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kevinsilver (Silver)》之銘言: : → cool810:沒有使用標記法,它會帶出"止"的效果嗎? 58.99.10.3 02/11 23:17 : → cool810:我自修阿姜念的修法,在家裡做家事時可以修 58.99.10.3 02/11 23:19 : → cool810:現在對她觀察身的姿勢稍微有一點概念.我們 58.99.10.3 02/11 23:20 : → cool810:意識會習慣的黏著導致看不清覺知能力微弱 58.99.10.3 02/11 23:21 這是巴利佛教界一個常被討論的問題, ( http://www.sativadin.freezoka.com/TheraisingofvipassanatraditioninBurma.pdf ) 專修四念處者, 因為沒有禪定之水的滋潤, 而速達覺悟, 因此又被稱為"乾觀者", 乾觀道一般是被認為跳過禪定與神通的修法, 然而,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曾經說過, 他是透過修習四念處, 而能通達五種世間神通與漏盡通, 也是透過此修法, 而能憶起過去千劫並且認知一千個世界. (抱歉, 這段找不到確切經文) 所以四念處修行是可以帶出止的效果的, 只是當然與止乘者先得安止定, 而後依序開發四禪八定, 並從禪定中體悟苦, 空, 無常, 無我是有定力上的差別的. 而您說的阿姜念的修行法我也曾經聽我的師父提過同樣的概念, 正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動作難以敏銳地察覺心念與色身的關係, 所以才要透過經行 晏坐等較容易的目標下手, 來慢慢培養覺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221.175
cool810:我也覺得要有奢摩他(止)的基礎才能生起 58.99.10.3 02/11 23:48
cool810:毗婆舍那(觀),因為沒有禪定怎麼觀得起來 58.99.10.3 02/11 23:49
Cid:我一開始學的時候, 倒是沒有學怎麼"止", 直接218.166.221.175 02/11 23:50
cool810:我修習的程度很淺,很容易被昏沉和掉舉干擾 58.99.10.3 02/11 23:50
Cid:就觀了, 據前人的經驗, 在觀的過程中會伴隨產218.166.221.175 02/11 23:51
cool810:我想要先要有突破才能再繼續 58.99.10.3 02/11 23:51
Cid:生一定程度的定力, 因此並不是說純觀者就完全218.166.221.175 02/11 23:52
Cid:不會有止的基礎了.218.166.221.175 02/11 23:52
cool810:嗯 有聽過這種說法 而且根據自己一些經驗 58.99.10.3 02/11 23:53
cool810:也相信. 達到平衡的話止和觀應會互相增強 58.99.10.3 02/11 23:54
cool810:純觀者證成的是不是慧解脫阿羅漢? 58.99.10.3 02/11 23:56
Cid:是的.218.166.221.175 02/11 23:57
cool810:那目標就這個吧 止行者的俱分解脫太難了 58.99.10.3 02/11 23:59
kevinsilver:這個連結很好 推一下 61.66.243.96 02/12 12:37
http://www.what-buddha-taught.net/index2.htm 這個連結也提供各位參考 :) ※ 編輯: Cid 來自: 218.166.221.175 (02/12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