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nichew (non)》之銘言: : 我曾經在安士全書看過一個故事 : 一個書生和他友人上京赴考 : 兩友人聽一個算命的說這個書生會為他們帶來災難 : 所以給了20兩(?)叫他另投他宿 : 書生不得已 : 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在家破人亡在賣身 : 就把20兩給他 : 結果 : 此書生因此功德考取功名! : 我那時一直在想 : 20兩是他友人的 要上也是友人上... : 後來發現可能因果不是這樣運作的 : 可能還有更複雜的原因 是沒辦法拿來用文字或數學來敘述的。 : 所以如果發心布施 : 也不可小看這個力量 當然做惡也是 : 重點還是在起心動念上 緣起甚深,非佛智是不能明白的,造什麼因,依什麼緣,種什麼果。 此例,僅能說明上榜書生佈施善行可能成熟了上榜之因,但這樣的論述是不夠精確的,僅 是直線式的思考,到底功名成就是依何因緣而成,尚不可得,唯佛徹底瞭解。 世人只認自己的直線式因果為正確,然常有窮兇惡漢坐擁榮華富貴,善良百姓遭遇不測的 例子,可見緣起甚深。 但是緣起甚深,是不是就代表現今的我們是不可碰不可觸的呢?非也。請看看雜阿含經佛 陀是怎麼教導的,雜阿含第五十三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拘薩羅國人間遊行。於薩羅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 爾時。聚落主大姓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子於釋迦大姓。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 .出家學道。成無上等正覺。於此拘薩羅國人間遊行。到婆羅聚落村北申恕林中住。又彼 沙門瞿曇如是色貌名稱。真實功德。天.人讚歎。聞于八方。為如來.應.等正覺.明行 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諸世間.諸天.魔.梵沙 門.婆羅門中。大智能自證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為世說 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梵行清白。演說妙法。善哉應見。善哉應往 。善應敬事。作是念已。即便嚴駕。多將翼從。執持金瓶.杖枝.傘蓋。往詣佛所。恭敬 奉事。到於林口。下車步進。至世尊所。問訊安不。却坐一面。白世尊曰。沙門瞿曇。何 論何說。 佛告婆羅門。我論因.說因。 又白佛言。云何論因。云何說因。 佛告婆羅門。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云何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佛告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愛 樂於色。讚歎於色。染著心住。彼於色愛樂故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 .惱.苦。是則大苦聚集。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集世間。有 因有緣世間集。 婆羅門白佛言。云何為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佛告婆羅門。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於彼色不 愛樂.不讚歎.不染著.不留住。不愛樂.不留住故。色愛則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 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惱.苦滅。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婆羅門 。是名有因有緣滅世間。是名有因有緣世間滅。婆羅門。是名論因。是名說因。 婆羅門白佛言。瞿曇。如是論因。如是說因。世間多事。今請辭還。 佛告婆羅門。宜知是時。 佛說此經已。諸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足而去。 ------------------------------------------------------------------------------ 此經佛陀開示了四聖諦以及及內涵: 有因有緣集世間。集諦 有因有緣世間集。苦諦 有因有緣滅世間。道諦 有因有緣世間滅。滅諦 為什麼說佛陀在阿含經的教導是這麼親切呢?因為此法直搗黃龍,對治最根本的煩惱,試 問坐擁名利,有正妹,有黃金單身漢的人他永遠都快樂嗎?這些都是要失去的阿~不可能 永遠屬於你的,然不破根本煩惱(五取蘊),那麼五蘊可是生生世世為您的好伴侶呢~ 雜阿含經就是這麼直接明瞭,沒有讓人目眩神迷的變化神通,也沒有天化的崇拜。 -- 經典裡對整個的(修行)過程有系統描述是很精密的,但實際的經驗卻超越經教研 究。研究無法告訴你:這就是無明升起的經驗,這就是行的感覺,這就是特殊的意識, 這就是身與心各個不同元素的感覺(受)。---阿姜查《水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64.159
nichew:是的!謝謝指教~ 220.129.67.85 08/11 13:18
※ 編輯: yggdrasils 來自: 123.192.64.159 (08/16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