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d8888 (Don)》之銘言: : ※ 引述《cool810 (隨緣)》之銘言: : : 文中並沒有否認"我"具有連續性,但這個我是安立於五蘊和合的假名 : : 因此這裡的連貫是指這中間並沒有實有的連貫,而是基於緣起的相續 : : 例如在輪迴中你的下一世和現在不同狀態時,是不是不用受這世所造作的業報 : : 這表示在輪迴的過程中有一緣起相續的生命之流,但他不是實有的 : : 關於緣起相續的生命之流,以下這段講得精采,引自<佛陀的啟示>: : : 佛的弟子中有一個叫做嗏帝的,聲稱世尊曾教他:「輪轉飄泊的,乃是同一不變的 : : 識。」佛問他,他所謂的識是指什麼?嗏帝給佛的是一個典型的答案:「它就是那個能 : : 夠表現、能夠感覺,而且能夠隨處承受一切善惡業報的東西。」世尊就訓誡他說:「你 : : 這愚蠢的人啊!你聽見過我對誰這樣說法呀?我沒有用種種方法解釋識蘊是由因緣和合 : : 而生,如無因緣和合則不能生起嗎?」接著佛就詳細為他解釋識蘊:「識是從使它生起 : : 的因緣得名。因眼根與色塵相接而生起的識,就叫做眼識;因耳根與聲塵相接而生的識 : : ,就叫做耳識;因鼻根與香塵相接而生起的識,就叫做鼻識;因舌根與味塵相接而生起 : : 的識,就叫做味識;因身根與觸塵相接而生起的識,就叫做身識;因意根與法塵(意念 : : 與思想)相接而生起的識,就叫做意識。」 : 我並不主張六識之中的任何一識可以來去三世輪迴 : 但是「六識中沒有一個我」邏輯上並不代表「沒有一個我」 : 有人對佛法的理解是這樣的: : 所謂的異陰相續,就像是你拿火把去點燃另外一隻木頭 : 然後熄滅掉原本火把上的火 : 這樣火不連續,火把也不連續 : 不必實有的「我」也可以造成「異陰相續」 : 但我認為佛法上的「投胎架構」不是這樣的 : 我的認知是:有一個「識」,進入了「母胎」 : 成長出「名色」,然後這個「名色」提供「識」表演「生、老、病、死」的舞台 : 然後這個人掛了以後呢 : 因為無明引起了投胎的心行 : 「識」又漂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長出「名色」了 法友!這段我不是很懂您的說法。 "識"是因其他四蘊而生。也就是會因為其他四蘊的變化,生出不一樣的"識"。 死前的"識",與死後的"識"是不同的。 死後的"識",是因為行蘊而生,而再次升起。 我總覺得您的說法跟嗏帝比丘是一樣的。 當您承認"識"不會滅時,已經落入常見。 您只是把"靈魂"這名詞改成"識"而已。 : 這乍聽和一般的靈魂不滅說類似 : 但一般的靈魂不滅都認為:人死後有意識不滅(微細識蘊)或靈體不滅(微細色蘊) : 但此處的「識」不是六識 : 倘若主張六識可以輪迴,那就是嗏帝比丘的邪見了 : 經文如下: : --- :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四 : 名色有緣。若有問者。名色有何緣。當如是答。緣識也。當知所謂緣識有名色。阿難 : 。若識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無也。阿難。若識入胎即出者。名色會 : 精耶。答曰。不會。阿難。若幼童男童女識初斷壞不有者。名色轉增長耶。答曰。不 : 也。阿難。是故當知是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名色緣者。謂此識也。所以者何。 : 緣識故則有名色。阿難。若有問者。識有緣耶。當如是答。識亦有緣。若有問者。識 : 有何緣。當如是答。緣名色也。當知所謂緣名色有識。阿難。若識不得名色。若識不 : 立.不倚名色者。識寧有生.有老.有病.有死.有苦耶。答曰。無也。阿難。是故 : 當知是識因.識習.識本.識緣者。謂此名色也。 : --- : 「識」製增長了「名色」,而「名色」提供了「識」表演「生老病死」的舞台 : 倘若沒有「名色」讓「識」「立、倚」於其上,這「識」就只能乖乖從三界中消失 : 但從三界中消失(滅)可以代表世俗的徹底毀滅嗎? : 來看看阿羅漢吧,阿羅漢的名色毀滅了就不再有了 : --- : 雜阿含一零四經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惡邪見,作如是 : 言:「如我解佛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 :    : 時,有眾多比丘,聞彼所說,往詣其所,語焰摩迦比丘言:「汝實作是說,如我解佛所 : 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耶 ?」答言:「實爾,諸尊!」時,諸比丘語焰 : 摩迦:「勿謗世尊!謗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說,汝當盡捨此惡邪見!」