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四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日日身蒙塵土,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   佛言:「大王!從何所來?」   波斯匿王白佛言:   「世尊!彼灌頂王法,人中自在,精勤方便,王領大地,統理王事,周行觀察而來至 此。」   佛告大王:「今問大王,隨意答我。譬如:有人從東方來,有信、有緣,未曾虛妄, 而白王言:『我東方來,見一石山,極方廣大,不穿、不壞,亦無缺壞,磨地而來,一切 眾生、草木之類,悉磨令碎。』南、西、北方亦有人來,有信、有緣,亦不虛妄,而白王 言:『我見石山,方廣高大,不斷、不壞,亦不缺壞,磨地而來,眾生、草木悉皆磨碎。 』大王!於意云何?如是像貌大恐怖事,嶮惡相殺,眾生運盡,人道難得當作何計?」   王白佛言:   「若如是者,更無餘計,唯當修善,於佛法律專心方便。」   佛告大王:   「何故說言:『嶮惡恐怖,於世卒起,眾生運盡,人身難得,唯當行法、行義、行福 ,於佛法教專精方便?』何以不言:『灌頂王位眾人人首,堪能自在,王於大地,事務眾 人當須營理耶?』」   王白佛言:   「世尊!為復閑時,言:『灌頂王位為眾人首,王於大地多所經營。』以言鬥言,以 財鬥財,以象鬥象,以車鬥車,以步鬥步,當於爾時,無有自在:若勝、若伏,是故,我 說:『嶮惡恐怖卒起之時,眾生運盡,人身難得,無有餘計,唯有行義、行法、行福,於 佛法教專心歸依。』」   佛告大王:   「如是,如是,經常磨迮,謂:惡劫、老、病、苦,磨迮眾生,當作何計?正當修義 、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有大石山,高廣無缺壞,周遍四方來,磨迮此大地,非兵馬咒術,力所能防禦。    惡劫老病死,常磨迮眾生,四種大族姓,栴陀羅獵師。    在家及出家,持戒犯戒者,一切皆磨迮,無能救護者。    是故慧士夫,觀察自己利,建立清淨信,信佛法僧寶。    身口心清淨,隨順於正法,現世名稱流,終則生天上。」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 《菩提道次第廣論》{節錄}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已一)正修下士意樂 (庚一)發生希求後世之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壬二)修習勝利 (壬三)當發何等念死之心 (壬四)修念死理 (癸一)思決定死 (癸二)思惟死無定期 (癸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 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謂若真起隨念死心,譬 如決斷今明定死,則於正法稍知之士,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住,多能任運遮彼貪愛, 由施等門樂取堅實如是若見為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穀殼, 全無心實,是欺誑處,便能遮止諸罪惡行。由其恆常殷重精進,修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 業,遂於無堅實身等諸事取勝堅實。…《大般涅槃經》云:「一切跡中,象跡第一;一切 想中,無常死想是為第一,由是諸想能除三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略)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此中有三, 一 思決定死,二 思惟死無定期,三 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初中分三。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却退者。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 ,……任住何境,其死定至……住前後時中諸有情類,終為死摧等無差別,即如彼云:「 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於其死主逃不 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堅硬隱固成 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研磨一切草木本幹 及諸枝葉,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 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亦非於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 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何等為四?謂老病死衰。大王!老壞強壯,病壞 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 ,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 ,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僅略引片段與前一則雜阿含呼應) {道前基礎} ……思惟暇滿利大者。為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為命存以來引樂除 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旁生。……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 道者,任隨一身,不為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身(八暇十滿)。……欲天亦多成無暇處, 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為第一。此復俱盧洲人,不堪為諸律儀所依,故讚三洲之身,其中 尤以瞻部洲身,為所稱歎是故應當作是思惟,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 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愚蒙,而為重大。……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 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 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 乏安樂,莫得暇身。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由依人身筏,當度 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 ……思惟極難得者……「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 塵。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故從善趣惡趣二 俱難得。……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是故薄伽 梵,說人極難得,如龜項趣入,海漂軛木孔。……如是思惟難得之後,應作是念,而發欲 樂攝取心要。謂若使此身為惡行者,是徒耗費,應修正法而度時期。如親友書云﹕「從旁 生出得人身,較龜處海遇軛木,孔隙尤難,故大王,應行正法令有果。若以眾寶飾金器, 而用除棄吐穢等,若生人中作惡業,此極愚蒙過於彼。」弟子書中亦云:「得極難得人身 已,應勤修證所思義。」…… ……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變心力大,故應思惟如前所說。若不能者則應攝為 ,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 修習。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 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現見修積如是因者,極為 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總若別,皆屬難得。果門中難獲得者觀非同類諸惡趣眾, 僅得善趣,亦屬邊際,觀待同類諸善趣眾,殊勝暇身極屬稀少。如格喜鐸巴云:「殷重修 此,餘一切法由此引生。」……(略引)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華嚴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cool810 來自: 123.205.72.163 (01/06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