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誠如諸位板友所言: 「心解脫」(或稱意解脫)是一種概念, 而「慧解脫」是另一種概念。 佛典上提及阿羅漢時, 多半是稱為「心解脫‧慧解脫」,或是「無漏‧心解脫」; 表示阿羅漢是同時證得這兩種境界。 《大乘義章‧卷18》: 「斷除四住。世諦心淨。名心解脫。  於世諦中。一切德脫。用心為體。故偏說心。  斷絕無明。真諦慧明。名慧解脫。  於真諦中。一切德脫。用慧為主。故偏說慧。」 個人的見解以為: 心解脫是描述:心或意,不與五蘊相應,        使得意或識不起、不生。 單就心解脫而言, 如果人進入深度昏厥、催眠、禪定狀態, 完全感受不到任何五蘊的感官刺激,或至少無從興起相對應的意識, 則這種狀態,便可以稱為心解脫。 只是,一般狀況下的“心解脫”都只是暫時性的,都是可能脫離的。 因此,單憑心解脫,並不足以成就阿羅漢。 阿羅漢的心解脫,是完全不受五蘊干擾、相應的狀態, 阿羅漢不起任何煩惱,無論其意識是否清醒。 慧解脫,才是真正成就阿羅漢的條件。 而印象中,佛典從未出現過有任何慧解脫者「退轉」的事例。 照佛典的描述: 瞿低迦尊者,在自殺前應該已證三果阿那含。 阿那含三果聖人,此生肉身一死, 立即進入中陰界、色界或無色界,進而入涅盤。 因此,瞿低迦尊者自殺之後, 或許立即就在中陰界入涅盤了; 所以魔王波旬才會遍尋不著尊者的神識。 另外,正如一些板友所提: 「禪定」與「證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很多修行人是靠著修持禪定而證果,這是事實; 但那並不是說:證果一定需要靠禪定。 佛典上明白記載: 有些阿羅漢,完全沒有禪定的功力。 正因為沒有禪定功力, 所以這些阿羅漢往往沒有其它五神通,而只有漏盡神通。 這種阿羅漢,一般稱為「慧解脫阿羅漢」; 而那些修持禪定而得成就者, 因為通常都會修得五神通(或至少修得三明神通), 所以稱為「三明達阿羅漢」; 在三明達阿羅漢中,有些的禪定功夫更深, 不僅能入四禪定,更能入「滅盡定」, 這些證得八解脫的阿羅漢,就被稱為是「俱解脫阿羅漢」。 禪定也好,神通也好,這些都不是成就阿羅漢的充要條件。 總之,瞿低迦尊者自殺以求不退轉的故事, 並不能解讀成「阿羅漢會退轉」。 四果阿羅漢,一證之後,就不再受後有。 無論臨終時,是進入九次第定而入滅,或是單純的肉身死亡; 阿羅漢此生的肉身一死,就入涅盤。 至於入涅盤後的狀態為何,佛曰無記; 吾人佛子也就不必多加介意。 但可以確認的一點是: 佛教所謂的涅盤,並非虛無、虛空、絕對無。 因此,大乘所謂「乘願再來」,很可能發生在「涅盤之後」的之後。 我個人以為: 大乘或小乘,只是著眼面向不同、描述內容不同的兩套語言; 但其實兩者並沒有衝突之處。 -- 知識天的公共論壇: Yahoo!分站:http://tw.myblog.yahoo.com/public-forum UDN分站:http://blog.udn.com/linpepsi Blogger分站:http://linpepsi.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55.210
AHJKL:http://ppt.cc/sK5h 219.69.80.178 02/21 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