諸比丘說此 : 語時,焰摩迦比丘猶執惡邪見,作如是言:「諸尊!唯此真實,異則虛妄。」如是三說。 :    : 時,諸比丘不能調伏焰摩迦比丘,即便捨去。往詣尊者舍利弗所,語尊者舍利弗言:「尊 : 者當知!彼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惡邪見,言:我解知佛所說法,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 : 更無所有。我等聞彼所說已,故往問焰摩迦比丘: 汝實作如是知見耶?彼答我言:諸 : 尊!實爾,異則愚說。我即語言:汝勿 謗世尊!世尊不作此語,汝當捨此惡邪見。再三 : 諫彼,猶不捨惡邪見,是 故,我今詣尊者所,唯願尊者,當令焰摩迦比丘,息惡邪見, : 憐愍彼故。 」 :    : 舍利弗言:「如是,我當令彼息惡邪見。」時,眾多比丘,聞舍利弗語,歡喜隨喜而還 : 本處。爾時,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金+本],入舍衛城乞食。食已出城,還精舍,舉 : 衣[金+本]已,往詣焰摩迦比丘所。 :    : 時,焰摩迦比丘,遙見尊者舍利弗來,即為敷座洗足,安停腳几,奉迎,為執衣[金+本] : ,請令就座。尊者舍利弗就座,洗足已,語焰摩迦比丘:「汝實作如是語,我解知世尊 : 所說法,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耶?」焰摩迦比丘白舍利弗言:「實爾,尊者舍 : 利弗!」 : 舍利弗言:「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    答言:「尊者舍利弗!無常。」 :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不?」 :    答言:「是苦。」 :    復問:「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復問:「云何焰摩迦!色是如來耶?」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受、想、行、識是如來耶?」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復問:「云何焰摩迦!異色有如來耶?異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復問:「色中有如來耶?受、想、行、識中有如來耶?」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復問:「如來中有色耶?如來中有受、想、行、識耶?」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復問「非色、受、想、行、識有如來耶?」 :    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 「如是,焰摩迦!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說 : ,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有,為時說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復問: : 「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說,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無所 有,云何今復 : 言非耶?」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 。聞尊 : 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 : 復問:「焰摩迦!若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 悉得遠離,汝當云 : 何答?」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漏盡阿羅漢,色無常, : 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 : --- : 這段經文中,阿羅漢身壞命終 : 名色都滅盡,也不再擁有新的名色了 : 焰摩迦比丘就說:我認為這樣的阿羅漢,是無所有的 : 舍利佛尊者就說:不是這樣的! : 色受想行識中沒有如來 : 如來中沒有色受想行識 : 顯見:尊者舍利佛是認為有個「如來」的 : 如果沒有「如來」,那就不會有「如來之中有什麼沒什麼」可言 : 如同「我家」不存在的話,就不會有「我家有/無電視機、冰箱...」