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對於翻譯的意見:原文沒有的部份只能稱為註解 翻譯的部份,個人認為必須尊重文字。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原文完全只根據國文上的用法翻 譯,翻譯者自己的見解越少越好。除非是直接翻譯做不到,或是硬翻太過生澀,才考慮以 翻譯者自己的見解作為文字潤滑之用,但即便如此,也應該僅可能在大家的共識範圍內為 之。畢竟吾人去看翻譯,就是要去看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以聽翻譯者的意見為主要。 況且「翻譯」的定義,就是把已經存在的東西轉成另外一種形式的東西,比如把英文翻成 中文,或把古文翻成白話。原文中完全沒有的部份,只能稱為「註解」,不能當成「翻譯 」。翻譯者可以考慮用括號把自加的部份包起來,或直接打個「註」自己說明,但直接把 自己的心得放在原文的真正翻譯後面,會讓人誤以為那些心得是舍利佛尊者當時明確說過 的話,個人覺得不大妥適。特別是自己加入的意見,就是爭論焦點的時候,不大適合把爭 論中的己方意見預設為正確,直接放進經文翻譯裡面去。 二、認為有常住我未必是常見,認為五蘊緣起未必就不是斷見 就常見外道、斷見外道的定義來說。常見外道:「有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我,命終之後 亦見是我」「見今世後世真實是我,如所知說者,則是常見」斷見外道:「見現在世真實 是我,如所知說,而無能知命終後事,是名第一師出於世間」「其第一師見現在世真實是 我,如所知說者,名曰斷見」 純粹就文字來翻譯:「現在世」應該就是指「現在的五蘊」,「後世」應該是「後世的五 蘊」,只有五蘊才會有今世後世,這應該沒什麼爭議。故:認為現在世的五蘊真實就是我 ,而認為命終後無輪迴者,就是斷滅見。故斷見外道不是「有一自我的實體存在,但認為 它略同於身心現象」,而是認為「今世的五蘊或其中之一就是自己」,如唯物論者執著色 蘊:四大或大腦為自己。而常見外道是「認為今世的、未來世的五蘊是自己」。不是「認 為有一個恆常的自我或靈魂存在,貫穿生死」而是「認為五蘊有一個恆常的自我或靈魂存 在,貫穿生死」。純粹就文字定義來看,認為有一個「常住的自己」不能認為就是「常見 」,而是要認為「五蘊有常住的自己」才是「常見」。而斷見只要「認為今世的五蘊是自 己,沒有未來世」,不需要「認為有一個我的實體,而他類似身心現象....」。故我認為 「認為有個常住的自己」不能代表掉入「身見」中。而認為「眾生純粹由五蘊構成」反而 有「認為五蘊就是眾生自己」的「斷見」危險。 那世尊到底說不說「我」?北傳阿含的文我引過了,我舉Cid大引的文:「友!有聞之聖弟 子,以見聖人……乃至……順善知識之法,不觀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不觀受……想……行……識是我,我以識有,我中有識,識中有我」,「不觀色是我, 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可以翻成:「不認為色蘊是「我」,不認為「我」 是因為色蘊而存在,不認為「我」中有色蘊,不認為色蘊中有「我」」,這和漢傳的「非 我,不異我,不相在」做和諧性解釋,都可以認為:世尊其實有說「我」,只是不能於五 蘊中求。 附註:我這裡所謂和諧性解釋:譬如北傳的版本,文字可能是A、B、C這三種意思其中之 一,而南傳版本,文字的意思可能是C、B、D其中之一。如果假設兩邊都是同一個來源來 的,則當推論其原意為B。 三、「無記問」並非佛無法回答,而是怕對方增長無明故不答。 我引用雜阿含九零五經: 何因何緣世尊不記說。後有生死.後無生死.後有後無.非有非無生死耶。尊者摩訶迦葉 語舍利弗言。若說如來後有生死者。是則為色。若說如來無後生死。是則為色。若說如來 有後生死.無後生死。是則為色。若說如來非有後.非無後生死。是則為色。如來者。 色已盡。心善解脫。言有後生死者。此則不然。無後生死.有後無後.非有後非無後生死 。此亦不然。如來者。色已盡。心善解脫。 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槃。舍利弗。若說如來有後生死者。是則為受.為想.為行 .為識.為動.為慮.為虛誑.為有為.為愛。乃至非有非無後有亦如是說。如來者。愛 已盡。心善解脫。是故說後有者不然。後無.後有無.後非有非無者不然。如來者。愛已 盡。心善解脫。甚深廣大。無量無數。寂滅涅槃。舍利弗。如是因.如是緣。故有問世尊 。如來若有.若無.若有無.若非有非無後生死。不可記說。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還 本處。 首先這段經文說明了:世尊不說如來死後是有是無?「若說如來後有生死者。是則為色。 若說如來無後生死。是則為色。」如果說如來涅槃後還有生死,外道就會以為那是色蘊: 如來涅槃後,還有微細色蘊常住不滅(如現在的靈魂不滅學說),墮入常見。如果說如來 滅後沒有生死,外道會認為:色蘊就是如來,故如來滅色蘊取滅度後無所有,墮入斷見。 反正不管怎麼說,因為外道認為色蘊就是如來,他們一定會依自己錯誤的預設邪見錯解如 來的意思,反而增長原有的邪見。因為對外道回答反而有害,所以世尊乾脆不回答,免得 增加外道的邪見。 佛不回答婆蹉種比丘也是例子。「世尊何故不答。豈不增彼婆蹉種出家惡邪見。言沙門不 能答其所問。佛告阿難。我若答言有我。則增彼先來邪見。若答言無我。彼先癡惑豈不更 增癡惑。言先有我從今斷滅。若先來有我則是常見。於今斷滅則是斷見。」當回答反而會 害對方增長無明的時候,世尊就不會回答。 