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haryewkun (Har)》之銘言: : ※ 引述《reader (讀者)》之銘言: : : 這邊我要擺明立場,我並不樂見佛學和科學的衝突。重要的是不要劃地自限, : : 自以為佛學可以自外於現代知識系統之外。 : : 佛學確實有其獨特的價值,但這個價值並不是經由排外而決定的,你要排外, : : 別人也只好來排你。你不講輪迴是科學不可證的,誰會需要拿科學來談輪迴? : : 信仰是自己的事,挑戰科學卻是公眾的事。 : 我也要說明立場,你誤解了“科學精神”和“科學實際”的差別。 : 我從來就不認為佛學自外于現代知識系統之外,也相信佛學的推論,其實遵從了嚴格的 : 科學精神。這個世界由原子組成,如果你能夠收集每一個原子的所在及速度,只要你有 : 足夠大的運算系統,你可以預言所有的物理現象及精神現象。 : 佛陀及所有的佛法,同樣是出現在這個現實世間,所以物理原則依然會通用。這當中沒 : 有什麼虛幻及可以超越物理原則的事情。我相信這是你要表達的意思。(Finite state : machine) : 但依此為推算,你有這樣大的處理器及記憶體嗎? 嗯,我了解你所說的「科學實際」的意思,也比較能知道你的論證的立論所在。 但是上述論斷不是我的意思,這並不是一個機械論的世界,基本上你應該知道, 我不是抱持舊科學觀念的人才對。 就「科學實際」- 以現存的科學資源而論,對於神話或哲學概念的研究,大致上 可說並不容易,一方面是資料與器材的不足,一方面是知識整合的概念仍然沒有 被廣泛接受,因而符合科學研究要求的適當假說相當缺乏。 然而現存的科學知識是否不足以處理我們所討論的幾個問題呢? 至少我不認為。 這裡先回到戰後之初的科學, 1948 年 IBM 研究員 Claude Shannon 研究銅線的 電子訊號的傳遞,提出了資訊理論 (Information Theory) ,也使得電腦科學與 自然科學有了實質的連結。 (佛教界最愛論及戰前發展的量子論,以為它是科學最終成就... 差得太遠了, 資訊理論還不過是戰後新科學的開頭之一而已) 於是在談科學的現狀時,不能不談由資訊理論開創出來的概念。 首先是信任遞移 (trust transitivity) ,指的是 A 相信 B, B 相信 C, 所以 A 相信 C 的概念,它遵循資訊理論的定理,在完全信任的狀態下,可以建立起 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 在不完全信任的狀態下,則可通過各種 自我檢驗方法和網路式的信任結構達致充足信任 (如你正在使用的 Internet, 就是使用這個方法的東西) 。 也因此,阿羅漢的問題,在阿羅漢是一個穩定、客觀的心理境界前提下,就能 運過符合信任遞移原則的科學方法,經由一層一層足夠客觀否證能力的研究者 (當然是以佛學研究者為主) 之認證,從而得到充足驗證。 當然,這不是直觀的驗證方法,傳統科學家會很不喜歡,但它是成立的。 而佛教神話是否應該研究與相對論證明的問題,其實也可根據信任關係來談, 在基於光速恆定的實驗結果和電磁定律的前提下,狹義相對論就成立了,而在 加速度等同重力效應的前提下,廣義相對論也成立了,但由於光速恆定是實驗 結果而建立起來的假定,所以還需要最終的驗證,整件事也就是如此,並沒有 那麼複雜。 佛教神話是否應該研究的問題,是它的來源,沒有充份考證經典的來源,任何 絕對是真的信念是迷信,因為信任的架構機制並沒有被完整建立起來,但相對 來說,科學也可以去研究它,只是它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轉化 (如網路遊戲假說 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在完成這樣的過程之前,科學不去研究不是違反科學 精神,就是研究的條件並未齊備。 只是回到原始的經典言說,其中已有相當多的成份,與現今知識矛盾,在沒有 經過去蕪存菁和重定義的過程下,大乘佛教和密教的世界觀,確實有相當成份 可說是不真確的。特別是印度教相關的部分,現今的研究也早就知道某一些是 來自其他印度教派的概念而偽託佛說的。 其實就雜阿含經來看,佛陀明顯地不認為宇宙和死後世界是值得研究的部分, 後出的那些大談大千世界如何如何,死後世界如何如何,都很明顯是非佛說, 只是其中的佛理仍值得認同甚至有所發展,就依法不依人的原則,仍是經典。 