌們,由於他們完美地自律著,都一樣地振奮人心和感人肺腑。   如果尊者阿迦曼好奇的要知道有關於傳統的經行和靜坐禪思修習、經行和靜坐禪思 的穿著方式和比丘之間相互尊敬的方式等,在他靜坐禪思時,就會由佛陀本身或是一位 阿羅漢弟子,為他顯示正確的方法。所有給他的解釋都很詳細,例如為他示範在經行禪 思時,怎樣放置雙手,怎樣走路,以及經行時怎樣控制自己。靜坐禪思也被示範得很詳 細,顯示一個修行人應該面對那個方向,坐的姿勢‥‥等。   070基於世俗和絕對解脫的尊敬   比丘們互相尊敬的方式有一個顯著的特徵。有一次,尊者阿迦曼對佛陀時代的比丘 們如何互相尊敬感到好奇。當他靜坐禪思的時候,在他的定境中就出現了佛陀和許多不 同年齡的弟子們,有些頭髮灰白,也有沙彌,大小都有。沒有任何人同時到達,而是, 各人獨自前來或是一個接著一個。誰先到就坐在前面,至於那些後來的人就按照到達的 先後次序入座。一個先到的沙彌就坐在比丘們的前面,而年長得足以做他們祖父的比丘 們,則安詳地坐在這些年青人的後面,他們這樣做,毫無困窘的樣子。即使佛陀本身, 來遲了,也毫不在意地坐在其他比丘們和沙彌們的後面。   尊者阿迦曼對佛陀弟子圈內,明顯不按長幼次序的情形感到驚訝,佛弟子們是以他 們的秩序和律儀著名的。過了一會兒,不用佛陀發言解釋,尊者阿迦曼就瞭解了,這種 尊敬只是基於解脫法而已,沒有假設的或相對的事實包含在裡面。在這個基礎上,沒有 關於戒臘的傳統或社會紀律,那只不過是相對的真實。從佛陀自己起,下至於阿羅漢弟 子們和最小的沙彌們,只有基於絕對純淨的絕對平等。   當尊者阿迦曼想再知道有關他們之間傳統的尊敬方式時,他面前的佛陀和阿羅漢弟 子們迅速地改變位置。佛陀坐在聚會的前面,而曾經坐在前面的沙彌,移動到比丘們的 後面,然後,全部按照通常所知道的律儀秩序而坐著。尊者阿迦曼於是明白了,這一定 就是佛陀時代,比丘圈中,尊敬其他比丘的方式。一個阿羅漢比丘要尊敬另一個持守戒 律而戒臘較高的比丘,即使那個比丘仍非阿羅漢。   這之後,佛陀開示尊者阿迦曼說:「如來的比丘們,是以對彼此的尊敬和善意為特 徵,那是基於榮耀和尊嚴的平等。在一個聚會裡,不論多大的聚會,如來的比丘們,沒 有爭吵或侵犯的態度。一群比丘的聚集,如果不互相尊敬,或不依照指定來代表我的正 法和戒律(正法律)為師而行,就不能被稱為如來的比丘。他們是虛偽的比丘,只是假 裝成真的而已。相反的,一群比丘的聚集,他們順從地奉行正法和戒律,就有資格被稱 為如來的比丘,不論他們是在那裡剃度的,不管他們是誰,屬於什麼階級或國籍。他們 全都追隨著如來的腳步,遲早必定達到痛苦的熄滅。」   在這簡短的開示之後,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們立即消失,而尊者阿迦曼深信他所 見的事實。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