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octopusy (gg)》之銘言: : 你們會因為修行 : 覺得人生無常 : 然後不敢追求東西嗎?? : 追求籃球球技 但是車禍就會失去 : 追求美好的人際關係 但是毀容就會失去 : 追求...... 都會因為意外而失去 : 失去反而會比原本更痛苦 : 心中有這種心態怎麼辦? : 你們會因此不敢追求嗎>?? 確實在佛教的某些觀察裡, 引導我們經由分析、觀照於現象的本質, 發現其幻現幻有,確是沒有真實、不變、恆常的存在. 不過這層"空義"的觀察,意旨是要告訴我們不執著於任何事物,放下我執. 假使我們停滯於這層空義而執以為實,空的觀察將轉為我們執著的新一項事物-- 在下曾看過書籍將這種情況稱為"空毒"-- 而導致我們厭離於維持任何正常的關係,或輕易導出這類結論: "何不現在就將一切放棄"或"反正一切夢幻,何不愛怎樣就怎樣". 然而持著這類分析結論的人, 卻顯然無法在宗義宣揚者"釋迦牟尼佛"身上見到這類放棄生活、恣意而行的徵相! 況且佛陀行、住、坐、臥有八千威儀,圓滿行持六度萬行....等非常人能及的莊嚴, 代表著佛陀對於世間法的重視態度--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分析後找不到存在"的空義是教法的一部份,但並非為教義全貌. 有好的籃球球技如果能讓自他得到利益,只要不執著有何不可呢? 有美好人際關係如果能讓大家快樂幸福,只要不貪愛有何不妥呢? 就是因為知道會失去,所以在能擁有的當時更能珍惜,在失去時更能有所準備. 這不是很好嗎? 我們平常擁有了拼命希望保有、失去時因無法接受而哀傷逾恆,豈不是更大的的痛苦! 因此據聞佛教空義是基於"緣生性空"的中道義,相當有力而善巧, 其義理在世間法也能有相當積極、正面的意義, 不妨參考比如"入中論"等基於緣起的哲理研究,個人以為有益於此"空性"主題的思惟. 0.0 謹以此分享個人想法於這一主題,不足處還請指導於我.感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0.32.37 ※ 編輯: phoneme 來自: 61.60.32.37 (05/30 18:13)
octopusy:感恩~~ 59.113.163.118 05/30 20:01
cool810:不是不敢擁有,佛教徒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 58.99.10.128 05/30 22:43
cool810:麼,減少貪執而行布施,得到的回饋更多。 58.99.10.128 05/30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