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四聖諦與修行的關係-《轉法輪經》講記 性空法師 附錄 善護心念 一、從故事說起 佛陀在世的時候,舍衛國有一位銀匠工人,向到他家拖缽的比丘請教,應該如何學習 佛法,解脫生命中的苦難。那位比丘告訴他:第一先要安排每天的生活,要少欲自知足, 要發心布施,要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他就開始很恭敬的學佛法,每一個禮拜他就請幾位 比丘到家中供養,並聽比丘們開示佛法。比丘們說明佛法的精髓,就是戒、定、慧三學, 他很有興趣,就在家裡自己開始用功,誦佛陀講的經典,開始修習禪定。比丘告訴他:佛 教的精髓在心清淨,心清淨就是佛教。如果要得到心清淨,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智慧,有智 慧才能夠有心清淨,要得到智慧要修定,有定才會有真正的智慧。他覺得在家人不容易修 定,如果要真的修定,應該要出家,他決定出家,來實現心清淨。 他出家以後,有一位比丘教他阿毗達摩,另一位比丘教他戒律。多種律儀、規則,出 家比丘在中國有二百五十戒,在南傳有二百二十六規則,內容差不多。要求比丘一應該這 樣做,不應該這樣做;應該這樣走路,不應該那樣走路;應該這樣穿衣服,不應該那樣穿 衣服,出家人都是依照戒律的規則行事。他覺得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戒律也太嚴、太多, 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修定,實現心清淨。他不能了解,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戒律規則來了解 心清淨?因為懷疑與不滿,他認為世俗生活比較好,想要還俗回家。佛陀知道了便問他: 你能不能持守一個規則?比丘回答:如果只有一個規則,應該沒有問題,我可以專心學習 。佛陀就告訴他:心念隨著欲望流轉,微妙難知,智者應該善護心念,使它安住,才能獲 得安樂。他依照佛陀的教導在一切威儀,一切時中觀照自己的心,了解心的生滅無常,不 久便證悟阿羅漢果,解脫生命中的苦難4。 二、善護心念 (一)心是主導 我們的心微細善變,很難觀察、了解,心的生滅有自己的規則,不能依照我們的意志 控制。但是善、不善法的呈現,是可以依靠如理作意或不如理作意而生起,所以要善護念 我們的心。 心是所有法的先導,一切的造作都是心的發動、主導,心動,身、口才會跟著造業, 心是輪迴、解脫的關鍵。有智慧的人,先要保護自己的心,只有保護心,才能夠引導我們 朝向快樂。真正的快樂是靠我們的心,不是靠其他的緣。如果能夠保護自己的心,才能解 脫生命中的苦難。所以佛陀慈悲告訴他,只要遵守一個規則,就是保護心。如果能夠確實 做到這個規則,那慢慢地便會自然依照其他規則,圓滿戒、定、慧的修學。 (二)心力無限 不論是在家人或出家人,如果要了解佛教的意思,了解心清淨的意思,最重要的是保 護自己的心,了解自己的心。首先了解心的力量,我們的心能夠去最遠、最近的地方,自 由來去沒有限制。就像你們念阿彌陀佛,想去阿彌陀佛那裡,那是很遠不可思議的距離, 但心也可以到那裡,這是心的能力。因此要解脫苦,要了解心的能力,心的力量沒有什麼 限制,所以學佛法的最重要道理,要了解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可以上天、下地、輪迴 、解脫。如果能夠了解心的不可思議的力量,依照佛陀的教導,可以解脫所有心的污染、 煩惱,解脫所有的束縛,實現心清淨。如果我們能夠用心的力量,一定可以解脫所有的心 的束縛。我們的世界反應在我們的心中,了解心即是了解世界,在每天的生活中清楚心的 運作。 (三)身是心的住處 心的住處是我們的身體,心不但住在身內,也發動身體造作種種業,讓身不能自在。 雖然心住在身體的山洞中,而這山洞是很脆弱的,像陶器一樣很容易破,因此這住處是臨 時的、無常的、不淨的、緣起的。所有的佛學都要靠我們的身心,要學佛法,一定要了解 我們的身心。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心,並為它找到一個清淨安樂的永久住處。 (四)用五根保護心 如何保護心呢?在古代,不論是中國、印度或羅馬,重要的城市都建有厚厚的圍牆和 護城河保護,防禦敵人、盜賊來搶劫。如果城市沒有圍牆,就會有很多敵人、盜賊來搶劫 。保護我們的心,好像有圍牆的城市,不要讓心恣意遊蕩,也不要讓心受闖入的外賊戕害 ,將心保護在厚厚的圍牆和護城河中,讓它安心的住,並找尋清淨安樂的永久住處。我們 要如何保護心呢?我們用五種防護罩建造圍牆來保護心。那五種呢?就是信心、精進、正 念、正定和智慧五根,五根是很有力量的善法,能夠保護心,不讓心東奔西跑,隨意貪取 執著,讓心安住,並可引導心至清淨安樂的涅槃古城。信是相信因果、三寶,相信照著佛 所教的方法來保護心,能夠解脫煩惱。精進不斷的努力保護心,讓心安住不受污染。不斷 的保持正念,安住在所緣中,不散亂、掉舉,如此便能培養定力,開展智慧。有這五位朋 友的保護,心能很安全的在身的城堡中。 我們的心要用五根的圍牆保護,用智慧在我們的城市裡面;不然,煩惱進入我們的城 市,搗亂、害我們,所以心要被保護在城市裡面,才能夠有智慧與所有的煩惱打仗,如果 心不在城市裡面,就會有危險。學佛法最重要的道理就是保護自己的心,如果能在我們的 城市建立念,了知心清淨的快樂,我們就不會想清淨心以外其他的事,重要就是心清淨, 心清淨才會有快樂,繼續讓心保持在清淨中。快樂的鑰匙就是保護我們的心,讓心習慣在 身的城堡中,心漸漸習慣在心清淨裡面,漸漸外面的世界也自然變成愈來愈清淨。在這個 情況下,我們的行為一定會愈來愈好,如果我們的行為好,性格會改變,習慣塑造性格。 如果我們習慣在心清淨,體會到心清淨的快樂,了解心清淨的重要,便有力量改變習慣, 改善生活品質。 (五)修習心清淨 如果能夠每天幾小時保護自己的心清淨,那每天幾個小時就能漸漸改變我們的生活品 質。如果我們能夠習慣那每天幾小時心清淨的快樂,漸漸地變得愈來愈長的時間,心在清 淨快樂中。所以,佛陀教導我們,要得到大的快樂,應該學習放棄小小快樂,眾生往往執 著小小快樂。因此無法了解大的快樂。大的快樂就是靠我們的能力保護自己的心,讓心留 在他的城市裡面,讓心依照清淨的智慧,習慣在清淨法中。 學習佛法,不是學習高深的道理,而是了解身心的真相。平常要注意心的來、去、生 、滅,來的時候從哪裡來,滅的時候去哪裡,為什麼會這樣,什麼因緣造成的。如果我們 能夠這樣注意、保護心,可以愈來愈清楚心的力量,心的真實情況。如果能夠每天習慣保 護自己的心,我保證每天的生活會漸漸改變,我們的習慣也會改變。如此,對家人、社會 、環境都有貢獻。 心是我們的主人,除了心以外沒有什麼其他的主人。如果我們能夠保護心、善調心, 培養心清淨,我們的世界變成清淨,這就是學佛的意義。學佛法即是學著了解心,心是我 們的主人,如果主人亂,世界就亂;如果我們的主人穩定,我們的世界便穩定。如果我們 的心不安,我們的世界便不安;如果我們的心寂靜,我們的世界寂靜。 三、結語 我很希望大家能學佛,發心保護我們的心,讓心愈來愈清淨,這樣可以了解佛法的真 正意思。除了心以外,不論什麼學問思想,都不能夠真的幫助我們,只有心的智慧能幫助 我們得到真正的快樂。學佛法就是學心的智慧,學怎麼保護自己的心。這就是佛陀在《法 句經》開示的的意義,有智慧的人最重視保護自己的心,能維護自己的心,才能得到真正 的快樂,達到清淨安樂的永久住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