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摘自 「佛學概論」郭朝順、林朝成 著 p25 「佛陀的生身與法身」 要了解佛陀,首先要建議讀者的是,須先區分世尊的兩種形象:一是如我們一般凡夫俗 子一樣,有血有肉,有生老病死,也曾經歷愚痴無明,但最後獲得正智得到覺悟的佛陀; 另一則是一般我們所信奉崇拜,不生不滅,永恆存在,隨時慈愍世人的佛陀。前者是有血 有肉的覺悟者佛陀,而後者則是純粹精神體的佛陀。前者是世尊的本來面目,後者則是因 為信徒的崇仰懷念,被神化的佛陀。前者我們可以稱為佛之生身,後者則可以稱為佛之法 身。 神化佛陀形象的因緣有二:一是佛傳文學的興起,例如《佛本行集經》、《方廣大莊 嚴經》或者馬鳴所作的《佛所行讚》等;二是記述世尊前世故事的「本生經」的傳播, 所形成的本生菩薩的觀念。這兩類經典無疑都是想把世尊的地位,塑造得愈加崇高,以 證明世尊的神聖,好提高佛教的地位。這在當時以婆羅門教為主流的印度,如就傳教的 目的而言,實有不得不然的必要,但卻也使得凡夫若想要成為條佛陀一樣的覺悟者,其道 路變得既遙遠且艱難,甚至是得經歷無量千百世的輪迴,才可能成佛。 ^^^^^^^^^^^^^^^^^^^^^^^^^^^^^^^^^^ ※呼應了「學佛人放棄今生成就,而寄望於虛無縹緲的來生。」 (ps:佛的原義只是沒有煩惱的人,我們的世界可以同時有很多沒有煩惱的人,這樣不 是很好嗎?我們可以為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而努力,如果一切只能期待億萬年後的救世 主,譬如:彌勒,那我們此生應負的責任在哪裡?) 神化的佛陀,有其文學上的價值以及信仰上的意義,但卻容易讓信徒目眩於佛陀的神 ^^^^^^^^^^^^ (其實也帶來誤解,以為一切仰仗各尊佛的大能,是嗎?) 光。因此想要如實地了解世尊的本來面目,便須盡力拋開神化佛陀的形象,以一個平凡的 覺悟者的形象來認知不平凡的佛陀。可是若要掌握佛教後來的發展,也不可不知神化的 佛陀法身所涵蘊意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3.1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