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四節、慧(觀)的名義 說到慧,就是般若(pann?)。般若是解脫道的先導,也是解脫道的主體,,沒有般若, 是不可能解脫生死的。如經說:「我說知見能得漏盡,非不知見」;「我不說一法不知不 識,而得究竟苦邊」。如實知見(yath?bh?ta-n??adassana)在解脫道中,是必要而又優 先的,所以說:「此五根,一切皆為慧根所攝受。譬如堂閣眾材,棟為其首,皆依於棟, 以攝持故」。與慧有關的名詞,經中所說的極多,如八正道中的正見(samm?di??hi), 正思惟(samm?sa?kappa),七菩提分中的擇法(dhammavicaya),四神足中的觀( v?ma?s?);觀(vipassan?),隨觀(anupassan?),知(ann?),見(di??hi),智( n??a)等。表示證智方面的,如說:「如實知,見,明,覺,悟,慧,無間等(現觀), 是名為明」。 (空之探究‧一四) 慧,在大小乘經論裡,曾安立了種種不同底名稱,最一般而常見的,是般若(慧)。還有 觀、忍、見、智、方便、光、明、覺等。三十七道品中的正見、正思惟、擇法等也是。大 體說來,都是慧的異名,它們所指的內容,雖沒有什麼大差別,但在佛法的說明上,這些 名稱的安立,也有著各自不同底特殊含義。 諸異名中,般若(慧)、闍那(智)、毘缽舍那(觀)三者,顯得特別重要。它們在共通 中所有的不同意義,也有更顯著的分別;當然,其真正體性仍然是沒有差異的。般若一名 ,比較其他異名,可說最為尊貴,含義也最深廣。它底安立,著重在因行的修學;到達究 竟圓滿的果證,般若即轉名薩婆若(一切智),或菩提(覺),所以羅什說:「薩婆若名 老般若」。般若所代表的,是學行中的因慧,而智與菩提等,則是依般若而證悟的果慧。 再說慧、觀二名義:慧以「簡擇為性」;約作用立名,這簡擇為性的慧體,在初學即名為 觀。學者初時所修的慧,每用觀的名稱代表,及至觀行成就,始名為慧。其實慧、觀二名 ,體義本一,通前通後,祇是約修行的久暫與深淺,而作此偏勝之分。我們如要了解慧的 內容,就不可忽略觀的意義。關於觀的名義,佛為彌勒菩薩說:「能正思擇,最極思擇, 周遍尋思,周遍伺察,若忍、若樂、若慧、若見、若觀,是名毘缽舍那(觀)」。分別、 尋伺、觀察、抉擇等,為觀的功用;而這一切,也是通於慧的。慧也就是「於所緣境簡擇 為性」。修習觀慧,對於所觀境界,不僅求其明了知道,而且更要能夠引發推究、抉擇、 尋思等功用。緣世俗事相是如此,即緣勝義境界,亦復要依尋伺抉擇等,去引發體會得諸 法畢竟空性。因為唯有這思察簡擇,才是觀慧的特性。般若經中的十八空,即是尋求諸法 無自性的種種觀門。如觀門修習成就,名為般若;所以說:「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 」。因此,修學佛法的,若一下手就都不分別,以為由此得無分別,對一切事理不修簡擇 尋思,那他就永遠不能完成慧學,而只是修止或者定的境界。 (學佛三要‧一六0~一六 二) 轉自以下網址: http://tinyurl.com/28t2te -- 守口攝意,身莫犯非; 如是行者,得度世已。 ~世尊 http://blog.yam.com/user/imagewind.html~我的部落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2.200.41