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放生一事,原為感發同人戒殺護生之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 心行各異,縱不能全皆感動,即感動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殺若干生命,況不止一人 乎。至謂小魚被大魚所食,即放之長江,亦難免不遭網罟。此種計慮,似乎有理,實則 為阻人善念,助人殺業。其人幸得為人,或不至身受殺戮,故作此無理之理,以顯己之 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為魚,及諸生命,當受殺時,斷斷不肯起此種想念。唯冀有人 救己之命,別無他種救亦恐或後來又被別物所食,別人所得,唯願甘心受戮,免致後復 遭殃等想。果能當此時,作此想念,尚不足為訓。況萬萬不能當此 時作此想念,而於無關痛癢時,作此阻人善念,啟人殺機之語。其人來生,若不自受其 報,則日月當東行,天地當易位矣,言可妄發乎。大魚食小魚,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 ,亦不能無有。若謂小魚被大魚食盡無餘,則無此事理。放者盡被人復捕去,亦無此事 理。何得如是過慮。譬如救濟難民,或與一衣,或與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則當曰 ,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終身溫飽,與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凍餓而死,便可不至長受 凍餓矣。又如強盜劫人,有力者為之捍禦。彼將曰,汝若能捍禦彼一生,則為甚善。唯 捍禦一時,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搶劫一空,後來不至再被搶劫之為愈也。父母之於子 ,常常撫育,而慈母不能撫身後之子。彼將謂,既不能撫育,不如殺之之為愈乎。君子 修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彼必期於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 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於死也,哀哉,痛哉。不禁 絡索言之。 -- 諸佛正法僧伽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 為利眾生願成就佛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14.233.172
Kevinsa:讚嘆印光大師 06/22 07:41
ycc124:感謝板友與法師的慈悲 06/22 09:02
summertrees:讚嘆歡喜!! 06/22 09:50
※ 編輯: lin666 來自: 119.14.233.172 (06/22 19:22)
congency:隨喜讚嘆 06/27 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