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原始佛教認為五蘊是苦的來源 而五蘊正是生命的全體 因此發展思想 感官享受 情感 美好的身軀等等 都是苦難 除了進入內在世界中 更要斷除感官與外在世界的聯繫 也就是種種的"享受" 遠離於世俗生活 在此一時期 出家人被鼓勵乞食 世俗人除了要求自己的三業 多行善事之外 就是在經濟體系中供給出家人系統 這是相當有趣的情況 原始佛教認為出家人持有金錢是罪惡 卻認為世俗人賺錢供養出家人是功德 這是佛教經濟學的供需雛形 另外 原始佛教這種厭棄五蘊的概念 我很好奇當時世俗人是如何落實在他們的生活之中 大乘的菩薩 不以厭棄生命與世間為主 在世間生存的目的 在於利他而成佛 利他成為大乘者生存於世間的目的 持戒中的饒益有情 布施中的財施無畏施 皆是鼓勵大乘者要有廣大的財力與勢力 也就是世俗成就 方能利益他人 但是這是理想的理論 利他的理想生活 但眼觀資訊社會的生活模式 學生生涯 職場生涯 以及家庭生涯 從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的求學生涯 人與人間的彼此競爭求勝 爭取名次與好學校 這種現代人必經的求學之路 必定以利己為基礎 這在於利他的佛教價值中 是沒有價值而空過的 而佛教似乎沒有提供一套能夠支撐求學生涯的價值和理論 到了職場生涯 每個世俗人都會過著三八制的生活 工作八小時 睡眠八小時 休閒八小時 工作的八小時是為了賺取足以謀生的薪水 所以其本質是利己 請別說賺取薪水布施會使職場生涯有價值 在現代生活中 布施是可以量化的 多數的薪資提供生活所需 以及未來的生活保障 因此捐出一日所得是利他 剩下二十九日所得是利己 因此剩下二十九日的生活是沒有大乘價值的 而在公司裡面所做的 是利益公司 爭取公司利潤 和利他似乎也沒有太大的關連 因此佛教並沒有對於現代的職場生活做出適度的價值支撐 在休閒的八小時中 除了做些輕鬆的事 宗教生活成為現代大乘者的生活重心 有些人花許多時間上網佈道利他 有些人在此時段念經打坐 宗教生活因此成為休閒生活的一圈 但卻也成為大乘者的生活重心 令人覺得尷尬的家庭生活也必須包括在這八小時之中 大乘者花時間經營家庭 老婆與子女 大部分賺得錢也供父母老婆子女花用 讓父母老婆子女過著幸福的日子 或許也符合利他的精神吧 但是持家的功德似乎比不上直接進行宗教活動來的大 在工作之餘剩下的八小時 如果花了多數時間在宗教上 就很難花時間在家庭上了 這也成為兩難 許多在工作之餘 勤於念經打坐 利益眾生的大乘者 秉持修行第一 家庭第二的觀念 家裡亂糟糟的 子女疏於教養 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吧 對於整個成佛之道來說 佛教並沒有對於家庭生活賦予太大的正面意義 大乘者應該利益的是一切眾生 而非私人的親情照顧 因此拋妻棄子的出家成為八相成道之一 這種拒斥家庭價值的想法 至今隱隱成為所有佛教徒的典範 另外令人尷尬的愛情價值 更是現代大乘者的棘手難題 請別說追求所愛的人是因為要利益眾生 追求所愛的人 和甜蜜的愛情生活 大乘佛教對此仍未做出適度的價值解讀 婚姻生活與性生活也成為一大難題 佛教的邪淫戒到了現代 因為晚婚以及高離婚率而變質 使得現代大乘者要有性生活 就必定要在結婚後 不然就是去找妓女 古印度的邪淫戒 是因為當時少年十七八歲就結婚成家了 去年內政部的統計 男生的平均結婚年齡是三十三歲 女生是三十一歲 因此虔誠的在家佛教徒從十八歲成年開始 要度過十五年的禁欲生活 因此看到許多強迫症的朋友出現 佛陀可沒要在家人過禁欲生活 沒結婚的在家人 去嫖妓不犯邪淫戒 甚至和女僕口交都可悔 (若優婆塞。婢使未配嫁。於中非道行婬者。犯可悔罪。後生受報罪重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但是和女朋友的性關係 以及婚前同居的性關係 以及同居的價值 佛教對此當代的潮流 仍然採取保守態勢 使得同居以及與女朋友有性關係的佛教徒真不知如何自處 另外 大乘者的性生活是為了悲憫對方還未離欲 因此服務對方 令對方歡喜 這種利他精神 這值得性學家參考 但這種宗教上的高姿態 可能會造成性生活的心理障礙吧 性生活的主旨在於追求性高潮以及自己的快樂 是利己以及罪惡不淨的 因此在家佛教徒 常是懷著罪惡感上床的 不然就是在床頭暫時忘卻佛法 性生活可說是在家佛教徒的另一個矛盾吧 而佛教徒這個角色 在當代社會中 也已然成為宗教生活中的角色扮演 其扮演這種角色的目的 是為了追求自我的成就 以及自尊的達成 許多人在其他社會領域中得不到成就感的 紛紛進入宗教生活的領域中 扮演宗教徒的社會角色 並將宗教生活擴張為生活的全部 以此達成自尊與自我社會成就 佛教的教義 常常支持的是低度社會成就階層的生活 無常苦空無我 都是中下階層容易感受到 對於富有的上層階層 各種社會風險明顯降低 是常樂我淨的 網路生活更加重了這種趨勢 藉由網路參與宗教網站 傳佈宗教文字 各種方便的複製與轉寄 使得許多人能夠輕易的參與網路的宗教生活 匿名性 隱去了真實的社會階層與身份 也造就了許多網路的大師 使得現代人能夠輕易的利用宗教 得到宗教上的成就感 以及提升自我的尊嚴 網路生活 或許將是現代世俗大乘者的生活重心之一吧 從學生生涯 職場生涯 家庭生涯 愛情與性的生活 大乘佛教的利他價值 或許是一種理想 但卻還不足以成為支撐生活的主要基礎價值 學生的求名列前茅 工作職場的升遷加薪 經濟生活的富裕 愛情與性的愉悅 家庭的幸福快樂 社會成就與名望的追求 宗教角色的扮演與宗教生活的參與 這些領域的 根 本 動 力 都是以自我的幸福為基礎的 也就是說 為了追求自我的幸福 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去達成與實踐這些社會領域的成就 佛教要如何對於這些社會生活領域賦予價值呢 還是否定這些領域的價值 只肯定那每天中兩三小時的宗教生活的價值呢 值得我們來探討 ※ 編輯: muka 來自: 210.203.71.12 (09/04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