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armida (東岐明)》之銘言:p1103 : 根據佛經,諸佛與阿羅漢在般涅槃後,五蘊息滅,不受後有。 感謝AHJKL大德的指正。 上句說法有誤,因為「五蘊」與「五取蘊」是不同的。 茲摘錄網友淨堂關於「五取蘊」的說明如下: 五取蘊 解釋 又作五受陰。即由取(煩惱)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蘊。指色取蘊、受取蘊、想 取蘊、行取蘊、識取蘊。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五釋之,謂若色有漏有取,彼色在過去 、未來與現在,或起欲,或起貪、瞋、癡、怖,或復隨起一心所隨煩惱,稱為色取 蘊。其餘受、想、行、識等亦如是廣分別。論中並分別蘊與取蘊之差異,謂蘊通有 漏、無漏,取蘊則唯通有漏。 又就取蘊之名義而論,俱舍論卷一謂一切煩惱總稱 為取,蘊從取生,或蘊屬取,或蘊生取,故稱取蘊。然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一則 特以諸蘊中所有之欲貪稱為取,以取合故,稱為取蘊。〔雜阿含經卷上、法乘義決 定經卷上、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五、成唯識論卷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成唯識論 掌中樞要卷上末、俱舍論光記卷一〕 網友淨堂如下解說: 故五取蘊屬有漏雜染雖通一切有情眾生,但並不包括出世聖人 關於佛學名辭所說的〔五蘊與五取蘊的差別〕,應該先要認識一下: 五蘊是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不論是聖人與眾生,只要是活在世上都會有五蘊活動 五蘊並沒有意識心理的執著在內,單純的只是心理上的活動, 剎那生剎那滅,完全是在法性的範圍之中 五取蘊就不同了 五取蘊有包含[執著成份]在內,只限於一切無明有情眾生(並不包括出世聖人) 它是有情眾生對於五蘊的意識心理執取所生的 因此對於已經出世的聖人來說,並沒有五取蘊的存在 眾生因為意識心理無明執取五蘊內容,故產生五取蘊的執著意識心理 所以修行最主要的是要滅除對於五取蘊的心理執著 如此才能不再受後有五蘊活動 http://ppt.cc/c3N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244.125 ※ 編輯: armida 來自: 118.167.244.125 (10/18 16:46)
cool810:“五蘊”和“五取蘊”的討論可找Crazyfire法友的相關文章 10/18 16:53
armida:謝謝! 10/18 16:56
cool810:#1BMdyhch 南北傳 雜(相應)阿含經對照 陰相應1 10/18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