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zc (大饅頭)》之銘言: : 再一次地簡單回應一下 : 我認為你還是沒把握住重點 : 當然 : 一個「普通的佛教徒」有你所說的種種矛盾是很正常的 : 相信大家也都可以理解 : 但是正因為我們還很普通平凡 : 所以需要修行 : 至於如何面對這種矛盾 : 我只能說 : 等你真正修行之後就會有「適合你」的解答了 謝謝你的建議 不過 我以為此類問題 不需要什麼宗教經驗與實踐 只要是人類 用理性就可以加以討論的 : : 第二個問題意識 : : 就是菩薩道的落實 : : 在當代社會中 : : 一切眾生的概念 : : 其實就是各種的社會關係 : : 離開了社會 : : 就不可能會有眾生 : : 所以各種社會生活的領域中 : : 就是一切眾生的所在之處 : : 如何賦予社會生活一種大乘的意義 : : 正是現代菩薩道的關鍵了 : 我只能說 : 你一直要社會生活有某種程度上的意義 : 但是也許 : 這根本不是重點(就一個正信而且普通的佛教徒應該是如此) : 以上是簡單的回應 : 若想討論 : 我再做個「冗長」的回應好了 我想你要說的是 對於佛教來說 社會生活根本不是重點 宗教生活與精神生活才是 依此就更深入我所要探討的課題 這些佛教所不重視的社會生活 正佔去了每一個世俗人的日常時段 以及大部分的生命 而這些不重要卻佔大部分的社會生活 其價值 動力 目標與規範 卻是追求現世的安穩與幸福的 並且是利己 而利於己群的 在此的關鍵是 利他的大乘者如果進入社會生活中 是否一定要接受其追求現世安穩幸福而利己的價值呢 還是可以利用般若智慧 賦予社會生活一種利他或是順於佛道的價值? 在此進入第一個如果 如果大乘者進入社會生活中 一定要接受追求現世幸福的價值觀 方能成為各個社會領域的成功者與佼佼者 那就令人懷疑 所謂的利他菩薩道 大乘的價值觀 是無法落實於世俗生活中的 而成為夢想空談 也就是說 每天唸著普賢行願文 菩薩戒的饒益有情戒背的滾瓜爛熟 但是卻從各種社會關係中退縮 認為社會生活並不重要 而進入宗教生活的內心世界中 或是在宗教時間裡面真誠的發心利益眾生 但在實際上二十二個小時的社會生活中 追求好成績 追求穩定的工作與收入 追求幸福的婚姻與家庭子女 追求好的社會名聲與成就 無一不是為了現世的安寧穩定幸福而鋪路 也就是說 宗教的價值無法生活化 無法落實於生活中 只能成為儀式或是特定時段中的高遠理想與夢想了 實際上自己人生主要所做所行 還是現世的利己主義 宗教主要成為心靈的滋潤與潤滑劑 宗教徒身份的扮演 其實是為自己的社會聲望錦上添花而已 社會生活有社會生活的緣起之道 也就是其運作軌則 大乘者如何深觀 社會生活的結構 過程 與內在價值 並且依於般若來轉化其價值為佛道 並不是一味的逃遁於心靈世界之中 自絕於日常生活之外 這是我在此要與大家共同討論的 ※ 編輯: muka 來自: 219.91.109.62 (09/04 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