可說了 : 又言:如來見到,(阿羅漢命終後),有「法」真實不壞,有「如」住於無所得,無所施 : 設的境界。所以不能說:阿羅漢身壞命終後無所有 : 所以我的見解是這樣的:「識」不能住在「名色」裡面 : 就必然從世界上消失(識滅) : 但這消失並不是一種完全毀滅、一無所有的狀態 : 而是以某種形式,不存在這物質世界以及無色天的精神世界中 : 但還是以特殊的方式存在,以「法」「如」「無所得」的形式存在 : 不是一般人說的空無 因為無知而對於五蘊有執著,也因此有生。 就像火要有燃料才能燒起。一旦燃料沒了,火就滅了、熄了。 沒有人可以說出火去哪裡。它就是滅而已。 您的說法就像說這火滅了,還是在異次元空間存在。 : : 這是在說明無常的性質,種子只是譬喻說 : : 無常的性質就是剎那遷流不息周遍三界,這是四聖諦中"苦諦"的行相 : : 你可以拿顯微鏡觀察花瓶等物質有沒有原子、分子在剎那剎那變化 : : 就是不把瓶子打破,只放在那邊,前後剎那間細微處也不是完全等同的物理結構了 : : 電腦是因緣合和所生,既然是因緣和合就有無常的性質,就算不中毒也會成住壞空 : 我的見解是:「無常」只是個描述 : 他是個形容詞,只存在於人類的腦袋和概念中 : 不存在於實際的物體上 : 如果說無常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物體 : 那請問「無常」是分子?還是原子?是一種細菌?還是病毒? : 會衰變嗎?有多少能量? : 能這樣形容他嗎?顯然不行 : 所以說,花瓶會壞掉 : 你可以說「因為風吹雨打,所以他壞了」,而不能說「因為花瓶無常,所以他壞了」 : 如同人死了 : 你可以說「因為他癌症死了、他意外死了...」而不能說「某人之所以會死,是被「人會 : 死」殺死的」 : 應該說「因為花瓶都會壞,所以花瓶無常」而不能說「因為花瓶無常,所以他會壞」 : 該說「因為人會死掉,所以人命薄弱」,不是「因為人命薄弱,所以人會死掉」 : 這是因果顛倒的 : 以你舉的例子來說 : 花瓶微觀放大後,可以看見他物質的層次有不穩定,連續改變的現象 : 我認為可以說「因為花瓶物質構成不穩固,所以會壞,因為會壞,所以無常」 : 不能說「因為花瓶無常,導致他物質構成不穩固,所以會壞」 : 「無常」只是相對於「常」的一種「形容」 : 不能作為任何因果的主體 : 比如一個人揮棒打出了全壘打 : 你應該說:「球被F=ma打了出去」還是「球被打擊者打了出去」? : : 如果說"食物會腐敗",那也是因為食物是無常的,才有腐敗的可能 : : 不管什麼原因(細菌或其它的),食物就是因為自性無常,才會敗壞 : : 如果食物自性是常,那麼不只細菌侵蝕不了它,它本身亦永遠不壞 : : 這裡說房子會自然敗壞,是因為它的自性無常,好比我們的宇宙也是,經歷成住壞空, : : 終會不存在,而會經歷成住壞空就是因自性無常。 : : 不是說主要是由外來另一事物導致它毀壞才毀壞, : : 這裡要說的是事物本身就具有剎那遷流變異的無常行相。 : : 妳舉的例並不能說明成立或否認自性無常 : : 因為你已經把東西(事物)前提性的看成是實有了。 : : 電腦能中毒也是因為它是無常的事實(因緣和合) : : 如果電腦是常、是自性有,就無法改變它了。 : : 但這不能作為推卸責任的理由,咩還是要處罰的 :p : : 如果不了解自性無常的定義,可先定義"自性為常"如何,再反推回去。 : : 關於"諸行無常"的法印,同樣引<佛陀的啟示>中相關內容參考: : : 「一切有為的事物,都是無常的(諸行無常)。」以及「一切有為的事物,都是苦 : : 的(諸行皆苦)。」 : : 第三偈卻道:「一切法都是沒有『我』的(諸法無我)。」﹝註十二﹞ : : 這裡請特別注意,在第一、二偈中所使用的是「有為的事物(行)」一詞,但在第 : : 三偈中則改用「法」字了。為什麼第三偈不也和一、二偈一樣地用「行」(有為的事物 : : )而要用「法」字呢?整個的關鍵就在這裡。 : : 原來,行﹝註十三﹞的意思,就是五蘊與一切緣起、依存、相對的事物(精神的和 : : 肉體的都在內)。假如第三偈也說:「一切行(有為的事物)都是沒有我的」,那末有 : : 人也許會想:雖然有為的事物中無我,但在有為的事物之外,五蘊之外,也許仍有一個 : : 「我」吧!就是為了避免這種誤會,所以第三偈中才用了「法」字。 : : 「法」字的意義比「行」字要廣大得多。在佛教中,沒有一個術語的涵義,比「法 : : 」字更廣的了。它不僅包括有為的事物,也包括了無為的「絕對性」與涅槃。世出世間 : : 、善惡、有為無為、相對絕對,沒有一樣事物不包括在這一個「法」字中。因此,根據 : : 此一申義,「諸法無我」很顯然的是說不僅五蘊之中無我,在五蘊之外或離開五蘊依然 : : 無我。﹝註十四﹞無論在人(補特伽羅)或法中,都沒有我。大乘佛教的態度亦復如是 : : 。在這點上,與上座部一般無二。不僅強調法無我,也強調人無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