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關於佛典的翻譯,近日以鳩摩羅什翻譯的底本研讀<中論>, 對比原梵本發現某些少數地方存在失真的問題。 其中最有名的例子,當屬漢傳佛教中的天台宗,依據<中論>所提出的「一心三觀」; 依照原梵本,<中論>第二十四品的第十八偈,由於漢文翻譯所產生的主、謂詞混淆 因此才有天台宗將此偈誦理解成所謂的"三是偈",這當屬漢傳佛教自己的創見了。 另外拿漢藏本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做比較,個人覺得藏本所翻載的比較周詳確當。 漢譯本可能有為了遷就漢文文學自己的筆法,如押韻、排比等,在文字使用上較為跳躍 好處是符合文學的優美,便於吟誦,但也因此在句意的推求上,產生較含糊攏統的困擾 因之也會造成不同個人之間會有較大程度的不同解讀,或許比較有玩文字遊戲的空間。 當然以上只是個人意見,個人研讀佛經還是以漢語系翻譯為主。 對於喜歡梵文佛教的人,引篇同屬梵文佛教系,漢藏翻譯上的差別做參考: 與梵文佛典相比較,漢藏佛典的準確性也有所不同。其中藏梵之間對譯時所反映出來 的嚴密性要遠遠大於漢梵對譯。這主要和藏文發展的獨特性密不可分。首先,關於藏文的 起源,一般比較肯定的說法就是松贊干布曾經派吐米‧桑布扎帶領十多名青年赴天竺留學 ,拜名師,努力學習了七年之久。回吐蕃以後,吐米‧桑布扎依據梵文創制了藏文。所以 ,從起源上,藏文和梵文的關系就很密切,藏文在寫作過程中,其文章的結構、修飾、詩 詞韻律、語法等等無一不顯現出梵文的影子。另外,吐蕃時代,還圍繞著佛典翻譯過程中 出現的語言雜蕪不統一等問題,從7-11世紀三次釐定藏語。內容主要包括改革文字和語音 ,減少拼寫結構上的附加成分;改進文法等。最為重要的是,到了9世紀的赤祖德贊時期, 制定了標準譯名,統一譯經體例,規定新翻譯的佛經都要按照統一的譯名、翻譯體例翻譯 。並規定此後任何人不得私自創造新詞匯,創造新詞匯必須報請贊普批準,然後才能確定 是否使用。所以,可以說藏語在西藏的發展是伴隨著佛經的翻譯進行的,藏語的改革也是 應佛經翻譯中的新需要展開的。而漢語本身和梵文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漢文佛典的翻譯基 本上是以佛典去迎合漢文化的各種傳統,比如,“格義佛教”,這些都導致漢譯佛典和原 文本之間的距離要遠遠大於藏譯佛典。藏漢兩種佛典譯本的不同,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 認同。法國古藏文學家巴考(JBacot)認為,藏譯佛典是翻譯家“努力將為翻譯梵語佛典 而制定的那種人工語言(Langue artificielle)去貼近梵文而作直譯”,而日本從事梵 藏文佛典對勘互校的專家山口益博士則稱,藏譯佛典是“準梵語佛典”,與之相對漢譯佛 典才是“純翻譯佛典”。 藏譯佛典還保存了比漢譯佛典更多的譯自梵文的經論。據統計,收入《大正新修大藏 經》中的漢譯經論共1692部,而收入北京版《西藏大藏經》中的經有1055部,論有3962部 ,一共是5017部。除去其中重複的經論,屬於藏人著述的論典和譯自漢文的經論,至少也 有四五千部屬於印度系統的經論。藏譯佛典中保留大量的沒有漢譯本而有的梵文本也已佚 的珍貴譯本,成為研究佛教經論的巨大寶庫。藏譯佛典大體上代表著大乘佛典的最後階段 。研究後期的大乘佛典,離開藏譯佛典,幾乎是不可能的。 引自「宗喀巴佛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科 朱麗霞 200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99.10.5 ※ 編輯: cool810 來自: 58.99.10.5 (02/15 20:46)
poohkoala:嗯..我身邊好多人正在享受學習梵文的痛 220.128.205.62 02/15 20:48
poohkoala:苦..看了正篇我也想學梵文.. 220.128.205.62 02/15 20:49
cool810:可能因為這樣, 開經偈裡有句"願解如來真實 58.99.10.5 02/15 21:13
cool810:義"吧 :p 58.99.10.5 02/15 21:13
cool810:不過漢傳佛教中歷代祖師大德也多有成就者 58.99.10.5 02/15 21:27
cool810:這篇只是個人一些閱讀上的感想, 如果以偏 58.99.10.5 02/15 21:28
cool810:蓋全造成謗法的過失, 那就擔當不起了 58.99.10.5 02/15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