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根據佛經,諸佛與阿羅漢在般涅槃後,五蘊息滅,不受後有。 --勘誤說明---------------------- 感謝AHJKL大德的指正。 上句說法有誤,因為「五蘊」與「五取蘊」是不同的。 茲摘錄網友淨堂關於「五取蘊」的說明如下: 五取蘊 解釋 又作五受陰。即由取(煩惱)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蘊。指色取蘊、受取蘊、想 取蘊、行取蘊、識取蘊。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五釋之,謂若色有漏有取,彼色在過去 、未來與現在,或起欲,或起貪、瞋、癡、怖,或復隨起一心所隨煩惱,稱為色取 蘊。其餘受、想、行、識等亦如是廣分別。論中並分別蘊與取蘊之差異,謂蘊通有 漏、無漏,取蘊則唯通有漏。 又就取蘊之名義而論,俱舍論卷一謂一切煩惱總稱 為取,蘊從取生,或蘊屬取,或蘊生取,故稱取蘊。然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一則 特以諸蘊中所有之欲貪稱為取,以取合故,稱為取蘊。〔雜阿含經卷上、法乘義決 定經卷上、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五、成唯識論卷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成唯識論 掌中樞要卷上末、俱舍論光記卷一〕 網友淨堂如下解說: 故五取蘊屬有漏雜染雖通一切有情眾生,但並不包括出世聖人 關於佛學名辭所說的〔五蘊與五取蘊的差別〕,應該先要認識一下: 五蘊是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不論是聖人與眾生,只要是活在世上都會有五蘊活動 五蘊並沒有意識心理的執著在內,單純的只是心理上的活動, 剎那生剎那滅,完全是在法性的範圍之中 五取蘊就不同了 五取蘊有包含[執著成份]在內,只限於一切無明有情眾生(並不包括出世聖人) 它是有情眾生對於五蘊的意識心理執取所生的 因此對於已經出世的聖人來說,並沒有五取蘊的存在 眾生因為意識心理無明執取五蘊內容,故產生五取蘊的執著意識心理 所以修行最主要的是要滅除對於五取蘊的心理執著 如此才能不再受後有五蘊活動 http://ppt.cc/c3NC -------------------------------- 但南傳上座部阿迦曼尊者在證阿羅漢果後,卻有如下自述, 記載了過往諸佛與阿羅漢弟子在定境中來讚嘆道賀其解脫成就。 以下摘自《尊者阿迦曼傳》 http://dama.oba.org.tw/c.htm 069諸佛和阿羅漢弟子們的讚嘆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証之後,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有許多佛陀跟他們的阿羅漢 弟子們一起來探視他,讚賞他的解脫。有一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萬個弟子們前來; 另一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十萬個弟子們前來。隨從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數並不一樣 ,要看每位佛陀的成就而定。然而隨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們,並不是實際的弟子 人數,他們只是象徵的,表示相較於另一位佛陀弟子的總數而已。在阿羅漢弟子之間 ,也有許多沙彌跟隨著。就抽象或非人稱的意義上來說,「阿羅漢」一詞適用於「沙 彌」和「比丘」。   諸佛開示尊者阿迦曼許多要點說:「如來(諸佛用於自稱時,相當於「我」)已 經知道了你從生死輪迴的牢獄中解脫了,現在我們來為你讚嘆。它是一個廣大的牢獄 ,堅固地被看管著,充滿著迷惘和誘惑,全都用來強化它的圍牆,而使入獄者迷惑於 這樣的事實─他們不過是因為放逸而喪失自由的牢囚而已。