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Cid (飄 搖)》之銘言: : ※ 引述《yggdrasils (尤克特拉希爾)》之銘言: : : 實修含攝慧學有三種: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 : : 慧學開合的不同,會得到不同的利益,而不可否認的是,聞、思所成慧,確實也能帶利益 : : ,但修所成慧的體認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是不是因為長久以來受到菩薩道的影響, : : 六度萬行(成佛資糧之一)重於證悟空性(成佛資糧之二),這樣是有一點為危險的,印 : : 導說的好:不修深禪定, 不斷盡煩惱,以待留惑潤生,但是前提是得勝解空性,菩薩要長 : : 在生死中修菩薩行,自然要在生死中學習,要有一套長在生死,而能普利眾生的本領。這 : : 也難怪昭慧法師會引入南傳帕奧的禪法而非馬哈希一脈的禪法,正好呼應印導的見解。 : 這一段看不太懂, : 據我所知帕奧禪法與馬哈希禪法的最大差異在於前者主張先修習禪定, : 入安止定後再轉修毗婆舍那, : 為什麼y大會認為帕奧禪法較能呼應印導於生死中修菩薩道的主張呢? 印導主張不修深禪定,不斷盡煩惱。 不可諱言,帕奧禪法確實是要求行者有較深的禪定功夫,再修觀禪,畢竟有深厚的定力為 基礎,在修觀禪時會更得心應手,然現代人要修得深禪定是很困難的,有初禪就很難得了 ,而馬哈希禪法走的是剎那定,定力沒安止定來的穩,這是呼應第一點,有禪定但不深; 其次,馬哈希禪法主要是以開智為主,那麼行者如法修習是很有可能快速地達到十六階智 (相較於帕奧禪法),這是呼應第二點,不斷盡煩惱。 不過換另外一個說法,印導也認為菩薩常在生死海中廣渡眾生,那必定要有一套常在生死 而能廣利眾生的本領,除「堅定信願」,「長養慈悲」而外,主要的是「勝解空性」。 那麼依馬哈希的教導,應該是可以比較快達到勝解空性。 當初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以不修深禪定,不斷盡煩惱為出發點,所得到的結論。 以上是個人淺見,有錯請指正 XD -- 有些禪僧只依據文字、經文來尋求法。當然,是讀書的時候,就應當照著經文來讀 ,但當你和煩惱「作戰」時,將經文丟到一旁去吧!如果你依照一種模式來和煩惱作戰 ,你將底擋不住敵人。經文只是提供你一個實例,但也可以使你迷失,因為它根據的只 是記憶和概念。---阿姜查《水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8/14 08:03)
Cid:這麼說起來若依印導的想法, 則昭慧法師應引入140.109.103.226 08/14 09:52
Cid:的是馬哈希禪法而非帕奧禪法?140.109.103.226 08/14 09:52
yggdrasils:這個問題可以參考這個網址看看 123.192.64.159 08/14 10:07
yggdrasils:http://0rz.tw/YGYKA 123.192.64.159 08/14 10:07
yggdrasils:另想請教C大,不知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 123.192.64.159 08/14 10:08
Cid:我並不了解緬甸在密集禪修時關於男女眾先後順140.109.103.226 08/14 10:34
Cid:序的規定如何, 但就我認識於班迪達尊者座下出140.109.103.226 08/14 10:36
Cid:家的十戒女(南傳沒有比丘尼)來說, 雖然論戒臘140.109.103.226 08/14 10:37
Cid:與禪修成果來說, 她或許比一些比丘更長更深,140.109.103.226 08/14 10:37
Cid:但在合照中則總是見比丘坐椅, 她站立於旁, 看140.109.103.226 08/14 10:39
Cid:起來完全是依照八敬法的規矩, 但我也不曾聽她140.109.103.226 08/14 10:40
Cid:說過對此有何不滿, 反而總是很歡喜地說能修習140.109.103.226 08/14 10:41
Cid:毗婆舍那真是太好了.140.109.103.226 08/14 10:42
Cid:我猜想可能是台灣的女權意識較為抬頭, 因此這140.109.103.226 08/14 10:42
Cid:些細節較會觸發女眾的觀感問題, 倘若因此而造140.109.103.226 08/14 10:43
Cid:成修行上的障礙, 那麼以此事件為鑑, 將來若在140.109.103.226 08/14 10:44
Cid:台灣辦密集禪修時作些改變我想應該也是可以考140.109.103.226 08/14 10:45
Cid:慮的.140.109.103.226 08/14 10:45
hywu:「八敬法」,乃是佛所親制。隨喜讚嘆。 219.87.162.34 08/14 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