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www.udaya.dhamma.org/ebook/Sayagyi_U_Ba_Khin_Journal/discourse49.htm 三寶的特質 以下文章原刊於烏巴慶期刊 葛印卡老師講 佛陀的跟隨者皈依三寶:佛(Buddha)法(Dhamma)僧(Sangha)。 佛陀自己如何定義三寶呢? 喬達摩佛陀曾經這樣定義佛: 「佛對整個痛苦的領域具足辨識智,了知所有痛苦的生起和熄滅。祂已從內心的不淨雜染 中完全解脫出來,非常的純淨,不再受生死輪迴。」 佛陀必定具有下列的特質: 祂是極尊貴者(bhagava),已去除了所有貪嗔痴,過著解脫自在的生活。 祂是仇敵的征服者(arahato),因為祂已殲滅了所有內心的敵人-不淨雜染。 祂透過自己正確的努力成就正等正覺(samma sambuddho),是一位徹底的覺悟者。 祂的智慧和行為都完美無缺。(vijja-carana-sampanno) 祂的身口意完全純淨,已到達究竟真理的彼岸。(sugato) 祂經由親身體驗了知了世間的實相。(loka-vidu) 祂是可教化眾生無與倫比的調教者。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祂是天神和人類的導師。(sattha deva-manussanam) 任何人只要有這些特質都是佛陀。任何一位佛陀都有這樣的特質。佛陀不是一個特別的人 的名字,也不是團體或宗派的名字。佛陀還有很多其他的稱號,以彰顯他的特質,例如: 世尊(bhagava),征服者(jina),大勇(maahavira),無所不知者(sabbannu),真理發現者 (如來 tathagata),十力擁有者(dasa-bala),去除所有不淨雜染者(漏盡者khinasavo), 大慈大悲(maha-karuniko),出離激情(vita-rago),無嗔(vita-doso),無痴(vita-moho) ,無貪(vita-tanho),真理體驗者(sacca- dassi),涅槃體驗者(nibbana-dassi),法的 具體實踐者(Dhamma-kayo),以及其他許多的名號。 所有這些名號代表了佛陀的特質,特性,因此它們是普遍共通的,與任何宗派毫無關係。 這樣的覺者如是教導正法(Dhamma): 這就是戒(sila),這就是定(samadhi),這就是慧(panna)。 戒完善了,對定很有幫助。 定完善了,對慧很有幫助。 慧完善了,心就完全由不淨雜染中解脫出來。 佛陀教導的正法有下列的特性: 已詳盡地解釋說明。(svakkhato) 在現世即可親身體證。(sanditthiko) 能顯現立即的成效。(akaliko) 歡迎每個人來親自體驗。(ehi-passiko) 能帶領人每一步都趣向解脫的最終目標。(opanayiko) 有一般智能的人都能親身體證。(paccattam veditabbo vinnuhiti) 法不是宗派。它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永恆的法(esa dhammo sanantano);八聖道(ariyo atthangiko maggo);真實法 (saddhammo);清淨法(visuddhi-dhammo);引領通往解脫的法(vimutti-dhammo);神聖的 法 (ariyo-dhammo);無瑕的法(sukka dhammo);最高的法(aggo dhammo);古老的法 (purano dhammo)。 佛陀所描述的僧伽,是依循祂的教導而實踐法的那些人,他們是已成就預流果(須陀洹 stream-enterer)、 一來果(斯陀含 once-returner)、 不還果(阿那含 non-returner) 或已完全覺悟的人(阿羅漢 fully enlightened one)。這並不是一般凡夫的團體。 如同佛陀和正法,僧伽也有一些共通的特質: 值得邀請(ahuneyyo);值得熱忱款待(pahuneyyo);值得供養(dakkhineyyo);值得合掌行 禮(anjali- karaniyo);有殊勝的功德(anuttaram punnakkhettam);溫和,寧靜 (danto, santo),遠離激情,無可嫌責(virajo, vimalo);冷靜沉著,心不散亂 (nippapanco)。 當我們尋求三寶的庇護,禮敬佛法僧的時候,我們要記得他們的特質,並且努力在自己身 上培養這些特質。 過純淨的生活,才是正確的禮敬佛陀 只有當我們實踐以下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尊崇佛陀: 不殺生。 不偷盜。 避免不正當的性行為。 避免說謊、背後中傷、造謠誹謗、粗暴尖刻、言不及義等言語。 不飲酒或服用麻醉藥物。 不從事販賣武器、酒、毒品、肉類及動物等不如法的貿易。 捨離惡意、激情、憤怒的思慮。 隨時注意自然正常的呼吸。 覺知當內心生起不淨煩惱時所造成的身體感受。 藉由身體的感受了知身心現象無常的本質。 自知自證:所有的感受不論多麼愉悅,本質上都是無常的,也終究是苦的。 要對愉悅的順暢流動,以及全身上下的微細震動有所警悟,了解到貪愛它們是可畏可怖的 ,會使痛苦之輪不停的轉動。 自知自證:在因緣所生的身心現象中,所謂「我」「我的」「我的靈魂」等概念,其實是 虛構不實的。 自知自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其所緣(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無常的,是苦的起因, 是無牢、無實、無有堅固的。 在瞭解六根及其所緣的無常、苦、無有堅實之後,對貪愛、嗔恨和愚痴要能保持完全的客 觀。 保持平等心以去除累積的舊業習,觀察身體感受的無常(anicca)以避免產生新的業習。 無論在站立、行走、飲食、沐浴,入睡或清醒等一切狀態下,都要保持正念(覺知sati), 時時徹知無常(正知sampajanna)。 透過精勤不懈地修習正念正知,實際體驗預流者的境界,並進而自知自證:預流、一來、 不還及完全覺悟等各階段的道與果。 過著慈(loving-kindness)、悲(compassion)、喜(sympathetic joy)、捨(holy detachment)的生活;並且不斷地利益一切眾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29.139
thismy:喬達摩佛陀 又是誰 203.82.92.113 12/14 10:38
這是Gautama Buddha的中文翻譯, 悉達多喬達摩(Siddhartha Gautama)是釋迦牟尼的俗家姓名。 ※ 編輯: hvariables 來自: 118.169.129.139 (12/14 11:17)
thismy:葛印卡老師是哪一國人 203.82.80.89 12/14 11:24
hvariables:http://www.udaya.dhamma.org/118.169.129.139 12/14 11:33
thismy:緬甸 難怪翻譯不同 203.82.80.89 12/14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