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asako (yalin)》之銘言: > 在雜阿含經第19卷536至二十卷540中-- > 尊者阿那律將四念處觀又劃分成下列十二: > 內身身觀念處.外身.內外身。內受.外受.內外受。 > 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觀念處。 > 有沒有學長可以幫忙舉些例子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內、外、內外, > 及其十二種觀法的不同和運用? 謝謝! 這邊較有問題的應該是"內外"這個詞,既然有內、有外, 那什麼又是內外呢? 當世無佛可問,只好問佛的法身CBETA。不過經中找不到對於 內外身的解釋,只有論中有解釋,這又有些頭痛,習慣看經就不 會想去看論了。 記得世尊曾說過:“大慧。汝應隨順於義。莫著所說名字章句。” 回到修四念處的目的,不外乎是要觀察世間的無常變異,也就是要 觀察到苦、苦的來源,進而除去欲貪執取,自淨身心。如果且置身 受心法、內、外、內外等文字標籤,我們還是能觀察到許多許多的, 反而不會只看到「指月文字」,而能看到真正的明月。 如果仍要解釋內外身,既然經中找不到,我也提出自己的"論"點 ^^ 從經中可以知道,所謂的身,是由四大,地水火風,所組成的。現在身体 內肺部的"風",是內身,下一秒它又在外了,內內外外進進出出,給它取 個內外身的名字應該也合情合理吧 :p 如果擴大仔細看身的組成,我們吃 的食物、喝的水,身体的體溫,也是進進出出、內外變化不停的。 在安般念觀息內外出入也可說是身念處的一種,知息冷熱是受念處,知心定喜樂 是心念處,知離五蓋、修七覺支…是法念處。 -- 祝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無憂苦!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別害羞, 儘管問喔! Buda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