這就像一個生了病的人, 卻不想去尋求藥方一樣,任何處方對他們可能都是完全無用的,如來的正法就像那個 疾病的處方。有情眾生正感受著由他們自己的煩惱銳箭所造成的疾苦,他們的疾病似 乎是無可救藥的,只要他們拒絕接受正法治療的話。他們必須感受著再生再死,身心 相續無盡的痛苦。圍繞他們的正法是派不上用場的,因為他們既不在意,也不敢去看 、聽和應用它。   「因此雖有正法,而有情眾生卻在他們自己痛苦的暴風中無助地迴旋著。直到他 們注意到正法,並把它付諸修習,否則,無人能夠給他們任何幫助。諸佛可能來了又 去了,然而疾病仍在那裡困擾著那些不願學習的人們。所有諸佛的訊息是一樣的,因 為有情眾生心裡的煩惱也都是一樣的,沒有諸佛正法所不能揭露和除滅的煩惱,除了 屈服於他們自己的煩惱而把正法看得比它還次要的人們。   「正法和煩惱是彼此相反的,一個遵從正法的人必須對抗或不服從煩惱,然而服 從煩惱的人,必然會違背正法,認為正法是令人苦惱的,剝奪了他的樂趣。但是一個 具有分辨智的智者,就不會像那樣地自我屈服。他絕不像一隻烏龜被放在鍋裡煮沸而 死在那兒。同樣的方式,世間也被它自己的煩惱烹煮著,不知道怎樣離開監禁它的鍋 子,所有活著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不論是在水中的,在陸上的,在空中的,或在地下 的。那份炙熱存在他們的心中,無論他們走到和住在那裡,他們都隨身帶著那份炙熱 。   「現在你已經見到如來了,並且知道這除了心意的絕對純淨之外,沒有別的。如 來能夠到這裡,也只是透過三摩地的形式(虛設的,想像的,世俗的或相關的形式) 。」   尊者阿迦曼接著說:「我對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沒有懷疑,但是,在您般涅槃( 完全的滅盡而沒有任何餘留)之後,怎麼還能夠以這樣的形式而來?」   佛陀回答說:「這樣一個暫時的形象,對於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是必需的,雖 然他是無形的,但是為了來看一個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他仍然要虛擬一個世間的 形象。但是當兩者都已經達到般涅槃時,就不需要世間的形象了。諸佛之間也是一樣 ,先透過世間形象的過程,藉著這個示現做為暫時的溝通工具,才能知道在他們以前 的諸佛。透過絕對的解脫,並沒有任何的表現或顯示。同樣的方式,如來和阿羅漢弟 子們為你方便示現,讓你能夠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們的樣 子。   「換句話說,任何需要透過世間形象接觸的地方,就需要一個虛擬的形象才能聯 繫。但是,任何需要透過絕對解脫的關係,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間的形象了,因為 雙方都已經平等而一致了。然而,當要知道個別的特性時,又再度需要世間形象做為 對比,才能瞭解空無形跡、顯示或表現的絕對解脫是自然地輝耀著,也被一種無比的 喜樂寧靜所實証著。那些瞭解這個事實的人對於透過世間形象(相對地說)來表達或 描述絕對的解脫,是沒有任何懷疑的。而自己存在的絕對解脫是不依靠任何事物的。」   佛陀接著問他:「你問那個問題是出於疑問或是為了問候?」尊者阿迦曼回答: 「為了問候我才這麼問,因為,事實上,在世間或絕對解脫之中,我沒有任何疑惑, 於佛、於法、於僧,我自己已經証知了經文所說的『見法即見如來』,意即佛、法、 僧就是從有情世間淨化和解脫。無論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來或不來,都不能改變我所 証知的信念。」   佛陀接著說,他也瞭解尊者阿迦曼向他提出這種問題的用意,那是一個互相問候 的方式。   很顯然的,伴隨佛陀的阿羅漢弟子們都沒有說話,只是以感人的態度坐在自己的 位置上。即使小沙彌們也安靜地坐著,雖然(在世人眼中)他們都很可愛。這些沙彌 們都在九到十二歲之間,起初見到他們,不由得感覺就像一個成人看到一個小男孩那 樣,想要撥弄他的頭髮。那些事先不知道這些沙彌都是阿羅漢的人,必然會做出一些 不應該做的事來。那些已經知道他們是阿羅漢的人,就絕不會想到做那樣的事了。