就那些經書的作者並不是佛陀的前提下,他們如何知曉那些事是一個問題,而 不說是自己的經歷卻要講是佛說的,又是一個問題,我不信任這樣的神話建立 過程,正如我會說玄幻小說的內容是假的一樣,這話在科學上也不正確,真照 科學來說,在科學模型未建立並否證之前都不能說是假的,但這是理性的信心 問題,沒有必要事事扯及嚴格的科學語言。 : 我已經列出了要證實或者否定輪回現象所需要的處理能力:追蹤整個銀河系(佛家稱為 : 三千世界)的每一顆生命,當這邊某個生命滅亡時,同時搜索整個銀河系,看看有沒有 : 一個生命的誕生,繼承了上一世的恩怨情仇。同時時間要以億萬年為計算,監查是否真 : 的存在種善因得善果的情況。 : 所以結論很簡單:輪回理論上可以證明或者否定,但是現實上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去做。 這可分成兩個部分來講,一是你的網路遊戲模型,它基本上和「桶中大腦」是 同一系列的模型,就是在我們認知的世界之外還有世界或某某東西的概念,但 這到目前為止都是哲學概念,不是科學模型。 第二是輪回到底繼承了什麼可驗證的東西,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定義,連驗證都 無法驗證,這樣不是一個合宜的模型。 就佛學來說,我所認知的狀況,是輪迴並沒有繼承記憶習慣性格等等的東西, 就只是一個抽象的「識」。 以哲學概念來說,這是可以說得通的,也能適當定義與現實世界符合,並且在 仔細組織過後,結合其他的佛學概念,將是一個很好的形上學模型。 也就是說,其實就我的想法,並不是應該用科學來驗證佛學,而是佛學應該和 現代知識體系相結合,其中佛理的部分,最應整合的是哲學,佛教哲學若能夠 經過現代化的言說方法,將會是足以和任何個別西方哲學派別並立的一個完善 體系,並且也能夠成為世界上每一個知識份子都會去學習的一種思想。而科學 僅僅是用來協助佛學現代化的一種工具而已。 而現存佛教的神話世界觀,也不是應當揚棄的事物,實際上並沒有哪一個東西 應當被捨棄,這世界並不是只有一種解釋方式,信仰應當被尊重,文化應當被 保存,不同世界觀的對話也有助於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更往往是創新能力的 良好培養方式。 佛學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珍寶,我所反對的是守財奴的態度,認為佛學就是他們 所獨有的事物,缺乏開放的精神,只有他們能擁有及評價,別人想要用自己的 方式來認知佛學就是褻瀆,就要擺出防衛的姿態。我認為這不是佛教徒應有的 態度。 以下我簡單來說一個可能的輪迴解釋: 1. 每一個生命都有其核心特質,足以和周遭其他生命分別 2. 生命是不斷變化的一個系統,前一秒鐘和後一秒鐘的生命都會有所不同 3. 生命的核心特質的狀態連續性是確認生命續存的方法 4. 若生命 A 消失,生命 B 出現,而兩者生命特質有連續性,則表示這兩個 生命有強烈的繼承關係甚至同一性 (可參考遠距傳送的概念,目前已可傳單個光子,或去看 StarTek ) 5. 這個生命核心特質是有限狀態的,只是狀態數量可能極大 6. 在足夠大的範圍內,將會出現生命 A 死亡時的核心特質狀態,和生命 B 出生時的核心特質狀態相重疊 7. 上述的狀態,我們稱為輪迴 於是我們就可以不去考量輪迴的科學機制,卻能定義並賦與輪迴的意義,因為 不承認這個概念的話,那麼就會變成遠距傳送是殺死你然後複製你,睡覺則是 昨天的你死了,而今天的你是新生出來的... 也就是說,這將是觀念的問題, 不放棄我執的話,輪迴就成立,放棄我執,則自然沒有所謂輪迴。 這樣子承認輪迴是哲學概念而非既成事實會很難嗎? 這樣的解釋會比用銀河系 如何如何等等的科學想像來得不可理解和信服嗎? 至於生命核心特質是什麼東西,不妨參考我先前的耗散結構說明,生命如火的 比喻仍可繼續沿用。 其他篇的問題,我想也差不多都在這一篇說明了,就不另外回應了。 -- ※ 編輯: reader 來自: 218.174.129.111 (04/21 17:49)
haryewkun:這篇就是比較成熟的討論了,謝謝。 04/22 04:52
haryewkun: 謝謝好文。 04/22 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