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jokker大德引Discovery之文十分犀利,切中肯綮。 學生明告此位大德,學生的回答無法滿足不同的佛教徒。 即便是所謂「佛教徒」者,亦有多種。 學生類舉: 1. 護持世尊說法不遺餘力,發願正法永傳,廣渡世人離苦入涅槃,        例如magelinus這位大德。 2. 潛心誦唸佛教經典,不遺餘力,發願下能渡己自證涅槃成佛,        上能利他利人者,如本版上許多大德皆是如此。 3. 潛心誦唸佛教經典,並轉諸於世間文字,發願世尊慈悲心能普傳普渡,        能令世人離苦得樂,成就大同圓滿世界。 例如Jack0大德不遺餘力的將善文善法轉貼至各個版上,即使是令他人        輕視之,亦不為所動。 佛教徒者,各居其位,各以其因緣,成就不同言行舉動。 舉動有多元,本來則一自渡渡人。 所言自渡者,其實本來就不必教、不必學,因為芸芸眾生所有舉措、無時無刻一切行動,       無不在希冀求得自身安適、求得自身無苦無煩惱。       只要人還有呼吸、只要心臟還在跳動,其人就是在求自渡。       就算化作鬼道眾生、或四聖法界者,只要有「形」存,就無不在求自渡。       學生尚無法細分四聖法界之各別不同,但是學生明白十法界俱是如此。 只緣凡夫方法往往不夠究竟故、往往不能真正離苦得樂,所以我們需要佛法。 所言「渡人」者,則依各人因緣而各有不同作為。 學生所言,係依六祖惠能心法而發,係禪宗法門。 如有佛教徒非禪宗門徒者,於此文內容不能起感應者,那是個人因緣。 正如學生於淨土宗、於密宗等等,亦無法起明顯感應,這是學生因緣。 學生再說一說學生自己心得體會,   禪宗法門,於六祖壇經後,結合金剛經、楞嚴經、圓覺經等等文義,已可融通無礙。   只要能細心思讀玩味之,便能見其圓滿究竟之處。   學生故以圓滿究竟之禪宗法要訴諸文字,供大德參考。 ※ 引述《jokker (風動水月)》之銘言: : 先講一個故事, 從 Discovery 看來的,是真實的案例 : 有個人, 暫名叫甲 ,一天搭船旅行, : 他發現有船員, 帶了兔子上船, 準備拿來當食物 : 心中發了大慈悲心, 花了點小錢, 把兔子買來 : 因為怕船員會私下把兔子宰來吃, 所以決定就近放生在附近小島 : 一年後, 長期研究這個海域的小島生態的一位教授, 暫名為乙 : 發現兔子因為沒有天敵, 所以在島上大量繁殖, 啃食植被 : 島上多種原生品種的動植物, 因此大量滅絶, 有幾個稀有種已然絶種 : 根據他的長期研究跟統計, 他推斷, : 在一年後, 兔子會啃食完所有植被, 之後大量死亡 : 而在兔子死亡之前, 島上物種, 會滅絕到只殘存八分之一 : 因為這區域內的小島, 環境類似, 兔子不能讓它拓展到其他小島 : 兔子生殖力強, 而且善於躲藏, 只要一對存活, 慘劇就會繼續 : 這位教授乙, 於是擬定了屠殺計劃 : 順利的把所有兔子全部殺光 : 在他持續的監控之下, 十年後, 島嶼的生態系才慢慢恢復舊觀 : 不過已經滅絶的物種, 再也無法挽回 : 這位教授是基督徒, 就基督徒的道德觀來講, 他的作為不造成爭議 : 我想請問的是, 佛教徒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 : 問題之一 : 放生者甲, 是有功德, 還是無功德? : 殺生者乙, 是造惡業, 還造善業 ? 請先明白,何謂「功德」? 一日,韋刺史為師設大會齋。齋訖,剌丈請師升座,同官僚士庶,肅容再拜,問曰 :『弟子聞和尚說法,實不可思議,今有少疑,願大慈悲,特為解說。』 師曰:『有疑即問,吾當為說。』 韋公曰:『和尚所說,可不是達摩大師宗旨乎?』 師曰:『是。』 公曰:『弟子聞達摩初化梁武帝,帝問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 德?」 達摩言:「實無功德。」 弟子未達此理,願和尚為說。』 師曰:『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 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師又曰:『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 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 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 善知識! 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 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非我祖師有過。』 請再明瞭,佛性為何? 若人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 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     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     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請再明瞭,所言因果業報者,禪宗修行人是如何看待因果業報的呢?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卷第十九 百丈每至陞座。常有一老人聽法。一日,眾去,老人獨留。    丈云。汝是何人。老人云。某非人。然某緣五百生前迦葉佛時曾住此山。    錯答學人一轉語。所以五百世墮野狐身。今欲舉此話。請和尚為答。    丈云。汝試舉看。老人云。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某對云。不落因果。    丈云。汝問我。與汝道。    老人遂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丈云。不昧因果。    老人遂悟。得脫野狐身化去。 : 問題之二 : 假如你是放生者甲, 身為佛教徒, 你是放, 還是不放 ? : 問題之三 : 假如你是殺生者乙, 身為佛教徒, 你是殺, 還是不殺 ?   大德作此二問題,學生試作一答。   如果學生是教授甲,學生一念慈悲而只想救兔子,學生當然放。   如果學生是教授甲,學生一念慈悲而只想救小島上眾生,學生當然不放。   如果學生是教授乙,學生一念慈悲而只想救小島上眾生,學生當然殺。   如果學生是教授乙,學生一念慈悲而只想救兔子,學生當然不殺。   只知道有哪些路可以走、只明白應該走哪些路,就走那條路,就做那件事。      該有何因果,學生一力承擔。   只要有肉身、有形體,「因果造作」本就無法避免,十法界眾生俱是如此。   並非「不立因果」,而是「不昧因果」。   學生在以下文章已經提及過, 學佛最重要的是捫心自問:發何願?作何行?本何信?      信願行三者,凡聖俱是如此。   9552 2 6/19 Leisuretime3 R: 一位我慢心重的修行人 9547 2 6/19 Leisuretime3 R: 一位我慢心重的修行人 於信願行中,能夠始終如一者,方能不昧因果。   而且所言「願」者,必須有『主』有『次』,並且有具體的可造作可依循的行可走, 所以學生作是文: 9557 3 6/19 Leisuretime3 R: 一位我慢心重的修行人   如果所發的願力不夠具體、或者沒有明確的行為可供依循、或者自己無法如實前進,     那就表示那不是自己真實的願力,如果要說那是自己的願,就是自欺欺人。 : 只是想看看大家的看法, 跟做法 : 以下這兩種意見 : => 當然放生, 只要唸經, 佛菩薩自然會保佑眾生, 不讓島上生物滅絶 : => 或是, 當然不殺, 只要持咒回向, 佛菩薩自然會保佑眾生 : 應該是很多佛教徒都會贊成的 : 不過我個人覺得不是很現實, 所以目前先不討論 以上供大德參考。 -- 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 自心煩惱無邊誓願斷 自性法門無盡誓願學 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6.45.170 ※ 編輯: Leisuretime3 來自: 203.66.45.170 (07/07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