但要是對方是已經破除無明的聖弟子呢? 阿難。是故名色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 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大苦陰集。阿難。齊是為語。齊是為應。齊 是為限。齊此為演說。齊是為智觀。齊是為眾生。阿難。諸比丘於此法中。如實正觀。無 漏心解脫。阿難。此比丘當名為慧解脫。如是解脫比丘如來終亦知。如來不終亦知。如來 終不終亦知。 破除無明的聖弟子,是可以完全知道答案的,而焰摩迦比丘那邊,舍利佛花了長篇大論引 導焰摩迦,顯見如來終不終這個問題,不但可以知道答案,還可以討論、明講:除非講了 對方會誤會,加重原有的無明。故個人認為:對於「無記」「默然」這類現象,世尊都是 有理由的:「我說了你一定會誤解,趕快來加入僧團,觀察五蘊,你就懂了!」非不答, 只是對象不適合。 四、關於「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的翻譯 jokker大指出: ---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4.htm 北傳經文的「如來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無所施設」, 南傳經文作「在此生中,當如來未被你發現為真實的、實際的時」 (dittheva-dhamme saccato thetato tath?gate anupalabbhiyam?ne, 逐字譯則為「見-法-真實-如(堅固、永住)-如來-不-得」), 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這裡,就在這一生中,當如來不被你理解為真實的與實際的」 (When the Tathagata is not apprehended by you as real and actual here in this very life)。 --- 我的理解是: 北傳:如來 見 法 真實 如 住 無所得 逐字: 見 法 真實 如(堅固、永住) 如來 不-得 我認為翻譯上的差異,就在於南傳漢譯版、英譯版,把「不-得」當成修飾「佛陀」的動 詞。或許巴利文和中文的語序會有所差別。但「佛陀」和「如來(真我)」都是「不-得 」可以修飾的選項,翻譯者放著最靠近的「如來」不用,反而把「不-得」拿去修飾非常 前面的「佛陀」,就有點詭異了。而北傳阿含的翻法,漢文的語序和巴利文的語序就可以 非常貼近,且北傳阿含的翻法,整篇文章的邏輯可以非常順暢:如來中無五蘊,五蘊中無 如來 -> 故阿羅漢滅度後,有如來真實、無所得、無所施設。倘若原文是南傳漢譯、英譯 那種意思的話,「不-得」難道不能直接改為「不」並且放在「見」的前後,形成「不-見 法-真實-如(堅固、永住)-如來」,不過個人不很會巴利文,可能要請懂的說一下 五、個人想法 寫了一大堆,個人認為: 1.主張「有個實體我」不一定是常見,除非你認為那個常住我是色蘊、受蘊...., 2.認為五蘊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五蘊反而有斷見的危險。 3.舍利佛尊者講長篇大論,結論應該是阿羅漢身壞命終後,有「如來」存在,理由是: a.以北傳阿含「見法真實,如住無所得」的直接翻譯 b.五蘊中沒有如來,如來中沒有五蘊的直接結論 (滅五蘊不等於滅如來=>五蘊像火般熄滅後,有如來常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56.113 ※ 編輯: d8888 來自: 61.228.56.113 (03/31 23:11) ※ 編輯: d8888 來自: 61.228.56.113 (03/31 23:36)
Cid:關於第一點, 請參照相應部經文, 個人以為這並 218.166.201.95 04/01 00:00
Cid:非過度翻譯, 因為此段譯文並非只針對雜阿含經 218.166.201.95 04/01 00:00
Cid:文來翻, 而是同時參照了相應部, 來對這段對話 218.166.201.95 04/01 00:01
Cid:做出完整的描述, 在這樣的目的下, 這段譯文並 218.166.201.95 04/01 00:02
Cid:無不妥, 畢竟這篇文章出自"阿含經故事集", 而 218.166.201.95 04/01 00:02
Cid:非"白話大正藏". 218.166.201.95 04/01 00:03
Cid:至於第二點, 世尊並未於經藏中明確提到有"我", 218.166.201.95 04/01 00:07
Cid:這樣的解釋是過度延伸了. 218.166.201.95 04/01 00:07
Cid:而第三點關於無記問題, 是因為無記問題的命題 218.166.201.95 04/01 00:22
Cid:本身便有問題, 隱含著戲論的前提, 因此佛陀不 218.166.201.95 04/01 00:22
Cid:談論無記問題. 218.166.201.95 04/01 00:22
bobju:我也覺得如果'五蘊滅盡有如來常住'這麼容易 59.104.186.206 04/01 11:08
bobju:主張的話,佛陀大可明言,無需'無記'.總之,那 59.104.186.206 04/01 11:08
bobju:真是個奇妙境界,大概除了親證之外,任何形式 59.104.186.206 04/01 11:09
bobju:的描述都無法充份表達吧? 59.104.186.206 04/01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