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問一智慧] (2)接下來,可能有人問我們: 「佛陀有什麼特別的教導?」 如果有人問起這問題,我們可以由許多不同角度來回答: (一)首先我們可以這麼說:佛陀教導我們踐行不鬆不緊、不偏不倚的中道。一方面避免 修禁慾的苦行,因為它只會帶來無謂的困擾和麻煩;另一方面也避免縱容感官的滿足,對 於只愛享受感官樂趣的人,有一個相當貼切的反諷:「明天可能就要死了,好好地吃喝玩 樂吧!」 相反地,中道主張不自我折磨,同時強調不耽溺在感官的滿足上。踐行中道能使生活、學 習、修行和滅苦各方面都恰到好處,它可廣泛地應用在許多不同的情況,而且讓你不會誤 入歧途。踐行中道與「七知」──知因、知果、知己、知節、知時、知人、知眾,是並行 不悖的,「七知」讓我們懂得踐行中道。這是一種回答方式。 (二)我們也可採用另一種回答:佛陀教導「自助」(self-help)。「自助」的意思你們 可能都懂,似乎不必再作解釋。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別想依賴運氣或命運,也不應該依賴 天神和所謂的「上帝」,我們必須自己皈依自己,這在巴利藏經中有記載。甚至有神論者 也這麼說:「上帝只幫助願意幫助自己的人」。其他的宗教裡或多或少存在著「自助」的 教義,但在佛教中則要完全「自助」,例如當一個人在悲慘、迷惑的處境中,身心遭受痛 苦時,他必須「自助」。佛陀說:「諸佛只指出道路,用功則需要靠自己。」換句話說, 佛陀教導「自助」。我們應謹記在心! (三)另一種回答是:佛陀教導一切都是緣起,隨因緣而改變,有其自然的法則。這種敘 述很像舍利弗出家前,由一位比丘那裡所得到的答案:「佛陀教導一切事物由因生起,必 須認識現象的因和現象因的息滅。」這個教義在本質上相當科學,可以說符合科學原則。 佛教是主張「依法不依人」的理性宗教。 (四)還有另一種可用來實修的準則,佛陀如此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這三個在一起被稱為「別解脫教誡」(Ovada-patimokkha)意指「教誡總綱」 (summary of all exhortations)。「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此不需要詮釋,但是「自 淨其意」的意義就不是那麼一目瞭然了。人一旦執著任何事(甚至善事),他的心就會混 亂──害怕得不到善報或擔憂善報會消失,並執取一切為「我所有」,而這一切都會招致 痛苦。所以,即使已成功地避免作惡事,也作了許多善事,仍必須知道如何放下。別執著 任何事為「我」或「我所有」,否則它會帶來悲慘的結果,成為沉重的負擔和痛苦,就像 背負或執著某種東西,一定會感到沉重或受苦一樣。換句話說,執著善或惡和背負珍寶或 岩石是一樣的,雖然珍寶很有價值,但背在肩上或放在頭上,是同樣沈重的。因此不要背 著岩石,也不要背著鑽石,別把岩石或鑽石放在自己的頭上(在此意指心中)!不論善或 惡都不要執著,就是所謂的「自淨其意」。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即 是佛陀的教導。 (五)另外,還有一種重要的教導提醒我們:「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變遷的, 大眾應自精勤,不可放逸。」各位同學雖然還年輕,但我希望你們能仔細聆聽,佛陀的教 誨適合各年齡層的人,甚至不分性別,這是各位必須要明白的。希望大家不要放逸,所謂 「不放逸」就是不與因緣假合的事物遊戲,而沈迷其中,不然它將會咬你、打你,把你綁 得緊緊的,你會不由自主地痛哭一場,甚至可能自殺而白白送掉生命。 總結上面各種不同的回答方式,若有人問:「佛陀有那些特別的教導?」我們可以有下列 的答案: 他教導踐行中道; 他教導自助; 他教導正確認識因果法──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它的因 ,才能獲取想得到的結果; 他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實修原則; 他提醒我們: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變遷的,應自精勤,不可放逸! 這個問題有這幾種不同的回答方式,若有人問起佛陀教導什麼,可任選其中一種回答。 轉至以下網址: 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in/bds/index.htm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imagewind/ ~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6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