就 像其他的阿羅漢弟子們,這些沙彌的風度也很感人,不下於他們。因此所有的阿羅漢 弟子們,包括比丘們和沙彌們,由於他們完美地自律著,都一樣地振奮人心和感人肺 腑。   如果尊者阿迦曼好奇的要知道有關於傳統的經行和靜坐禪思修習、經行和靜坐禪 思的穿著方式和比丘之間相互尊敬的方式等,在他靜坐禪思時,就會由佛陀本身或是 一位阿羅漢弟子,為他顯示正確的方法。所有給他的解釋都很詳細,例如為他示範在 經行禪思時,怎樣放置雙手,怎樣走路,以及經行時怎樣控制自己。靜坐禪思也被示 範得很詳細,顯示一個修行人應該面對那個方向,坐的姿勢‥‥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14.205
ilanese:搞到後來,變成通靈的戲碼~~ XD 10/17 13:00
ilanese:我的老師靜坐到後來,進入呼吸、心跳幾近於無的狀態(但還 10/17 13:00
ilanese:是有,只是很微弱),他也說他看到上帝了,只是有的弟子會 10/17 13:01
ilanese:存疑就是了,存疑是那個上帝是那種定義下的上帝? 10/17 13:02
ilanese:有沒有脫離輪迴,這還不知道。但生前起碼可自己知曉能不能 10/17 13:05
ilanese:斷絕煩惱。 10/17 13:05
ilanese:行者進入禪定時,能暫時止息煩惱,但當四大崩壞時,還能進 10/17 13:07
ilanese:的了禪定狀態嗎?此時煩惱自然就會出現了。 10/17 13:07
ilanese:一個修習禪定多年的人,如果自認已得漏盡通的話,該暫時一 10/17 13:10
ilanese:段時間(起碼三個月)不要從事禪定的活動,看煩惱會不會再 10/17 13:10
ilanese:現。 10/17 13:10
bobju:這要靠醫學了,就像止痛藥的原理那樣,也開發出個止煩惱藥. :P 10/17 13:14
ilanese:台灣過去有位居士,自稱已得四果阿羅漢,還去認證追隨他的 10/17 13:15
ilanese:人得到幾果阿羅漢,但當他得到癌症時,過去的禪定功夫也使 10/17 13:16
ilanese:不上力了,這時候他才醒悟過去他的知見是錯的。 10/17 13:16
ilanese:結果他本人轉為信仰淨土,整個教團也通通轉為信仰淨土了。 10/17 13:18
ilanese:這就跟某某活佛,自稱成佛了,卻在文字上透漏出在某次生重 10/17 13:20
ilanese:病時,有畏於病苦的心理描述,明眼人一看也知道沒有漏盡, 10/17 13:20
ilanese:還妄稱成佛,不知道是自欺欺人,還是佛學知識不足? 10/17 13:21
ilanese:只是前者那位居士在死前還能醒悟;後者那位自稱某某活佛到 10/17 13:22
ilanese:現在還在自欺欺人。 10/17 13:22
Bonaqua:歷史記載有證量的大德,通常都非常謙卑的。 10/17 13:26
cool810:i大說的前一位是現代禪李元松的居士,後一位是盧勝彥,說 10/17 13:36
cool810:了這麼明白了直接點名無妨。李元松後來有寫公開信發露懺悔 10/17 13:37
cool810:不過此處並非要討論附佛爭議,可自行至本版精華區 z-13 10/17 13:42
cool810:參考。ptt佛板精華區經過歷來板工的努力,有很多可以學習 10/17 13:44
cool810:尤其對於初學佛者可以作為學習資源的管道。 10/17 13:45
jim1780r:推,感謝分享尊者阿迦曼傳 10/17 13:56
AHJKL:連現代禪李元松的居士後來都有寫公開信發露懺悔,勸人往生淨 10/17 20:11
AHJKL:土,能懺悔者,現世後世得大利益,不能懺悔仍我行我素者, 10/17 20:11
AHJKL:佛說命終後,比每天早中晚身體受三百刺槍,還要痛苦 10/17 20:12
cool810:這個我們自己知道就好,不需對他人指責太多。 10/18 10:17
※ 編輯: armida 來自: 118.167.244.125 (10/18 16:50)
AHJKL:我不是在說原po,是指未證言證、貪圖利養 10/18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