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以下是網友分享的佳文, 請教諸位學有專精的大德前輩, 是否有何補充及更正, 以後後進學習了解, 在此先謝過. 漢譯阿含經的價值 歷史上《阿含經》的傳抄,主要分為北傳及南傳兩個路線。北傳即當今漢 譯的《阿含經》,南傳則是巴利語的《尼柯耶》。兩者的主要義理皆相同 ,在細節上則經過千年的傳抄而互有出入。 南傳的《尼柯耶》有五部,是《相應部》、《增支部》、《中部》、《長 部》、《小部》。其中《相應部》即相當於北傳的《雜阿含經》,《增支 部》相當於《增壹阿含經》,《中部》相當於《中阿含經》,《長部》相 當於《長阿含經》。《小部》的成立較晚,相當於散見北傳大藏經中《法 句經》、《本事經》、《本生經》等經文。 歐美學者對於佛典的接觸,較多起於巴利佛典的譯本,因此巴利佛典在歐 美的知名度一般高於漢譯佛典,近來也有讀《阿含經》的學者以《尼柯耶 》作為對照。 由於中國人對於文字訓詁及典籍保存的拘謹,漢譯的《阿含經》在一千年 前翻譯後即不再更動,不同刻本的異體字或缺字也有校勘可尋。南傳的《 尼柯耶》則到近代還曾重新結集修訂,由結集者的共識修改不一致或有疑 義的部份,讓整體更為流暢;然而結集者的共識是否必定是原義?則見仁 見智。 就傳抄的路徑而言,北傳的四部《阿含經》是由不同部派所傳,來源較多 元,更確保其內容不是單一宗派的一家之言。而南傳的五《尼柯耶》則皆 為同一部派所傳,五《尼柯耶》之間的用詞及義理相當一致。 有些人因為佛世時有巴利語,就以為巴利文佛典沒有經過翻譯的過程,其 實是誤解。巴利語接近佛世時的俗語,然而巴利文經典也是西元前一世紀 末才以各國的文字書寫下來,當今南傳的《尼柯耶》一般認為是由僧伽羅 文的抄本翻譯為巴利文的,因此也是經過幾次翻譯、傳抄。北傳的《阿含 經》則分別由不同的部派所傳抄,大致是由梵文(佛世時印度的雅語)或 僧伽羅文抄本翻譯為中文。兩者有不同的傳抄路徑、也都經過翻譯的過程 。現今《尼柯耶》的中譯本,則翻譯自日文或東南亞各國文字,翻譯轉手 的次數並不會較《阿含經》少。 因此若見到有部份經文在《阿含經》及《尼柯耶》不一致的狀況,不須要 迷信何者才正確,而是要從整體佛經的意義來看,透過其餘經典中相關義 理的交叉比對,來確認其意義。 北傳《阿含經》另一個特色在於有龐大的《大藏經》經文互為呼應,因此 若特定古代用詞特別難懂,可以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的電子大藏經 )進行搜尋,協助了解該用詞的意義。 對於華人而言,讀中文《阿含經》一般還是比讀外文來得能精確的掌握字 義。我們也必須感念諸多翻譯佛經的先賢,有他們基於實修、一字一句的 潛心翻譯,我們才有文詞優美、義理深厚《阿含經》可以了解佛陀說法的 原義。 轉貼自雜阿含經網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5.5
Crazyfire:推 感謝分享 61.217.193.53 07/09 10:11
AHJKL:推 219.69.90.157 07/09 22:19
> -------------------------------------------------------------------------- < 作者: yggdrasils (尤克特拉希爾) 看板: Buddhism 標題: Re: [請益] 漢譯阿含經的價值 時間: Thu Jul 9 18:38:54 2009 轉述法友看法 1)南傳《相應部》是赤銅碟部的傳承,也只是一家之言。不能以正宗看之。 2)漢傳的《雜阿含》雖然在傳承上不如1)嚴謹,加雜有別的經文。但是,它也有它的 好處,它的問題大家容易看出來。同時,因為,它不只是一個部派的傳承,所以更有參考 的價值。 3)原始佛說的語言問題:巴利文具有書面語言的特徵,有的詞根還可以相互發明之類。 而漢語是口語話的語言。這和原始佛說對語言的要求暗合。關於這點,可以在網上找季羨 林的文章:原始佛說的語言問題。 4)南傳赤銅碟部因為高推論藏,很多經文的傳承上都不免有削經適論的傾向,這是不得 不小心的。 註1. *根本上座部 *先上座部 *雪山部(在說一切有部分出後,原先上座部改稱雪山部) *根本說一切有部(又名上座說一切有部) *說一切有部(薩婆多部,又名說因部,繼承根本說一切有部) *經量部(又名說轉部Saṃkrāntivādins/Saṃkrāntikas) *犢子部(Arya-vatslp-utrlyavadinah),異部宗輪論認為此部是由說一切有 部分出。 *法上部 *賢胄部 *正量部(Sammatlyavadinah) *密林山部 *分別說部 *銅鍱部(Tāmra?ā?īya,又作赤銅鍱部,傳至錫蘭。因錫蘭古稱銅鍱洲,或赤銅 鍱,故得名。) *大寺派(即今錫蘭南傳上座部佛教)。以巴利文三藏為其主要特徵,又被稱為 巴利文佛教。重要的論書有覺音所作的清淨道論。現今南傳上座部佛教 皆以此部為根源。 *無畏山派*祗陀林派。 *飲光部(又作迦葉部) *法藏部 *化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