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為敝人的疑問與一些看法 再次強調 是敝人的"疑問" 與"不一定正確"的看法 提出只是想與大家討論 敝人看到很多人瘋狂持咒 想為自己消業障 認為唸越多消越多 對於這樣的人 大家如何看待? 若有人持咒是為了讓自己運氣更佳 躲避災難 相信持咒後積得功德來世或今世過的更好 相信消除業障後生活可得安樂 大家如何看待 若有人只持咒求安樂而不去求正法 該如何看待 又有人持咒為他人加持 認為如此他人即可得物質與精神上之安樂 該如何看待 色受(物質上)為無常 無常之事物為苦 想行識(精神上) 為無常 無常之事是苦 若持咒求到的是無常 不等於在求苦嗎 北傳《中阿含心品多界經第十》 如果還會捨離從內心去探求滅苦之道,反而向心外求法, 去學習外道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語, 以此祈求令我脫離痛苦, 這種行徑反而是求苦、習苦、趣苦、苦盡者,已親見正法者絕不可能如此; ^^^^ 敝人認為何謂正法 如 相應部12相應70經 (學友篇) 你怎麼想,須尸摩!色是常的,或是無常的呢?」 「無常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是苦的,或是樂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為無常的、苦的、變易法,你適合認為: 『這是我的,我是這個,這是我的真我。』嗎?」 「不,大德!」 「因此,須尸摩! 凡任何色,不論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粗、或細, 或下劣、或殊勝,或遠、或近,所有色應該以正確之慧這樣如實被看作: 『這不是我的,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真我。』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須尸摩!看到了這樣,已受教導的聖弟子,在色上厭,在受上厭,在想上厭, 在行上厭,在識上厭。 厭者離染,從離貪而解脫。 當解脫時,有『[這是]解脫』之智,他了知: 『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 ==================================================================== 若持咒求取的是 解脫之智 敝人認為是正法 但我看到的 往往不是如此 以上為敝人之粗見 為敝人之疑問 提出只是想討論 只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謝謝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 其實南傳國家現在從出生到喪葬都有持誦咒願迴向, : : 以表達善意,甚至還有戒律規定不咒願祝福的話違戒。 : : 當然,咒語本身的梵文或巴利文,是有其意義的。例如 : : 祝福、例如皈依三寶、例如請三寶加持等等。 : : → SkyElder:依敝人目前的見解 咒願與咒語是不一樣的 61.66.243.96 05/12 16:38 : 語言都是生滅法,只差在背後是善意或惡意。咒願或咒語 : 一不一樣,常常會討論成文字遊戲。對於周利槃特尊者,「掃 : 地」是他為凡夫時智商無法完全覆誦的詞,但他可以持誦這詞 : 而成就止觀,這就是佛教的方法。 : 最好還是能回歸到經、律來看,而儘量不要以個人的推測 : 而太早下定論。佛世時的外道惡咒也幾乎都是可以一般人可以 : 理解的內容,那就不是佛陀所反對的惡咒了嗎? 非也。語言是 : 否能理解並不是區分是否為佛法的唯一標準。 : : → SkyElder:但即使是使用咒願替人祈福 佛言不應爾 61.66.243.96 05/12 16:50 : 如同先前引用的,您所轉貼文章中引用的『四分律』,記 : 載佛陀多次說可使用咒願替人祈福。研習經論切忌人云亦云, : 被一些斷章取義的人影響,而犧牲了自己中立認清佛法的機會。 : 畢竟您都花了那麼大的心力想要探求佛陀本懷,若能自己清楚 : 的了解,從經、律的本身而探求,相信會是最好的。 : 若對探求佛陀本懷有興趣,不妨親自多研習阿含經,親自 : 向佛陀學習,而不是聽別人的解釋。我也是將四部阿含讀了幾 : 遍、加上有機緣與南傳法師切磋之後,才發現市面上講解阿含 : 經的斷章取義的也是不少,許多講解阿含經的人詐財騙色的也 : 不少,甚至有些是明顯的附佛外道。我們還是得自己多加油, : 才能避掉許多問題呀。 : : 推 SkyElder:是有善巧方便 吸引我從國中念佛唸咒唸 61.66.243.96 05/12 17:45 : : → SkyElder:到研究所畢業 61.66.243.96 05/12 17:45 : : → SkyElder:直到當兵前夕無意中買到一本 大念處經 61.66.243.96 05/12 17:47 : : → SkyElder:我確信這才是成就正道 涅槃唯一道路 61.66.243.96 05/12 17:48 : 南傳現在正統的修法之一就是以持咒修止觀而成就念處, : 念處的方法其實是有很多種的。也祝您止觀成就,早證涅槃。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6.243.96
solarjeff:請問您是否如實依照大念處經所言修持? 123.240.2.211 05/13 23:31
solarjeff:大念處經的方法目的為何? 這些目的與現 123.240.2.211 05/13 23:32
solarjeff:世的關連為何? 連接這個關連作用又為何? 123.240.2.211 05/13 23:33
solarjeff:看到您於前文中推文所言,定中觀察力極 123.240.2.211 05/13 23:34
solarjeff:強,可否請問是如何強? 要到達何種強度 123.240.2.211 05/13 23:34
solarjeff:才能生慧? 不知可否懇請分享? 123.240.2.211 05/13 23:35
solarjeff:如果有不方便的地方,還請略過, 123.240.2.211 05/13 23:36
solarjeff:若有冒犯之處,在此先向您道歉。 123.240.2.211 05/13 23:36
SkyElder:敝人是有些心得 但恐不值一哂 61.66.243.96 05/14 13:07
SkyElder:#1A2a0Qpw 心得在此篇推文 61.66.243.96 05/14 13:20
SkyElder:感謝您 61.66.243.96 05/14 13:21
DavidChiou:其實我覺得 SkyElder 大德是盡量很客觀 220.135.3.57 05/15 06:36
DavidChiou:的在討論了,大家可以不必太緊張 :) 220.135.3.57 05/15 06:37
DavidChiou:我想依經律而論的話,SkyElder 應該是 220.135.3.57 05/15 06:37
DavidChiou:會聽進去的。只是每個人背景不一樣,加 220.135.3.57 05/15 06:37
DavidChiou:上現在很多自命阿含的給了大家很多斷章 220.135.3.57 05/15 06:37
DavidChiou:取義的資訊,而導致了一些誤解。這些其 220.135.3.57 05/15 06:38
DavidChiou:實自己研習阿含經後也可以釐清,而了解 220.135.3.57 05/15 06:38
DavidChiou:佛陀的確說法是一致的,而不會說大小相 220.135.3.57 05/15 06:38
DavidChiou:輕,那都是後人製造的了 :Q 220.135.3.57 05/15 06:38
cool810:小大相輕真的不必,舉藏傳佛教為例,雖然 58.99.10.66 05/15 13:10
cool810:也有大小乘的判教,但是藏傳顯宗需先學習 58.99.10.66 05/15 13:11
cool810:小乘的有部、經部,而後再大乘的唯識(不了 58.99.10.66 05/15 13:11
cool810:義)、最後才是中觀(了義),並不是一下就進 58.99.10.66 05/15 13:12
cool810:入中觀空義,那會錯解。藏傳裡講到一個非 58.99.10.66 05/15 13:12
cool810:常簡單的理由:小乘的二乘人也是聖者,高 58.99.10.66 05/15 13:13
cool810:出我們凡夫太多,怎麼可以我慢輕視,成佛 58.99.10.66 05/15 13:13
cool810:道上同樣都是必須學習。 58.99.10.66 05/15 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