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佛教正是因為它本身並沒有強烈的排他性 所以在傳播的過程中 可以融入當地的文化而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佛教信仰 中國早在春秋時代 諸子百家爭鳴 在文化思想上早已相當成熟 就中國人的立場來說 自己就有一套傳統安身立命的方式 為何 要接受佛法 又佛法的觀念要怎麼能夠讓中國人的觀念接受 中 國也具有相當強勢且完備的文化 當然佛法傳過來時 兩者間也 勢必展開對話交流 當中也有所取捨轉變 在西藏地區也是一樣 當地根深蒂固的苯教文化 在佛法剛傳入時也產生激烈的衝突 最後也是藏傳佛教吸收了部分的苯教文化而成功的替代 如果只 是堅持自己的那一套 佛法根本走不出去 就算在印度 佛陀在 世時雖弘揚佛法 駁斥外道 但是外道依然很多 佛法一樣也沒 辦法深入印度教的大本營 進而取代它 所以 釋尊入滅沒多久 印度教反而壓制了佛教的發展 不過 兩者間還是有所交流 發 展出了密教的修法 只是 相對於佛教在外地的成功 在發源地 反而衰弱許多 現在各地的佛教又陸續的傳回印度 就不知將來 發展如何 佛陀在還未成佛時也是遍學外道的修法 甚至底下弟子也多是外道 不過都是很強的外道 隨便哪一個都是四禪八定的高手高高手 以 前看阿含都覺得阿含到底要怎麼修 為什麼五比丘聽世尊三轉法輪 講幾個字就證阿羅漢 或是聽到"色無常 無常是苦 苦及非我 非我者亦非我所..."就開悟了 後來才知道 那是他們基礎太好 只差臨門一腳 只差釋尊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諸行無常 諸法 無我 涅槃寂靜" 轉個彎便可以出離三界了 這也是佛法與外道 的主要差別所在 那世尊是憑空創造出來佛法嗎 也不是 祂 也是立基於印度本身的修行傳統及思想 再將其導向不同的方向 誦經持咒等等不同於根本佛教的修行方式 是否就不是佛法 如 果它不能符合三法印 增進對於無常無我的體悟 那或許不是佛 法 問題在於能不能符合又是誰判斷 現在資訊那麼發達 思想 那麼興盛 要背幾篇經文 講幾句禪話也不是那麼難的事 到底 體悟多少恐怕也是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順便小吐槽一下 一堆 人坐禪又如何 當然我這個不會坐禪的是沒資格講什麼 不過若 要就佛法論 會坐禪就只是會坐禪 佛陀時也不是每個禪修都證 果 有的也還是升天去了 在還未證斯陀含果前還不都算是外道 不同的修行方式 這邊說誦經持咒好 那邊說禪坐 止觀好 比 來比去 哪個實修實證 外道的認真修 搞不好哪天因緣具足 轉個彎就跳了 真的接觸佛法的 有的講好點是觀念正確 證到多 少又是一回事... ※ 引述《yggdrasils (尤克特拉希爾)》之銘言: : 在泰國,人們不僅僅是在觀念上肯定佛法,更富有積極意義的是,他們將佛法融入了現代 : 社會,應用在生活之中。泰國人對佛法的接受與應用,最明顯的莫過於他們普遍接受坐禪 : 訓練。社會各界人士都把坐禪當成了必需的精神生活,當成了提高自身能力,造福社會的 : 精神訓練,而教內的長者大德們,也將推廣坐禪作為接引大眾,廣泛弘揚佛法的方便。泰 : 國政府的公務機關、學校、企業等等,各個部門的人員經常集體參加禪坐訓練,這種風氣 : 之盛,恐怕是世界其他各地難以相比的。在參訪寺院的過程中,我曾多次看到過信眾接受 : 比丘指導,進行禪修訓練的感人場面。據說泰國法身寺法身舍利塔開光的時候,曾有三萬 : 多人齊集寺內,集體坐禪三天,這種壯觀的禪修法會,我看也算是世界之最了。 : 中略... : 泰國佛教所弘揚的屬南傳上座部的教法,其見行風格與北傳、藏傳佛教有很大差異。在整 : 個泰國,有許多所佛學院,講傳的主要是巴利文三藏內的《俱舍論》等對法與律藏方面的 : 經論。北傳佛教所注重的大乘經典、藏傳佛教所注重的大乘密續與論典,在那兒是沒有的 : 。與一些僧侶交談時,我有意提及一些有關因明與般若方面的內容,然而在這些方面,他 : 們基本上沒有觸及過,由此可見泰國佛教與北傳、藏傳佛教交流的缺乏。而那兒的在家學 : 佛者,與漢藏兩地在家學佛者也有很大區別,他們基本上沒有聞思經論教理的習慣,有些 : 長老法師給他們所講的,也基本上限於緣起咒的含義,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 : 意,是諸佛教」等簡短的偈頌。詢問了許多虔誠的居士,他們都說:在家人學佛只要誠心 : 信仰三寶、供養三寶就可以了,至於教理是沒有聞思習慣的。 : 這不禁要捫心自問為什麼泰國佛教沒有發展出「橫出」、「頓超」、「一生取辦」、「三 : 生圓證」、「即身成佛」、「即心即佛」等美妙的法門呢?反倒是在漢藏地區這些多多適 : 應的方便法門可發揚光大了,這中間到底出現怎樣的差異呢?很簡單的,他們沒有複雜的 : 佛理系統(中觀唯識的崛起從一切有部等將實修經驗實體知識化的部派開展),搞一堆思 : 辯,真正障礙了修行,人家可是很老實地在實修實證,他們就算是只知道最基礎的教理, : 那也就夠了。 : 如:業就是我們最大的財產,一句話,你反覆燻習,你還會搞消業障這套嗎?該來的就躲 : 不掉,不管好壞,都保持正念地去接受他,而不是三不五時搞個經懺(儀軌的眉角是否純 : 正都有問題,還得費盡心思去考究了,浪費時間在追求消業障,還不如時時刻刻保持正念 : 在當下),人人都想消業障的心態,不正顯示出一種討厭業障的嗔心以及喜離業障的貪心 : 嗎?如此還在中道上嗎?有正念的話,你就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因緣果報自有其 : 來,而不是壞的一來起嗔心,好的一來起貪心。 : 巴利佛教這麼一套完整的佛教理論系統,已經囊括了解脫道(清淨道論)與菩薩道(南傳 : 菩薩道)的部分,還需要因明與般若嗎?或許該想想為什麼會產生因明(工具)與般若( : 思想)的需求,該地區若沒有需要的因緣,那自然也不需要。 : 不論你到哪裡學習佛法,實際上,它就在心中。執著的是心,思索的是心,超越的 : 是心,放下的也是心,外在的學習,實際上都是關係著心的。無論你研究經藏、論藏等 : 等,別忘了它是從何而來的。---阿姜查《流水》 : 文末,希望泰國佛教保持其古樸純真的氣息,願正法久住世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